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6-06-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王磊;丁荣贵;钱琛;袭著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包括由传统科研单位转型和由多主体直接组建两种类型。工研院是项目型组织,合适的治理机制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针对不同工研院项目治理特征,设定合适的治理机制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利益相关方通过契约关系和信息关系形成项目治理网络且其能够反映治理特征,可借助该网络对两类工研院项目治理进行比较。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从网络整体和网络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评价指标,选取两类工研院典型项目构建相应的治理网络,通过量化比较,分析项目治理特征和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建议。

    王磊;丁荣贵;钱琛;袭著燕. 两类工业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治理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7.,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256.
    Wang Lei;Ding Ronggui;Qian Chen;Xi Zhuyan. Comparison Governance of Two Types of ITRI'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7.,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256.

    分享
  • 谢永平;郑倩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8-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多样化对企业经营绩效至关重要。近年来,信息多样化对创业团队绩效的影响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共享领导视角,探讨了信息多样化对创业团队绩效的影响机理,构建了三者之间的研究模型,并对西安市高新区241家企业的358个创业团队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多样化对创业团队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中介分析表明,共享领导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谢永平;郑倩林. 信息多样化与创业团队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8-15.,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505.
    Xie Yongping;Zheng Qianlin. The Relationship of Information Diversity and Entrepreneuria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8-15.,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505.

    分享
  • 郝喜玲;朱兆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6-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者元认知监控是指创业者在不断获取认知活动进展信息的过程中,依据初始目标和环境、任务反馈对认知活动作出计划、调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检测和认知控制两部分。元认知监控能够帮助创业者及时捕捉和检测到创业失败,并根据创业任务和环境反馈信息调整决策,不断反思与总结创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创业失败学习效果以及后续团队创业精神的维持和强化具有积极影响作用。运用292家新企业创业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元认知监控对创业失败学习和团队创业精神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失败学习在创业者元认知监控与团队创业精神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郝喜玲;朱兆珍. 创业者元认知监控、失败学习与团队创业精神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6-2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412.
    Hao Xiling;Zhu Zhaozhen. Study on Entrepreneurs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and Team Entrepreneurship:Learning from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s a Mediat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6-2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412.

    分享
  • 赵喜仓;朱宾欣;马志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23-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科技创新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网络众包这一新型创新模式应时而兴。紧紧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发现并描述大数据环境下科技创新的新变化、新要求、新问题,从动力源、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网络众包驱动科技创新的机理,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众包模式下的科技创新实现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新思路。

    赵喜仓;朱宾欣;马志强.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众包驱动科技创新的机理及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23-28.,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286.
    Zhao Xicang;Zhu Binxin;Ma Zhiqiang.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Network Crowdsourcing Driv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23-28.,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286.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牛冲槐;孙洋洋;牛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29-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社会燃烧理论,温度是衡量系统有序程度的可靠指标,也是系统衰退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设计了区域创新系统温度测度指标,并根据热力学基本理论构建了系统温度测度模型,测度了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2009-2013年区域创新系统温度,并将其划分为低、中、高3个温区。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系统温度值存在,且不同区域温度值不尽相同;RIS温度值越高,发生衰退的可能性越大;不同区域创新系统引起温度上升的矛盾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矛盾、降低区域创新系统温度的对策建议。

    牛冲槐;孙洋洋;牛彤. 区域创新系统温度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29-34.,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053.
    Niu Chonghuai;Sun Yangyang;Niu Tong. Research 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29-34.,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053.

    分享
  • 刘焕;吴建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35-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各省出台的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运用省级政府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对预期建设目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型省份建设仅对可操控程度较高、完成难度较低的建设目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可操控程度较低、完成难度较高的建设目标无显著影响;高强度激励对建设目标实现的影响作用较大。公开建设方案、科学设定建设目标、促进多部门参与、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是改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突破口。

    刘焕;吴建南. 创新驱动先前实践对建设目标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35-40.,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021.
    Liu Huan;Wu Jiannan. Previous Practice of Innovation-Driven and Its Building Goal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35-40.,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021.

    分享
  • 李楠;龚惠玲;张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4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依靠自主创新率先驱动区域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综述,将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载体5种因素确定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LISREL软件对5种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找到了5种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自然联系,并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核心竞争力模型。

    李楠;龚惠玲;张超.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4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003.
    Li Nan;Gong Huiling;Zhang chao.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Key Facto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4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003.

