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2-05-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李志远;张路通;马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5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在环境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如果企业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提高适应能力,将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在回顾组织适应力、组织动态能力和组织记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理清了组织适应力、组织动态能力和组织记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李志远;张路通;马潇. 组织适应力、组织动态能力与组织记忆三者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6.,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0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6.,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021.

    分享
  • 阮国祥;毛荐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7-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变化、组织忘记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收能力在组织忘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并对山东省高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环境变化与组织忘记、组织忘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吸收能力对组织忘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阮国祥;毛荐其. 环境变化、组织忘记和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7-10.,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4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7-10.,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478.

    分享
  • 唐国华;陈祖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于外生的要素禀赋约束条件,存在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只有遵循这一最优技术进步路径,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造和维持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中国当前的大规模代工生产和以模仿式创新为主的技术进步路径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并且这种模仿式创新已经逐步向自主创新自然演化,政府因势利导地出台各种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对于产业升级是必要的,但是切忌一厢情愿地追求高新技术发展,拔苗助长似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否则,只会欲速则不达。

    唐国华;陈祖华. 技术创新路径、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提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1-15.,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3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1-15.,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392.

    分享
  • 茹运青;孙本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6-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5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视角,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两种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对国内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地投资对发明专利的长期影响为负,且影响显著;短期影响为负,但影响不显著。绿地投资对实用新型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均为负,但影响不显著;跨国并购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均为正,且影响显著。

    茹运青;孙本芝. 我国OFDI不同进入方式的逆向技术溢出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6-19.,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2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6-19.,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291.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付春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20-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价值网络视角下,以区域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为导向,构建了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陇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个案,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应从区域规划研究、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区域形象塑造、形成区域特色产品、加强区域营销、完善保障措施5个方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付春香;. 基于价值网络拓扑模型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20-23.,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7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20-23.,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757.

    分享
  • 田家林;张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24-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2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产业生态因子相关理论,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了影响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子,得出结论:影响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是消费结构,而浙江是总体经济发展速度,上海是产业结构生态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田家林;张宏.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24-27., doi: 10.6049/kjjbydc.20110200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24-27., doi: 10.6049/kjjbydc.2011020004.

    分享
  • 俞涔;严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28-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5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评价,大多数指标显示浙江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不强。最后提出了提升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若干建议,如政府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等。

    俞涔;严焰.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浙江案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28-32.,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3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28-32.,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360.

    分享
  • 王东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33-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50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耦合所形成的集群式供应链是解决目前困扰特色农业产业附加值提升问题的有效模式。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集群式供应链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探讨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策略性问题。

    王东生;. 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优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33-35.,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33-35.,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180.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崔冬冬;张新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36-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20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军工集团作为军民融合的践行者和主力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和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军工集团民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使我国真正走上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康庄大道。

    崔冬冬;张新国. 我国军工集团民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36-40.,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8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36-40.,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848.

    分享
  • 袁宇;李福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41-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110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循环经济、共生理论、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的逻辑关系辨析入手,探索了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4种类型,主要针对国家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对改造型及混合型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生态产业实现过程中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4条关键生态链的构建,及企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区域生态化3个层面生态化实现的具体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行为选择。

    袁宇;李福华. 高新区向科技新城发展的生态产业实现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41-45.,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3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41-45.,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398.

    分享
  • 范如国;蔡海霞;李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46-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融合新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从开放创新的视角,以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样本,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与集群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投入对集群国际市场绩效影响最大。其中,集群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只对集群的国际市场绩效产生影响,而集群内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对集群国际、国内市场绩效以及生产绩效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大学R&D经费支出、研究机构R&D经费支出和省内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等开放创新来源均对集群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从而影响集群绩效。

    范如国;蔡海霞;李星. 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差异性与绩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46-51.,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4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46-51.,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485.

    分享
  • 刘卓聪;刘蕲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52-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问题,阐述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以及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并以湖北为实例,分析了湖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湖北加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路。

    刘卓聪;刘蕲冈.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52-54.,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3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52-54.,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386.

    分享
  • 张旭梅;童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55-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风电设备制造商开始思考新的发展模式,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下,服务将成为风电产业新的利润来源。描述了风电产业链的结构和服务需求,分析了风电产业开展现代制造服务的动因,提出了风电产业开展现代制造服务的3种商务模式:业主主导的商务模式、风电设备制造商主导的商务模式、风电设备制造商总承包的商务模式,并阐述了3种商务模式中风电设备制造商的各类服务实现方式。

    张旭梅;童洁. 风电产业现代制造服务的商务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55-59.,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7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55-59.,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778.

    分享
  • 徐维;贾金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60-6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110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3-2009年农业及涉农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业及涉农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正效应,TBT通报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将行业技术进步提升0.163 7个百分点;从农业及涉农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弹性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其技术进步贡献率不高。只有发挥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自发技术转移和促进强迫型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才能突破壁垒,推动技术进步。

    徐维;贾金荣. 涉农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60-64.,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3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60-64.,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382.

