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14-1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高航;丁荣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8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全国范围内35家工业技术研究院的29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协同创新平台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并对协同创新平台各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知识分享、资源整合、人才培养、风险分担、成果转化等机制构成的协同创新平台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应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完善知识共享系统,提升资源整合与协调能力,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以商业化运作手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高航;丁荣贵. 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平台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5.,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8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5.,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807.

    分享
  • 唐承鲲;徐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6-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服务创新的外部来源、传播途径、外部影响进行研究。在界定外源服务创新的基础上,借鉴Rogers创新扩散理论,构建外源服务创新扩散模型,并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研究对有效扩散的影响因素和障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管理对策。

    唐承鲲;徐明. 外源服务创新有效扩散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6-12.,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1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6-12.,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176.

    分享
  • 叶春森;梁昌勇;梁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3-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云计算-大数据(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CC-BD)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代表,对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价值创新、企业价值活动和产业整合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分析CC-BD驱动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研究CC-BD驱动产品与服务创新平台化,企业价值活动改进和链接创新,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整合模式。这些结果将为揭示信息技术动态竞争力价值提供理论参考。

    叶春森;梁昌勇;梁雯.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价值链创新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3-17.,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8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3-17.,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867.

    分享
  • 罗吉;党兴华;王育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8-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CVSource数据库为基础,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主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对联合风险投资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主风险投资机构声誉与联合可能性总体上呈倒“U”型关系。主风险投资机构处于声誉谱系高低位置不同,声誉与联合可能性之间关系存在差异,当位于声誉谱系低端时,声誉与联合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当声誉增长超过临界点,位于声誉谱系高端时,声誉与联合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

    罗吉;党兴华;王育晓. 主风险投资机构声誉与联合投资形成的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3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33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毛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25-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908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区域开展协同创新的前提是区域间实施开放式创新。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思想,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区域协同创新整合过程中,弱整合阶段、中度整合阶段、强整合阶段3个阶段的特点及动态演进过程,进而构建了跨区域间协同创新的三重交互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交互协同创新的对策。

    毛磊;. 开放式理论下跨区域协同交互式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25-28., doi: 10.6049/kjjbydc.20140908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25-28., doi: 10.6049/kjjbydc.2014090895.

    分享
  • 周杰琦;汪同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29-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下,实证考察自主技术创新对CO2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199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产出角度,以专利授权数量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不同层次自主创新对CO2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从全样本来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对减排均有显著影响,但发明专利的减排效果低于其它两种专利;②分阶段来看,1995-2004年,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对减排具有积极影响,而发明专利对减排没有明显作用,而在2005-2012年,发明专利对减排的积极效应则超过其它两种专利;③分区域来看,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依靠自主创新推行节能减排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周杰琦;汪同三. 自主技术创新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29-35.,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7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29-35.,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797.

    分享
  • 武玉英;李俊涛;蒋国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36-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产业和区域层面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并建立相关指标,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以及在产业链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三个环节上的优劣势,据此建立协同创新理论模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武玉英;李俊涛;蒋国瑞. 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创新理论模型及发展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36-4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8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36-4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802.

    分享
  • 郑文范;孙家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4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10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以此才能有效消除“东北现象”并避免陷入“追赶陷阱”。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工程创新驱动;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驱动。

    郑文范;孙家成. 论创新驱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41-44., doi: 10.6049/kjjbydc.20141002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41-44., doi: 10.6049/kjjbydc.2014100286.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汉友;陈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45-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区别于广义创意产业的工业设计产业,为城市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实证基础。整合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计算城市工业设计产业综合竞争力,利用区位熵等指标分析其相对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化趋势。结果发现:①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当地制造业,中国设计产业有向更多省份分散集聚的趋势,但在省内则有向少数城市集聚的趋势;②城市设计产业相对集聚程度与产业综合竞争力大致相符,不存在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但相对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③国家应重点扶持区域性或省级工业设计园区发展,避免中小城市工业设计园区泛滥。

    王汉友;陈圻. 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城市集聚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45-52.,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2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45-52.,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273.

    分享
  • 张向前;许梅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53-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产业集群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将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嵌入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并设计了CAS理论视角下的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互动系统。结合CAS理论,提出加强主体适应性学习、完善涌现机制、确定合理规则集和增强主体多样性等对策建议,建立了知识型人才与产业集群互动系统演化思路,从而为知识型人才的开发管理利用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张向前;许梅枝. 基于CAS理论的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互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53-57.,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5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53-57.,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534.

    分享
  • 高峻峰;蒋兰;尹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58-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互补性资产又是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的条件之一。将互补性资产作为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结合技术壁垒的特征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从中得出后发国家进行产业升级的4条不同路径,最后通过对我国移动通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汽车产业、数字影音播放产业、服装产业的例证对比,发现技术壁垒的高低与各种互补性资产的获得性会影响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

    高峻峰;蒋兰;尹波. 技术壁垒与互补性资产视角下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58-63.,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4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58-63.,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464.

