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3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16-12-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苏屹;林周周;李新;雷家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蒿素研发获得诺贝尔奖,标志着我国原始性创新的重大突破。借鉴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初始条件—远离平衡态—偏差放大—分形”的思路,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蒿素研发全过程,分析了原始创新成果产生的原理。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原始创新发展的建议。

    苏屹;林周周;李新;雷家骕. 微小改变的累积: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5.,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70.
    Su Yi;Lin Zhouzhou;Li Xin;Lei Jiasu. The Amplification of Small Change: The Production of Origin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5.,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70.

    分享
  • 李丹;杨建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6-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创新是近年来技术创新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已有学者发现企业间双边关系质量对分布式创新结果和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关于其对分布式创新过程及治理模式的影响仍缺乏机理性认识。从社会网络视角,基于分布式创新机制与合作治理理论,提出了企业间关系质量—分布式创新机制—合作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通过深入分析分布式创新中双边关系质量对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由分布式创新内在机制和合作涉及的技术范围组成的带有中介和调节作用的路径整合模型。总体来说,解释了双边关系质量通过完善分布式创新机制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权合作模式的内在机理,希望通过该模型为后续学者提供一个分析双边关系特征与合作创新之间关系的新思路。

    李丹;杨建君. 双边关系质量与合作治理模式:整合分布式创新核心机制的概念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6-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13.
    Li Dan;Yang Jianjun. Bilateral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ode:A Conceptual Model of Integrating Distributed Innovation Core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6-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13.

    分享
  • 朱广华;陈万明;蔡瑞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2-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调查数据,构建了潜在创业者环境注意力质量、创业学习活动的创业倾向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创业政策注意力质量对创业倾向具有促进效应但不显著,创业文化与创业组织注意力质量对创业倾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创业学习活动不仅对创业倾向有直接效应,而且有利于提升创业文化与创业组织注意力质量的创业倾向效应,但其在创业政策注意力质量与创业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并不成立。因此,创业环境建设需要着眼于潜在创业者注意力质量,强化创业政策宣传、创业文化建设、创业学习开展。

    朱广华;陈万明;蔡瑞林. 注意力与创业倾向关系视角下创业环境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2-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31.
    Zhu Guanghua;Chen Wanming;Cai Ruil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2-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31.

    分享
  • 张晶;许正权;张中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9-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驱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以多元主体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网络正成为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对生态群落和协同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强相似性,因而成熟的生态群落理论可以为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然后,在生态群落多样性、层次性、协同竞争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征的指导下构建了协同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群落的演替进程,阐述了协同创新网络演替的5个阶段。最后,提出了加速协同创新网络演替的政策建议。

    张晶;许正权;张中强. 生态视角下协同创新网络构建及演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9-2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89.
    Zhang Jing;Xu Zhengquan;Zhang Zhongqiang.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uccession of Synergic Innovative Networks from Perspective of Ecolo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9-2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89.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卢超;尤建新;郑海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25-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特色相结合,从战略导向、核心内容、关键抓手3个方面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建设路径理论框架,即依靠制度创新驱动福利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依靠金融创新驱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应用理论框架重点评价了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3个视角提出了民生发展、创新引领、开放融合的对策建议。

    卢超;尤建新;郑海鳌. 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建设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25-3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405.
    Lu Chao;You Jianxin;Zheng Haiao. An Urban Construction Route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25-3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405.

    分享
  • 赖一飞;覃冰洁;雷慧;李克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32-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力逐渐成为区域内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与促进要素在不同空间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各有特点,创新资源集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力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普及,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长远发展。以“中三角”为例,从创新要素集聚角度分析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域和地市创新资源配置现状,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联立方程模型探究创新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赖一飞;覃冰洁;雷慧;李克阳. “中三角”区域省份创新要素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32-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573.
    Lai Yifei;Qin Bingjie;Lei Hui;Li Key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Element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riangle" Areas of Central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32-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573.

