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振刚;张易;李云健;高晓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理创新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创新领域研究的重点。在管理创新和市场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引入共同愿景这一变量,通过对华南地区16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管理创新、共同愿景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创新、共同愿景均与市场绩效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共同愿景加强了管理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的积极作用。

    张振刚;张易;李云健;高晓波. 管理创新、共同愿景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6.,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208.
    Zhang Zhengang;Zhang Yi;Li Yunjian;Gao Xiaobo.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Shared Vision and Market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6.,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208.

    分享
  • 肖国华;杨云秀;王江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7-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科研院所-政府-企业-中介平台四螺旋体系的角度研究了技术转移的效率问题。定义四螺旋在技术转移活动中的资源投入为四螺旋参与度,采用CCA/DEA方法研究了四螺旋参与度与技术转移产出效益的关系。研究表明,四螺旋参与度与技术转移产出效益显著正相关;整体水平上,四螺旋技术转移体系效率未达到最优规模效益,政府与企业的R&D经费投入存在浪费现象;科研院所的发明专利申请和科技论文产出对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最大;我国区域技术转移效率有待提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肖国华;杨云秀;王江琦. 四螺旋参与度对技术转移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7-11.,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036.
    Xiao Guohua;Yang Yunxiu;Wang Jiangqi. Research on Quadruple Helix Intens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y Transf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7-11.,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036.

    分享
  • 杨丽彬;李虹含;蔡东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2-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2002-2014年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渠道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外商直接投资3种渠道下的溢出效应均为正,但水平溢出、后向溢出效应呈现递减趋势,前向技术溢出效应基本保持不变,且前向技术溢出大于其它两种渠道的溢出效应。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结果,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杨丽彬;李虹含;蔡东方.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渠道差异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2-17.,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680.
    Yang Libin;Li Honghan;Cai Dongfang. A Study on Channel Differences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2-17.,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680.

    分享
  • 张志军;马彩文;王秀菊;梁峰;陈金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8-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是支撑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经费风险防控对于节约国家科研经费,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科研院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类型及科研经费来源,阐述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项目研制流程,对风险点进行了识别。从全面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合格供方评审和动态管理、规范采购过程与加强风险控制、加强入所验收和入库规范管理、加强会议接待费等规范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研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单位内部监管与审计制度等方面研究了防控措施,并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再造。最后,从降低经费成本、加强质量保证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方面分析了初步运行成效。

    张志军;马彩文;王秀菊;梁峰;陈金宏. 项目管理视角下科研经费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497.
    Zhang Zhijun;Ma Caiwen;Wang Xiuju;Liang Feng;Chen Jinhong. Research o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497.

    分享
  • 吴凤平;朱玮;程铁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25-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风险投资双边匹配选择问题,考虑到风险投资者与风险企业在双向选择时的心理期望,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风险投资双边匹配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吴凤平;朱玮;程铁军.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风险投资双边匹配选择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25-3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705.
    Wu Fengping;Zhu Wei;Cheng Tiejun. Study on the Venture Capital Two-Sided Matching Decision-making in Internet Fin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25-30.,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705.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郭淑芬;裴耀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3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文化产业创新全过程,建立了包含条件绩效、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的文化产业创新综合绩效评价框架,并运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多层指标权重,分别测度比较了中国内地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下同)文化产业创新的条件绩效、过程绩效、产出绩效和综合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内地部分省市4类绩效均较高,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一些省市虽然综合绩效表现差强人意,但过程绩效或条件绩效比较突出,已具备了较好的累积条件;有些省市则所有绩效均较低,需先行建设基础条件,加强中间产出。但无论对于哪类省市,从产业创新全过程审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全面关注各个阶段的产出表现,对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郭淑芬;裴耀琳. 中国内地31省市文化产业创新绩效区域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31-37.,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303.
    Guo Shufen;Pei Yaol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Cultural Industry of 31 Provinces in Mainland China:Process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31-37.,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303.

