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2-10
  

  • 全选
    |
    数字化创新专栏
  • 卢强,邓扬,杨雨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60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已成为企业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制度理论中的制度压力视域出发,选取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市场化进程、企业社会责任、媒体关注分别作为规制压力、规范压力、认知压力对供应链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同时探索制度环境变化速度在其中的情境作用。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企业社会责任、媒体关注对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均有积极影响;制度环境变化速度在市场化进程与供应链数字化创新之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在媒体关注与供应链数字化创新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供应链数字化创新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对于有效识别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创新的驱动因素,厘清制度压力对供应链数字化创新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卢强,邓扬,杨雨东. 制度压力视域下供应链数字化创新驱动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11.,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772.
    Lu Qiang,Deng Yang,Yang Yudong.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upply Chain Digital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11.,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772.

    分享
  • 余菲菲,蒋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2-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70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地方政策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环境适应学派的理论观点,采用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地方政策感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处于初始准备阶段、践行实施阶段和深度探索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均具有积极影响。地方政策感知正向调节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处于初始准备阶段、践行实施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但对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处于深度探索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可深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读,并为政府根据企业所处数字化转型阶段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余菲菲,蒋庆. 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地方政策感知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2-22., doi: 10.6049/kjjbydc.2022070294.
    Yu Feifei,Jiang Qing. The Impact of Big Data Analytics Capabilities on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Local Policy Percep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2-22., doi: 10.6049/kjjbydc.2022070294.

    分享
  • 王京滨,刘赵宁,刘新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23-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0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中国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与矫正过度投资提升投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可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从而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备的微观基础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王京滨,刘赵宁,刘新民.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23-33.,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126.
    Wang Jingbin,Liu Zhaoning,Liu Xinm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pris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 Mechanism Test Based on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23-33.,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126.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杜亭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34-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70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部分机构投资者一度成为“伪创新”泛滥的始作俑者,加剧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恶性循环风险。选取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分组样本,采用fsQCA方法,基于组态视角,探讨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与企业专利行为的关联逻辑。研究发现:①机构投资“择优效应”具有多样性,具备高质量创新特质的企业如高新技术行业、高成长性或高创新规模专利结构与机构投资比例存在正向关联;②机构投资与专利结构多重等效“因果链”构成及其作用机制受特定组合情境限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股东性质、产权性质与股权结构特征等复杂因素组合情形下,机构投资与专利结构之间的关联机制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打通科技创新良性循环机制提供参考。

    杜亭亭. 机构持股的专利结构治理效应:创新生态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34-43., doi: 10.6049/kjjbydc.2022070471.
    Du Tingting. Governance Effect of Patent Structure of Institutional Shareholding: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Ecolo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34-43., doi: 10.6049/kjjbydc.2022070471.

    分享
  • 朱祖平,阮荣彬,宋格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44-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9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与情感承诺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朱祖平,阮荣彬,宋格. 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44-54.,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188.
    Zhu Zuping,Ruan Rongbin,Song Ge. The Impact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of 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on User Innovation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44-54.,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188.

    分享
  • 张颖颖,崔译方,王进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55-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H202308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技术经纪人日益成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领域的主力军,但目前对于技术经纪人促进早期科创项目孵化的研究较少。基于议题营销理论和创业警觉理论,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研究法,深入探究技术经纪人谏言对创业者创业警觉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①技术经纪人谏言通过议题感知策略、议题选择策略和议题提出策略促进创业者创业警觉;②技术经纪人情绪体验(积极和消极)在技术经纪人谏言与创业者创业警觉之间发挥中介作用;③技术经纪人知识基础在技术经纪人谏言与技术经纪人情绪体验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技术经纪人现有研究,对于进一步选择技术经纪人培训策略、加速科研成果商业化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张颖颖,崔译方,王进富. 技术经纪人谏言对创业者创业警觉的影响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55-63.,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123.
    Zhang Yingying,Cui Yifang,Wang Jinfu.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Brokers′ Voice on Entrepreneurial Vigilance of Entrepreneurs:A Multiple-case Study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55-63.,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123.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杨宏昌,戴宏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64-7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2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19个城市群面板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测度城市综合规模并估算城市群空间结构,进一步识别空间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单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或创新水平均较高的城市群中,单中心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多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单中心结构则更有利于城市群经济发展。上述结果说明我国实现城市群的“中心开花”,即由单中心转向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群尚需各方共同努力。

    杨宏昌,戴宏伟. “中心开花”需时日: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我国19个城市群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64-73.,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462.
    Yang Hongchang,Dai Hongwei. "Central Blossoming" Takes More Time: The Impact of Spatial Structure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19 City-clusters in China as Exampl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64-73.,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462.