    分享
  • 商世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40-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标志”属于商标知识产权概念,是各国贸易谈判中的重要内容,是典型的涉农品牌。“集群品牌”是品牌管理概念,是当下品牌经营管理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以地理标志为对象,基于集群品牌管理理论对地理标志集群品牌与湖北省农产品产业集聚效应展开了探索性分析与讨论,以期为湖北省地理标志理论的应用研究探寻一条创新思路。

    商世民. 地理标志集群品牌对农产品产业集聚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40-43.,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03.
    Shang Shimin. The Effe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Cluster Bran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40-43.,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03.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曾繁华;侯晓东;吴阳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44-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学者普遍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应以“互联网+制造业”为支撑平台,通过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模式,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转化,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促进分享经济成长,构建完整的制造业创新生态圈。围绕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转型,通过研究新常态下“双创四众”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路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曾繁华;侯晓东;吴阳芬. “双创四众”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44-5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05.
    Zeng Fanhua;Hou Xiaodong;Wu Yangfen. Research on the Mass Innovation Drive Mechanism and Innovation Mod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44-5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05.

    分享
  • 戴万亮;李庆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51-5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导向是技术标准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影响机理尚不清晰。基于产业集群环境,分析市场导向对技术标准扩散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网络权力的调节效应。通过分析227家制造业产业集群内企业调研数据,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市场导向不仅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技术标准扩散,还通过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权力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在市场导向影响技术标准扩散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产业集群环境下技术标准扩散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戴万亮;李庆满. 产业集群环境下市场导向对技术标准扩散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51-5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33.
    Dai Wanliang;Li Qingman. Impa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on Technical Standards Diffusion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Environment: 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51-5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33.

    分享
  • 刘德学;刘帷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57-6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政策角度出发,通过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和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量化,使用FGLS估计方法,对行业创新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3种类型行业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另外,相对于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实施能更好地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尤其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后,针对当前负面清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刘德学;刘帷韬. 正负面清单视角下贸易开放度与制造业行业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57-6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018.
    Liu Dexue;Liu Weitao. Trade Opennes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Lis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57-6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018.

    分享
  • 高伟;方立宇;王晓珍;吴昌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62-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寻找有效的金融支持路径对我国风电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以风电产业为研究对象,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间的长期及短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对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具体关系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间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当技术创新水平偏离均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的反向修正机制可使其恢复到长期均衡;政府补贴对代表技术创新产出的专利数有正向推动作用,银行信贷额对研发支出和固定资产投入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股票市场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不显著。

    高伟;方立宇;王晓珍;吴昌松. 金融支持路径对风电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62-6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360.
    Gao Wei;Fang Liyu;Wang Xiaozhen;Wu Changso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upport Paths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Wind Power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62-6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360.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程虹;唐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70-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倒逼企业创新,但该结论主要基于规模以上企业实证研究,难以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规模企业创新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严格随机分层抽样的“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CEES),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不同规模企业创新行为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大样本实证研究。将新产品推出速度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企业创新速度显著加快,而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并未发现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认为,之所以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倒逼失灵”现象,技能劳动力缺乏、职业培训投入不足和创新资金基础薄弱或是重要原因。

    程虹;唐婷.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规模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70-75.,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627.
    Cheng Hong;Tang Ting. The Impact of Labor Costs Rising on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of Different Siz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70-75.,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627.

    分享
  • 戚耀元;戴淑芬;葛泽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76-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环境为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积极进行创新发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合作关系,探讨了包含动因、要素及开放式螺旋模型的耦合机制。以小米公司为案例,分析了我国科技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表现,为今后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创新耦合提供了借鉴。

    戚耀元;戴淑芬;葛泽慧.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创新系统耦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76-8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203.
    Qi Yaoyuan;Dai Shufen;Ge Zehui. The Coupling Research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System under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76-8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203.

    分享
  • 杜维;刘清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81-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可能遭遇失败,总结失败经验有助于服务化。失败学习与服务化是制造企业提高绩效的两个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失败学习效率,促使服务化迈向成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服务化与失败学习两者间关系,发现失败学习是服务化的先决条件,为服务化提供知识网络,服务化为失败学习丰富知识来源,提供学习方向,两者通过社会资本相互促进,形成双螺旋联动发展模式。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具体阐释了失败学习与服务化的联动机理。

    杜维;刘清华. 失败学习与制造企业服务化协同机理研究:社会资本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81-86.,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232.
    Du Wei;Liu Qinghua.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rom Failure Learning to 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81-86.,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232.