    分享
  • 张彦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38-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台湾地区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简单模仿创新、消化吸收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和自主创新4个演变历程。与技术创新模式阶段性变化相适应,台湾当局采取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经历了人力资源开发、高技能人才开发、重点科技人才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全面开发4个阶段。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相匹配,满足了台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提出东部与中部、西部应在充分利用自身后发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张彦英. 台湾技术创新模式与人力资源开发演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38-43.,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485.
    Zhang Yanying. A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s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aiwa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38-43.,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485.

    分享
  • 张尧;易明;周会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44-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企业技术选择的角度出发,以湖北省2001-2013年数据为对象,分析了技术选择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并加入政府政策因素,探讨了制度的意义。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湖北省技术选择、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呈现阶段性特征;可从产业技术选择系数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角度为产业结构升级寻求动力支撑;短期内,产业发展受到技术选择系数和科技成果情况的影响有所不同;长期内,三次产业内人均产出水平对技术选择系数和科技成果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

    张尧;易明;周会敏. 技术选择与湖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44-50.,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560.
    Zhang Yao;Yi Ming;Zhou Huimin. An Empirical Study between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date of Industry Structure in Hubei Provi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44-50.,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560.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喻登科;周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5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80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价值网、社会网、知识网和物联网四网融合理念,构建了四网融合理论框架,提出了全要素网络概念和架构模型。结合网络维力理论,剖析了全要素网络互通力、群聚力和同步力,探索了3种网络维力对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总结提炼了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包括互通力作用下的资源汇聚机理、同步力作用下的协同感知机理和群聚力作用下的泛在聚合机理。结果发现,基于全要素网络的要素资源共享与协同是产业经济变革的必然趋势,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产业将发生重组与升级等模式变革,并出现更多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资源共享协同目标驱动下将以集群形态快速发展和动态演化。

    喻登科;周荣. 全要素网络维力、产业变革与新兴产业集群形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446.
    Yu Dengke;Zhou Rong. Total Factor Network Dimension Forc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Form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al Clust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446.

    分享
  • 周杰琦;韩颖;张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61-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8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序列DEA,测度了1995—2013年中国内地28个省区碳排放绩效,然后,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自主研发、产业结构变迁及其互动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作用,并进一步对碳排放绩效省际差距形成与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样本期间全国碳排放绩效呈稳步上升态势,无论从静态水平,还是动态特征来看,地区间碳排放绩效差距都比较明显;②自主研发、产业结构变迁对碳排放绩效具有积极作用,前者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程度远低于后者,两者在提升碳排放绩效方面存在协同效应;③提高人均收入、优化能源结构、改革产权制度能够改善碳排放绩效;④人均收入对碳强度省际差距的贡献度最高,其它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能源结构、产权结构、对外开放、自主研发,以及产业结构与自主研发的交叉项。

    周杰琦;韩颖;张莹. 自主研发、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碳排放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61-69.,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300.
    Zhou Jieqi;Han Ying;Zhang Ying. Independent R&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Carbon Emissions Performance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61-69.,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300.

    分享
  • 陈金丹;吉敏;黄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70-7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园区是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产业创新不足的现状,如何通过跨界整合创新资源,集众园区之力形成整体产业优势,是实现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对数字内容产业链网状结构的分析,讨论了园区企业跨界协同创新行为,并从微观延伸至中观,关注园区整体,研究了数字内容产业园区协同创新的4类模式,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产业发展政策、集群发展政策及园区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陈金丹;吉敏;黄晓. 基于网状产业链的数字内容产业园区协同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70-76.,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689.
    Chen Jindan;Ji Min;Huang Xi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of Digital Content Industrial Parks Based on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Chai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70-76.,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689.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徐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77-8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有专利制度下,企业拥有强烈的专利获取动机。基于科技产业中专利片断化与兼容性等特点,构建了一个产品部件组成模型,并在给定兼容性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先动企业占有专利组合竞争的主动权;采取回避设计是企业专利组合的占优选择;市场竞争环境直接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积极性;专利组合路径必须以企业现有专利为基础。科技产业作为典型的专利密集型产业,企业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现有专利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专利组合数量与规模,并建立稳定的竞争优势。

    徐明. 科技企业专利组合路径及其启示:基于兼容性模型的理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77-83.,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578.
    Xu Ming. Patent Portfolio Path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echnical Company: Based on the Analyze of a Theoretic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77-83.,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578.