    分享
  • 董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65-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50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扩散理论认为产业特性和产业所处的社会特征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在对曼斯菲尔德技术扩散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产业特征和农村社会特征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机制,并从政府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董君;. 农业产业特征和农村社会特征视角下的农业技术扩散约束机制——对曼斯菲尔德技术扩散理论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65-69.,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6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65-69.,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644.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池仁勇;蔡曜宇;张化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70-7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6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浙江省1 059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突变级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指数模型,进行了成长性分析评价。同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与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企业独立研发与自身的成长性正相关,而研发经费投入与研发人员投入没有对其成长性产生相应的作用。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对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的使用与管理,并提高自身的独立研发能力。

    池仁勇;蔡曜宇;张化尧. 不同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下的企业成长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70-74., doi: 10.6049/kjjbydc.20110602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70-74., doi: 10.6049/kjjbydc.2011060267.

    分享
  • 赵丽娟;王核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75-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110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但目前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帮助制造企业找到适合自己转型升级的战略模式。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风险的形成过程、均衡机制的角度阐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风险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转型升级战略模式:通过向微笑曲线左右移动以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或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用案例来说明这两种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制造企业正确认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风险和选择正确的转型升级战略模式提供参考。

    赵丽娟;王核成. 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风险形成机理及战略模式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75-79.,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3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75-79.,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321.

    分享
  • 李奕;张英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80-8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110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异的顾客价值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创新围绕顾客价值进行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而顾客价值创新的成功实现,则需要企业构建能力加以支持。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创新和价值创新理论,分析了创新情境下企业发展的执行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价值创新本身需要执行力的支持,提出了基于价值创新战略的企业执行力,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李奕;张英华. 基于价值创新逻辑的企业执行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80-83.,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4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80-83.,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42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朱鸿鸣;赵昌文;姚露;付剑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84-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1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发展演变、外部环境、运营机制等方面对中美科技银行进行了系统比较,为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①发达的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市场和宽松的监管环境为美国科技银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滞后或不足,是制约科技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②美国科技银行在商业模式、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为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科技银行则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还没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最后,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优化内部运营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中国科技银行的相关建议。

    朱鸿鸣;赵昌文;姚露;付剑峰. 中美科技银行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84-90., doi: 10.6049/kjjbydc.20120100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84-90., doi: 10.6049/kjjbydc.2012010041.

    分享
  • 蒋玉;王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91-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30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产业化组织的有效运作有助于科技-产业的和谐共赢,有助于切实执行国家科技政策,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形成积极的创新文化,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科学的视野,将技术、科学的发展引入误区,导致科技创新体系和经济的安全危机、政府落空和科技发展落空,以及制度公平缺失与制度信任危机、资源浪费、实用文化对社会文化精神的侵蚀等不良外部效应。为了防范科技产业化组织的消极后果,需要培育科研人员的组织伦理意识和人文情怀,开展以科技发展、科技服务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变革,运用组织外在化和组织内在化策略,适时、适度引导科技产业化组织的自组织化,加强政府行为自律;此外,还需要通过组织伦理的制度化,做好科技产业化组织间关系的良性制度供给和道德的资源动员与管理,并对科技产业化组织在设立、运行中的政府决策、监督机制进行优化。

    蒋玉;王珏. 科技产业化组织之负效应及其伦理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91-94., doi: 10.6049/kjjbydc.20110306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91-94., doi: 10.6049/kjjbydc.2011030656.

    分享
  • 曾繁华;刘灿辉;董晓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95-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110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主创新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与推动。目前由于国内金融市场本身起步较晚,金融对自主创新的驱动作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通过对发达国家典型金融市场的比较分析,找出了适合东湖高新区自身特点的金融支持政策;并从融资政策和风险防范两方面,提出了长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配套金融政策体系。

    曾繁华;刘灿辉;董晓君. 提升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金融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95-98.,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4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95-98., doi: 10.6049/kjjbydc.2011110413.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邱均平;杜晖;党永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99-10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一个通用的人才评价体系,并针对考研用户群体,实现了心理测量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同时,构建了一个评价信息服务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教育培养对象(用户个人特征)和教育培养单位(高校、学科、专业)的自动匹配,并充分发掘了评价信息的社会应用价值。

    邱均平;杜晖;党永杰. 基于心理测量的人才评价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99-103.,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5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99-103.,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503.

    分享
  • 屈文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04-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209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湖北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问题,分析了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建立起一套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选取湖北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样本,运用突变级数法建立起成长性评价模型,根据模型结果对样本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分析。

    屈文彬;.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04-108.,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98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04-108.,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988.

