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2025(第十五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青年学者论坛在南昌成功举办

824日,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联合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五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青年学者论坛在南昌圆满落下帷幕。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为主题,设置主旨报告、圆桌论坛、嘉宾对话、院长论坛、分论坛、博士论坛等环节。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3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科技创新理论、实践与政策,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智汇力。

开幕式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春根教授,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社长肖松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春根教授致辞时表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江西财经大学将科技创新置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工商管理学院与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联合主办本届论坛,是积极响应以科技创新驱动学校“三大转型”的切实举措,将进一步助力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肖松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不仅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更是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力量。本届论坛主题鲜明,紧密契合时代发展脉搏。依托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一库三中心”的业务体系支撑,《科技进步与对策》持续推动办刊理念与实践创新,不断提升战略性、时代性、专业性及开放性。支持青年学者成长是杂志社的重要战略理念,未来将致力搭建更加完善的助力青年学者学术成长的平台。

开幕式由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以《分布式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与新兴产业发展》为题,提出传统计划为主的举国体制在支撑追赶型、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成熟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面对不确定性高、路径依赖弱、跨界融合强的未来产业,仅依赖集中式资源配置难以适应快速演化的创新需求。需构建国家引领的分布式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通过区域差异化竞争与地方探索实现多路径共生发展,增强系统弹性与适应力。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振刚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逻辑关系,结合AI发展趋势,深入讲解了AI对未来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路径,剖析了人工智能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过程性、结构性、系统性动力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智强教授在题为《人-AI协同进化与复杂产品创新推进》的报告中指出,复杂产品创新存在技术之外的系统性制约,而跨组织多团队信任难题则是社会系统领域存在的关键约束,结合相关企业应用案例,讲解了人-AI协同进化与信任机制设计。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戚湧教授围绕AI for Science时代下科研新范式的探索和实践,认为AI for Science范式通过自主学习科学规律、设计实验方案、优化研究路径,实现从数据到知识再到发现的自动化跃迁,重塑科研全流程,加速重大科学突破;畅谈了AI for Science时代科研范式变革趋势,以及其探索方向——AI促进方法论变革、推动科研组织方式变革、引领价值体系变革;同时提出了推进AI引领科研范式变革的路径与思考。

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张玉锋教授以《Machine Intelligence and Human Creativity for Innovation》为题,阐述了机器智能、人类的创造力,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之间的关系,人类智慧与机器结合的过程与特征,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商业生态。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衣长军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宝库教授先后主持主旨报告。

青年学者圆桌论坛

青年学者圆桌论坛以“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为主题。论坛由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莉静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郭颖教授、华侨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林春培教授、江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朱永跃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张凤副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杨张博教授担任嘉宾。与会专家围绕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中的人才、平台、制度等载体协同,交叉研究中多元方法有机整合,以及构建面向交叉创新的多元评价体系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汇聚了多学科视角下的真知灼见。

主旨报告与对话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教授以《案例研究推动工商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题,系统阐述了案例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工商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作用。提出立足中国本土实践,以案例研究为抓手,通过“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协同建设,形成具有原创性和解释力的中国管理理论。讲述了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案例为纽带,贯通“理论研究—教学开发—文化传播”全链条,服务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构建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实践。

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陈露洁教授系统阐述了现象驱动研究的方法与价值。比较了现象驱动研究与理论驱动研究的异同,讲解了“现象”在管理学中的定义,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研究缺口,如何提出深度研究问题,如何进行“问题化”等具体问题。以“AI在医疗领域的接受度”为例,展示了如何运用田野实验等方法,开展严谨而富有现实意义的现象驱动研究。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资深专家初宪结合大模型赋能产业与科学研究的实践,系统阐述了大模型技术前沿态势与自主创新,结合智谱大模型阐述了大模型赋能产业实践,以及智谱从清华技术成果转化到成为AI大模型“国家队”的产学研结合感悟。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穆荣平研究员在《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可持续发展政策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乃至文化价值的创造,涉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方法创新及其商业化应用与社会推广活动。全面讲解了数字赋能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社会创新能力以及政府创新能力建设政策理念。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胡登峰教授、青岛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王庆金教授先后主持。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贾建锋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尹西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张赤东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屹教授,分别与报告专家进行了对话和访谈,畅谈观点。

院长论坛

平行论坛中专设院长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经管学院30余位院长、副院长以及企业嘉宾围绕面向“十五五”的商学院发展战略、AI赋能商学院转型升级、产教融合与商学院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加拿大阿尔戈马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院长魏小军教授在线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案例教学法创新》的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凭借远超于人的信息生成和执行速度,深刻重塑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业态。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在教学和科研中有效利用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适应新时代创新要求。

西安理工大学胡海青教授聚焦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创新机制探索,结合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调研,提出前瞻性示范引领、精细化分步推进、可持续整体变革三类模式。

北京创景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乐乐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商学院数智化转型,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以往的办公及信息系统,商学院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教学、科研发展。结合案例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商学院转型的具体途径。

分论坛

本届论坛共设10个分论坛,包含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机协同、人工智能治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企业科技创新、区域创新驱动与生态系统、知识产权与数据要素、科技创新与管理七大主题,专设3个博士生论坛。论坛特邀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喻登科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孙笑明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王鑫副教授等20位点评专家为报告论文作了专业、深入的点评。

杂志青年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论坛期间,举行了《科技进步与对策》第二届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与会青委同编辑部围绕青委会工作及杂志发展展开热烈交流探讨。会议由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科技进步与对策》第二届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喻登科教授主持。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科技进步与对策》第二届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贾建锋教授致辞;编辑部主任陈福时报告了杂志发展主要工作,回顾了青委会成立以来工作成效及运行机制,交流了第二届青委会主要工作计划;肖松社长作总结讲话,感谢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杂志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杂志社将持续为青年学者学术成长搭建综合性、开放性平台,同时寄语青委会进一步打造品牌,共建有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深化了人工智能赋能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未来,杂志社将进一步搭建更高品质、更具多样性的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学者、服务学术、服务科技创新。



发布日期: 2025-09-03    访问总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