    分享
  • 倪自银;熊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84-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80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部知识搜索能力成为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关键。通过对企业知识搜索能力影响因素文献的梳理,以整合的思维,从宏观环境层、中观情境层及微观主体层系统归纳了影响外部知识搜索能力的诸因素,分析了各层次因素间的交互效应,构建了企业外部知识搜索能力影响因素模型。

    倪自银;熊伟. 企业外部知识搜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84-90.,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263.
    Ni Ziyin;Xiong Wei.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Enterprise External Knowledge-searching 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84-90.,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263.

    分享
  • 晁罡;叶志科;王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91-9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国范围内612份有效问卷,考察了社会责任取向的产生和影响作用机制,研究了外部制度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制度和企业社会资本4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外部制度压力对社会责任取向中法律取向和慈善取向有正向影响;伦理取向、慈善取向对内部伦理制度有正向影响;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内部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首次将4个变量纳入一个框架模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行为,并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晁罡;叶志科;王磊. 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产生与发展的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91-96.,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385.
    Chao Gang;Ye Zhike;Wang Lei. The Path Analysis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91-96.,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385.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桂黄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97-10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需求方创新政策在刺激需求、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刺激创新的重要政策。然而,需求方创新政策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在梳理需求方创新政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提炼了需求方创新政策内涵、分类与特征,重点对需求方创新政策选择依据、作用及挑战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理清思路,为未来需求方创新政策理论和实践研究指明方向,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桂黄宝. 需求方创新政策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97-101.,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684.
    Gui Huangbao. A Study on the Future Prospects and Present Status of Demand-side Innovation Polic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97-101.,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684.

    分享
  • 李艳艳;王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02-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所得税激励政策效应的发挥不但取决于政策本身的制度设计,还取决于企业投资行为对税收政策的敏感性。技术创新所得税激励政策作为制度驱动,既受到企业自身行为的约束,又与企业内部研发驱动机制相互作用。在企业行为理论框架下,运用随机效应模型,以2009—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企业行为约束下中国技术创新所得税激励政策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的税收补贴通过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降低研发投资风险,使得企业内部驱动机制对研发支出的积极作用增强;所得税激励政策本身并未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

    李艳艳;王坤. 企业行为约束下技术创新所得税激励政策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02-10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633.
    Li Yanyan;Wang Kun. A Study on the Income Tax Incentives Effectiveness for Technical Innova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Enterprise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02-105.,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633.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王成军;郭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06-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问题,从科研学术能力、成果商品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市场把握能力4个维度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物元模型,根据可拓集理论建立动态评价模型。结合实例,对西安某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以描述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王成军;郭明. 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可拓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06-111.,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046.
    Wang Chengjun;Guo Ming. An Extenics Evaluation on the Ability of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ical Tal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06-111.,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046.

    分享
  • 周智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12-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经济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下,应用方向距离函数,构建了包含规模报酬可变和DMU技术异质假设的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以城市群中的城市作为DMU,测度了城市群的环境绩效水平,并应用MML指数评价模型评价了动态环境绩效变化情况。以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两城市群动态环境绩效总体得到改善,潜在环境绩效主要由技术差距造成,技术缺口有扩大趋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城市群统一技术转化和交易市场,加大对先进技术向非中心城市推广落地的支持力度,优化改革成果推广覆盖机制,加大现存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技术门槛等建议。

    周智玉. 环境DEA模型改进及其在城市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12-11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36.
    Zhou Zhiyu.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DE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ity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12-11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236.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刘学元;刘璇;赵先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19-1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理论,探讨了在中国关系社会背景下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了知识获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揭示了供应链管理中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获取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3个方面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探讨,并运用278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客户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对社会资本(供应商、企业内部、客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刘学元;刘璇;赵先德. 社会资本、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基于供应链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19-126.,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99.
    Liu Xueyuan;Liu Xuan;Zhao Xiande. Social Capit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A Perspective Based on Supply Chai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19-126.,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99.

