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06-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李冬梅,刘维奇,宋志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企业层面和技术层面双重视角,以激光光盘行业BD、HD DVD和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的标准竞争作为比较案例,考察了技术发起者可占有性战略如何影响主导设计形成。研究发现:①技术发起者对技术标准采取更加开放的战略,一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扩大标准联盟规模并提高标准联盟多元性,另一方面,技术发起者鼓励组件生产商参与技术标准开发与商业化,有助于改进技术标准,而技术标准性能改善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标准联盟规模与标准联盟多元性之间的自我强化效应最终促进主导设计形成;②技术柔性不仅受到可占有性战略的影响,也受到技术发起者在标准开发过程中所确立的技术规范内在特征的影响。柔性程度较高的技术标准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改进,从而有助于弥补特定技术标准存在的初始设计缺陷。

    李冬梅,刘维奇,宋志红. 可占有性战略、技术柔性与主导设计形成:比较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265.
    Li Dongmei,Liu Weiqi,Song Zhihong. Appropriability Strategy, Technology Flexibil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Dominant Designs:A Comparative Case Stud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265.

    分享
  • 李杰义,左秀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9-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国际化与创新管理理论,构建了海外网络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314家外向型制造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相较于利用式技术创新,海外网络嵌入对探索式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初始国际化速度强化了海外网络嵌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后续国际化速度在海外网络嵌入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差异化调节作用。该研究揭示了海外网络嵌入与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于企业主动嵌入海外网络和促进技术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李杰义,左秀雯. 海外网络嵌入与国际化速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412.
    Li Jieyi,Zuo Xiuwen. Effects of Overseas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Speed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412.

    分享
  • 喻登科,严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6-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50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验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互促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显著呈现;二者不仅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前因,而且它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正向交互效应也得到了验证。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组织统筹协调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更好地谋求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喻登科,严影.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作用关系及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交互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6-24.,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261.
    Yu Dengke,Yan Y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6-24.,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261.

    分享
  • 李永发,罗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25-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1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技术或业务升级会产生新价值和放大原先的一些未获取价值。作为技术与商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变革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或业务升级中产生的未获取价值和资源拼凑是初创企业成长的两个新兴议题,关系到商业模式及其创新。采用单案例法深度分析某初创企业后发现:①商业模式创新存在新的驱动因素与机制;②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认知活动与过程,也是实践活动与过程;③任何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中都隐藏着未获取价值,但将不同未获取价值转变成现实价值需要不同拼凑行为。最后,基于上述发现,为初创企业识别技术创新升级中的未获取价值、开展拼凑活动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李永发,罗媞. 初创企业未获取价值与商业模式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25-33.,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623.
    Li Yongfa,Luo Ti. Value Uncaptured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Startup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25-33.,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623.

    分享
  • 赵成国,李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34-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科技众筹将民间资本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对接,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目前互联网金融生态乱象丛生,互联网科技众筹发展尚不完善,建设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应重点落地风险控制体系。运用金融生态系统理论,基于互联网科技众筹业务模式,梳理了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风险控制体系逻辑与架构,从生态主体风险行为、生态环境内外部风险、生态关系风险类别3个角度总结分析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当前存在的风险,研究与构建了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风险控制体系,并从发挥生态主体作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维持生态关系平衡3个方面提出建议。

    赵成国,李萌. 互联网科技众筹金融生态风险控制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34-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063.
    Zhao Chengguo,Li Meng.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Risk Control Ecosystem of Internet Ecotechnology Crowdfund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34-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063.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危怀安,平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40-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它成员城市科技创新、经济产出均产生巨大影响。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武汉城市圈两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时空分异明显,成员城市和中心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制约了城市圈整体效率提高。鉴于此,应在在城市圈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区域协同政策效用,持续优化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科技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技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整体提高。

    危怀安,平霰. 区域协同视角下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产出效率时空分异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40-45.,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03.
    Wei Huai'an,Ping Xian. Efficiency Research on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ity Gro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40-45.,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03.

