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年 33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独立许可条款下竞争性专利联盟累积创新效应比较研究
罗猷韬;梁正;杜晓君;夏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294
摘要818)      PDF(pc) (1234KB)(356)    收藏
由于技术标准间竞争加剧,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形成了基于不同技术标准的多个竞争性专利联盟并存的格局。此外,随着对专利联盟垄断性审查的加强,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联盟内企业利益,鼓励其创新,很多联盟采用了独立许可条款。为此,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分别构建无独立许可条款和有独立许可条款下竞争性专利联盟累积创新效应的分析模型,对阻碍性专利的创新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创新效应受独立许可条款、专利类型、专利联盟技术标准间差异化程度、联盟内企业所持有的必要专利数量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但总体上,竞争性专利联盟可降低专利许可费,促进专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3D打印颠覆性创新应用及商业模式研究
苏秦;杨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051
摘要1051)      PDF(pc) (1682KB)(652)    收藏
3D打印鲜明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使之被认为是一项颠覆性创新,与其特性相匹配的应用和商业模式能够帮助发挥其颠覆性作用,带来社会变革。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从3D打印目前的应用发展情况入手,讨论了3D打印满足颠覆性创新特征的应用形式,即社会化制造。通过两则企业案例,从价值网视角对社会化制造的商业模式要素构成、内容及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其共性之处。最后,根据我国3D打印现状讨论当前存在的不足,为3D打印社会化制造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云创新模式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张玉明;王孚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15
摘要684)      PDF(pc) (2430KB)(365)    收藏
云创新是创新模式的再创新,引领着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潮流。基于云创新理论,以华为公司创新实践为案例,探讨云创新模式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云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云创新要素体系、搭建云平台和营造云创新生态系统,使企业、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促进人才云、知识云、信息云、资金云等要素集在创新资源云的整合与输出,通过合资联盟、开放产业基地、网络社区平台、人才联盟平台等多种云平台途径,利用内在机制实现利益分享,形成云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创造多元收益。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云创新模式理论体系,为ICT行业及其它行业企业的云创新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开放式创新下我国科技服务众包模式探索
樊一阳;周恒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22-27.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058
摘要870)      PDF(pc) (1633KB)(425)    收藏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Web2.0时代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科技服务众包。分析了国外科技服务众包模式的平台运营和特征,基于开放式创新思维,探索提出了我国发展科技服务众包模式的建议,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发展科技服务众包模式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众包竞赛中解答者中标影响因素研究
董坤祥;张会彦;侯文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28-32.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169
摘要672)      PDF(pc) (856KB)(324)    收藏
众包竞赛通过提供多样化创新交易机制和专业化服务,有效集成了企业、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创新创业资源,提高了企业R&D效率,促进众包竞赛解答者利用其才能和空闲时间创造价值,实现收益。通过5 896个到网任务解答者数据,分析了任务属性、解答者参与历史因素和参与战略对其中标的影响,发现:①任务属性中,任务难度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负向影响,任务密度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正向影响;②参与历史因素中,中标率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正向影响,上次中标对解答者本次中标有负向影响;③参与战略中,参与近因对解答者中标无显著影响,提交顺序与解答者中标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技术创新效应与技术获取渠道异质性研究
康继军;孙彩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33-3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16
摘要718)      PDF(pc) (896KB)(442)    收藏
构建了“知识驱动型”两部门模型,利用2005-2012年中国内地24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杰菲”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对区域技术知识的来源渠道进行了细分,改进了现有技术知识存量的测算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进行了区域化处理,使之更加契合各地区真实情况。实证结果显示:自主创新是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国内技术引进与国外技术引进产生的技术进步效益存在显著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合理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并制定科学的技术引进战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产学研合作创新补贴方式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企业为例
马永红;那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38-44.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674
摘要878)      PDF(pc) (845KB)(308)    收藏
针对企业创新行为给予补贴是政府鼓励企业创新的常见政策,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创新补贴发放形式上必须作出合理的选择。在考虑企业学习吸收能力的同时引入创新投入分配比例系数并建立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政府补贴策略的最优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政府实施创新补贴策略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规模;在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下,随着学习吸收能力的提高,企业投入产出及社会福利均增加;相比之下,政府采取创新产品补贴策略时的各项产出均优于创新投入补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刘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5020037
摘要809)      PDF(pc) (1192KB)(448)    收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大势所趋,发展低碳城市首先应当有战略指引,我国亟待制定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基于SWOT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的关键因素,定量计算了总优势、总劣势、总机遇、总威胁力度,然后构建了战略四边形,最终确定了战略方向、战略类型、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应选择争取性战略方向、机会型战略类型、积极进取型战略模式;②从总体战略方向的把握上看,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应是争取利用外部机遇来克服内部劣势;③虽然目前我国发展低碳城市处于劣势地位,但只要积极抢抓机遇并调动各方力量,就可以实现战略目标。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宏观战略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产业技术轨道强度特征的科技金融体系研究
程颖;张铄;刘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51-58.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231