    分享
  • 苏发金;刘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47-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北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发展水平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成败。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具有科教兴省的绝对优势,发展科技金融有利于湖北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湖北科技金融发展优势明显,但约束条件也较多。应该从制定科技金融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培育科技金融发展主体、完善科技金融发展制度体系等方面促进科技金融发展。

    苏发金;刘彻. 科技金融支持湖北创新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47-51.,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518.
    Su Fajin;Liu Che. The Logic and Approa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Support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Hubei[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47-51.,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518.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叶军;李建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52-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驱动战略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产业,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北京市1997、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对4个典型高技术产业的投入结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修正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归纳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驱动模式:人力资本驱动特征日益显著;对经济的驱动模式以需求拉动为主;产业内互动模式以产业后向关联为主。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人才战略,增强高技术产业供给支撑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内部双向融合发展,基于产业政策立法建立稳定的科技产业政策支持机制。

    王叶军;李建伟. 中国典型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52-58.,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637.
    Wang Yejun;Li Jianwei. The Innovation Driven Mode of Typical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52-58.,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637.

    分享
  • 任胜钢;胡兴;袁宝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59-6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将技术创新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阶段,应用CES生产函数分阶段推导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数理关系。其次,根据污染排放强度将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重度污染型、中度污染型及轻度污染型3种类型,以2003-2012年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分阶段分行业的计量回归模型进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数理推导证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在数理上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实证检验发现:①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研发专利成果和技术转化新产品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波特假说在制造业整体上得到验证;②环境规制对中度污染行业、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重度污染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波特假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最后,针对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阶段性和行业异质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任胜钢;胡兴;袁宝龙. 中国制造业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阶段性差异与行业异质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59-66.,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106.
    Ren Shenggang;Hu Xing;Yuan Baolong. Stage Differences and Industry Heterogeneity in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59-66.,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106.

    分享
  • 秦开大;赵帅;秦翠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67-7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转型升级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确定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准则及权重,从而构建以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化程度为主要指标的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例,得出各产业主导能力的次序,确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产业链、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对主导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选择模型能为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秦开大;赵帅;秦翠平. “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67-7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5.
    Qin Kaida;Zhao Shuai;Qin Cuiping. The Model and Path Analysis of Leading Industry's Selection under the Trend of "Internet + Modern Agricul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67-7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5.

    分享
  • 牛静;扈文秀;贾丽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73-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描述了西安市科技服务业现状,总结出现有问题,明确了西安市科技服务业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分析西安市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西安市科技服务业战略定位及其资源整合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业资源整合模式。

    牛静;扈文秀;贾丽娜. 西安市科技服务业资源整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73-77.,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37.
    Niu Jing;Hu Wenxiu;Jia Lina. Research on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S&T Service Industry in Xi'an C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73-77.,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37.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高伟;吴昌松;王晓珍;乔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78-8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适宜的创新环境以促进企业提高开放度,充分发挥开放式创新的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往研究多从技术现有价值探讨开放得失对于企业开放性行为选择的影响,而未考虑技术未来价值的作用。基于技术未来价值构建了企业开放度决策模型,在创新环境优劣两种情景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创新环境优时,现有技术未来价值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开放策略;在创新环境劣时,企业开放往往是不完全的,且随着企业劣势的扩大,更倾向于采取封闭式策略。由此,提出了创新补贴形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补贴申请及项目收益评价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高伟;吴昌松;王晓珍;乔光辉. 创新环境、技术未来价值与企业创新开放程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78-85.,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206.
    Gao Wei;Wu Changsong;Wang Xiaozhen;Qiao Guanghui. Information Environment,Technology Future Value and Firm Innovation Openness Degre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78-85.,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206.

    分享
  • 朱斌;吴赐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86-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主流与新流创新交融共生、兴衰更替的动态演进思路,运用协同创新理念,阐述了主流与新流创新协同的条件及动态演进规律,构建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并以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创新企业有效把握创新协同度、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实现技术跃迁和创新升级的思路。

    朱斌;吴赐联. 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协同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86-91.,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76.
    Zhu Bin;Wu Cilian. The Research of the Collaborative of Mainstream Innovation and New Stream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86-91.,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76.

    分享
  • 高照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92-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集团是新兴市场中的普遍现象。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吸收能力、制度合法性对企业集团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集团属性削弱了国际化程度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然而,追求制度合法性减弱了企业集团的这种消极影响。

    高照军. 吸收能力与制度合法性视角下企业集团隶属公司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92-9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41.
    Gao Zhaojun. A Study on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oup Affiliated Firm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rom a Combination Perspective of Absorptive Capacities and Institutional Legitima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92-9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41.

    分享
  • 廖中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99-10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国内外近30年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探讨了企业环境扫描的内涵与测量方法;从外部环境、战略类型、组织机构特征和管理者背景特征4个方面梳理了企业环境扫描的影响因素;评析了环境扫描与企业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竞争优势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廖中举. 企业环境扫描研究:内涵、测量、前因与结果[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99-10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043.
    Liao Zhongju. A Literature Study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canning: Meaning, Measurement, Antecedent and Outcom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99-10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043.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刘忠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03-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政策内容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构建大学生创客创业政策分析框架,揭示了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与其所处的宏观境遇密切相关,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有政策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其连续性与精准性亟待进一步提高; 政出多门,政策泛化、叠化现象严重,影响政策执行效率,有待深入整合集成;围绕大学生青年创客创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供给类政策以及政策评估、后续高质化服务的需求类政策仍需深入优化完善。

    刘忠艳. 中国青年创客创业政策评价与趋势研判[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03-108.,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198.
    Liu Zhongyan. Assessment and Trend Analysis about Policy Areas of China's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Poli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03-108.,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198.

