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0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13-1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郭晓彤;张建宇;张英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以往研究都以成功案例归纳总结结构化创新、开发性创新等理论元素。但这些归纳的理论元素只能成为思想的源头,难以成为企业创新的操作指南。因此,企业在创新实施时常常面临理念与执行脱节的局面。对创新实施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创新实施的宗旨、维度、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权衡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比较分析,并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郭晓彤;张建宇;张英华. 创新实施:被忽略的理论元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4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409.

    分享
  • 张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7-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10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个体、任务、环境3个维度,以创新自我效能感、工作特征(任务复杂度和工作自主性)以及管理者、合作者的支持为前因变量,通过情景实验,揭示以上变量对创意构想产生、推进和执行3个不同阶段的预测作用,从过程控制的视角寻求提高创新速度的实施策略。分析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推动创意构想产生及推进,提高创新速度;工作自主性通过推动创意构想产生提高创新速度;管理者支持对创新过程和创新速度均有显著推动作用;合作者支持主要在创新中后期,即推进和执行阶段发挥作用;任务复杂度与创意构想产生、创意构想推进和创新速度之间呈倒U形关系;工作自主性与创意构想推进、执行呈倒U形关系;合作者支持与创新构想产生呈倒U形关系。

    张敏;. 基于过程控制的项目创新速度实验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7-12.,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4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7-12.,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461.

    分享
  • 刘晓君;王萌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3-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分析合作创新每一阶段具体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技术应用开发研究阶段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中的败德行为,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模型得出,提高科研机构在最终收益中的分享比率或通过加强企业自身商业化能力,建立科研机构对技术市场价值的充足信心,可以有效激励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刘晓君;王萌萌. 技术应用开发阶段科研机构合作创新行为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3-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5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3-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533.

    分享
  • 杨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7-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中国《Nature》论文为样本,着重从不同身份与国家贡献视角对论文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以下特征与趋势:我国Nature论文数将于2020年左右突破1 000篇,独立完成数将于2030年左右突破300篇;我国Nature论文中超过70%的文章被引次数在150次以下,仅有不足6%的文章被引次数达到或超过500次;我国Nature论文主要由中美两国贡献,两者贡献比例接近60%,其余各合作国家的贡献基本均小于等于5%,存在长尾效应。最后,分析了当前中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杨昊;. 中国《Nature》论文特征与趋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7-22.,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8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7-22.,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811.

    分享
  • 高红贵;刘忠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23-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候变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迫使人类重新思考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现有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遵循和借鉴,中国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提出了积极发展绿色财政、加强绿色经济的市场基础设施与市场机制建设、推动绿色科技创新等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红贵;刘忠超.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23-25.,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0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23-25.,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074.

    分享
  • 蔡继荣;靳景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26-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10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稳定性是战略联盟演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战略联盟实践提出了均势战略联盟的概念,并通过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决策及其交互影响模型,分析了均势战略联盟对联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均势战略联盟有利于维持联盟成员间的谈判能力平衡,确保联盟成员之间的激励相容,从而有利于维持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蔡继荣;靳景玉. 均势战略联盟及其作为联盟稳定性条件的机理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26-31.,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5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26-31.,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567.

    分享
  • 刘兰;肖利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32-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力素质由劳动者的能力、受教育程度及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共同决定。在异质劳动力假定下,引入教育的外部性,探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下,劳动力市场技能结构的内生决定,并指出政府应该完善劳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劳动者的受教育成本,建立全方位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技术进步与技能积累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刘兰;肖利平.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32-35.,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0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32-35.,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037.

    分享
  • 区域科技发展
  • 王明;汤书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36-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型城市是当前知识经济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并且正在成为国际主流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这种城市形态与国内广为推崇的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等新主流城市形态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在历史演化视角下,运用比较分析法,对这些主流城市形态各自的内涵、特征与演化脉络展开研究。研究表明,知识型城市不仅是不同演进路线下主流城市形态的融合体,而且知识型城市的发展根植于这些城市形态之中。

    王明;汤书昆. 知识型城市:历史演化视角下主流城市形态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36-39.,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2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36-39.,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248.