摘要704)      PDF(pc) (1225KB)(291)    收藏
提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概念性框架,从技术轨道强度及其变化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在促进技术与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规律。在技术轨道强度较弱阶段,政府主导的机构和资本对技术轨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轨道强度逐渐加强,市场导向的金融资本逐渐成为促进技术轨道成形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技术轨道强度较高的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规划作用再次凸显出来。通过对4个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和主要产业技术轨道发展的历史性分析,对理论框架进行了论证,并探讨了相关政策含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影响因子研究
徐顽强;孙正翠;周丽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59-63.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171
摘要692)      PDF(pc) (779KB)(432)    收藏
集聚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的一种空间生产组织方式,有利于强化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创造力与综合竞争力。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较多,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影响因子,有助于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和可行建议。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从科技资源、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和政府行为4个维度构建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分析框架。在现有产业集聚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服务业自身特点,共罗列出14个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融资体系和市场需求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核心影响因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自组织条件:耗散结构研究
王芳;邓明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64-68.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427
摘要727)      PDF(pc) (1075KB)(346)    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是一个具备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的动态体系。依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演化发展条件、运行机制进行定性研究,得出系统演化状态随着系统总熵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总熵越低,体系的演变成长状况越有序;总熵越高,体系的有序度越低。此外,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模型,对该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条件,即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进行了量化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企业家能力的资源型创业企业成长研究
王艳子;白玲;李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69-7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88
摘要680)      PDF(pc) (1136KB)(335)    收藏
以山西安泰集团和山西海鑫集团为例,探究企业家能力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并基于相关文献,将企业家能力划分为5个维度,即机会发现能力、关系网络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通过影响企业成长战略,进而促进创业企业成长;在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家能力的贡献存在差异,机会发现能力和关系网络能力在创建期最为重要,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长期贡献最大,战略管理能力在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贡献突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知识产权能力、外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成长性
池仁勇;潘李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76-80.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513
摘要751)      PDF(pc) (827KB)(319)    收藏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能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从创造、运用、管理3个维度剖析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探讨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计算机应用上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成长,企业所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这一影响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合作经验、吸收能力、网络权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马蓝;安立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81-8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365
摘要643)      PDF(pc) (1010KB)(368)    收藏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创新网络环境下合作经验、吸收能力、网络权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经验和网络权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合作经验对网络权力和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我国企业缺乏对合作经验的吸收和应用,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因此,企业应重视积累合作经验,加强组织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合作创新网络这个聚集丰富知识、技术的平台,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刘建刚;钱玺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88-94.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274
摘要1155)      PDF(pc) (1779KB)(1380)    收藏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迫切要求企业在“互联网+”策略下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角度打造核心能力。通过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典型案例的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逐次提炼标签、概念、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战略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出“互联网+”战略下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市场机会识别—价值主张创新—技术创造性模仿创新—商业模式‘营销—盈利—运作’三模块持续创新—技术渐进性自主/合作创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国防知识产权制度下航空武器装备创新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冯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95-10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669
摘要493)      PDF(pc) (1339KB)(302)    收藏
