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量表开发 |
1.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2.河南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3.中国光大银行 郑州分行,河南 郑州 450053;4.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620 |
|
The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ment Scale for Knowledge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China |
Liu Jing1,2, Zhao Xiaokang1, Ma Shuling2, Zhao Chunliang3, Xue Fang1,4 |
|
摘要 在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访谈的基础上,辨析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内涵,应用扎根理论开发出中国情境下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测量量表。根据两阶段调查收集的问卷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主动改变能力、自我效能、风险承担能力5个维度。该研究结果既有助于厘清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构成维度并预测员工创新行为,而且有利于个人、组织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进行引导和塑造。
|
|
关键词 :
知识型员工,
创新能力,
能力感知,
量表开发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GL092);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82400410659) |
作者简介: 刘 镜(1981-),女,河南新乡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性别与创新;赵晓康(1965-),男,山东济南人,博士,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马书玲(1966-),女,河南偃师人,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赵春亮(1981-),男,河南安阳人,中国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宏达路支行副行长,研究方向为组织管理与创新;薛芳(1981-),女,安徽宣城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立信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本文通讯作者:赵晓康。 |
引用本文: |
刘镜1,2,赵晓康1,马书玲2,赵春亮3,薛芳1,4. 我国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量表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43-150.
Liu Jing,,Zhao Xiaokang,Ma Shuling,Zhao Chunliang,Xue Fang,. The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ment Scale for Knowledge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43-150.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kjjb.org/CN/10.6049/kjjbydc.2018060365 或 http://www.kjjb.org/CN/Y2019/V36/I9/143 |
[1] |
钟竞,朱欣欣,罗瑾琏. 团队跨边界行为与新产品开发绩效:设计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8): 75-82. |
[2] |
冉启英1,2,任思雨2,吴海涛2. OFDI逆向技术溢出、制度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40-47. |
[3] |
王栋1,2,陈通1. 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6): 128-137. |
[4] |
李瑞雪,彭灿,杨晓娜. 以双元创新为中介过程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90-97. |
[5] |
. 知识型员工工作重塑量表开发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 118-125. |
[6] |
孙振清,刘建雅,兰梓睿,边敏杰.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潜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 18-27. |
[7] |
巩振兴,李淼淼. 创造性反馈环境的构念开发、验证与对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9): 9-15. |
[8] |
赵小雨,王学军,郭群. 区域创新能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7): 35-42. |
[9] |
胡宇辰,李梦晓. 移动互联技术背景下知识型员工角色整合与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6): 156-160. |
[10] |
韩慧,赵国浩.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创新能力的机制与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4): 32-37. |
[11] |
赫连志巍,王岚.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与集群升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3): 60-66. |
[12] |
刘正宗.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4): 164-169. |
[13] |
戚湧,杨帆.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3): 52-58. |
[14] |
冯静,顾雪松,韩立岩. 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3): 146-154. |
[15] |
张冀新,胡维丽. 基于“四三结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非均衡判别与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1): 65-7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