    分享
  • 李明星,苏佳璐,胡成,贾敬远,李泽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46-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Bicomb软件提取政策文本中与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的高频关键词,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出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网络图,在此基础上对政府、银行以及其它主体的子网络演化特征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南京市相关政策已经呈现出由补贴融资成本型转向创造融资环境型的演化趋势;银行的专业性逐步提升,但是风险容忍度并没有显著改善;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投贷联动将成为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方向。

    李明星,苏佳璐,胡成,贾敬远,李泽宇. 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体职能演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46-53.,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314.
    Li Mingxing,Su Jialu,Hu Cheng,Jia Jingyuan,Li Zeyu. Evolution Analysis of the Main Fun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Nanjing C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46-53.,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314.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张冀新,柳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54-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集群效能影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通过三阶段DEA测度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运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三力模型评价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结果表明,传统DEA模型凸显创新型产业集群性,三阶段DEA更侧重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性,集群效率存在空间分异,南部沿海地区各项效率值较高。创新型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步发展,但因各创新型产业集群行业异质性,效益贡献力与同步发展的其它两力非均衡异化。创新型产业集群效能由沿海到内陆层级递减,效能模式呈现强能强效、强能弱效、弱能强效、弱能弱效4类。

    张冀新,柳静. 基于效能评价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54-63.,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253.
    Zhang Jixin,Liu Jing. Research on Growth Model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Based on Effectiveness Evlu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54-63.,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253.

    分享
  • 刘宇,康健,邵云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64-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C201808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模型对医药制造业2005-2017年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刘宇,康健,邵云飞.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要素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64-69., doi: 10.6049/kjjbydc.LC201808093.
    Liu Yu,Kang Jian,Shao Yunfei. A Study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Output of High Tech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Refor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64-69., doi: 10.6049/kjjbydc.LC201808093.

    分享
  • 赵玉林,裴承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70-7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赵玉林,裴承晨. 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70-76.,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133.
    Zhao Yulin,Pei Chengc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70-76.,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133.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冷建飞,高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77-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3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12-2016年我国中小板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对股东、员工的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能显著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对供应商、客户、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只能部分缓解融资约束,但仍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持续性;国有性质的中小板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更加敏感。以上结论说明,我国中小板企业应注重履行并披露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信息,这对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维持创新持续性具有积极作用。

    冷建飞,高云. 融资约束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创新持续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77-84.,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110.
    Leng Jianfei,Gao Yu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under Financing Constrai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77-84.,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110.

    分享
  • 肖鹏,王爱梅,刘金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85-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际化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中跨国经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二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财务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三者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和市场优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国际化程度与技术优势关系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肖鹏,王爱梅,刘金培. 企业国际化与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85-91.,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83.
    Xiao Peng,Wang Aimei,Liu Jinpe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Dynamic Cap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85-91.,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83.

    分享
  • 王成东,徐建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92-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60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GVC因素引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基于效率视角揭示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以及GVC对该影响的调节机理,构建机理框架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效率视角,选择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各无形资产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以及GVC对无形资产影响的调节作用。最后,提出GVC下提升中国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策略建议。结果发现:品牌资产、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品功能和人力资源质量对企业价值创造均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源数量和有形资产则具有负向影响;GVC因素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GVC对无形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通过嵌入GVC、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积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效率。

    王成东,徐建中. GVC嵌入、无形资产要素与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效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92-99.,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335.
    Wang Chengdong,Xu Jianzhong. GVC Embeddedness, Intangible Assets and the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92-99.,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335.

    分享
  • 谢清伦,胡翔,李燕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00-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406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共创共享时代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备受社会关注的盛隆“群体老板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探究其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构成要素,运用组织竞合理论和目标融合理论,解析共创共享模式中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以哲学共有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企业构建理念,阐述以此为基础产生的独特分配机制和运营机制,通过组织和个人目标融合,形成共创共享的个人和组织命运共同体。既能丰富共创共享时代组织管理理论,也能基于中国情境从优秀的组织共创共享管理实践中找出成功的秘诀,以帮助企业应对时代挑战,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

    谢清伦,胡翔,李燕萍. 盛隆“群体老板制”管理模式及要素构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00-108.,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694.
    Xie Qinglun,Hu Xiang,Li Yanping. Shenglong Electric's "Group Boss System" Mod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ts Elem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00-108.,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69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王钊,王良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09-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29个省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以专利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高于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并且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由此表明我国高科研投入与低实际产出的矛盾依然存在;②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研发阶段与科技转化阶段的影响效应不同;③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规模、政府资助合理匹配可放大政策效果。

    王钊,王良虎. 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09-116.,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721.
    Wang Zhao,Wang Lianghu.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09-116.,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721.