    分享
  • 王霞;李雪;郭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64-7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80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生态学和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以上海文化产业为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以政府引导、科研支出、教育投入、文化投入、小康标准、人口等为变量设计不同虚构政策,按照产业链和技术链进行数据输入,观察链条各环节价值耦合特征。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投入比重、研发投入比重及教育投入比重对文化产业发展均能产生较大正向效应且敏感度从高到低;政府引导系数需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小康标准、人口增长率等社会因素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存在时滞性。

    王霞;李雪;郭兵.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64-70.,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4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64-70.,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450.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胡军燕;饶志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71-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用生物数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探讨研发资源配置竞争下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关系。结果表明:①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受到不同模式最大创新收益及模式间竞争强度的影响;②一种研发模式要想在竞争中战胜另一种研发模式,以绝对优势胜出,需具备初期创新收益高的优势;③有限研发资源约束下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的替代互补关系并不稳定,开放式研发资源系统有利于二者互补关系的稳定;④竞争强度降低可促使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经过动态转换后保持互补关系,但创新收益会随着竞争强度不同而改变。

    胡军燕;饶志燕. 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71-75.,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8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71-75.,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818.

    分享
  • 张璐;齐二石;长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76-8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扎根理论和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对89家企业展开调研,旨在分析我国企业在复杂情境中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倾向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通过对案例企业依次进行开放式、轴向、选择性译码和案例间对比分析,确定了我国企业渐进式或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关键因素和范畴,得到行业环境、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创新文化、企业战略选择在不同组合维度下对渐进式或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模式及其作用机理模型,并发现了国际并购等外力促使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突变的特殊典型案例。

    张璐;齐二石;长青. 复杂情境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选择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76-81.,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5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76-81.,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544.

    分享
  • 侯锡林;李天柱;马佳;刘小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82-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大数据内涵和特征入手,分析大数据给企业创新带来的典型机会及启示。其中,技术创新机会包括研发突破性技术、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应用领域转移、拓展参与空间;市场创新机会包括隐形市场显性化、精准营销、创造新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机会包括转换利润中心、重塑业务组合、渗透新业务和发展新的交付方式。相关管理启示包括将数据视为关键资源、建立大数据思维、抓住应用要点、让数据说话和重视接力创新。

    侯锡林;李天柱;马佳;刘小琴.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创新机会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82-86.,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2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82-86.,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276.

    分享
  • 尚庆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87-9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企业竞争力的能力决定理论为基础,对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业务能力、盈利能力、接单能力较弱,市场开拓和发展能力较强是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特点。针对企业在人才、创新、融资和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占有和使用、提高智力产出价值水平、加强教育改革的实用性、拓宽国际宣传交易渠道等方面进行改进。

    尚庆琛;.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创新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87-92.,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5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87-92.,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578.

    分享
  • 陈莉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93-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80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和验证了企业间关系网络的3个嵌入性维度(包括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对企业间竞争优势(整体绩效)包括结点绩效和合作绩效的影响,以及战略协同能力在企业间关系网络和企业间竞争优势(整体绩效)二者间的中介作用。

    陈莉平;. 企业间关系网络嵌入对竞争优势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93-98.,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4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93-98.,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467.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姜黎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99-10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50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突变性技术的出现为中国企业实现弯道超越提供了机会。辨识我国当前在推动突变性技术发展政策方面存在的“碎片化”、“粘性化”和“分离化”现象,系统研究突变性技术阶段性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政策组合及其生命周期管理,重点研究政策窗口开启与关闭的触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突变性技术不同演进阶段,不同政策的作用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构建一条与突变性技术发展轨迹高度契合,且能够覆盖突变性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组合链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姜黎辉;. 突变性技术创新驱动下政策组合链条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99-103., doi: 10.6049/kjjbydc.20140505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99-103., doi: 10.6049/kjjbydc.2014050519.

    分享
  • 聂洪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04-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8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体现出强烈的政府主导性,这是由知识产权的特殊属性决定的。在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中,政府扮演着政策制定、环境优化、风险化解以及服务提供等不同角色,这对于有效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促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聂洪涛;.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中的政府角色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04-108.,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4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04-108.,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432.

    分享
  • 舒小林;黄明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09-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权交易市场对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金融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科技型企业产权交易市场,需不断推进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托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交易、资产证券化交易、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融资租赁收益权交易等产权市场业务创新,从法律、产权交易规范和规则完善,以及做市商制度与竞价交易方式有效结合方面创新交易制度,从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进产权交易配套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舒小林;黄明刚. 科技型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09-113.,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4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09-113.,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499.

