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应然发展逻辑 |
谭舒,李飞翔 |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9 |
|
The Ideal Logic of Handicraftsman Spirit under Supplying Reform |
Tan Shu,Li Feixiang |
Humanities Schoo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China |
|
摘要 供给侧改革背后潜隐的一条逻辑主线是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略显疲态的当下,消费市场一方面表现出中低端消费链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产阶级崛起对生活品质与精神文化凝结在消费品中的要求,供给方显现出因结构化失衡带来的供给疲软。在这一背景下,复苏以专业主义和创新精神为内核的工匠精神呼之欲出,并被国家提升到政策高度。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的当代培育相辅相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有一套围绕价值展开的独特逻辑,其中遵循的主脉正是以人为本。
|
|
关键词 :
供给侧改革,
工匠精神,
创新,
以人为本
|
收稿日期: 2016-10-24
|
|
基金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KYLX_0072) |
通讯作者:
谭舒
|
作者简介: 谭舒(1987-),女,云南昆明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伦理学、道德心理学;李飞翔(1989-),男,山西运城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现代性理论基础。 |
[1]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任宇.培育“工匠精神”,加快质量强国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5).
[3]贾康,苏京春.“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化探讨[J].全球化,2015(3).
[4]文建东,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5]见“百度百科”下“网易考拉海购”词条.
[6]见《中国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报告》.
[7]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新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
[8]黄凯南.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演化:基于演化增长的视角[J].南方经济,2015(12).
[9]青木,李珍,丁雨晴,等.德国“工匠精神”怎么学,“慢工细活”不浮躁[J].决策探索,2016(3).
[10]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11]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教职论坛,2016(7).
[1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13]参看2016年6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纪霖教授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发表的主题为“专业、卓越与信仰:从文化角度解读‘工匠精神’”的演讲稿.
[14]创新驱动“路线图”,释放哪些激励信号[N].新华网,2016-05-24.
[15]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教职论坛,2013(34).
[16]肖群忠.“生活伦理”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
[1] |
董鹏刚1,2,史耀波2. 市场需求要素驱动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9-25. |
[2] |
文淑惠,陈灿. 成渝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51-59. |
[3] |
李香菊,杨欢. 产业异质性、税收激励与自主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60-68. |
[4] |
韩春花1,佟泽华2,刘晓婷2,孙杰2,薛晓娜2,刘阳如冰2. 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69-76. |
[5] |
田红娜,候畅. 基于MLP的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9. |
[6] |
徐建中,赵亚楠. FDI知识溢出对区域低碳创新网络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34-42. |
[7] |
王悦,张福琴,史文秀. 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及关联网络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43-50. |
[8] |
武志勇1,2,马永红1. 融资约束、创新投入与国际化经营企业价值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02-109. |
[9] |
周洁1,张建卫1,李海红1,宣星宇1,郭保民2. 军工研发人员生涯适应力对其创新行为、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一个整合性过程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33-142. |
[10] |
姜博1,马胜利2,唐晓华3. 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构嵌入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77-86. |
[11] |
唐朝永1,刘瑛1,牛冲槐2. 组织衰落如何影响组织创新:集权结构、冗余资源与环境丰腴性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95-101. |
[12] |
刘镜1,2,赵晓康1,马书玲2,赵春亮3,薛芳1,4. 我国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量表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43-150. |
[13] |
刘京,康晓玲,陈兴,马鸣萧. 公共采购塑造创新的方式、机制及障碍:文献综述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8): 152-160. |
[14] |
王进富,张耀汀. 企业所有权视角下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互动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8): 83-92. |
[15] |
刘晓燕,侯文爽,单晓红,杨娟. 多层级视角下京津冀科技创新政策府际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8): 115-12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