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17-10-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韩广华,樊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李克特式量表可以定量地对指标进行评价,常常被用在包括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在内的各种排名与其它统计分析中。李克特式量表在应用时首先设置不同选项(等级),要求受访者从中选择比较符合要求的一项,最后通过调查者赋予不同等级的选项以不同分值,进一步定量地计算所有受访者对该项测量指标的总体评价。然而,在李克特式量表中,问卷设计者主观赋予的不同等级分值与受访者认为的赋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语义差异,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充分反映受访者的真实态度,进而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对语义差异进行了论述,然后通过李克特量表对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排名的具体应用中语义差异导致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算例分析。此后,采用数值分析和数理推理方法,分析了确保调查结果可靠性的语义差异范围,并且给出了降低语义差异对李克特式量表排名影响的等级分值赋值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了所探讨的问题并演练了相应理论结论的应用过程。

    韩广华,樊博. 李克特式量表语义差异对科学测量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6.,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128.
    Han Guanghua,Fan Bo. The Effect of Semantic Difference of Likerttype Questionaires on Scientific Measurem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6.,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128.

    分享
  • 王玉荣,李宗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7-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7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促成了时间碎片化,而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处于多个碎片化的场景中。在互联网时代,“拥有规模化的客户并能够很好地满足其需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充分印证,同时,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又进一步驱动企业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场景模式,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运用多案例研究法,探究案例企业由客户需求引发的反向创新动因、要素及实现路径,得出如下结论:①“互联网+”场景下,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是驱动企业反向创新的主要动因;②反向驱动创新的实现要素包括客户需求升级、技术迭代进步或商业模式颠覆性突破;③反向驱动创新的实现路径由客户需求升级引发市场机会进而引发企业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

    王玉荣,李宗洁. 互联网+场景模式下反向驱动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7-1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63.
    Wang Yurong,Li Zongjie. Study on the Reverse Drive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Ccene Mod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7-1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63.

    分享
  • 张守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5-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传统“线性模式”已难满足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巴斯德象限”的技术创新模式与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实践要求,我国科研机构应重新认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功能定位、创新资金、创新环节、创新评价等实现有效技术创新。

    张守华,. 基于巴斯德象限的我国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5-19.,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521.
    Zhang Shouhua,.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s of China based on Pasteur's Quadra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5-19.,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521.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施莉,邱甲贤,莫经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20-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引导经济系统适应互联网化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剖析和评价经济系统的互联网转型能力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视角,从信息基础、市场供给、市场消费和创新共享4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系统互联网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和分析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下菱形经济圈核心城市经济系统的适应和发展能力。研究发现,观测城市转型发展能力的非均质化空间分布趋势明显,而信息服务能力、市场驱动力和创新能力仍是该区域适应互联网发展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

    施莉,邱甲贤,莫经梅. 区域经济系统互联网化转型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20-29.,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738.
    Shi Li,Qiu Jiaxian,Mo Jingmei. Research on Internet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20-29.,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738.

    分享
  • 谷媛媛,邱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30-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相关经验研究及理论模型可知,国际人才流入可通过降低国际贸易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度。利用2006-2013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人才流入对FDI区位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人才流入与地区FDI水平显著正相关,但国际人才流入对FDI区位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同时,国际人才流入与企业经营环境及地理集聚水平之间存在某种替代效应,即国际人才流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缺失和地理集聚水平低下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和较高的地理集聚水平也对FDI区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上述结论对于我国进一步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竞争力及促进我国FDI区域分布平衡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同时也对其它新兴发展中国家具有启示作用。

    谷媛媛,邱斌. 国际人才流入是否影响我国FDI区位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30-36.,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295.
    Gu Yuanyuan,Qiu Bin. Does International Talent Inflow Affect the FDI Distribu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30-36.,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295.

    分享
  • 涂立桥,黄小荣,陈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37-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框架,从产学研合作规模、合作水平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个维度构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体系。以2011-2015年中部地区的湖北、安徽、河南和湖南,发达地区的上海、广东和江苏等省市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省际间横向比较方法,比较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结果显示,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在3个维度上均好于中部地区, 湖北、江苏两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分别在中部地区和发达地区领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是中部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制约因素。由此,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系统性改进建议。

    涂立桥,黄小荣,陈峰. 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37-44., doi: |10.6049/kjjbydc.2017080312.
    Tu Liqiao,Huang Xiaorong,Chen Feng. Comparative study on UniversityIndustryCollabo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enter and Developed Provinc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37-44., doi: |10.6049/kjjbydc.2017080312.

