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4-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徐峰;封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计划是一国政府利用财政经费组织实施研发活动的重要方式。目前,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其中,国家科技计划的优化布局和组织管理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外政府在科技计划管理的组织实施方面拥有较长的历史,在科技计划总体布局、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对国外政府在科技计划总体布局和组织管理上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并就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进行了讨论。

    徐峰;封颖. 国外政府科技计划总体布局与组织管理相关问题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5.,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72.
    Xu Feng;Feng Ying. Analysis of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Management of Foreign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5.,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72.

    分享
  • 戎思淼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6-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许多信息处理方法和思路都面临着革命性变化。这些变革由于数据庞大,突显出以“4V”为代表的非经典特征,而这些特征导致的复杂性给大数据时代信息决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20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对物理学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由于其非经典特征而引发的诸多新型思维方式在方法论上可为解决大数据时代到来所引发的复杂问题提供新的可行思路。

    戎思淼. 量子思维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决策新思路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6-10.,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695.
    Rong Simiao. Quantum-Thinking, an Enlightenment for the Information Decision in the Big Data Er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6-10.,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695.

    分享
  • 武建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协同创新中心是协同创新理念表达和协同创新功能实现的载体,是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以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科分布和单位组建两个维度,研究了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组建的共性特征。结果表明,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分布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理学与工学互相支撑成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显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互动联系形成社会学科群,医学、农学、教育学处于相对边缘位置;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单位呈现多主体联合攻关态势,牵头高校以“985工程”高校为主体,基于学科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逻辑,汇聚合作伙伴发挥协同效应;协同创新单位基于学科平台优势和长期合作传统,在选择研究领域和确定合作关系方面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武建鑫. 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分布与单位组建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260.
    Wu Jianxin. The Exploration of 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and Unit Integration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260.

    分享
  • 马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7-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客运动”正以独特的方式和效率影响着企业的商业形态,其所构建的物理空间已成为企业创意摇篮、创业孵化池和创新服务平台。在商业模式创新层面,高效率、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商业模式是驱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在创客空间构建层面,研究创客空间商业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转移机制创新和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通过对国内外成功运营的创客空间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公益性社区模式、专业化区域模式和生态链式连锁模式3种创客空间的典型商业模式,可为发展创客空间提供有益参考。

    马骏. 创客空间商业模式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7-21.,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53.
    Ma Jun. Empirical Research of Gen Guest Room Business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7-21.,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53.

    分享
  • 刘中梅;王续琨;罗晨阳;黄福;侯海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22-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的行为意向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将传统技术风险认知评价模型构成分为科学素养维度、信息感知维度和信任维度3个层面,衡量公众纳米风险认知程度,并构建了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意向概念模型。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Smart分析,获得了公众参与意向的影响因素路径模型,验证了公众对纳米技术的风险认知与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意向之间的关系假设,可为纳米风险治理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公众参与度提供理论支持。

    刘中梅;王续琨;罗晨阳;黄福;侯海燕. 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意向认知因素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22-2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56.
    Liu Zhongmei;Wang Xukun;Luo Chengyang;Huang Fu;Hou Haiyan.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Nanotechnology Risk Communic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22-2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56.

    分享
  • 张兴祥;罗雪梅;李雅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30-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学者Finegold 和 Soskice首次提出“低技术均衡(陷阱)”的概念。之后,关于发达经济体中是否存在“低技术陷阱”、其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以及如何破解,逐渐成为西方学界探讨和论争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低技术陷阱”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主要从“低技术陷阱”概念的提出、几种代表性理论和代表性模型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若干论争4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张兴祥;罗雪梅;李雅霏. “低技术陷阱”的理论阐释与研究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30-34.,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365.
    Zhang Xingxiang;Luo Xuemei;Li Yafei. On the Low Skill Trap Theory and its Research Forecas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30-34.,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365.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张秋燕;齐亚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35-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05-2013年中国内地30个地区(除西藏外)27个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地区规模下,区域内多样化集聚(Jacobs外部性)、专业化集聚(MAR外部性)和企业竞争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地区规模较小时,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与企业竞争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随着地区规模的日益增大,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小;专业化集聚、企业竞争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张秋燕;齐亚伟. 地区规模、集聚外部性与区域创新能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35-40.,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039.
    Zhang Qiuyan;Qi Yawei. Regional Scale,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35-40.,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039.

