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4-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潘郁;陆书星;潘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现实特点与信息生态学可类比性的基础上,用信息生态学的观点解释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主体要素、各要素相应的影响因子以及在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信息生态要素间的关系和影响,建立了产学研技术创新生态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网络生态模型架构和各因子的触发图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学研对接的现实需求和大数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建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议。

    潘郁;陆书星;潘芳. 大数据环境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生态系统架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4.,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2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4.,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213.

    分享
  • 游保德;曾繁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垄断竞争力是企业、产业与国家获取垄断利润的基础,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决定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技术垄断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通过分析技术垄断竞争理论及其内部演化路径,以及发达国家维持其全球技术垄断竞争力优势的原因,试图从产业技术垄断竞争力角度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对策参考。

    游保德;曾繁华. 技术垄断竞争力与中国经济转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5-9.,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1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5-9.,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181.

    分享
  • 杜晓静;耿亚青;沈占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0-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是对传统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继承和扬弃,在创新参与者、创新理念、创新环境、创新边界、创新资源、创新方式、创新成本、创新绩效和创新困境等方面与传统封闭式创新和Henry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存在重大差异。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由相互协同的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构成。外围系统包括创新环境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技术支撑系统等子系统,核心系统包括战略定位系统、创新网络系统、价值创造系统、创新激励系统、价值实现系统和控制反馈系统等子系统。

    杜晓静;耿亚青;沈占波.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背景、特点和组成系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0-15.,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6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0-15.,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691.

    分享
  • 门伟莉;张志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6-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研究的兴起和发展,需要发展新的科学研究工具、技术和方法。从技术和科学层面来说,目前科研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数据和数据管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跨学科、跨地域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同时因特网和非专家的力量也参与其中。从概念演变、项目类型、实现机制和专家工具包4个方面概述了一种快速发展的科研模式——公众参与科研。最后,展望了公众参与科研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传统科研模式可能带来的启示:公众参与科研是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有助于缓解专家信任危机,并有可能转变我国的科学研究范式。

    门伟莉;张志强. 公众参与科研:一种快速发展的科研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7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767.

    分享
  • 王文华;夏丹丹;朱佳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22-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对政府补贴缓解研发融资约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研发融资约束现象,且表现出显著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特征;政府补贴缓解研发融资的直接效应显著,间接效应不显著;我国资本市场债务融资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权益融资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王文华;夏丹丹;朱佳翔. 政府补贴缓解研发融资约束效应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22-2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0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22-2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032.

    分享
  • 李曦;彭品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27-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9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于以土地权属和户籍改变为根本特征的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一种生态良好、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结构优化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软实力和核心支撑力。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对于推动城镇化建设及拓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新要求,探讨了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架构及建设思路,提出了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路径,可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李曦;彭品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27-30., doi: 10.6049/kjjbydc.20130901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27-30., doi: 10.6049/kjjbydc.2013090136.

    分享
  • 邹彩芬;杨孙蕾;刘双;罗忠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31-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纺织业为例,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投入存在促进作用,而与创新能力形成呈倒U型关系,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能力提升,但是知识产权保护过度将限制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研究还发现,地区纺织业越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纺织业的创新能力就越强;企业的现金实力与盈利能力越强,研发投入就越多。

    邹彩芬;杨孙蕾;刘双;罗忠玲.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31-36.,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0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31-36.,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050.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赵波;徐昳;张志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37-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63家物联网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企、企企、研企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协同创新网络均对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资源获取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赵波;徐昳;张志华. 协同创新网络对物联网企业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37-42.,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7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37-42.,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777.

    分享
  • 刘伟;杨贝贝;刘严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43-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创企业在战略并购中通过采用创业导向战略来实现战略整合和提升,是新企业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从制度环境理论视角出发,以创业板上市企业为对象,通过对20个省市2010年和2011年创业板数据分析,研究了制度环境对创业导向战略并购的影响。研究表明,创业导向战略并购受到地区制度环境的影响,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完善的地区法律环境能为创业导向战略并购提供制度保障。

    刘伟;杨贝贝;刘严严. 新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并购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43-46.,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43-46.,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56.

    分享
  • 战炤磊;李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47-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港产城联动”是江苏沿海地区是实现跨越发展和快速崛起的有效模式。沿海地区在“港产城联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例如港、产、城子系统实力基础薄弱,存在条块与区域双重分割,要素、体制、机制等面临诸多瓶颈制约等。基于此,探讨了“港产城联动”的推进路径,具体包括联动规划,一体布局,做好联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各自补强,竞合发展,夯实联动发展的三大根基;创新机制,化解冲突,强化联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支撑,突破瓶颈,保障联动发展的持续提升。

    战炤磊;李芸. 江苏沿海开发中的港产城联动:动因、问题与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47-52.,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47-52.,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82.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徐顽强;段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53-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集群的形态创新与优化策略选择,在产业战略调整、产业资源配置及产业经济优化上有着导向性影响。湖北谋划并建设的“中国光谷”和“中国农谷”,是国内产学研集群形态演进的一次创新尝试,其实质是基于全方位科技支撑体系的科技经济产业一体化集群发展形态。在分析“中国光谷”和“中国农谷”作为国内产学研集群创新形态的同时,提出了其后续发展优化策略。

    徐顽强;段萱. 我国产学研集群创新形态及优化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53-57.,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8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53-57.,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806.