    分享
  • 陈婷,段尧清,吴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74-8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9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内在影响机制与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且通过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探寻城市规模与数字金融发展的平衡点、优化产业结构和集聚信息人才是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城市创新的重要渠道,且该促进作用因城市地理区位、行政等级和科教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东西部城市、重点城市和高科教水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显著。

    陈婷,段尧清,吴瑾. 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否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一个准自然实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74-83.,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113.
    Chen Ting,Duan Yaoqing,Wu Jin. Can the Marketization of Data Elements Improve Urban Innovation?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74-83.,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113.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邵颖红,周恺伦,程与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84-9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60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推动“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尝试引入锦标赛理论解释政府补助的激励机理,基于2011—2020年我国半导体及芯片行业上市企业数据,结合近年国家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战略,以企业参与内循环程度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政府补助对“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与“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间具有倒U型关系,企业参与内循环程度在政府补助与“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倒U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卡脖子”技术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开展高质量创新提供参考。

    邵颖红,周恺伦,程与豪. 政府补助在激励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中能否提供助力——以企业参与内循环程度为调节变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84-92.,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682.
    Shao Yinghong,Zhou Kailun,Chen Yuhao. Can Government Subsidies Assist in Incentivizing Enterprises to Make Innovation in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 Breakthroughs? The Degree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in Domestic Circulation as a Moderating Variabl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84-92.,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682.

    分享
  • 张敬伟,靳秀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93-10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60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战略是决定新创企业创业成败的关键,但学界对于新创企业如何开发可行性创业战略探讨甚少。从认知与行动结合视角出发,通过案例研究方法纵向考察技术型新创企业创业战略开发过程,结果发现:第一,创业战略可以解构为若干战略模块,以战略模块为单元开展认知活动和学习行动能够促进创业者机会表征演化,有助于形成逻辑连贯的创业战略;第二,创业战略开发过程中,认知活动与学习行动结合方式具有多样性,由此识别并剖析迭代聚焦和多模块并行两种创业战略开发模式。结论可深化学界对新创企业创业战略开发过程的理解,有助于促进新创企业创业战略开发实践。

    张敬伟,靳秀娟. 新创企业如何开发创业战略——认知与行动结合视角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93-102.,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035.
    Zhang Jingwei,Jin Xiujuan. How do New Ventures Form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A Case Study through the Lens of Strategizing by Cognition and Ac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93-102.,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035.

    分享
  • 王昶,邓婵,何琪,周依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03-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0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工业互联网是中小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基于TOE框架与企业能力理论,构建工业互联网使用驱动因素及赋能机制综合研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工业互联网使用的重要驱动因素包括资源就绪、数字能力、业务复杂度与政府支持。资源就绪是中小制造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的前提,数字能力是中小制造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业务复杂度可以反映中小制造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的内在需求,政府支持可为中小制造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提供保障。第二,工业互联网通过培育两种核心能力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使用对中小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具有显著赋能效应,集成互联能力通过促进企业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转型,协同融合能力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协同实现智能化转型。结论可为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和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王昶,邓婵,何琪,周依芳. 工业互联网使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驱动因素与赋能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03-113.,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432.
    Wang Chang,Deng Chan,He Qi,Zhou Yifang. How the Use of Industrial Internet Promotes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SMEs:Driving Factors and Enabling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03-113.,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432.

