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17-09-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玉明,毛静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共享经济+创新创业”理念下,共享办公空间的快速发展与其商业模式创新密切相关。采用能描述价值逻辑的商业模式画布对共享办公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相较于传统房地产行业商业模式,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的主要突破在于价值主张创新;在商业模式成长策略上,共享办公空间的价值主张应向平台化和社群化发展,客户界面应注重层次化和开放性,企业界面应提高个性化和跨界度,赢利模式应注重多元化和轻资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共享办公空间企业——优客工场进行案例分析,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张玉明,毛静言. 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及成长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8.,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174.
    Zhang Yuming,Mao Jingyan.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and Growth Strategy of Coworking Space Business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8.,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174.

    分享
  • 石琳,党兴华,杨倩,冉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9-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中观层面研究风险投资网络成为风险投资领域的热点。基于风险投资网络社群这一中观视角,研究风险投资网络社群集聚性、可达性及二者交互效应对机构成功退出的影响。运用CV Source数据库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风险投资机构网络社群集聚与成功退出呈倒U型关系;②可达性与成功退出呈正相关关系;③可达性正向调节社群集聚与成功退出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结构优化、提高机构投资绩效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石琳,党兴华,杨倩,冉霞. 风险投资网络社群集聚性与可达性对成功退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047.
    Shi Lin,Dang Xinghua,Yang Qian,Ran Xia. The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Network Communities Clustering and Reach on Successful Exi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047.

    分享
  • 米黎钟,唐文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6-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柯达、富士两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核心竞争力迭代视角深入探讨企业在构建组织双元性路径时受到的约束条件及其核心竞争力转化过程与内在机制。打开了企业在遭遇行业冲击后失败的“黑箱”,深入、详细地阐释了企业实践组织双元性的约束条件,找到了企业转型的核心竞争力迭代机制,即创新优化后的原核心竞争力、新一代核心竞争力,以及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三者间相互转化、相互支持的内在迭代机制,并阐明了各约束条件促进或者制约组织双元性实践的原因和方式。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双元性及其实现路径的相关理论体系,对中国企业进行变革与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米黎钟,唐文新. 组织双元性实现路径及约束条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47.
    Mi Lizhong,Tang Wenxin. The Methods of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nd the Study of Their Constraints:from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e Iteration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47.

    分享
  • 阮平南,顾春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22-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②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③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阮平南,顾春柳. 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的微观作用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22-27.,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579.
    Ruan Pingnan,Gu Chunliu. Analysis the Microscopic Path of Knowledge Flow:based on Chin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in Biological Medicine Fiel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22-27.,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579.

    分享
  • 翟博文,陈辉林,陈燕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28-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我国面临大学生双创参与率和成功率低的难题。在分析大学生双创动因和障碍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意创新创业的逻辑关系、链条孵化理论和嵌入式创新理论,探索了大学双创孵化生态系统模型和建设路径,最后结合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双创大学建设提供借鉴。

    翟博文,陈辉林,陈燕菲. 嵌入式大学三级众创孵化生态系统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28-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08.
    Zhai Bowen,Chen Huilin,Chen Yanfei.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Level Hatch Ecological System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y Based on Embedded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28-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08.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翟华云,李妍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34-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是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28家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政策实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和技术进步率大幅上升,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走向重技术创新的高端化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特别是2009年相关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诱发了区域创新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

    翟华云,李妍茹. 区域创新能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34-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14.
    Zhai Huayun,Li Yanru.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o be High-en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34-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14.

    分享
  • 吴卫红,杨婷,张爱美,刘安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40-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运用区位熵方法测度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高校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水平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当前高校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②整体而言,创新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多与单一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呈相反态势;③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技术产业,其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各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④两种创新资源集聚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创新绩效的提升。据此,提出优化我国创新资源配置、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吴卫红,杨婷,张爱美,刘安国. 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40-45.,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263.
    Wu Weihong,Yang Ting,Zhang Aimei,Liu Anguo. Study on Spillover Effects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Gather on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40-45.,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263.

    分享
  • 高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46-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正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这两方面的影响此消彼长。从宏观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基于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倒U型影响,并且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形式的峰值年龄不一样,作为根本性创新代表的发明专利的峰值年龄出现得最早。

    高越. 人口老龄化影响了科技创新吗?[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46-51.,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42.
    Gao Yue. Does Ageing Affe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46-51.,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142.

    分享
  • 谢伟伟,邓宏兵,刘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52-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网络问题。通过引力模型得出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发展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较低,阻碍了创新要素的传递,网络中心势不高,集中程度低,网络凝聚力不强;根据网络节点中心度数发现,以发达城市为核心的半轮轴型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中结构洞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不断优化;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呈现,核心区域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由块模型得出8大子群,子群特征呈现多样化。

    谢伟伟,邓宏兵,刘欢. 绿色发展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52-59.,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567.
    Xie Weiwei,Deng Hongbing,Liu Huan. Research on Innovation Network Structure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52-59.,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567.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李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60-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可以通过自主研发与国际技术转移实现。商业服务贸易是包括专利、研发在内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是国内企业获得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利用WIOD数据库计算出我国制造业对商业服务进口的依赖程度,并基于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1-2007年企业面板数据,对商业服务进口和企业自主研发是否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主研发和商业服务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商业服务进口可以促进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二者共同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李俊. 商业服务进口、自主研发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60-65.,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713.
    Li Jun. Business Services Imports,Indigenous R&D and Manufacturing Firms Technology Progr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60-65.,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713.