    分享
  • 丘东;王维才;谢宗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41-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现有文献普遍认为,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具有间接影响,但并未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从中介效应视角探讨了政府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R&D投入在政府R&D投入与地区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支持诱导效应理论。

    丘东;王维才;谢宗晓. R&D投入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41-4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42.
    Qiu Dong;Wang Weicai;Xie Zongxiao. The Influence of R&D Input Impact on the Region's Innovation Performance:A Mediating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41-4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42.

    分享
  • 毕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49-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驱动因素(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外部因素)。通过抽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构建三阶递归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因素直接影响创新绩效,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通过影响驱动因素间接影响创新绩效。依据结构方程显著性检验和路径分析结果,分别从驱动机制、支撑机制、链接机制、保障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毕娟.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49-54.,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116.
    Bi Juan. Research on Fac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nergy Innovation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49-54.,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116.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喻登科;刘静华;周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55-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知识经济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时,泛在知识环境将在实体经济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泛在知识环境不仅能改变企业组织的经营模式,而且能改变客户的消费方式,进而使产业经济中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演变。面对这种挑战,将知识网、社会网、物联网和价值网相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即全要素网络,是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全要素网络形成机理,提出了大产业整合的战略构想,认为依靠泛在计算技术,促进全要素网络中各种资源要素高效流转,加速产业链整合,形成更具能力与效率的大产业,是未来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而这种大产业整合战略的落实,主要依靠泛在知识环境驱动的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新老产业的重组和一体化发展等逐步完成。这种战略构想为中国未来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大产业”的战略意图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喻登科;刘静华;周荣. 泛在知识环境下全要素网络形成与大产业整合战略构想[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55-63.,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502.
    Yu Dengke;Liu Jinghua;Zhou Rong. Total Factor Network and Integration Strategy for Big Industry under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55-63.,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502.

    分享
  • 戴俊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64-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产业日益成为从国家到地方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现阶段对其分类标准和重点领域选择的研究较为欠缺。探讨了适用于产业选择的设计产业分类标准,并以GE模型为基础,结合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建立了设计产业重点领域选择模型。

    戴俊骋. 基于GE模型的区域设计产业重点领域选择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64-6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540.
    Dai Juncheng. Regional Leading Design Industries Selection Based on GE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64-6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540.

    分享
  • 郑准;唐靖;王国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70-7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产业集群中的核心异质性主体,知识守门者对于产业集群的知识更新和开放式升级至关重要。结合联盟管理中的企业间领导力理论,从知识守门者自身知识基础、网络能力和网络位置优势探讨了其在集群中的企业间领导力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守门者在产业集群中的领导力划分为技术领导力、平台领导力和制度领导力3个维度。此外,结合湖南新材料产业集群案例,探讨了该集群中知识守门者科力远公司的技术领导力、平台领导力和制度领导力构建途径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了理论的合理性。最后,基于理论与案例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集群开放式升级的若干政策建议。

    郑准;唐靖;王国顺. 知识守门者企业间领导力与产业集群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70-76.,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53.
    Zheng Zhun;Tang Jing;Wang Guoshun. The Inter-Firm Leadership of Knowledge Gatekeepers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70-76.,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53.

    分享
  • 胡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77-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96-2011年相关面板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品贸易、R&D经费支出和科研人员投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品进口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从地域效应来看,东部地区受到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影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胡佩. 高技术产品贸易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77-80.,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94.
    Hu Pei. The Influence of Hi-Tech Products Trade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c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77-80.,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94.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余维新;顾新;彭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81-8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创新过程的演进,企业创新网络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创新任务由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依次转换。不同阶段企业创新网络环境在结构、关系和知识方面的特征,给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带来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了市场风险、关系风险和锁定风险。在对企业创新网络不同阶段风险产生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关系治理角度提出关系契约、关系交易和关系调节三大风险治理机制。

    余维新;顾新;彭双. 企业创新网络:演化、风险及关系治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81-85.,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201.
    Yu Weixin;Gu Xin;Peng Shua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Network: Evolution, Risk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81-85.,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201.