    分享
  • 赵红丹;夏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27-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80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藏匿现象在组织中普遍存在,而且会给组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互惠理论,从人际互动视角探讨了破坏性领导对研发人员知识藏匿的影响,尤其是消极互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选取253个本土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破坏性领导会导致研发人员知识藏匿的发生,但对消极互惠规范倾向高的研发人员而言,二者关系较强;对消极互惠规范倾向低的研发人员而言,二者关系较弱。

    赵红丹;夏青. 破坏性领导与研发人员知识藏匿:基于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27-130.,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507.
    Zhao Hongdan;Xia Qing. Destructive Leadership and R&D Worker's Knowledge Hiding in High-Tech Enterprise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27-130.,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507.

    分享
  • 薛娟;丁长青;陈莉莎;张志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31-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理论,探究众包社区知识传播特点和规律,通过采集Ideastorm众包社区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在SIR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众包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知识传播模型,将模型运用到Ideastorm众包网络上。通过仿真发现,初始传播结点度、个体吸收与创新能力和众包任务持续时间等因素对知识传播具有显著影响。

    薛娟;丁长青;陈莉莎;张志武. 基于SIR的众包社区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207.
    Xue Juan;Ding Changqing;Chen Lisha;Zhang Zhiwu. Study on Knowledge Propagation Model in Crowdsourcing Community Model based on SI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20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罗瑾琏;徐振亭;钟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38-1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个体创造力是团队成功乃至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从多个层次综合考察个体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标取向理论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将团队自省纳入个体目标取向对个体创造力影响的研究中。通过对72个研发团队(含364个团队成员)样本的调查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个体学习目标取向和绩效证明目标取向都对个体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团队自省可以显著调节(增强)其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作用;个体绩效回避取向对个体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团队自省可以显著调节(减弱)个体绩效回避取向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作用。

    罗瑾琏;徐振亭;钟竞. 个体创造力的跨层次影响因素:个体目标取向与团队自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38-143.,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41.
    Luo Jinlian;Xu Zhenting;Zhong Jing. A Multilevel Model of Individual Goal Orientation and Team Reflexivity on Crea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38-143.,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41.

    分享
  • 谢觉萍;王云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44-1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5位创业女性的深度访谈,结合创业理论和女权主义价值观,对创业过程、性别、女权主义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审视了女性创业者的价值实践。结果表明,机会识别与创业女性的需求和价值观相对应,女权主义思想贯穿整个机会识别过程并影响机会判断,其看待机会主要侧重于“我就是市场”、“成就他人”、“我要多做一些事”和“好的机遇”等角度。创业女性的价值观通过她们对个人或社会变革的渴望等动机表达出来,管理结构平等、合作和开放。

    谢觉萍;王云峰. 创业女性机会识别与创业过程管理多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44-148.,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067.
    Xie Jueping;Wang Yunfeng. Multiple Case Studies of Female Entrepreneurs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44-148.,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067.

    分享
  • 刘追;郑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49-1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80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到380名新疆科技型企业员工调查样本,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探讨不确定性规避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重点探讨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规避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两者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合组织情境和企业文化,提出了有效提升员工创新行为的政策建议。

    刘追;郑倩. 不确定性规避与员工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49-155.,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666.
    Liu Zhui;Zheng Qian. Uncertainty Avoidance and Employee Innovation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49-155., doi: 10.6049/kjjbydc.2015080666.

    分享
  • 综述
  • 陈卓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56-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7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可持续转型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利基,尤其是利基与社会—技术体制的相互关系更是研究热点。在可持续转型研究范畴内,依循利基相关思想和观点发展脉络,梳理文献中利基成长条件,以及利基催生体制转变的动态过程、模式、可能的路径选择等理论与实证分析,讨论利基研究对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指导意义,为相关学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借鉴。

    陈卓淳. 可持续转型理论中利基研究新进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4):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18.
    Chen Zhuochun. Development of Niche Analysis in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 Research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4):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07011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