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作用比较
曾鹏1,2 ,李洪涛1
1.桂林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ty on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
Zeng Peng1,2 ,Li Hongtao1
1.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China;2.CASS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102488,China
摘要 研究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对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构造全要素生产率C-D方程,将产业集聚和多样化纳入生产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2003-2014年国内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与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实际作用进行评估研究,再通过中观层面产业集聚及区域整体多样化测度对上述评估结果展开分析。
关键词 :
城市群 ,
产业集聚 ,
相关多样化 ,
经济增长
收稿日期: 2016-09-08
通讯作者:
曾鹏
作者简介 : 曾鹏(1981-),男,广西桂林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李洪涛(1993-),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李琳;彭宇光. 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 25-30.
[2]
张秋燕;齐亚伟. 地区规模、集聚外部性与区域创新能力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35-40.
[3]
高丽娜;朱舜;李洁. 创新能力、空间依赖与长三角城市群增长核心演化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5): 40-44.
[4]
刘辉煌;汤玲. 低碳约束对产业集聚的门槛效应分析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5): 84-90.
[5]
周智玉. 环境DEA模型改进及其在城市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12-118.
[6]
赵玉林;汪美辰. 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3): 26-32.
[7]
赖一飞;覃冰洁;雷慧;李克阳. “中三角”区域省份创新要素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32-39.
[8]
商世民. 地理标志集群品牌对农产品产业集聚的影响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40-43.
[9]
郑琳琳. 三大技术创新主体科技成果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 32-39.
[10]
徐顽强;孙正翠;周丽娟.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影响因子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59-63.
[11]
邓元慧;欧国立;邢虎松. 城市群形成与演化: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分析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6): 45-50.
[12]
张煜;孙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5): 25-30.
[13]
别朝霞;.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扩散:基于中国与韩国的比较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4): 24-29.
[14]
魏华;陈波. 国防研发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述评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4): 156-160.
[15]
许明金;廖婷;刘召栋;刘智远. 湖南省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3):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