    分享
  • 裴旭东;黄聿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09-1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探索创业支持政策、资源整合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技术资源整合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市场资源整合的影响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对技术资源整合无显著影响,而对市场资源整合具有显著影响;营造创业氛围对技术资源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均具有显著影响;技术资源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现有创业支持政策作出了科学论证,也为创业支持政策为何能够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成功孵化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框架,进一步丰富了创业支持政策影响小微企业孵化的相关理论。

    裴旭东;黄聿舟. 创业支持政策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09-114.,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47.
    Pei Xudong;Huang Yuzhou. Research on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Policies on Hatching Success of Technological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Resource Integ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09-114.,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47.

    分享
  • 胡明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15-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变革性研究(Transformative Research)是美国科学研究资助机构提出的科技政策概念,也是我国科技部门将于“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的资助工作。深入分析了变革性研究的定义和特征,系统研究了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代表的科学资助机构在促进变革性研究方面的机制创新和政策经验,结合我国科学研究实际,构建了适应国情的加强变革性研究的资助机制。

    胡明晖. 变革性研究:定义、特征与资助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15-11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363.
    Hu Minghui. Transformative Research: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unding Poli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15-11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363.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李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19-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从军民融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外部协同入手,基于交叉融合创新源理论,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的理想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有效的组织结构,以实现军民融合企业深度融合。

    李潭. 军民融合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19-124.,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464.
    Li Tan. The Research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19-124.,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464.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赵立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25-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转移对组织创新及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但目前关于知识流出和知识流入共同作用对创新综合影响的研究较为欠缺。分析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流入与知识流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检验了组织知识流入和知识流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的平衡流动对员工创新行为存在直接影响和协同作用:当知识流动保持较高水平和平衡状态时,员工具有较高的创新行为倾向。

    赵立雨. 知识流调节作用下知识转移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25-12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013.
    Zhao Liyu.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Employee Innovative Behavior Based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Knowledge Flow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25-12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013.

    分享
  • 孟潇;张庆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30-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大科技计划或项目是开展跨组织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而科研合作中突破性创新的涌现则主要归因于大规模、高质量的知识协同。明确了重大项目背景下跨组织科研合作的概念,阐释了该类合作中知识协同的内涵,提出了跨组织科研合作中“场”的运转分布模型,建立了单个“场”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分析了“场”之间存在的多种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构建了“场系统”由局部知识协同向整体知识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最后对促进跨组织科研合作的整体知识协同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孟潇;张庆普. 跨组织科研合作中知识协同过程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30-137.,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12.
    Meng Xiao;Zhang Qingpu. Process Model of Knowledge Synergy in Inter-organiz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30-137.,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12.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伍莺莺;张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38-1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国于2014年首次启用REF对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进行科研评价,REF在评价单元、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较RAE有实质性变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科研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REF的特点和走向,以及中英科研评价体系的异同,提出了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模式选择。

    伍莺莺;张昭. 英国科研评价体系探析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38-14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343.
    Wu Yingying;Zhang Zhao. Study on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in UK and the Enlightenments for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38-142.,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343.

    分享
  • 董登珍;吴翠;龚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43-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湖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据湖北省经济普查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将其分为4个子能力模块,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湖北的资源优势条件,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留住本省人才、提高科研素质,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盈利能力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董登珍;吴翠;龚明.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569.
    Dong Dengzhen;Wu Cui;Gong Ming. Research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569.

    分享
  • 综述
  • 苏道明;吴宗法;刘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48-1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知识图谱的最新可视化技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将科学计量学与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2014年有关技术创新的6 080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III,对核心期刊、重要作者、重要文献、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绘制了近5年国际技术创新领域的知识图谱,总结展示了国际技术创新领域近5年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通过探索分析,总结了当今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的五大热点领域:技术动态性、碳捕捉、一般创新研究、市场前景和新技术的产生,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苏道明;吴宗法;刘臣.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48-155.,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069.
    Su Daoming;Wu Zongfa;Liu Chen. The Research Trend and Research Frontiers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48-155.,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069.

    分享
  • 蒋晓荣;杨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56-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30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复杂多样的客户需求,企业必须与其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关系,以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培养并形成企业间关系承诺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总结了企业间关系承诺的理论渊源和研究视角,梳理了企业间关系承诺的影响因素和中介效应研究成果,并作出了简要评述与展望。

    蒋晓荣;杨慧. 企业间关系承诺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30366.
    Jiang Xiaorong;Yang Hui. Reviews on Study of Inter-enterprise Relationship Commit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2):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3036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