合理的航空武器装备创新治理模式,能够保障创新治理效率和效果,促进创新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创新治理的研究成果,比较了航空武器装备创新与普通合作创新的区别,研究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创新的作用及其在国防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保密性方面的潜在冲突,归纳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治理实践,并据此提出了政府治理、设计院治理、主机厂治理和项目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4种创新治理模式。最后,结合潜在冲突,提出了针对性改革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开放式创新效能提升的制度基础:关系治理还是契约治理
赵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01-10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189
摘要670)      PDF(pc) (1005KB)(392)    收藏
开放式创新是21世纪以来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实践并未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率很高,这一反差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以往研究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开放式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联盟,而联盟治理结构是联盟运行的制度基础,不同治理结构会对联盟决策权、利益格局、激励和冲突等问题产生根本影响。整合社会资本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阐释了不同治理结构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利用58家制造企业共398份问卷检验了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关系治理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②契约治理对开放式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③在网络化程度较低的情境中,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能够相互补充,二者共同使用提升了开放式创新绩效。在网络化程度高的情况下,“软”性的关系治理与“硬”性的契约治理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二者共同使用会显著降低开放式创新绩效,形成“软硬兼施”的负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张永安;闫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08-113.   DOI: 10.6049/kjjbydc.2015040301
摘要828)      PDF(pc) (903KB)(431)    收藏
针对技术创新政策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提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和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多元回归模型,阐明了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和人才作用对象对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它影响因素对其有负面影响,甚至不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不同发展阶段新创企业创业者胜任力与创业团队成员信任关系研究
潘清泉;韦慧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14-12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703
摘要763)      PDF(pc) (1123KB)(386)    收藏
基于胜任力理论和创业动态观,实证检验了不同维度创业者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差异性影响效应,以及可能随着新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有助于提升创业团队成员的认知信任,而创业者的社交胜任力,包括社交知觉与社交适应力可以促进创业团队成员情感信任的发展。此外,随着新创企业从初创期进入早期成长阶段,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下降,而管理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科技人才组织承诺:工作内嵌入与专业认同的作用
李云;李锡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21-12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03
摘要690)      PDF(pc) (716KB)(342)    收藏
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将科技人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内嵌入、专业认同和组织承诺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运用304个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了四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注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科技人才,其组织承诺更高;工作内嵌入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科技人才组织承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专业认同度高的科技人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其组织承诺的正向影响更突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关键用户识别与产品知识扩散研究
邵鹏;胡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26-131.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90
摘要688)      PDF(pc) (1331KB)(296)    收藏
随着社会化商务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消费者网络对产品扩散的重要性,消费者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成为营销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社会网络节点评价方法考虑了网络的局部拓扑结构,忽略了节点间的相互影响,PageRank考虑了来自邻居的影响力但忽视了节点间本身的重要性。提出了将社会网络中心性与PageRank方法相结合的消费者网络节点价值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基于现实数据构建了消费者网络,通过相似性算法对评价算法进行了讨论,运用SIS模型研究了不同节点的产品知识扩散效果,发现网络节点重要性与产品知识扩散显著相关,WCR算法优于传统中心性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嵌入社会心理的知识网络结构、行为与绩效关系仿真
喻登科;周荣;涂国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32-141.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270
摘要673)      PDF(pc) (3245KB)(346)    收藏
知识网络的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社会心理通过影响这些作用关系而对知识网络结构演化、行为激励和绩效实现产生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剖析知识网络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内涵与关系,研究社会心理对知识网络的作用机制。由此提出假设并构建逻辑框架模型,进而设计变量与参数,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试验,通过试验结果验证该提假设。仿真结果表明:知识网络的结构、行为、绩效相互影响,社会心理起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区域创新政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
张炜;费小燕;方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42-147.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401
摘要733)      PDF(pc) (861KB)(386)    收藏
创新政策内容主体包括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环境支持导向等创新政策,创新政策评价指标包括政策协同度、政策强度和政策完善度3个维度。采用政策赋值量化法与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指标,指出在创新政策设计中,我国应更多采纳需求导向型和环境支持导向型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关注创新政策协同度和完善度,以引导创新型企业、创业型大学和创新中介机构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技术异质性与大学知识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沈能;吴思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48-153.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708
摘要806)      PDF(pc) (944KB)(315)    收藏