    分享
  • 方巍;林汉川;张思雪;胡海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87-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社会技术理论,从商业模式、政策法规和文化整合3个层面研究社会技术创新在万向集团由“嵌入式”向“构建式”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万向集团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构建全球生产网络模式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层面上的社会技术创新、以汽车产业促进政策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新规为代表的政策法规层面的社会技术创新和以“合金式”企业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整合创新。万向集团国际化社会技术创新路径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方巍;林汉川;张思雪;胡海晨. 万向集团国际化转型升级中的社会技术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87-91.,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12.
    Fang Wei;Lin Hanchuan;Zhang Sixue;Hu Haichen. Research on Social Technologies Innovation in the Transition and Upgrading of Wanxiang Group's Internationaliz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87-91.,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12.

    分享
  • 顾晓焱;林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92-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实现技术成果向经济价值转化、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的最关键因素。采用个案研究法,从创新链的角度考察多个环保科技创新项目,归纳样本企业创新活动特征,梳理样本企业在投入创新资源、构建合作创新网络、搭建创新平台、协调合作各方利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此外,为降低企业协作创新中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合作风险等,提出了从政府层面激励环保企业创新的政策建议。

    顾晓焱;林琳. 创新链视角下环保企业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92-97.,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209.
    Gu Xiaoyan;Lin Lin.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Enterprise i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92-97.,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20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朱雪忠;李闯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98-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明确了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违反披露义务的默示许可责任,由此引发了理论和实务专家的热议。透析其正当性发现,适用默示许可原则规制标准必要专利,不仅能通过与相关标准专利政策的有效衔接规制标准必要专利“劫持”,还有助于实现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保障标准的顺畅运行。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规则的顺利实施,需要在厘清默示许可与披露义务、FRAND承诺以及禁令救济关系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规制体系。因此,建议在完善《专利法》修订草案第85条的同时,明确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违反FRAND承诺及相关许可义务的默示许可责任,并进一步明确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规制下禁令救济的适用条件。

    朱雪忠;李闯豪. 论默示许可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的规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98-10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713.
    Zhu Xuezhong;Li Chuanghao. Discuss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Implied License Theory towards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98-10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713.

    分享
  • 肖奎喜;谢玥玥;徐世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05-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现中国科技金融突破性发展的制度安排为出发点,通过多维度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在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要素深度结合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经验,针对中国科技金融服务市场、产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如下制度创新与政策建议:一是积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引导功能,完善科技金融创新生态环境;二是突破固有的金融服务思维,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深度发展;三是以市场化机制为导向,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设计;四是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五是借助自贸区建设,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肖奎喜;谢玥玥;徐世长. 创新驱动背景下实现中国科技金融突破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及政策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64.
    Xiao Kuixi;Xie Yueyue;Xu Shichang. The Institution Arrangement and Policy Suggestion to Realize the Breakthroug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STF)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Drive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164.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董晓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11-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关键环节和先导领域,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未来,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在目标定位、规划引领、机制设计、重点领域等方面已逐步清晰。在遵循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从军民用技术特性、产业组织形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出发,深入总结比较分析军工优势技术溢出、民用先进技术转移、军民技术双向循环3种军民科技融合模式,有助于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董晓辉. 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态势与主要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11-115.,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076.
    Dong Xiaohui.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Trend and Model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eply Integrated of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11-115.,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076.