    分享
  • 曾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40-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古典企业迁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技术战略对企业迁移作用的分析框架及演化过程模型,分析了政府领导人、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内技术与资源水平等内部影响因素以及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状况、技术发展状况等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

    曾鹏;. 区域技术战略对企业迁移作用的分析框架及演化过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40-45.,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3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40-45.,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370.

    分享
  • 游士兵;苏正华;任静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46-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2个市州2001-2010年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情况,并对湖北省整体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湖北省整体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水平变动引起的。12个地区中,资本投入综合技术效率波动上升,城市圈外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高于城市圈内城市。各地区效率得分存在较大差异。逐步提高纯技术效率、实现资本投入规模最优化,是提高地区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途径。

    游士兵;苏正华;任静儒. 湖北省资本投入效率核算及技术水平影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46-5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46-5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26.

    分享
  • 丁远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5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融资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由于传统融资模式下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需求、“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致使地方投融资平台蕴藏着极大的债务风险,严重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各种新的市场化融资方式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为此,湖北省应从实际出发,在规范传统融资方式的同时,创建各种市场化融资条件,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新型市场化融资模式,并在省内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融资组合方式。

    丁远杏;.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51-5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6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51-5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621.

    分享
  • 邬德林;张平;孙伟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55-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00-2010年能源消费数据,计算黑龙江省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利用产业部门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探讨黑龙江省产业部门碳排放特征,以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为坐标轴,绘制黑龙江省产业部门碳排放四象限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策略。

    邬德林;张平;孙伟仁. 黑龙江省碳排放现状与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55-58.,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9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55-58.,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922.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郑华;石秀华;郭士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59-6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设计链的定义和DCOR模型,提出海西经济区制造业设计链DCOR一般模型,并对该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进行应用研究。在该产业芯片企业新产品开发环境下,构建基于DCOR2.0的设计链模型,明确其设计链管理流程、选择配置流程类型、确定流程要素并描述企业实施活动,运用事件驱动过程链分析具体活动的工作流。

    郑华;石秀华;郭士正. 制造业设计链创新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59-6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7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59-6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754.

    分享
  • 梅强;傅金辉;李文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65-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基本价值链和创新价值链的不足,首先根据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与知识型服务业的创新特性,探讨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创新特性,其次根据其创新特性讨论了开放式创新价值链的构成因素,继而构建了高技术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价值链模型,并且讨论了如何通过价值链管理获得差异化优势。

    梅强;傅金辉;李文元. 高技术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价值链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65-69.,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7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65-69.,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719.

    分享
  • 张洪潮;宗香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70-7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内部相互作用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模糊性,结合山西省能源重化工的经济特点,构建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提取2000-2011年山西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公因子,深入分析了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支撑作用的方向和强度。研究表明:12年间,山西省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支撑作用表现为人才结构每优化1%,产业结构提升0.845%。具体而言,人才投入与产出公因子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人才产业与学历公因子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支撑力的政策建议。

    张洪潮;宗香涛. 转型背景下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支撑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70-73.,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4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70-73.,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460.

    分享
  • 段一群;戴稳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74-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10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资金短缺瓶颈,探讨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从而为产业升级的融资推动提供微观证据。基于2004-2010年业内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①国内装备制造上市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存在融资约束,国有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软约束问题得到了证实;②随着银行与股市融资环境的改善,非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明显缓解,而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融资约束无明显缓解。

    段一群;戴稳胜. 金融环境、政治关系与融资约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74-79.,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6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74-79.,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676.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李璐;张婉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80-8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09-2012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研发投入对制造类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研发投入与制造类企业当期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研发资金对当期绩效的贡献程度明显大于研发人员贡献程度;此外,研发资金投入对制造类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影响存在滞后性,滞后期为两年且影响程度在滞后一期达到最大值;最后,从增加长期性资本投入、加强基础性研发及整合科研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李璐;张婉婷. 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类企业绩效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5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573.

    分享
  • 王为东;陈丽珍;胡绪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86-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10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组织学习及集群创新的相关研究进展,以苏南特色产业基地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集群龙头企业规模、总量、比重等数量特征对集群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头企业相对数比其绝对数对集群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显著;龙头企业绝对数及在集群内的比重并不是越大越好;相反,龙头企业占比越小,集群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越好;龙头企业平均规模越大,集群研发投入越多,集群创新绩效也越好。

    王为东;陈丽珍;胡绪华. 龙头企业数量特征对集群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86-90.,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2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86-90.,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223.