为了全面发展大学知识创新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有必要深入探索我国省区大学知识创新效率水平,缩小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利用2005-2013年大学统计资料,结合BCC模型和Meta-frontier效率函数,对中国内地30个省区(东中西三大区域)大学的知识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仅用BCC模型测算时,知识创新效率呈西部、东部、中部排列。考虑技术异质性,加入共同边界效率函数分析时,共同技术比率呈东部、中部、西部排列,而东部地区更接近知识创新共同技术生产边界。未来应提高东部大学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中西部大学的科研资源和技术输入,以便统筹全国知识创新效率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21世纪以来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谭力文;伊真真;效俊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650
摘要2261)      PDF(pc) (2116KB)(548)    收藏
基于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理论,运用词频分析、共现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共被引分析等方法,对CSSCI(2000-2013)收录的8种权威期刊中关于组织行为学的779条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着力描绘21世纪以来我国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核心作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高被引文献形成的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构成的学术平台对我国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已经形成了包含工作生活质量、绩效、领导力、创新/创造力在内的若干热点前沿领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和核心期刊,突显出多元化基础理论和跨学科整合的态势。通过对我国组织行为学14年来研究成果的深入、可视和全面分析,为我国组织行为学理论乃至管理学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企业到平台生态系统的跃迁:机理与路径
李鹏;胡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1-5.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143
摘要950)      PDF(pc) (1034KB)(533)    收藏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已成为主流商业模式,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平台由平台企业、互补品提供者以及用户共同遵守的规则组成,企业成长为平台型企业依靠企业不断开拓核心产品或服务,从而完成平台参与者的原始积累;平台型企业演化为平台生态系统依赖平台型企业的成长、派生、衍化以及网络外部性的不断增强。企业成长为平台型企业再演化为平台生态系统,不仅仅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由单赢到多赢再到共赢的转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物联网+”对研发的影响研究
陈玉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6-9.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64
摘要782)      PDF(pc) (622KB)(397)    收藏
物联网是由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组成的智能化大数据网络,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即时性、非接触性、可追溯性等。由“物联网+研发”形成的R&D物联网有效融合了物联网的本质特点,是对传统研发模式的变革,可以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就研发资源而言, “物联网+”对研发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个人研发、团队研发、组织研发、组织间合作研发的影响等途径实现。每个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应对和利用“物联网+”对研发产生的影响,才能有效提高研发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演化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节点进退机制研究
刘晓燕;魏云凤;杨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10-13.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610
摘要701)      PDF(pc) (956KB)(312)    收藏
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创新网络结构不断演化。为防止网络早衰和瓦解等现象出现,需要对网络进行有效治理。基于演化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网络演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演化拐点,提出矛盾驱动下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并指出风险点应采取进入主导的进退机制,控制点应采取适度进入的进退机制,再生点应采取进退联动的进退机制。通过仿真发现,引入进退机制可以增加网络合作伙伴数量,扩大网络规模,提升网络稳定性和创新绩效,但网络信息传输率将会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技术范式创新、价值网络重构与内生分工优势协同演进
邓龙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14-17.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89
摘要696)      PDF(pc) (1011KB)(291)    收藏
依据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一般特征,探究了技术范式创新及其实现条件;依据技术范式轨迹转移对嵌入在产品结构体系中企业排序的影响,探究了技术范式创新下价值网络重构;根据市场交易效率对价值网络重构下企业内生分工演进的影响,探究了内生分工企业比较优势提升问题。最后,总结性揭示了技术范式创新、价值网络重构与内生分工优势的协同演进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众筹模式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架构研究
束军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18-22.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054
摘要787)      PDF(pc) (1045KB)(383)    收藏
众筹作为一种新崛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和渠道。首先,分析了众筹模式的概念及特征;然后,研究了基于众筹模式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系统架构,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视角讨论了众筹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接着,分析了众筹模式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应用的利益相关者,构建了相应的服务过程,设计了平台业务处理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提出了平台盈利方式;最后,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视角讨论了众筹模式运用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产业化分布特征研究
王涛;顾晓雪;胡园园;顾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23-27.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90
摘要661)      PDF(pc) (1046KB)(373)    收藏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产业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因数据不全,西藏除外)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产业化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归纳出其分布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基于等级划分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分析
张艾莉;李月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28-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69