    分享
  • 梁彤缨;苏德贵;金镇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86-9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资助快速增加,而在动态经济环境中,更应关注研发活动均衡健康的长期发展(研发平滑)而非短期增长变动。从政府资助视角对企业研发平滑进行重新审视,运用2007-2012年中国工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系统GMM计量方法,对政府资助、现金持有与企业研发平滑进行了综合探析。结果发现:①我国工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通过现金持有管理来平滑研发支出的现象;②当期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有促进作用,而持续的政府资助则会间接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政策,该调节机制最终会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平滑作用。

    梁彤缨;苏德贵;金镇城. 政府资助、现金持有与企业研发平滑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86-92.,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613.
    Liang Tongying;Su Degui;Jin Zhencheng. Study on Government Grants, Cashholding and Firm R&D Smooth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86-92.,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613.

    分享
  • 王寅;张英华;王饶;张建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93-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秀的创新型组织通过对开发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进行有效的双元性管理,追求创新绩效和效率最大化。很多学者讨论了“开发路径依赖”和“探索持续失败”两种双元性创新能力陷阱的存在及其诱因,但并未讨论其对立情况。在论证组织双元性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类并对比了7种创新型组织,讨论了与先前研究对立情境下的“探索路径依赖”与“开发持续失败”能力陷阱,并详细说明了组织双元性创新均衡模式退化的4种路径。

    王寅;张英华;王饶;张建宇. 组织双元性创新模式演化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93-100.,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11.
    Wang Yin;Zhang Yinghua;Wang Rao;Zhang Jianyu. Research on Innovation Schema Evolution Path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rou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93-100.,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11.

    分享
  • 杨水利;梁永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01-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6个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了15项主要影响因素,类属于7大主范畴,包括产业链角色、战略规划、领导者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从“决策—能力—模式”3个层面构建作用机理模型,阐释了各因素对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作用过程。研究结论有助于制造企业厘清服务化转型的影响因素,为企业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杨水利;梁永康.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影响因素扎根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01-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28.
    Yang Shuili;Liang Yongkang.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nufacturers Servic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01-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28.

    分享
  • 周辉;朱晓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06-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族企业接班不仅是有形所有权与管理权的传递,还是无形的企业家关系网络的传递。运用扎根理论,挖掘深度访谈数据资料和文献总结信息,构建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关系网络异化影响因素多维度概念结构模型,分别是“家族矛盾”、“核心人员关系”、“接班人引导机制”、“企业成长”、“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关系网络的异质性”、“泛家族文化”和“与政府的交往能力”8个范畴。然后借助多家家族企业26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家族人员的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结构方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周辉;朱晓林.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关系网络异化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06-112.,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055.
    Zhou Hui;Zhu Xiaolin. Factors Affecting On Network Relation Dissimilation for Family Firms' Success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06-112.,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055.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胡允银;林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13-1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利劫持论者指责专利权人基于劣质专利,选择事后主张,以诉讼相威胁,达到敲竹杠的目的;专利反向劫持论者则强调专利权人的委屈,制造业巨头们无视独立发明人或小企业主的权利主张,恣意免费使用专利技术,专利劫持和反向劫持之间似乎有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当前专利钓饵不断兴风作浪,将大量发明者推向专利流氓阵营。因此,既要反对专利劫持,又要避免走向反向专利劫持。专利制度改革应该综合两者观点,通过降低专利实施中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来维护专利制度的正当性。

    胡允银;林霖. 当代专利制度改革的理论思潮:劫持论与反向劫持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13-117.,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334.
    Hu Yunyin;Lin Lin. Contemporary Theory Trend of the Reform of Patent System: Patent Holding up and Holding ou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13-117.,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334.

    分享
  • 唐伶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18-1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创新扩散相关理论,对我国知识产权法第四次全面修订进行考察,探讨与创新扩散密切相关的专利制度与著作权制度修订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中尚未遵循技术创新扩散规律的情形,并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扩散的策略建议。

    唐伶俐. 创新扩散视角下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18-123.,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353.
    Tang Lingli. Solutions on Improv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iffus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18-123.,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353.