    分享
  • 黄勇;程芳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14-1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70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特定专业知识的科技管理人才智力资本投入,科技管理人才的智力资本投入对科技企业的价值并不亚于有形资本投入。从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主要依赖于科技经营管理团队专业水平的良好发挥出发,分析了科技企业存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矛盾的原因,并在股权激励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企业经理层同时获得劳动报酬收入和股份收益收入的合理性,认为科技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科技企业实行股权奖励或股份期权机制具有合法性和可行性。

    黄勇;程芳菲. 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14-117., doi: 10.6049/kjjbydc.20140708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14-117., doi: 10.6049/kjjbydc.2014070814.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凌大荣;肖晓勇;刘思琦;杨艳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18-1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90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军事高科技在民用领域内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军事技术“嫁接”到民用领域,使民品得以跨越式发展,军事技术溢出对民用领域的深远影响受到广泛关注。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及新经济地理理论,将军事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放在同一个框架下,探讨国防科技工业通过军事技术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及机理,并辅以中国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某些区域内可以通过军事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在于满足军事技术溢出的前提条件及具备通畅的军事技术溢出渠道。

    凌大荣;肖晓勇;刘思琦;杨艳军. 军事技术溢出、相关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18-123., doi: 10.6049/kjjbydc.20140906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18-123., doi: 10.6049/kjjbydc.2014090662.

    分享
  • 方正起;王刚;张涛;赖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24-1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904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战略利益的拓展,海洋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当前,我国海洋领域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必须着眼海洋领域面临冲突的大背景,着力理清海洋领域重要资源统筹基本内涵,把握海洋领域重要资源统筹实施路径,从更新观念、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技术融合和建章立制5个方面,全面推进海洋领域重要资源统筹工作。

    方正起;王刚;张涛;赖祥. 我国海洋领域重要资源统筹的战略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24-128., doi: 10.6049/kjjbydc.20140904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24-128., doi: 10.6049/kjjbydc.2014090422.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邹国庆;董振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29-1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120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知识搜索与组织学习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剖析和实证检验,旨在深入揭示不同类型知识搜索对不同类型组织学习的影响,并比较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知识搜索广度和知识搜索深度都会促进探索性组织学习,相比较而言知识搜索广度的影响更大;知识搜索广度和知识搜索深度都会促进利用性组织学习,相比较而言知识搜索深度的影响更大。

    邹国庆;董振林. 知识搜索与组织学习: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29-132., doi: 10.6049/kjjbydc.20141201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29-132., doi: 10.6049/kjjbydc.2014120139.

    分享
  • 彭凯;孙海法;周泳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33-1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1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发团队的创新过程就是知识提炼与探索的过程。从知识目标、知识投入、知识处理、知识产出过程(A-I-P-O)来看,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在各环节存在鲜明的特征差异,而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意向偏好则分别匹配了上述两种创新方式的知识过程特征。分析指出,组织需要依据创新类型来确定团队领导风格及考核指标,以获取最优效果。

    彭凯;孙海法;周泳宏. 创新内在知识过程特征:领导风格与研发团队创新类型匹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33-138.,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33-138.,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7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邱均平;马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39-1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80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的创新之处和具体做法,公布了201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并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对部分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地区竞争力明显分为3个层次,但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开始发力,正在缩小我国各地区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差距。

    邱均平;马力. 201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39-145.,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7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39-145., doi: 10.6049/kjjbydc.2014080714.

    分享
  • 王艳子;罗瑾琏;史江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46-1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61个研发团队为调研对象,研究任务互依性、团队学习与团队创造力各变量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任务互依性对新颖性和实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团队学习在任务互依性与新颖性和实用性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反思在任务互依性与新颖性和实用性关系间起调节作用。

    王艳子;罗瑾琏;史江涛. 任务互依性对团队创造力影响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46-15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9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46-15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959.

    分享
  • 胡翔;李锡元;李泓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51-15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10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深入了解回流人才政策认知对其工作生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个体关联对回流人才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社区嵌入在政策-个体关联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回流人才的主动性人格对其工作满意度起调节作用;回流人才的政策内容知晓对其工作满意度和社区嵌入没有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人才回流政策的制定、宣传和实施提出建议。

    胡翔;李锡元;李泓锦. 回流人才政策认知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51-156., doi: 10.6049/kjjbydc.20141000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51-156., doi: 10.6049/kjjbydc.2014100066.

    分享
  • 综述
  • 温兴琦;李燕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57-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10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链条中出现的“裂缝”会导致创新活动中断,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基于此,分析了创新链条“裂缝”的具体表现、成因,并提出了修复和接续的具体路径。

    温兴琦;李燕萍. 创新链条裂缝的表现、成因及接续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 157-1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2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4): 157-1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2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