    分享
  • 刘欣,陈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66-7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制造行业159家上市公司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专利数据中分离出工艺专利,实证研究中国制造企业工艺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艺创新在整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效应,对技术人员数量的促进作用高于对生产人员的促进作用,从而证实了工艺创新有助于扩大企业需求,促进就业。

    刘欣,陈松. 工艺创新会抑制就业吗?[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66-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416.
    Liu Xin,Chen Song. Will Process Innovations Inhabit Employ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66-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416.

    分享
  • 关峻,徐泽磊,邢李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72-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7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投入产出表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能够描述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通过直接或间接处理后可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全球产业强关联网络(GISRN)模型,然后,以特定的产品部门为核心产品部门,构建了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GICDN)模型,最后,采用紧密中心性网络特征值,研究了汽车制造业作为核心产品部门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关峻,徐泽磊,邢李志. 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72-79.,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86.
    Guan Jun,Xu Zelei,Xing Lizhi. Research on the Global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Network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72-79.,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86.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崔芳,孙笑明,熊旺,崔文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80-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关键研发者作为组织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不明确。以整体网为中介变量,利用36家通讯制造企业专利数据,分两个步骤探究关键研发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第一步,探索关键研发者的个人网络特征、网络规模及网络密度变化对整体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中介中心势的影响;第二步,研究整体网络的中介中心势变化(正向和负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合作网络中,关键研发者自我中心网络规模变化幅度增大会引起整体合作网络中介中心势变化幅度增大;关键研发者引起的合作网络中介中心势变小会使企业创新绩效显著降低;在知识网络中,关键研发者自我中心网络规模与网络密度变化幅度增加均会使整体知识网络中介中心势变化幅度显著增大。由关键研发者引起的知识网络中介中心势变小会使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提升。

    崔芳,孙笑明,熊旺,崔文田. 关键研发者自我中心网络变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整体网络为中介变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80-90.,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670.
    Cui Fang,Sun Xiaoming,Xiong Wang,Cui Wentian.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Ego-Network’s Changes from the Key Inventors to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Whole Network as an Intermediary Variabl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80-90.,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670.

    分享
  • 徐承红,朱俊杰,王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91-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5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5省236家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从利益相关者的制度逻辑入手,分析了风险投资者和政府机构对新创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往期绩效和利益相关者介入新创企业发展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获得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的新创企业倾向于采取利用式创新,而获得政府机构资金扶持的新创企业倾向于探索式创新;②新创企业往期绩效越好,其在获得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后采取利用式创新的可能性越小,而在获得政府机构资金扶持后采取探索式创新的可能性越大;③风险投资机构介入新创企业发展的时间越长,新创企业采取利用式创新的可能性越大,而政府机构介入新创企业发展的时间越长,新创企业采取探索式创新的可能性越大。

    徐承红,朱俊杰,王艳. 制度逻辑与新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往期绩效和介入时间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91-98., doi: 10.6049/kjjbydc.2017050204.
    Xu Chenghong,Zhu Junjie,Wang Yan. Institutional Logic and New Ventur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Examining the Effect of Past Performance and Intervention Du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91-98., doi: 10.6049/kjjbydc.2017050204.

    分享
  • 吴松强,蔡婷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99-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型小微企业嵌入于创新网络中,通过自主性发挥网络构建与管理能力,进一步分享创新网络资源,提高创新实力。基于中国软件谷(南京)及相关创业孵化园246家软件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LISR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创新网络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嵌入性创新网络稳定性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②嵌入性创新网络强度越大,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能力越强;③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能力越强,创新绩效提升越明显;④科技型小微企网络能力有助于促进嵌入性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

    吴松强,蔡婷婷. 嵌入性创新网络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网络能力中介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99-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022.
    Wu Songqiang,Cai Tingting. Embedded Innovation Network and Technology-Base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etwork Capac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99-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022.

    分享
  • 杨海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06-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自我执行协议理论及交易属性,集中探讨企业采取以德报怨策略应对合作者剥削行为的驱动因素以及企业以德报怨策略如何影响合作者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对173个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买方数据问卷调查,采用PLS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交易属性中的交易可观察性是以德报怨策略的前因变量,并且受交易复杂性的影响。同时,以德报怨策略能够减少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杨海儒. 以德报怨策略与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06-110.,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262.
    Yang Hairu. The Mechanism of Accommodation Affecting Opportunism: based on High Technology Fi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06-110.,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262.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张旭,王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11-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绿色技术创新难以自发形成,需要外部激励。在回顾环境规制、研发投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系统学视角出发,构建了环境规制与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效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中国工业企业为例,实证检验了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通过调控2005-2025年环境规制强度与研发投入的参数变化,模拟仿真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和提高研发投入均有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优于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但在未来低于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正向作用,且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强;研发投入主体和投入对象应向企业转移,以突出企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张旭,王宇. 环境规制与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11-119.,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494.
    Zhang Xu,Wang Yu.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R&D Investment 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11-119.,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494.