    分享
  • 孙庆刚,杨建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45-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50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正确引导民族地区民众民生科技需求意愿,对提高民族地区科技配置水平、加速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为例,利用调查问卷数据构建Logit实证分析模型,发现民族地区民生科技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不仅与非民族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民族地区城乡间异质性也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民族地区制定适宜的民生科技推广政策提供经验支撑。

    孙庆刚,杨建君. 民族地区民生科技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7050523.
    Sun Qinggang,Yang Jianjun. The Demand Willing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ivelih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Farmers and Headers in Ethnic Area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7050523.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刘笑,陈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51-5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基于《2016中国大学评价报告》中前100所大学2011-2015年数据,对产学合作数量与学术创新绩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产学合作数量与学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表明存在最优的产学合作数量使高校获得最佳学术创新绩效;②不同分位点处存在异质效应,表明产学合作数量对学术创新绩效高低分位的影响具有差异,因此,不能搞“一刀切”的产学合作治理结构;③合作广度、知识能力对产学合作数量与学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

    刘笑,陈强. 产学合作数量与学术创新绩效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51-56.,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530.
    Liu Xiao,Chen Q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s and Academic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51-56.,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530.

    分享
  • 洪结银,陶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57-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互补性专利形成的专利联盟能够克服“专利丛林”问题、提高纵向产业链经济效率,这一结论是对专利联盟的一般共识。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从产业特性角度,分析在存在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的情况下,由互补性专利组成的专利联盟经济效率问题。研究发现,当专利联盟的形成导致溢出效应很大且最终产品近似可替代时,由互补性专利组成的专利联盟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这为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审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见解。

    洪结银,陶雨. 产业特性与专利联盟经济效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57-63.,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777.
    Hong Jieyin,Tao Yu.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Patent Pool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57-63.,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777.

    分享
  • 刘国巍,张停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64-7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创新网络结构资本空间溢出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基于地理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动态耦合视角,运用加权平均思想构建动态空间权重矩阵,并借助Moran′s I空间相关性检验、空间滞后(SLM)、空间误差(SEM)和空间杜宾(SDM)模型实验测度多元“地理-社会”邻近耦合下创新网络结构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发现:①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且地理邻近性作用大于社会邻近性;②广西电子信息创新网络结构资本空间溢出能够产生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效应;③广西电子信息创新网络结构资本通过直接和间接层次路径影响产业发展。研究结论可为产业创新空间(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刘国巍,张停停. 空间计量视角下创新网络结构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测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64-71.,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83.
    Liu Guowei,Zhang Tingti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Network Structure Capital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Econometric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64-71.,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83.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张玉明,王春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72-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供给侧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供需不均衡等结构性问题、创造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企业作为改革主体,企业创新在供给侧改革微观层面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企业创新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以企业为边界,创新要素可分为内部创新要素和外部创新要素两种。企业创新系统中劳动力、资本、技术、组织内部要素优化促进了要素升级,政府、市场等外部要素效率提升实现了制度有效供给,系统内外之间知识、资源交互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以企业创新为核心,通过政府改革和市场监督,可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张玉明,王春燕. 企业创新要素视角下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72-77.,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360.
    Zhang Yuming,Wang Chunyan.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Reform of Supply Fro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Elem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72-77.,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360.

    分享
  • 胡海波,涂舟扬,管永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78-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组织惯例演化为主线,以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为样本,采用SPS案例研究法,从微创新角度探讨组织惯例内涵及其演化过程模型。基于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探索微创新对组织惯例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首先,在惯例演化搜索、变异及选择阶段,组织惯例分别以模仿式微创新、自主式微创新及延续式微创新3种方式演化;其次,在不同惯例演化阶段,微创新对组织惯例作用机理不尽相同;最后,在组织惯例演化过程中,惯例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胡海波,涂舟扬,管永红. 微创新视角下企业成长组织惯例演化:李渡酒业案例剖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78-86.,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387.
    Hu Haibo,Tu Zhouyang,Guan Yonghong.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in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Innovation: Research on Li Du Wine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78-86.,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387.

    分享
  • 武光,欧阳桃花,王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87-9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技术带来了新机遇,在位企业能否成功把握成为生存关键。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软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索在位企业如何通过商业运营实现新技术市场开拓。研究发现:①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共演过程中,涌现了惯性思路-身份转移、整合思路-身份延伸、修补思路-身份增补3种演化形式;②战略导向变化是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演化的动因,出现了由内向外、混合导向和由外向内3种变化;③演化中组织身份匹配于商业模式,表现为嫁接匹配、重塑匹配和扩充匹配3种机制。扩展了在位企业应对技术变化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组织身份的动态变化研究,深化了商业模式与技术发展间关系的研究,可为在位企业商业实践提供借鉴。

    武光,欧阳桃花,王钧. 在位企业如何开拓新技术市场:商业模式与组织身份共演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87-92.,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059.
    Wu Guang,Ouyang Taohua,Wang Jun. How Incumbent Firms Explore an Emerging Technology Mark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Model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CoEvolu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87-92.,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059.

