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罗猷韬;梁正;杜晓君;夏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技术标准间竞争加剧,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形成了基于不同技术标准的多个竞争性专利联盟并存的格局。此外,随着对专利联盟垄断性审查的加强,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联盟内企业利益,鼓励其创新,很多联盟采用了独立许可条款。为此,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分别构建无独立许可条款和有独立许可条款下竞争性专利联盟累积创新效应的分析模型,对阻碍性专利的创新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创新效应受独立许可条款、专利类型、专利联盟技术标准间差异化程度、联盟内企业所持有的必要专利数量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但总体上,竞争性专利联盟可降低专利许可费,促进专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

    罗猷韬;梁正;杜晓君;夏冬. 独立许可条款下竞争性专利联盟累积创新效应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294.
    Luo Youtao;Liang Zheng;Du Xiaojun;Xia Do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umulative Innovation Effect of Competitive Patent Pools with Independent license te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294.

    分享
  • 苏秦;杨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9-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D打印鲜明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使之被认为是一项颠覆性创新,与其特性相匹配的应用和商业模式能够帮助发挥其颠覆性作用,带来社会变革。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从3D打印目前的应用发展情况入手,讨论了3D打印满足颠覆性创新特征的应用形式,即社会化制造。通过两则企业案例,从价值网视角对社会化制造的商业模式要素构成、内容及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其共性之处。最后,根据我国3D打印现状讨论当前存在的不足,为3D打印社会化制造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苏秦;杨阳. 3D打印颠覆性创新应用及商业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051.
    Su Qin;Yang Yang.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f 3D Prin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051.

    分享
  • 张玉明;王孚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6-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云创新是创新模式的再创新,引领着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潮流。基于云创新理论,以华为公司创新实践为案例,探讨云创新模式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云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云创新要素体系、搭建云平台和营造云创新生态系统,使企业、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促进人才云、知识云、信息云、资金云等要素集在创新资源云的整合与输出,通过合资联盟、开放产业基地、网络社区平台、人才联盟平台等多种云平台途径,利用内在机制实现利益分享,形成云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创造多元收益。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云创新模式理论体系,为ICT行业及其它行业企业的云创新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玉明;王孚瑶. 云创新模式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15.
    Zhang Yuming;Wang Fuyao. The Construction Elements and Realization Route of Cloud Innovation Mod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15.

    分享
  • 樊一阳;周恒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22-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8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Web2.0时代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科技服务众包。分析了国外科技服务众包模式的平台运营和特征,基于开放式创新思维,探索提出了我国发展科技服务众包模式的建议,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发展科技服务众包模式面临的挑战。

    樊一阳;周恒玉. 开放式创新下我国科技服务众包模式探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22-27.,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058.
    Fan Yiyang;Zhou Hengyu.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Technology Services Crowdsourcing with Open Innovation Think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22-27.,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058.

    分享
  • 董坤祥;张会彦;侯文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28-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包竞赛通过提供多样化创新交易机制和专业化服务,有效集成了企业、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创新创业资源,提高了企业R&D效率,促进众包竞赛解答者利用其才能和空闲时间创造价值,实现收益。通过5 896个到网任务解答者数据,分析了任务属性、解答者参与历史因素和参与战略对其中标的影响,发现:①任务属性中,任务难度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负向影响,任务密度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正向影响;②参与历史因素中,中标率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正向影响,上次中标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负向影响;③参与战略中,参与近因对解答者中标无显著影响,提交顺序与解答者中标之间呈倒U型关系。

    董坤祥;张会彦;侯文华. 众包竞赛中解答者中标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28-32.,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169.
    Dong Kunxiang;Zhang Huiyan;Hou Wenhua. Factors Affecting Bidding Success of Solvers in Crowdsourc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28-32.,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169.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康继军;孙彩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33-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知识驱动型”两部门模型,利用2005-2012年中国内地24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杰菲”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对区域技术知识的来源渠道进行了细分,改进了现有技术知识存量的测算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进行了区域化处理,使之更加契合各地区真实情况。实证结果显示:自主创新是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国内技术引进与国外技术引进产生的技术进步效益存在显著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合理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并制定科学的技术引进战略。

    康继军;孙彩虹. 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技术创新效应与技术获取渠道异质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33-3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16.
    Kang Jijun;Sun Caihong.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Technology Acc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33-3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16.