    分享
  • 黎春燕,余英,李伟铭,贺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20-1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需求面、供给面、环境面3个层面,选取中国最具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北京、天津、深圳、西安、成都5个城市产业扶持政策进行研究。通过对五城市高技术产业政策条款进行编码、结构化和内容分析,指出五城市高技术产业政策在需求面、供给面、环境面具有明显的偏好差异,深刻剖析不同城市在高技术产业政策工具运用方面的差异和共性,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高技术产业扶持政策提供借鉴。

    黎春燕,余英,李伟铭,贺琦. 中国高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差异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20-126.,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115.
    Li Chunyan,Yu Ying,Li Weiming,He Qi.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Supportive Polic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20-126.,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115.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张永安,郄海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27-1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14-2016年国务院12项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并结合创新政策特点,构建PMC指数模型,包含9个一级变量及37个二级变量。通过文本挖掘方式对12项国务院创新政策进行深入挖掘和量化评价,并结合PMC曲面将最终结果直观反映出来,发现待评价的12项政策均为优秀级别。为便于分析和改进,对传统政策评分等级进行二次划分,将优秀级别分为优上和优下两个级别,通过多投入产出表和各项政策PMC指数汇总表对两级变量得分进行两级追溯和确定,找到政策薄弱环节,对新政策制定或原有政策修改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张永安,郄海拓. 国务院创新政策量化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27-13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31.
    Zhang Yong'an,Qie Haitu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novation Policies of the State Counci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27-13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31.

    分享
  • 任磊,任明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37-1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将企业不同层次的制造资源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按需使用和高效的过程监控。在CPS环境下,可通过整合多粒度社会化制造资源,构建基于动态服务联盟的灵活多Agent制造系统。随着系统的运营和联盟演化,实时制造智能方法成为解决任务分配、实时决策等问题的关键技术。在对多Agent制造系统服务能力和协同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的协同任务分配模型。考虑制造任务的关系、时空等因素,构建了基于Petri-net和多领域矩阵的协同任务节拍控制模型。根据智能服务单元的特点,提出了多层次实时决策体系,分析了本地Agent的决策模型和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多Agent的协同决策机制。最后,在对实时制造智能一般框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智能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任磊,任明仑. 信息物理系统环境下面向多层次资源协同的制造智能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37-142.,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300.
    Ren Lei,Ren Minglun. Real Time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 Method Oriented Multilevel Resource Collaboration in Cyber Physical System Environ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37-142.,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300.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杨霞,李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43-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50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利用353份企业员工数据,深入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验证了组织信任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安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信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强化了组织信任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员工心理安全度越高,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越强。

    杨霞,李雯. 伦理型领导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7050540.
    Yang Xia,Li Wen. Ethical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7050540.

    分享
  • 丁琳,耿紫珍,白少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48-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创造力研究中,压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并未形成一致结论。通过对华北地区3个企业领导及其下属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心理授权及其维度对工作压力(挑战型/妨害型压力)与创造力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心理授权对妨害型压力与创造力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挑战型压力的调节效应不显著;②心理授权意义维度显著负向调节挑战型压力与创造力,显著正向调节妨害型压力与创造力;③心理授权自我效能维度显著正向调节挑战型压力与创造力,显著负向调节妨害型压力与创造力;④心理授权自我决策维度对挑战型/妨害型压力与创造力均无显著调节作用;⑤心理授权影响力维度显著负向调节挑战型压力与创造力,对妨害型压力与创造力无显著调节作用。

    丁琳,耿紫珍,白少君. 工作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权变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48-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43.
    Ding Lin,Geng Zizhen,Bai Shaojun. The Contin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Stressor and Employee Creativity:The Moder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48-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43.

    分享
  • 综述
  • 王朝云,张芬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机会研究是创业研究的热点,研究争论主要集中在创业机会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持发现观和创造观的学者各执己见。建构主义思想源自社会科学领域,是创业研究的新视角。效果逻辑理论是近年来创业决策理论的热点,在分别对建构主义思想及效果逻辑理论视角下的机会观进行分析后发现,建构主义创业理论和效果逻辑理论的机会观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存在内在一致性。在对建构主义创业理论和效果逻辑理论的创业机会观进行内在性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两种理论关于机会创造路径观点的一致性,探讨创业者在机会创造行为方面的共性和合理性,并构建新的机会创造路径整合模型。

    王朝云,张芬芬. 建构主义与效果逻辑理论整合观下的创业机会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342.
    Wang Chaoyun,Zhang Fenfen. Research for Opportunit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Concept of Constructvism and Effectuation Thero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7):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34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