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学专利合作网络:结构演变与知识流动 |
1.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院,北京 100872;2.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框架工具部,上海 200333 |
|
UniversityIndustry Patent Collaboration Network: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Knowledge Flow |
Wang Wenjing1,Zhao Jiangkun2 |
|
摘要 产学专利合作主要包括联合申请、转让与许可三种形式。利用专利大数据,构建了不同合作形式下的产学专利合作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特征及产学知识流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联合申请网络呈现边缘融合趋势,网络连通性增强,但转让与许可网络仍表现出较强的分散化格局;联合申请网络中高校节点的合作活跃度较高,企业节点有更强的控制力。基于技术共现网络与区域合作网络进一步探讨了产学合作知识流动状况。结果表明,①产学专利合作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域选择特征,各领域知识吸收、扩散能力差异较大,但在不同合作形式间表现较统一;②联合申请网络中各省市合作深度与广度较大,而专利转让与许可网络中区域合作有待提高,区域合作程度的差异化导致各省市知识扩散与吸收能力不同。
|
|
关键词 :
产学合作,
知识流动,
专利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
|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910001) |
作者简介: 王文静(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经济、经济统计;赵江坤(1989-),男,河北石家庄人,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框架工具部高级后端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能视频分析与模式识别。 |
[1] |
苗红,宋昱晓,黄鲁成,. 基于知识流动网络评价的技术融合趋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6): 131-139. |
[2] |
魏红芹,周成. 专利间知识流动与技术融合趋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2): 17-22. |
[3] |
毛荐其,李新秀,刘娜. 技术会聚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0): 9-14. |
[4] |
李彦勇,王磊,钱琛,孙涛. 认知资本视角下项目沟通网络动态评价与调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3): 8-17. |
[5] |
张运华,王美琳,吴洁. 产学研合作中关系规范控制对知识流动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3): 128-133. |
[6] |
刘笑,陈强. 产学合作数量与学术创新绩效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51-56. |
[7] |
阮平南,顾春柳. 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的微观作用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22-27. |
[8] |
刘洪民;杨艳东. 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协同知识链及知识流动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9): 41-46. |
[9] |
何小洲;何优军. 官产学合作对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1): 11-15. |
[10] |
朱雪春;陈万明;贡文伟. 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8): 127-133. |
[11] |
朱林;刘先涛;刘红勇;袁梦婷. 国内外知识流动研究演化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6): 135-142. |
[12] |
杨坤;胡斌. 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的动态机制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20): 132-140. |
[13] |
叶一军;顾新;李晖;陈一君.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间知识流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45-50. |
[14] |
叶一军;顾新;李晖;陈一君.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下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29-33. |
[15] |
宋姝婷;吴绍棠. 日本官产学合作促进人才开发机制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43-1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