    分享
  • 马永红;那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38-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40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企业创新行为给予补贴是政府鼓励企业创新的常见政策,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创新补贴发放形式上必须作出合理的选择。在考虑企业学习吸收能力的同时引入创新投入分配比例系数并建立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政府补贴策略的最优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政府实施创新补贴策略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规模;在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下,随着学习吸收能力的提高,企业投入产出及社会福利均增加;相比之下,政府采取创新产品补贴策略时的各项产出均优于创新投入补贴。

    马永红;那琪. 产学研合作创新补贴方式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企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38-44.,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674.
    Ma Yonghong;Na Qi. The Research on Subsidy For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a Case Study of Enterpris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38-44.,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674.

    分享
  • 刘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45-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2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大势所趋,发展低碳城市首先应当有战略指引,我国亟待制定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基于SWOT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的关键因素,定量计算了总优势、总劣势、总机遇、总威胁力度,然后构建了战略四边形,最终确定了战略方向、战略类型、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应选择争取性战略方向、机会型战略类型、积极进取型战略模式;②从总体战略方向的把握上看,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应是争取利用外部机遇来克服内部劣势;③虽然目前我国发展低碳城市处于劣势地位,但只要积极抢抓机遇并调动各方力量,就可以实现战略目标。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宏观战略对策。

    刘骏.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5020037.
    Liu Jun. Study on the Strategy to Develope Low Carbon City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5020037.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程颖;张铄;刘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51-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概念性框架,从技术轨道强度及其变化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在促进技术与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规律。在技术轨道强度较弱阶段,政府主导的机构和资本对技术轨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轨道强度逐渐加强,市场导向的金融资本逐渐成为促进技术轨道成形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技术轨道强度较高的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规划作用再次凸显出来。通过对4个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和主要产业技术轨道发展的历史性分析,对理论框架进行了论证,并探讨了相关政策含义。

    程颖;张铄;刘伟. 基于产业技术轨道强度特征的科技金融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51-58.,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231.
    Cheng Ying;Zhang Shuo;Liu Wei. Financ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Power of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51-58.,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231.

    分享
  • 徐顽强;孙正翠;周丽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59-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聚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的一种空间生产组织方式,有利于强化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创造力与综合竞争力。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较多,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影响因子,有助于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和可行建议。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从科技资源、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和政府行为4个维度构建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分析框架。在现有产业集聚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服务业自身特点,共罗列出14个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融资体系和市场需求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核心影响因子。

    徐顽强;孙正翠;周丽娟.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影响因子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59-63.,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171.
    Xu Wanqiang;Sun Zhengcui;Zhou Lijua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59-63.,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171.

    分享
  • 王芳;邓明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64-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40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是一个具备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的动态体系。依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演化发展条件、运行机制进行定性研究,得出系统演化状态随着系统总熵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总熵越低,体系的演变成长状况越有序;总熵越高,体系的有序度越低。此外,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模型,对该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条件,即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进行了量化研究。

    王芳;邓明然.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自组织条件:耗散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64-68.,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427.
    Wang Fang;Deng Mingran. Research on the Self-organization Condition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64-68.,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427.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王艳子;白玲;李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69-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西安泰集团和山西海鑫集团为例,探究企业家能力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并基于相关文献,将企业家能力划分为5个维度,即机会发现能力、关系网络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通过影响企业成长战略,进而促进创业企业成长;在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家能力的贡献存在差异,机会发现能力和关系网络能力在创建期最为重要,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长期贡献最大,战略管理能力在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贡献突出。

    王艳子;白玲;李倩. 基于企业家能力的资源型创业企业成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69-7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88.
    Wang Yanzi;Bai Ling;Li Qian. A Study on Resource-oriented Start-up's Growth Based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69-7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88.