    分享
  • 张远军;黎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16-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军兴军进程。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承制军品民营企业成为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新生力量,其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也成为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利用DEA模型测算了87家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情况,对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

    张远军;黎琳. 创新驱动战略下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及优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16-122.,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048.
    Zhang Yuanjun;Li lin.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Make Grinders Military Private Enterpri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16-122.,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048.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徐礼平;李林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23-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被应用于描述个体层面的成长和发展。近年来,研究者已将心理资本的概念从个体层面拓展到了团队层面,并由此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述评发现,对于团队心理资本的结构、测量、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后续研究应从团队心理资本结构要素的构建、作用机理的厘清,以及研究对象、方法、视角等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徐礼平;李林英. 团队心理资本:内涵、测量、作用机理与研究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23-1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033.
    Xu Liping;Li Linying. Team Psychological Capital's Connotation, Measurement, Mechanism and Their Prosp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23-1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033.

    分享
  • 卞广旭;周贞云;王道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28-1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3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协同作为复杂科学管理的一种话语尝试,依据系统思维模式,遵循复杂科学管理的“18151”理论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协同模型,发展了社会实体等新概念,并把社会实体分为团体、主体、客体、受体和辅体(统称“协同五体”),与之相对应的为牵动力、能动力、推动力、拉动力和助动力(统称为“协同五力”)。该模型弥补了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具有定量化分析、操作性较强、方法可移植等优点。以大学生创业管理为应用对象,借助社会协同模型整合创业资源,尝试采用宏微观、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实现创业目标,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题。

    卞广旭;周贞云;王道明. 社会协同模型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在创业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28-134., doi: 10.6049/kjjbydc.2016030138.
    Bian Guangxu;Zhou Zhenyun;Wang Daoming.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ordination Model-index-system and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in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28-134., doi: 10.6049/kjjbydc.2016030138.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石冠峰;王爱华;唐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35-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成人玩兴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聚焦于个体视角,引入心理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时间管理倾向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玩兴特质对创造力影响的整合模型。对468个企业员工样本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玩兴特质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投入在玩兴特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在玩兴特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石冠峰;王爱华;唐杰. 成人玩兴与员工创造力作用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35-14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665.
    Shi Guanfeng;Wang Aihua;Tang Jie. A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Adult Playfulness and Employees' Crea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35-14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665.

    分享
  • 纪巍;毛文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42-1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X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团队认同和团队凝聚力是驱动创新型团队高绩效产出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经常存成员同时参加多个团队的情况。因此,“多团队成员身份”作为一种兼具普遍性与复杂性的工作状态,成为团队管理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402名具有“多团队成员身份”的科研人员的调查及访谈,使用AMOS路径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4个研究假设予以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同时参加多个团队带来的信息共享优势和经验交流优势是被调查对象的共同感知;对团队氛围和负责人的认同在团队认同中具有重要影响;任务凝聚力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多团队成员身份”对团队认同及团队凝聚力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在“多团队成员身份”和“团队凝聚力”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最后从团队创新氛围和共享氛围营造、增强对负责人的认同感、提升任务凝聚力、加强沟通合作与经验交流等4个方面,提出了“多团队成员身份”背景下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对策。

    纪巍;毛文娟. “多团队成员身份”对创新型团队凝聚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42-148.,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064.
    Ji Wei;Mao Wenjuan. Effect of "Multiple Team Membership" for Cohesion of Innovative Tea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42-148., doi: 10.6049/kjjbydc.201611X064.

    分享
  • 杜斌;徐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49-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列靠前的中美大学为样本,对样本大学2005—2013年SCI论文发表情况和专利授权情况进行整体态势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科学研究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在宏观上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科学研究对其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关联发展水平高的大学能在高水平科学研究基础上产生更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成果。近十年来,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宏观规模与发展速度方面优于美国大学,但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关联发展方面,中国大学整体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与美国大学相比仍有很大的追赶空间。

    杜斌;徐飞. 中美大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关联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49-15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003.
    Du Bin;Xu Fei. Variance Analysis in Relational Degre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of China and US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49-15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003.

    分享
  • 综述
  • 王秀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55-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声誉对于新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梳理了企业声誉的定义与内涵,然后介绍了新创企业声誉的维度与测量、来源、发展阶段、建立方式、效应与前置因素,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王秀峰. 新创企业如何建立声誉:一个文献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98.
    Wang Xiufeng. How New Ventures Build Reput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23):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9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