    分享
  • 张忠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24-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能源专利联盟是多个新能源领域的专利权人达成协议,通过彼此间交叉许可或统一对外许可而实现的一种战略联盟。新能源专利联盟具有激励自主创新、分散风险等创新正效应,亦存在排斥和妨碍市场竞争等负效应。我国应主要通过反垄断豁免,发挥其创新正效应。同时,运用专利强制许可,避免其竞争负效应。

    张忠民. 新能源专利联盟的法律规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24-127.,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17.
    Zhang Zhongmi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New Energy Patent Poo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24-127.,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1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张琳;张晓军;席酉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28-1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资源基础观、资源依赖理论、企业家精神、动态能力等理论进行整合,将组织资源获取过程划分为资源识别、资源外部获取、资源内部积累3个阶段,并提出了8种领导者影响组织资源获取的途径,可为研究资源基础观的微观基础提供一个系统分析视角,为领导有效性研究提供启示。

    张琳;张晓军;席酉民. 资源基础观的微观基础探寻:领导者对组织资源获取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28-132.,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260.
    Zhang Lin;Zhang Xiaojun;Xi Youmin. Exploring the Micro-Foundation of Resource-Based View: The Role of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al Resource Acquisi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28-132.,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260.

    分享
  • 曾伏娥;王克卫;池韵佳;夏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33-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领导-团队模式普遍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企业中,已有研究表明,领导风格会对团队成员造成多方面影响,进而影响团队绩效,但这些研究未从不同维度区分团队管理绩效,尤其忽略了创新绩效,也没有结合中国特定情境对领导风格进行划分,更没有考虑不同领导风格对不同绩效尤其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团队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将团队绩效划分为常规绩效和创新绩效,结合中国情境将领导风格划分为专制型和民主型,研究了不同领导风格对不同绩效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团队绩效的变化能够用领导风格来解释,民主型领导风格通过组织认同影响团队创新绩效,专制型领导风格通过团队执行力影响团队常规绩效。

    曾伏娥;王克卫;池韵佳;夏晶. 领导风格对团队常规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3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658.
    Zeng Fu'e;Wang Kewei;Chi Yunjia;Xia Jing. The Research about Effects of Leadership Style on Normal Performanc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s of Team and its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3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658.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李保明;史帅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40-1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个体知识与领地意识结合引发的知识领地行为,为组织内知识共享与转移、个人创新能力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了知识领地行为的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演,并引入知识共享这一中介变量,构建了一个完整模型,对知识领地行为、知识共享与个人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不同知识领地行为对于个人创新发挥的效用不同;知识共享在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李保明;史帅斌. 知识领地行为、知识共享与个人创新关系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40-145.,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602.
    Li Baoming;Shi Shuaibin. A Study of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Knowledge Territorial Behaviors,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dividu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40-145.,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602.

    分享
  • 刘璇;张向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46-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团队冲突对团队创造力有着不同影响,借鉴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冲突相关理论探讨了知识型人才适应性及适应性行为,重点分析了冲突刺激下知识型团队创造力的涌现机制以及团队冲突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得到以下结论:团队任务冲突促进了团队内部信息过滤、筛选、存储和提取,即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反复的冲突有助于强适应度经验的积累和重组。这两方面共同促进了团队创造力的发展,但关系冲突会破坏这一机制,对团队创造力产生负作用。最后,提出了合理引导不同种类冲突、提升团队整体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任务复杂度和互依度等建议。

    刘璇;张向前. CAS理论视域下知识型团队冲突对团队创造力影响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46-153.,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09.
    Liu Xuan;Zhang Xiangqia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eam Conflict's Effect on Team Creativity in Knowledge Team Based on CAS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46-153.,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09.

    分享
  • 综述
  • 董坤祥;侯文华;谢宗晓;甄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为样本,首先,通过HistCite的基本统计分析明确了国内外众包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国内外众包研究的引文网络和主路径,获得了国内外众包研究的演化路径;然后,分析了国内外众包研究侧重的主题与关键词;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演化路径和不同研究主题,对众包研究进行了展望。

    董坤祥;侯文华;谢宗晓;甄杰. 国内外众包研究演化路径与未来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307.
    Dong Kunxiang;Hou Wenhua;Xie Zongxiao;Zhen Jie. The Evolution Path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Crowdsourcing Study Between Domestic China and Oversea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8):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30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