摘要743)      PDF(pc) (1521KB)(301)    收藏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创新引导,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建立面板聚类模型,以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将我国内地31个省区划分为3类,并深入分析了3类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创新能力领先区域与追随区域创新能力较高,并呈现出不同的创新发展路径;创新能力后进区域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时不能盲目模仿,应根据区域创新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湖北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门玉英;汪少敏;盛建新;邹小伟;向军;陈晓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34-3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9
摘要716)      PDF(pc) (1032KB)(353)    收藏
在阐述湖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湖北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角度出发,研究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及其现有产业基础与主要问题。从强化湖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顶层设计、完善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湖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与产业有效互动的动机调适与模式构建
疏礼兵;胡赤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39-43.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98
摘要679)      PDF(pc) (1393KB)(444)    收藏
新知识生产范式下的知识创新具有系统性和互动性特点,大学与产业两大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相互协同为知识创新提供了良好土壤。虽然大学与产业在互动合作中有着不同动机和诉求,但从经济、人才、知识和责任4个层面均可以找到大学与产业互动的有效结合点。传统意义上大学与产业的互动合作存在教育、科研和服务3种模式,而学科-专业-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是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与产业有效互动的新模式,能够在有效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播、创造和应用能效倍增,促进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间双向融合与协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全球生物芯片产业技术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李丫丫;赵玉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44-4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6
摘要655)      PDF(pc) (1162KB)(6359)    收藏
生物芯片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是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基于全球7 894项专利,运用S成长曲线模型,实证研究了全球生物芯片产业技术发展阶段,通过对比各国发展阶段,为中国制定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美国在全球生物芯片技术主导设计方面具有先驱优势;日本与韩国的生物芯片技术发展最快;德国与法国生物芯片技术萌芽期较短,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与自主研发能力较强;中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尚缓,成长期为2006-2022年,与其它主要技术拥有国存在一定差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三维契约与多元文化协同关系研究
丁荣贵;黄晓霞;高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49-53.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224
摘要612)      PDF(pc) (848KB)(295)    收藏
合作方文化冲突是导致产学研合作项目失败的根源,契约是促进多元文化协同的重要保障。以215个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显性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与多元文化协同中的职业准则协同、行为规范协同、价值观念协同间的不同关系。结果表明,三维契约与多元文化协同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契约与职业准则协同、行为规范协同、价值观念协同显著正相关,关系契约与价值观念协同显著正相关,显性契约与职业准则协同、行为规范协同、价值观念协同显著正相关;关系契约与职业准则协同和行为规范协同关系不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演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张娜娜;谢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54-5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149
摘要709)      PDF(pc) (1180KB)(265)    收藏
管理能力作为企业软实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组织学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制度理论,构建了市场竞争、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3者间关系模型,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市场竞争是转型经济中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动因,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互动作用,模仿在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陈志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59-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30126
摘要654)      PDF(pc) (1347KB)(345)    收藏
构建了“知识连接—知识交互—创新绩效”概念模型,采取问卷调查法研究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知识连接多样性与知识连接深度对渐进性创新绩效、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连接多样性对两类创新绩效的影响均高于知识连接深度;②内向型创新、外向型创新对于企业获取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③企业通过内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而通过外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突破性创新绩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影响研究
毕可佳;胡海青;张道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66-72.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430
摘要775)      PDF(pc) (1144KB)(301)    收藏
以陕西省24家孵化器274家在孵企业为样本,运用层级递归模型,验证在孵企业创业导向、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在孵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在其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外部社会资本调节效应不显著;③在孵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混合调节作用,即当在孵企业同时具有高内部社会资本(高中心性)和高外部社会资本(高外部桥接水平)时,其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而当外部社会资本(外部桥接水平)较低时,低内部社会资本(低中心性)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具有更强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联合体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马宗国;李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0): 73-81.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594
摘要689)      PDF(pc) (2364KB)(308)    收藏
基于联合体(RJVs)视角,研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对增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多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对赛特斯集团、宏微科技公司和迅雷公司进行理论假设和译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和协调机制是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3个主要机制。基于此,构建了中小企业RJVs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模型,明确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