    分享
  • 张豪;丁云龙;杜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58-6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产业合作平台是促进合作发生与持续进行的功能性组织。要素视角下的协同创新弱化了组织边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强调机制上的创新,对合作平台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从合作关系视角对宏观意义上合作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阐释,以需求定位功能,以功能设计机制。最后以“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新兴实体平台的设计及运行为案例,总结了大学—产业合作平台的功能集成化模式。

    张豪;丁云龙;杜兰. 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产业合作平台集成化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58-62.,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2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58-62.,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220.

    分享
  • 郭永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63-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治理框架,指出生态产业链治理需要企业-市场机制、政府-政策机制、社会组织-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产业链治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3种治理模式,并系统分析了3种治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最后结合我国生态产业链运行实践,指出了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共同治理模式。

    郭永辉;. 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63-69.,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7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63-69.,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737.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王永;许蓝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70-7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4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技术创新是破解企业经营困境和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技术创新也是一项高风险创新活动,因此,如何能在避免风险的前提下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并发挥技术创新成果的功能,是企业必须认真、科学对待的重要问题。从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第8—14届)中精心挑选出90个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在逐一考证、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与提炼出技术创新节点诊断的4种方法和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4种类型,并且指出这些诊断方法和创新路径选择的适用条件。

    王永;许蓝天. 企业技术创新节点诊断与创新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70-73., doi: 10.6049/kjjbydc.20130410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70-73., doi: 10.6049/kjjbydc.2013041007.

    分享
  • 刘娟;彭正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74-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创业研究日益聚焦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问题,关系网络作为企业国际化及国际创业理论的重要研究视角,一直受到国际商务学者的关注。基于关系网络视角,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企业国际创业的跨案例分析,探析企业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与企业商业关系网络在创业企业国际市场机会识别与开发作用中的差异性及关联性,构建关系网络与企业国际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概念模型,对未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娟;彭正银. 关系网络与创业企业国际市场机会识别及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74-79.,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4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74-79.,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492.

    分享
  • 蔡莉;梅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80-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9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创意小微企业的成长期为截面背景,依据智力资本理论,分解出创新力、市场回报、组织资本等突出要素,结合江苏省调研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智力资本要素与企业成长的截面关系。分析认为:以创意为始点的这类企业发展到成长期,创新力是小微企业创意产品不断产出并创造市场业绩的直接动力与核心决定因素;市场回报(含客户资本)与创意融资能力同样对企业成长具有正效应;组织资本是企业成长期构筑企业文化、企业制度、规范运营的坚实基础。江苏创意小微企业应注重发挥优质智力资本团队的集聚和融合效应,以创新创意的正能量赢得更多的市场和社会认可。

    蔡莉;梅强. 成长期创意小微企业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截面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80-8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9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80-8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900.

    分享
  • 刘芳;梁耀明;王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85-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是创立新企业的关键,而企业家是创业资源的组织者。综合探索新创企业绩效来源的企业家视角与行为视角,探讨企业家能力与关键资源获取、关键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绩效、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资源获取在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家能力—关键资源获取—新创企业成长”之间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

    刘芳;梁耀明;王浩. 企业家能力、关键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85-8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3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85-8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369.

    分享
  • 荣鹏飞;葛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90-9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产业变革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变革规律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产业变革中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策略,指出产业分叉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自主开发、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实现新产品开发;产业继承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渐进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集成、技术融合和工艺流程再造实现对原有产品的更新改造;产业转移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扩散和技术创造实现新产品开发。

    荣鹏飞;葛玉辉. 产业变革中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90-9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9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90-9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951.

    分享
  • 徐飞;郭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94-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如何从创新中获利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以数码行业为例,对企业创新获利(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PFI)模型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产业架构正日益成为影响创新收益的重要因素,并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对PFI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解释企业创新获利的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徐飞;郭萍. 企业创新获利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94-98.,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2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94-98.,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285.

    分享
  • 马璐;李伟;杜大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99-10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40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市场导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回顾,采用Deng和Dart提出的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部门间整合协调的三维度文化观,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出顾客导向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竞争者导向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部门间整合协调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通过部门间整合协调促使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4个假设,从而推导出市场导向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正相关性,以此建立概念模型,针对我国企业提出相应建议。

    马璐;李伟;杜大有. 市场导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99-102.,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9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99-102.,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971.