    分享
  • 王君华,刘亚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14-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YX2023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企业内部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税收优惠、地方补贴及行业技术5个前因条件,阐述其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6家中国不同行业上市龙头科技企业进行分析,构建前因条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框架,结果发现:从整体看,企业研发投入、地方政府补贴以及行业技术通过不同条件组态影响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从企业资源看,相较于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对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从外部环境看,市场和政府采用优势互补方式驱动龙头科技企业创新,且市场行业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地方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发挥显著激励作用。

    王君华,刘亚超. 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驱动路径研究——基于fsQCA研究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14-122., doi: 10.6049/kjjbydc.YX202304019.
    Wang Junhua,Liu Yachao. The Driving Fo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s Leading Sci-tech Enterprises Using the fsQCA Research Metho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14-122., doi: 10.6049/kjjbydc.YX202304019.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朱雪春,赵卓然,贡文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23-1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60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供应商创新性在推动供应链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既有文献侧重研究单个或多因素对供应商创新性的净效应,鲜有分析多因素对供应商创新性的协同效应。面对日益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需从整体角度探索供应商创新驱动路径。基于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网络嵌入和双元学习两个层面探讨4个前因条件对供应商创新性的联动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并不是构成企业提高或导致非高水平供应商创新性的必要条件,且单个前因条件对供应商创新水平的解释力较弱,提高供应商创新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4条驱动供应商创新性的路径,即互动—学习模式、合作共创模式、学习驱动模式、探索—引领模式;导致非高水平供应商创新性的路径有2条,且与供应商创新性提升路径具有非对称性;网络嵌入与双元学习的合理匹配,对提升供应商创新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可深化供应链创新、网络嵌入和双元学习相关理论,而且可为提高供应商创新性、促进供应链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朱雪春,赵卓然,贡文伟. 网络嵌入与双元学习如何提升供应商创新性——一个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23-132.,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085.
    Zhu Xuechun,Zhao Zhuoran,Gong Wenwei. How do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Dual Learning Improve Supplier Innovativeness?A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ison Analysi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23-132.,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085.

    分享
  • 王影,张宏如,苏涛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33-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6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促进组织间知识流动对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较少从知识治理视角展开分析。以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核心企业实施知识治理的实践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控制型、激励型、协调型和发展型4种知识治理机制,并发现不同治理机制在治理目标、治理过程、治理手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提出核心企业应灵活组合多种知识治理机制解决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知识基础风险,同时,知识治理机制并非一成不变,核心企业需要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等建议。上述发现不仅有助于丰富智能制造与知识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从知识视角为核心企业提升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提供了启示。

    王影,张宏如,苏涛永. 核心企业主导的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基于扎根理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33-141.,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210.
    Wang Ying,Zhang Hongru,Su Taoyong. Knowledge Governance of Core Enterprises Dominat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Ecosystem:An Analysi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33-141., doi: 10.6049/kjjbydc.2022060210.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陈丽君,胡晓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42-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70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与组织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创新。以人才自我创新期待为中介变量,结合东部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考察政策感知与组织创新氛围对人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感知和组织创新氛围均对人才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才自我创新期待在政策感知与人才创新绩效之间、组织创新氛围与人才创新绩效之间均发挥中介作用;与政策感知相比,组织创新氛围对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为解释政策感知和组织创新氛围影响人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组织管理者通过激发人才自我创新期待提高创新绩效。

    陈丽君,胡晓慧. 政策感知、组织创新氛围与人才创新绩效——人才自我创新期待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42-151., doi: 10.6049/kjjbydc.2022070651.
    Chen Lijun,Hu Xiaohui. Policy Percep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Tal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alent Self-expectations for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42-151., doi: 10.6049/kjjbydc.2022070651.

    分享
  • 曹霞,张誉丹,瞿皎姣,王玉娟,刘翔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52-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40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揭示平台就业者工作价值观的潜在类别特征,有助于弥补现有工作价值观相关研究的不足。对来自不同平台及行业的平台就业者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得到300份有效问卷,基于此,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法,探究平台就业者工作价值观的潜在类别结构,及其是否在员工创造力和工作激情两个结果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平台就业者的工作价值观具有3个潜在剖面,即传统型、中立型和现代型;不同类别的工作价值观群体对个体创造力和工作激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现代型工作价值观群体的创造力水平和工作激情水平更高。

    曹霞,张誉丹,瞿皎姣,王玉娟,刘翔宇. 平台就业者工作价值观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3):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3040305.
    Cao Xia,Zhang Yudan,Qu Jiaojiao,Wang Yujuan,Liu Xiangyu.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of Platform Workers' Work Values and the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3):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30403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