    分享
  • 冉秋红;陶莎;唐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91-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智力资本(知识资本)取代财务资本而成为关键要素资本。因而相对于传统财务资本结构而言,包括智力资本在内的多元资本结构能显著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12年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比例呈现出较显著的增长趋势,说明企业智力资本的增长幅度高于财务资本的增长幅度。并且,该多元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果验证了企业资本以及资本结构变化的相关理论阐述,对于完善国家宏观投资政策以及企业多元资本投资组合与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冉秋红;陶莎;唐晓.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资本结构及其绩效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91-9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91-9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123.

    分享
  • 薛伟贤;刘倩;刘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95-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9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38家科技企业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科技保险对科技企业创新与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保险(人身险)对创新能力提升没有显著作用,而科技保险(财产险)对盈利能力提升有显著作用;科技企业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开发新险种能间接提升盈利能力。在科技保险管理过程中,企业不能只注重“人”的保险,也要注重“物”的保险。

    薛伟贤;刘倩;刘骏. 科技保险对科技企业创新盈利能力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95-99., doi: 10.6049/kjjbydc.20130906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95-99., doi: 10.6049/kjjbydc.2013090623.

    分享
  • 徐明;高顺成;赖然;穆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00-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服务创新流程阶段划分视角出发,探讨了企业服务创新流程的核心阶段和重点工作,提出了企业成功进行服务创新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这些策略进行了适度验证,以期为企业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提供一些借鉴。

    徐明;高顺成;赖然;穆钰. 基于案例分析的企业服务创新流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00-104.,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4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00-104.,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484.

    分享
  • 凌峰;刘建一;毛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05-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理流程设计是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阶段,由系统科学视角从管理系统功能与载体入手,阐述了管理流程对于管理功能实现的作用,并基此分析了管理流程的系统性、关联性与过程性特征,指出对管理流程特征的认识是对其进行设计分析的出发点。

    凌峰;刘建一;毛磊. 基于管理功能实现的企业管理流程特征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3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306.

    分享
  • 纪建强;陈晓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11-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难是制约其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宏观经济调整政策的传导和对金融市场利率、进入、融资方式的管制是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逐步放松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明确政府、市场、企业的边界,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综合素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是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纪建强;陈晓和.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1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0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1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073.

    分享
  • 李大庆;李庆满;单丽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17-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劣势,只有通过与其它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才能更有效开展创新工作,而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建立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在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和影响协同创新模式选择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产业集群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李大庆;李庆满;单丽娟. 产业集群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17-122.,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17-122.,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24.

    分享
  • 陈承;徐志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23-1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理论框架,对破坏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两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路径下商业银行期望收益变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选择突破性创新路径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合理性。最后,针对上述路径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陈承;徐志春.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23-128.,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0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23-128.,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037.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黄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29-1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成果未来收益权是指科技成果许可使用费或转让费所产生的可预期的未来债权,科技成果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即指将诸多科技成果的未来收益债权组合成基础资产池并将其资产组合证券化,是以资产证券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融资的一种新模式。以资产证券化理论为基础,结合科技成果收益权的资产特性,探讨了科技成果收益权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风险防范机制及相关法律问题。

    黄勇;. 科技成果收益权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29-133.,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0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29-133.,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097.

    分享
  • 杨晨;蔡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34-1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着眼于专利创业服务,依靠探索性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框架,探究专利创业服务过程中的模块化运行问题。从模块化分工的角度将专利创业服务解析为服务流程模块化、服务需求模块化和服务功能模块化。从模块化集成的视角将专利创业服务划分为管理集成、知识集成和机制集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块化分工和集成两个维度对专利创业服务的作用效果,揭示服务模块化的竞争优势。结果显示,模块化分工可以提高专利化服务程度,提高服务效率,可以实现模块调节、修正,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而模块化集成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优化服务链条,提升服务效果,可以依赖沟通协调平台,支持实现各模块主体协同创新。

    杨晨;蔡芸. 基于探索性案例分析的专利创业服务模块化运行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34-138.,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1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34-138.,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146.