    分享
  • 吴松彬,黄惠丹,张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17-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生产函数理论抽象出盈利能力和研发程度是R&D税收激励效应的两个关键因素,进而采用2012-2015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数据,分别检验了15%税率式优惠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5%税率式优惠与加计扣除政策均能激励企业创新,而加计扣除激励效果显著优于15%税率式优惠;15%税率式优惠政策效应受企业盈利能力影响较大,而加计扣除政策受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较大;15%税率式优惠政策对高新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创新激励效果不显著,而加计扣除对高新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研发密集型行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15%税率式激励对成熟度较高企业创新具有较好的激励效应,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成熟度较低企业创新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吴松彬,黄惠丹,张凯. R & D税收激励有效性与影响因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17-124.,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45.
    Wu Songbin,Huang Huidan,Zhang Kai. Research on the Validity Tes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D Tax IncentivesEmpir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15% Tax Rate Credits and R&D plus Deduction Poli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17-124.,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45.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罗航,刘江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25-1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10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发投入与财政补贴是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选取我国军工上市企业2011-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及财政补贴调节效应下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对我国军工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滞后性推动作用;在财政补贴调节效应下,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激励作用有所“迷失”。研究结论为我国军工上市企业研发活动影响企业成长提供了新证据,为研究军工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经济后果及如何适应军民融合进程拓展了新视角。

    罗航,刘江涛. 补贴介入下军工企业研发助力的“迷失”[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25-134.,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093.
    Luo Hang,Liu Jiangtao. "Lost" of Military Enterprises' R&D Assistance Under The Intervention of Subsidies: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Fiscal Subsid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25-134.,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093.

    分享
  • 李海红,张建卫,刘玉新,周洁,周愉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35-1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防科技人员工作旺盛力是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其形成机理备受学界和军工界关注且亟待开展实证研究。基于特质激活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国防科技人员使命取向影响工作旺盛力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通过对5家军工科研院所及企业607名国防科技人员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科技人员使命取向对工作旺盛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发展型绩效考核正向调节以上二者间关系;自主性动机在使命取向与工作旺盛力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发展型绩效考核对使命取向与工作旺盛力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通过自主性动机中介路径实现。研究结论对于军工组织有效激发员工工作旺盛力、提升管理绩效具有启示价值。

    李海红,张建卫,刘玉新,周洁,周愉凡. 国防科技人员使命取向如何提升其工作旺盛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35-143.,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50.
    Li Haihong,Zhang Jianwei,Liu Yuxin; ZhouJie,Zhou Yufan. How Does Calling Orientation of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Personnel Promote Their Thriving at 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35-143.,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50.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陈蕴琦,徐雨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44-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知识视角,任何组织开展的活动均可视为知识活动。企业大学所从事的知识活动不仅包括知识转移活动,还包括知识创造活动和应用孵化活动,不同企业大学开展的知识活动不同,对以上3类知识活动的主导程度也不同。借鉴扎根分析流程,通过多案例研究梳理企业大学的里程碑事件,对企业大学的知识活动类型进行理论提炼并总结相应能力支撑体系。结果发现:①企业大学模式类型并不绝对而是多元的,随着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延伸,逐渐演化为不同模式类型;②知识转移活动并非是企业大学唯一的知识活动路径,不宜忽视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的全息性特征;③企业大学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能,还应树立支撑能力组合观念,尤其应该按照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特性和规律构建相应关键能力支撑体系。

    陈蕴琦,徐雨森. 知识活动视角下企业大学类型及其支撑能力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44-152.,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171.
    Chen Yunqi,Xu Yusen. The Typology and Capability System of Corporate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Activ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44-152.,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171.

    分享
  • 综述
  • 孟韬,李佳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40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态能力作为企业管理领域的核心理论受到学者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缺少对其直观可视化的概览性回顾。而且,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变,亟需对动态能力的理解进行更新。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中以动态能力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形成知识图谱。结果发现,动态能力研究热度呈逐步上升趋势,美国、中国和欧洲学者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动态能力扎根于经济与管理学跨学科研究,Teece、焦豪和魏江等学者为核心研究主体,但也存在发文机构和作者间合作网络较分散的问题。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继续加强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对话质量;强化学者、机构、国家间合作网络;拓展对新组织现象解释力等3个未来发展趋势。

    孟韬,李佳雷. 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现状与热点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1):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325.
    Meng Tao,Li Jialei. The Visualization Study of Current Trends and Issue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1):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32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