    分享
  • 池仁勇;潘李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76-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40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能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从创造、运用、管理3个维度剖析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探讨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计算机应用上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成长,企业所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这一影响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池仁勇;潘李鹏. 知识产权能力、外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成长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76-80.,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513.
    Chi Renyong;Pan Lipe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pacity,Exter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ty and the Growth of Fi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76-80.,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513.

    分享
  • 马蓝;安立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81-8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创新网络环境下合作经验、吸收能力、网络权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经验和网络权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合作经验对网络权力和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我国企业缺乏对合作经验的吸收和应用,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因此,企业应重视积累合作经验,加强组织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合作创新网络这个聚集丰富知识、技术的平台,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马蓝;安立仁. 合作经验、吸收能力、网络权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81-8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365.
    Ma Lan;An Li Ren. A Study of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Experience, Absorptive Capacity, Network Pow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Firm Innovation: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81-8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365.

    分享
  • 刘建刚;钱玺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88-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迫切要求企业在“互联网+”策略下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角度打造核心能力。通过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典型案例的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逐次提炼标签、概念、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战略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出“互联网+”战略下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市场机会识别—价值主张创新—技术创造性模仿创新—商业模式‘营销—盈利—运作’三模块持续创新—技术渐进性自主/合作创新。

    刘建刚;钱玺娇. “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88-94.,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274.
    Liu Jiangang;Qian Xijiao.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aths of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ased on "Internet +" Strate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88-94.,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274.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冯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95-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的航空武器装备创新治理模式,能够保障创新治理效率和效果,促进创新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创新治理的研究成果,比较了航空武器装备创新与普通合作创新的区别,研究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创新的作用及其在国防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保密性方面的潜在冲突,归纳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治理实践,并据此提出了政府治理、设计院治理、主机厂治理和项目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4种创新治理模式。最后,结合潜在冲突,提出了针对性改革建议。

    冯媛. 国防知识产权制度下航空武器装备创新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95-10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669.
    Feng Yuan. Governance Patterns for Aeronautic Weapon Innovation with Mili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ion From the View of Stakehold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95-10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66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赵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01-10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式创新是21世纪以来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实践并未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率很高,这一反差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以往研究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开放式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联盟,而联盟治理结构是联盟运行的制度基础,不同治理结构会对联盟决策权、利益格局、激励和冲突等问题产生根本影响。整合社会资本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阐释了不同治理结构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利用58家制造企业共398份问卷检验了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关系治理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②契约治理对开放式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③在网络化程度较低的情境中,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能够相互补充,二者共同使用提升了开放式创新绩效。在网络化程度高的情况下,“软”性的关系治理与“硬”性的契约治理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二者共同使用会显著降低开放式创新绩效,形成“软硬兼施”的负效应。

    赵振. 开放式创新效能提升的制度基础:关系治理还是契约治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01-10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189.
    Zhao Zhen. Exploring the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Open Innovation:Relational or Transactional mechanis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01-10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189.

    分享
  • 张永安;闫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08-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4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技术创新政策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提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阐明了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和人才作用对象对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它影响因素对其有负面影响,甚至不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

    张永安;闫瑾. 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08-113.,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301.
    Zhang Yong'an;Yan Jin. 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08-113.,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301.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潘清泉;韦慧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14-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胜任力理论和创业动态观,实证检验了不同维度创业者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差异性影响效应,以及可能随着新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有助于提升创业团队成员的认知信任,而创业者的社交胜任力,包括社交知觉与社交适应力可以促进创业团队成员情感信任的发展。此外,随着新创企业从初创期进入早期成长阶段,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下降,而管理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提高。

    潘清泉;韦慧民. 不同发展阶段新创企业创业者胜任力与创业团队成员信任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14-12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703.
    Pan Qingquan;Wei Huim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nder Competency and Entrepreneurial Team Member's Trust under Different Stages of New Ven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14-12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703.

