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年 18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李华;祁智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17-19.  
摘要678)      PDF(pc) (481KB)(554)    收藏
将我国高新区的管理模式分为政府主导、政企合一和企业主导三种类型,逐一进行分析,并揭示目前高新区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力图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我国高新区健康顺利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提高中国科技园区企业主体能力的对策建议
吴林海;彭纪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20-21.  
摘要747)      PDF(pc) (307KB)(557)    收藏
主要在微观层面上,站在企业应该成为创新主体的角度,从制度创新与战略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科技园区企业主体能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模式分析
熊军;胡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22-23.  
摘要629)      PDF(pc) (298KB)(578)    收藏
分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抢抓机遇,促进科技园区大发展
石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24-25.  
摘要607)      PDF(pc) (314KB)(527)    收藏
探讨了科技园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郑州高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探索
吕鸿安;彭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26-27.  
摘要653)      PDF(pc) (329KB)(562)    收藏
郑州高新区围绕高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年来的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郑州高新区发展的根本战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论信息技术与资源型产业结构
杜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28-29.  
摘要724)      PDF(pc) (230KB)(437)    收藏
基于资源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5个基准,以实现其合理化为目标,介绍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论资源问题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吴巧生;张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30-31.  
摘要671)      PDF(pc) (303KB)(498)    收藏
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过程,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功能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求保护资源,使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其承载力范围之内,最终实现区域资源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讨论资源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关系入手,对资源滥用或过度消费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资源成本问题、资源利用最优化问题等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探讨了资源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问题,旨在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如何将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南京建设科技研发中心探析
吴树山;梁晓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32-34.  
摘要732)      PDF(pc) (444KB)(567)    收藏
通过对南京建设科技研发中心的研究与论证分析,探索一条加快南京科技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的发展之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全面推动区(市)科技进步若干对策思考
董文麟;周菲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35-36.  
摘要708)      PDF(pc) (314KB)(515)    收藏
结合广州市推动科技进步的做法,探讨了面临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卓有成效地全面推动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姚景峰;钟书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37-38.  
摘要781)      PDF(pc) (281KB)(492)    收藏
从电力规划、电力市场、电网建设和电力工业技术改造与建设等4个具体环节,探讨了我省电力工业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湖北省支柱产业重点技术创新领域选择
蔡铂;聂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39-42.  
摘要688)      PDF(pc) (304KB)(460)    收藏
分析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选择若干支柱产业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是推动湖北省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周上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41-42.  
摘要651)      PDF(pc) (331KB)(480)    收藏
结合湖南省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全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理的思路与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转制方式及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模式研究
左应鸿;童一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43-44.  
摘要707)      PDF(pc) (326KB)(471)    收藏
分析了地方农业科研单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状,探讨了其转制方式及其相应的体制和机制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李国亭;邹珊刚;杨俊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45-47.  
摘要1172)      PDF(pc) (448KB)(671)    收藏
分析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特点及趋势,探讨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研究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创业环境是“武汉.中国光谷”的生命
张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48-51.  
摘要720)      PDF(pc) (650KB)(588)    收藏
在论证区域环境建设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中国光谷”的区域经济特征,提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关键在于创业环境,并提出了改善“武汉·中国光谷”创业环境的几点相关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以体制创新推动“武汉.中国光谷”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王诗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52-54.  
摘要723)      PDF(pc) (390KB)(511)    收藏
为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武汉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出“武汉·中国光谷”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目前,光谷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为促进武汉科技新城暨光谷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就武汉光谷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重点,以及超常规发展应予重点考虑的体制创新等提出若干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建设面向知识经济的河南创新系统
朱春奎;宋海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55-56.  
摘要1213)      PDF(pc) (326KB)(502)    收藏
剖析了创新系统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建设河南创新系统的总体目标与原则,提出了建设面向知识经济的河南创新系统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共同生存——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合作理念
周亚庆;项保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57-58.  
摘要693)      PDF(pc) (298KB)(473)    收藏
提出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合作理念,要求中小型企业定位于自己的特色,加强与外部的联合,改变观念,经营上以人为中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企业孵化器定位问题研究
陈年友;田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59-60.  
摘要823)      PDF(pc) (316KB)(671)    收藏
随着我国创新体系的提出和建立,企业孵化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许多城市提出了建立城区企业孵化器网络的战略。通过对武汉等地创业中心的调研、论述了企业孵化器定位这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外部性,农业科技创新与政府作用
程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61-62.  
摘要875)      PDF(pc) (299KB)(485)    收藏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外部性,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效益外溢。根据市场失灵的理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在激励创新上的有限性及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制订系列政策措施,矫正市场缺陷,构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模式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徐红燕;周亚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63-64.  
摘要815)      PDF(pc) (258KB)(404)    收藏
股份制模式是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较为成功的一种模式,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利用此模式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股份制模式的若干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齐工业;徐振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65-66.  
摘要809)      PDF(pc) (318KB)(653)    收藏
科技成果转化中资金短缺现象是制约大批高科技成果及时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鼓励高科技企业股票上市是解决转化基金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浅析上海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
卢长利;唐元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67-68.  