    分享
  • 金彦龙;姜健;张海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09-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20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比分析了辽宁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增强辽宁工业企业竞争力。

    金彦龙;姜健;张海林. 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09-112.,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3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09-112.,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391.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李燃;王立平;刘琴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13-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活动的产生源于对新知识的投资,创业活动通过“知识过滤”为知识溢出提供传播媒介,从而形成创业知识溢出。以我国内地30个省际区域2002-2009年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企业家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并从地理因素与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探究创业知识溢出。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量以及人均GDP对创业活动影响显著,创业活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经济距离对创业知识溢出的影响比地理距离的影响更显著。

    李燃;王立平;刘琴琴. 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对创业知识溢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13-118.,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2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13-118.,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207.

    分享
  • 程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19-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50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逐渐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知识溢出则是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间重要的知识活动之一。通过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的特征和知识溢出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凯尼尔斯空间知识溢出模型,构建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模型,结合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的特点,对其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程璐;.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19-122.,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0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19-122., doi: 10.6049/kjjbydc.2011050085.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韩文玲;陈卓;韩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23-1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科技人才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政府科技计划对创新发展起主导作用。以未来科技发展中科技人才的作用为切入点, 探讨科技人才成长与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之间的关系,从政策环境的角度对科技人才的成长与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作用进行研究,总结了我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功经验、成就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议。

    韩文玲;陈卓;韩洁. 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下的科技人才成长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23-126.,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8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23-126.,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881.

    分享
  • 向欣;徐梅鑫;欧结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27-1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011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匹配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契合性已成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通过对契合研究的回顾,系统概括了国外学者提出的契合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横纵向契合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它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和各战略支持系统间的横向契合及人力资源管理与所处环境、战略决策的纵向契合,最后以模型的形式表达了其中各层次的契合关系。

    向欣;徐梅鑫;欧结敏.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27-131., doi: 10.6049/kjjbydc.20101104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27-131., doi: 10.6049/kjjbydc.2010110432.

    分享
  • 房宏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32-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8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科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提供的2005-2009年人力资源资料,进行了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及作者共被引等分析,绘制出相应的知识图谱,探讨了近几年来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影响力的经典文献和权威作者等。

    房宏君;. 基于CSSCI的人力资源研究可视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32-137.,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8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32-137.,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825.

    分享
  • 吴红;常飞;李玉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38-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校研究生知识产权素养偏低的问题,首先用鱼骨图法对影响知识产权素养培养的社会因素、高校因素、个体因素进行梳理;然后将鱼骨图转换成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最后计算各个因素相对于目标问题的重要性权重,通过总排序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为有效提升研究生知识产权素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吴红;常飞;李玉平. 基于鱼骨图和AHP的研究生知识产权素养问题诊断[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38-141.,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1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38-141.,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171.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程秋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42-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90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深入探讨了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其技术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根源于对现代技术不合理运用所导致的生态灾难的反思,技术批判理论的目标在于经由技术重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技术批判理论的进路在于向人性与自然更高水平迈进;技术批判理论的归宿在于通过激进的民主变革“走向新自然”。在我国当前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与技术文明的关系问题上,芬伯格的理论成果值得借鉴。

    程秋君;.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生态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42-146., doi: 10.6049/kjjbydc.20110902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42-146., doi: 10.6049/kjjbydc.2011090246.

    分享
  • 王生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47-1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30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服务的构成要素出发,提出了一套服务创新的方法体系。从服务源头入手,分析了服务的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即服务主体(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与服务媒介;通过对创新方法有关文献及案例的整理与加工,初步筛选和归纳出典型性的创新方法;将创新方法与服务(更确切地说,是服务的四大基本构成要素)进行有机嫁接和融合,构建出针对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媒介4要素的服务创新方法体系。这一服务创新方法体系,对于指导企业进行服务创新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王生金;. 要素视角下的服务创新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47-150., doi: 10.6049/kjjbydc.20110304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47-150., doi: 10.6049/kjjbydc.2011030466.

    分享
  • 周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51-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40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是我国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经济模式,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社会网络嵌入创业经济中所具有的成长性、拓扑性、移植性、重构性等属性,揭示了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链群特征、点阵特征与超图特征,并依据其属性与特征提出了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基本假设。

    周慧;.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属性与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51-154.,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7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51-154., doi: 10.6049/kjjbydc.2011040799.

    分享
  • 综述
  • 范培华;梁巧转;侯明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55-16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030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组织内劳动力呈现出多文化的趋势。归纳了近20年来国外组织文化多样性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分类,试图探索文化多样性有效管理的途径,并对组织文化多样性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范培华;梁巧转;侯明君. 组织文化多样性及其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0): 155-161., doi: 10.6049/kjjbydc.20110307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 29(10): 155-161., doi: 10.6049/kjjbydc.20110307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