    分享
  • 刘伟,张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93-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导向并购战略是新创企业发展采用的探索性扩张战略。以大富科技为例,在分析企业创业导向并购行为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并购目的,定义了3种不同类型的创业导向并购行为,分别为基于开拓新市场的创业导向并购、基于进入新行业的创业导向并购以及基于深化工艺和系统支持的创业导向并购。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3种创业导向并购对象选择因素及其特征,丰富了创业导向战略相关研究内容。

    刘伟,张铄. 创业导向的企业并购行为与并购类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93-100.,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58.
    Liu Wei,Zhang Shuo. The Research of Enterprise M&A Behavior and Types: a Case Study from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93-100.,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58.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王元地,陈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01-10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数据为基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本质及特征为依据,构建了一套区域“双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各地区“双创”投入产出转化效率。研究显示,目前各区域“双创”效率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除个别地区达到1以外,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缺损。最后,根据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大小,对31个省市的“双创”效率进行四分图归纳,根据归纳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双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王元地,陈禹. 区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率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01-10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445.
    Wang Yuandi,Chen Yu. Research 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Regional "Doubl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01-10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445.

    分享
  • 王金国,张经强,王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08-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由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不同,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高职院校,工科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于经管类高校。因此,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科技创新政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首都区域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王金国,张经强,王娇. 北京市属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08-112.,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33.
    Wang Jinguo,Zhang Jingqiang,Wang Jiao. The Evaluation Study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Beijing Municip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08-112.,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33.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马喜芳,郭世贞,张天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13-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层面评估是关系军民融合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也是军地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国内外尚未有成熟的、可借鉴的军民融合评估模型的情况下,基于BSC等西方绩效评估先进理论,构建一个区域层面的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库及BSC战略地图。将军民融合区域战略目标分解为4个维度,即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每个维度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内部因果逻辑关系,以期为我国军民融合评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马喜芳,郭世贞,张天辉. 基于BSC的区域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13-120.,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505.
    Ma Xifang,Guo Shizhen,Zhang Tianhui. BSC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Level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13-120.,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505.

    分享
  • 戚刚,曾立,易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21-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戚刚,曾立,易凡.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21-125.,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204.
    Qi Gang,Zeng Li,Yi Fa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21-125.,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204.

    分享
  • 张弘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26-1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军民融合战略背景,阐述高校军工科研平台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特色,深入分析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影响因素,提出军工科研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对策和建议。探索实践高校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张弘钧. 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26-131.,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41.
    Zhang Hongjun. Study on the Path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 and Regional Econom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26-131.,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41.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李林英,徐礼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32-1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然而鲜有研究关注重大科研项目团队中人的健康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与心理品质。基于此,运用扎根理论对4个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共10名成员)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发现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包括团队自信、团队希望、团队乐观、团队韧性、团队合作和团队责任6个维度,且各维度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根据访谈资料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提出 “团队氛围和团队协同合作分别在团队心理资本与团队绩效关系中起调节效应及中介效应”的假设,并建议关注重大科研团队及其成员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培育,推动科研团队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李林英,徐礼平. 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维度及与创新绩效的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32-138.,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71.
    Li Linying,Xu Li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or Major R&D Proj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32-138.,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71.

    分享
  • 杨德祥,侯艳君,张惠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39-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706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性资源,通过知识分享在员工创新过程中产生溢出效应。以信任和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以创新动机为调节变量,构建社会资本对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成都高新区软件园5家电子信息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443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2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均显著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信任在认知维度社会资本和员工创新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分别在结构维度、关系维度社会资本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分别在结构维度、认知维度社会资本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关系维度社会资本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创新动机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主效应显著,但对知识共享、信任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杨德祥,侯艳君,张惠琴. 社会资本对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39-146., doi: |10.6049/kjjbydc.2017070672.
    Yang Dexiang,Hou Yanjun,Zhang Huiqin.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Innovation Behavior of Enterprise Employe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39-146., doi: |10.6049/kjjbydc.2017070672.

    分享
  • 赵秀清,孙彦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47-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情感事件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以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237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配对样本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使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职场排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和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知识共享在职场排斥和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的消极情绪调节职场排斥与知识共享间关系,消极情绪越高,职场排斥对知识共享的负向影响越强;消极情绪调节知识共享对职场排斥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消极情绪越高,中介作用越强。

    赵秀清,孙彦玲. 职场排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49.
    Zhao Xiuqing,Sun Yanling. Effects of Workplace Ostracism on Employee Innovative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49.

    分享
  • 综述
  • 焦凌佳,邹治,吴红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学术界,影响团队创新能力的团队过程因素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即团队中的少数人异议,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较少。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剖析了少数人异议提高团队创新能力的几个理论基础,并从中介机制以及调节机制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少数人异议影响团队创新能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少数人异议对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模型。最后,对该领域已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焦凌佳,邹治,吴红梅. 少数人异议对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057.
    Jiao Lingjia,Zou Zhi,Wu Hongmei. Review on the Influence of Minority Dissent on Team Innovation Capac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05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