    分享
  • 顾晓燕;严文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39-1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97-2010年高技术产业省际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面板VAR模型GMM估计、面板VAR方差分解,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与高技术产业增长之间内在的依存和因果关系,并提出了提升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对策建议。

    顾晓燕;严文强. 知识产权创造与高技术产业增长互动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39-142.,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9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39-142.,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96.

    分享
  • 孙莹;顾晓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43-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税收激励引入企业研发活动,同时许多国家也在修订已有的研发税收激励措施。梳理了英、美、日、新等4国的现行政策,并从税种、对象、环节、方式4个方面对我国政策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国际比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

    孙莹;顾晓敏.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特征与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8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805.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段光;杨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48-1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92个团队为样本,研究了团队激励强度与按贡献分配程度对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的影响,以及任务互依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强度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按贡献分配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任务互依对激励强度与团队知识搜集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段光;杨忠. 团队激励对团队知识贡献与团队知识搜集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48-155.,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5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48-155.,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515.

    分享
  • 许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56-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互惠偏好、制度及互惠行为选择的互动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构建互惠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对由相同能力知识生产者组成的团队互惠合作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进行数值模拟,最后选取知识生产互惠合作团队的成功案例进行论证。

    许娇;. 同质性知识生产团队互惠合作演化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3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327.

    分享
  • 丁志慧;刘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61-16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户作为创新源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用户创新社团是用户创新的重要方式。创新社团要不断发展,就要拓宽知识联系边界,不断从社团外部获取新知识。针对这一问题,首次提出了“用户守门员”概念,认为用户守门员是创新社团与外部建立知识联系的重要桥梁。利用SECI模型,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用户守门员的创新社团外部知识获取与内外部知识整合过程。

    丁志慧;刘伟. 基于用户守门员的用户创新社团外部知识获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61-164.,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6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61-164.,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663.

    分享
  • 张晓黎;覃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65-1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10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关系网络,然后从知识基础深度和中介控制能力两个方面测度了知识基础能力,最后对105家全球R&D领先的通信和技术设备制造类企业知识基础能力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知识基础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企业中介控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

    张晓黎;覃正. 技术创新竞争网络视域下企业知识基础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65-169.,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3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65-169.,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348.

    分享
  • 张若勇;徐东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70-1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顾客和员工作为构成顾客知识网络的节点,其参与程度对知识网络的演化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节点参与视角,以服务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顾客知识网络的要素构成和类型,归纳顾客知识网络的特性,并提出一种管理顾客知识网络的IMEP螺旋模型,包括识别、测度、评价和提高等4个阶段。

    张若勇;徐东亮. 基于节点参与视角的顾客知识网络特性及管理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70-17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9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70-17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972.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陈晓毅;林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76-1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内地30个地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选取留学回国率作为人力资本流量的代理指标,选取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存量的代理指标,通过FDI技术外溢效应模型进行分析。SYSGMM估计结果表明,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外溢效应上,其中海外回流的人力资本与FDI结合产生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海外人才回流提高了我国FDI技术吸收能力,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海外人才回流。

    陈晓毅;林敏. 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吸收能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76-179.,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0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76-179.,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099.

    分享
  • 陈涛;陆金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80-1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创业能力不足。高校大学生作为小微企业未来潜在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将对小微企业的创业能力产生关键影响。通过对江苏省5所不同类型高校开展调查获得的1 118份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到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创业能力不足。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发现创业环境、创业训练、创业知识认知、创业教育成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议。

    陈涛;陆金帅.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能力提升诉求下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80-18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0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80-18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0102.

    分享
  • 方勇;夏瑞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85-1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当前重大人才工程培养体系组织结构,指出直线型结构阻碍了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设计出了矩阵型组织结构。同时,针对矩阵型组织结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方勇;夏瑞雪. 我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体系管理组织结构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85-188.,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3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85-188.,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350.

    分享
  • 综述
  • 张宏伟;崔新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89-19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大学R&D合作中的技术溢出对于促进东道国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提升东道国大学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东道国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大学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形式、渠道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张宏伟;崔新健.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大学R & D合作中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89-192.,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47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89-192.,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475.

    分享
  • 吴绍棠;李燕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93-19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协同创新优化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结构、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届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研讨会”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协同创新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结构化困境、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平台领导、创新服务体系的定位与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吴绍棠;李燕萍. 基于协同创新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93-196.,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2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24): 193-196.,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26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