    分享
  • 翟翠霞;王海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03-10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视角,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为什么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何种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如何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3个问题的回答,进一步廓清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内涵,提出从以产品市场份额角逐为主向以研发市场份额角逐为主、从以生产为主向以技术研发为主、从以管理人才培养为主向以技术型人才资源开发为主转变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对策。

    翟翠霞;王海军.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内涵及建设思路再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03-106.,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03-106.,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71.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曾婧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07-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国家科研资助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引入科技悬赏奖的概念,按照设奖主体、设奖客体、获奖对象以及运作模式4个维度构建科技悬赏奖制度框架。比较科技悬赏奖、行政拨款制与科学基金制在资助主体、客体、对象、运作流程以及管理模式上的异同。科技悬赏奖作为国家科技资助体制的有益补充,具有诸多优势:科技悬赏奖不设门槛,提倡科研机会平等;竞争发生在出口环节,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唯成果兑奖,将科研风险降到最低;最大限度激励创新及“眼球效应”以吸引更多私人投资。

    曾婧婧;. 国家科研资助体制下“科技悬赏奖”的制度架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07-111.,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4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07-111.,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448.

    分享
  • 吴剑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12-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不同的制度效率及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边界。起点模式对外部利润的追求,是高新区制度变迁的动力,通过考量制度变迁成本和收益,制度变迁主体可自由选择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模式。而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的存在,限制了制度变迁主体的选择范围和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系统探讨高新区制度演进的机理、动力及边际点,分析其路径依赖特征。

    吴剑平;. 替代与变迁: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高新区制度演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12-11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3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12-11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361.

    分享
  • 魏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16-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8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排放权分配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针对我国现行碳排放权分配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具有激励性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法,并论证了该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武汉城市圈环境规划中碳排放权分配的实例应用,说明了该分配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为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排污申报制度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魏莹;. 碳排放权激励性分配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16-1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16-1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35.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胡红安;李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20-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体现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特征的航空航天制造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从环境、知识、市场竞争力方面,分析影响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胡红安;李洋.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20-124.,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5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20-124.,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589.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彭诚;郑长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25-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到我国科技投入产出过程是由技术生产和技术改造与应用两阶段构成,构建两阶段科技投入模型,采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分别评价各子系统效率,并得出系统总效率。据此方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投入绩效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决策者各个阶段的不同偏好,提出了基于不同决策偏好的新型两阶段网络DEA模型,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评价结果显示,科技投入产出绩效存在地区差异。

    彭诚;郑长德. 基于决策偏好两阶段网络DEA的我国科技投入效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25-129.,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0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25-129.,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056.

    分享
  • 郭跃进;朱平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30-1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人才投入、环境建设和成果产出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资源投入、智力成果、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公共因子,对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区科技人才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郭跃进;朱平利. 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30-134.,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4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30-134.,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429.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李锡元;王艳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35-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湖北省为例,对汽车和钢铁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湖北省目前引才工作存在供需不匹配、结构失衡和人才再流失三大问题。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整体需求量将达到14 093人,而汽车和钢铁产业将分别达到350人和165人。建议如下:政策要进行产业区分,向需求迫切的产业倾斜;做好人才资源需求预测工作,建立科学完备的引才评价监督体系,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调研人才归国动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引进和配置人才;优化创新人才特区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氛围,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促进人才和经济共同发展。

    李锡元;王艳姣. 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35-139.,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2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35-139.,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224.

    分享
  • 阳立高;韩峰;杨华峰;刘建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40-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世界各国纷纷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举措、多途径培养与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与借鉴,得出了加速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方面的启示。

    阳立高;韩峰;杨华峰;刘建江. 发达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经验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40-144.,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7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40-144.,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764.

    分享
  • 于斌斌;胡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45-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理论分析、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采用信度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反映企业家能力与集群竞争力之间内在关系的回归评价模型。结果显示,企业家能力包括社会网络、政府关系、学习创新、战略决策、风险承担和科学管理6个子能力,集群竞争优势分为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系统优势和成本优势4个维度;企业家能力与集群竞争优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会网络和政府关系2个子能力对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更显著。建立企业家培训制度、注重企业家合作创新、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有助于集群竞争优势的培育和集群可持续发展。

    于斌斌;胡汉辉. 企业家能力与集群竞争优势:基于越商群体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45-151.,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1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45-151.,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105.

    分享
  • 周锋;孙卫;张颖超;尚福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52-1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团队自省性理论,将团队自省性引入创业团队管理领域,构建了团队自省性与创业绩效关系概念模型,深入分析了科技型创业企业团队创业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团队自省性与创业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创业团队自省性与创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业环境动态性具有中介作用。创业团队自省性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创业绩效。

    周锋;孙卫;张颖超;尚福菊. 创业团队自省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52-155.,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52-155.,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152.

    分享
  • 综述
  • 周立君;汪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56-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是亚马逊公司开发的一项新业务,它能为研究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较为快捷、经济的网上调研及实验平台。梳理了当前国外学者关于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在网上调研及实验方面的文献,从概念、工作原理、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网上调研和实验研究应用4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该平台未来的发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周立君;汪涛. 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科学研究的众包网络平台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2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8):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26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