摘要644)      PDF(pc) (298KB)(436)    收藏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障碍是缺乏风险投资。结合上海所具备的条件分析了上海风险投资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最后提出发展上海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风险资本市场上的融资
刘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69-70.  
摘要619)      PDF(pc) (250KB)(534)    收藏
以四通利方例,介绍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风险资本市场成功融资并获得巨大发展的典型经验,并从企业和政府、金融机构两具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得到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刘志强;方云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72-72.  
摘要702)      PDF(pc) (314KB)(420)    收藏
从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角度出发,阐述了风险资金退出机制的重要性,并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我国现状,对拓宽风险资金退出渠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战略支持性文化模式运行效果评价模型设计
卢纪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73-75.  
摘要719)      PDF(pc) (229KB)(463)    收藏
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支持性文化的建设模式,并针对创新战略支持性文化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运行效果评价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天堂硅谷”创新文化再造
冯勤;余春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75-76.  
摘要700)      PDF(pc) (302KB)(453)    收藏
硅谷的成功是基于硅谷企业营造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商业文化的“创新文化”,这种“创新文化”是造就硅谷当今昭名于世的真正源泉。以此为契机,呼吁创建“天堂硅谷”要再造硅谷企业的“创新文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勇闯市场 强抓机遇 努力争创一流勘察设计研究院
杨斌;卓凤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77-79.  
摘要662)      PDF(pc) (471KB)(484)    收藏
科研院所的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但部分科研院所在实行转制后,出现了“市场不适症”,如何消除这些症状,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江汉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基础,以构造灵活机制为手段,以全面走向市场为契机,以科技兴院为动力,着力打造品牌的经济和做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状况研究
徐飞;李玉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80-81.  
摘要690)      PDF(pc) (281KB)(453)    收藏
通过对中国现代科学家的认定标准、年龄结构、学成年龄、学位结构、出生地域以及留学状况的定量统计,得到了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状况的量化分析结论,其中科学家年龄普遍老化,科学家出生地域不平衡以及正确对等留学生问题等看法,对科技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我国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林朝;郭洁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82-84.  
摘要736)      PDF(pc) (443KB)(415)    收藏
从传统计划经济逐步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相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特别是政府改革方面较为滞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影响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技术创新政策的国际比较
潘金虎;余珊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85-87.  
摘要684)      PDF(pc) (467KB)(545)    收藏
对各国技术创新政策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科技进步与税收政策选择
欧阳华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88-89.  
摘要758)      PDF(pc) (315KB)(472)    收藏
在当经济发展注重科技进步,选择税收优惠政策加以支持是我国一项重要变革。现行科技税收既有其合理性,又存在许多缺陷,难以使税收优惠政策真正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基于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完善我国科技税收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R&D强度指标与技术应用(TA)强度指标
余良耘;夏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90-91.  
摘要816)      PDF(pc) (338KB)(522)    收藏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界定标准,只有那些R&D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产业才定义为高技术产业。可是在界定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时,有些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的R&D强度不具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特点,于是就有必要引进一个新的界定指标--即技术应用(TA)强度指标。该指标能反映那些不具备高R&D强度,但仍集中高效地使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新发展
蔡龙书;冯刚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92-93.  
摘要638)      PDF(pc) (143KB)(423)    收藏
介绍了改革开放以后,湖北省科技奖励政策的新发展和新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关于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思考
雷瑞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93-95.  
摘要573)      PDF(pc) (442KB)(385)    收藏
首先阐述了在向知识经济演进的新时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湖北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优势,及其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且与其它省份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3方面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转变职能 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
黄和平;王朝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96-97.  
摘要639)      PDF(pc) (328KB)(473)    收藏
论述了科委应如何转变工作职能,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文化
张国安;孙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98-100.  
摘要811)      PDF(pc) (475KB)(435)    收藏
讨论了企业文化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的根据与意义,提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自然扩展和自我完善的观点,在企业文化边界扩展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文化体系和企业中协调的机理和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我国旅游饭店知识管理探讨
肖拥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101-103.  
摘要631)      PDF(pc) (407KB)(493)    收藏
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实行知识管理对我国饭店经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饭店的知识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从如下方面着手:设立饭店知识总监;建立饭店内部知识网络,促进组织结构的扁干化;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科技情报部门领导在新形势下的新角色
夏承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104-105.  
摘要626)      PDF(pc) (292KB)(535)    收藏
分析了科技情报工作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了各级科技情报工作领导者扮演的新角色及角色到位需要具备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科普宣传与科普产业化——促进科普社会化雏议
黄丹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 (1): 106-107.  
摘要756)      PDF(pc) (320KB)(466)    收藏
根据我国科普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和思考科普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是摆在各级领导、科普工作者、广大科技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加快科普社会化,主要决定于科普的宣传力度、公众认识转化程度和科普产业化程度。就突出科普宣传和推进科普产业化,加快科普社会化,提出几点管见和雏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