    分享
  • 李云;李锡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21-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将科技人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内嵌入、专业认同和组织承诺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运用304个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了四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注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科技人才,其组织承诺更高;工作内嵌入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科技人才组织承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专业认同度高的科技人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其组织承诺的正向影响更突出。

    李云;李锡元.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科技人才组织承诺:工作内嵌入与专业认同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21-12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03.
    Li Yun;Li Xiyuan. The Mechanism of Career Self-management Influencing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bout the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the Role of on-the-Job Embedded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21-12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03.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邵鹏;胡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26-1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化商务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消费者网络对产品扩散的重要性,消费者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成为营销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社会网络节点评价方法考虑了网络的局部拓扑结构,忽略了节点间的相互影响,PageRank考虑了来自邻居的影响力但忽视了节点间本身的重要性。提出了将社会网络中心性与PageRank方法相结合的消费者网络节点价值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基于现实数据构建了消费者网络,通过相似性算法对评价算法进行了讨论,运用SIS模型研究了不同节点的产品知识扩散效果,发现网络节点重要性与产品知识扩散显著相关,WCR算法优于传统中心性指标。

    邵鹏;胡平.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关键用户识别与产品知识扩散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26-131.,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90.
    Shao Peng;Hu Ping. Key User Identification and Product Knowledge Diffusion in the Environment of Social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26-131.,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90.

    分享
  • 喻登科;周荣;涂国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32-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网络的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社会心理通过影响这些作用关系而对知识网络结构演化、行为激励和绩效实现产生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剖析知识网络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内涵与关系,研究社会心理对知识网络的作用机制。由此提出假设并构建逻辑框架模型,进而设计变量与参数,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试验,通过试验结果验证该提假设。仿真结果表明:知识网络的结构、行为、绩效相互影响,社会心理起调节作用。

    喻登科;周荣;涂国平. 嵌入社会心理的知识网络结构、行为与绩效关系仿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32-141.,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270.
    Yu Dengke;Zhou Rong;Tu Guoping. Simulation of Relations among Structure, Behaviors and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Network Embedded with Social Psycholo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32-141.,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270.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张炜;费小燕;方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42-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4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政策内容主体包括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环境支持导向等创新政策,创新政策评价指标包括政策协同度、政策强度和政策完善度3个维度。采用政策赋值量化法与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指标,指出在创新政策设计中,我国应更多采纳需求导向型和环境支持导向型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关注创新政策协同度和完善度,以引导创新型企业、创业型大学和创新中介机构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

    张炜;费小燕;方辉. 区域创新政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42-14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01.
    Zhang Wei;Fei Xiaoyan;Fang Hui.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Based on A multi-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42-14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01.

    分享
  • 沈能;吴思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48-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全面发展大学知识创新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有必要深入探索我国省区大学知识创新效率水平,缩小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利用2005-2013年大学统计资料,结合BCC模型和Meta-frontier效率函数,对中国内地30个省区(东中西三大区域)大学的知识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仅用BCC模型测算时,知识创新效率呈西部、东部、中部排列。考虑技术异质性,加入共同边界效率函数分析时,共同技术比率呈东部、中部、西部排列,而东部地区更接近知识创新共同技术生产边界。未来应提高东部大学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中西部大学的科研资源和技术输入,以便统筹全国知识创新效率和谐发展。

    沈能;吴思慧. 技术异质性与大学知识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48-153.,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708.
    Shen Neng;Wu Sihui. Study on University Innova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Taking Account of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48-153.,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708.

    分享
  • 综述
  • 谭力文;伊真真;效俊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理论,运用词频分析、共现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共被引分析等方法,对CSSCI(2000-2013)收录的8种权威期刊中关于组织行为学的779条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着力描绘21世纪以来我国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核心作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高被引文献形成的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构成的学术平台对我国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已经形成了包含工作生活质量、绩效、领导力、创新/创造力在内的若干热点前沿领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和核心期刊,突显出多元化基础理论和跨学科整合的态势。通过对我国组织行为学14年来研究成果的深入、可视和全面分析,为我国组织行为学理论乃至管理学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谭力文;伊真真;效俊央. 21世纪以来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与趋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650.
    Tan Liwen;Yi Zhenzhen;Xiao Junyang. Status Quo and Trend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in China Since the 21st centu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6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