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14-08-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Mitch Casselman;杨海兰;刘博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组织能力概念的发展状况,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能力的基本概念结构。基于西方知识本源方法,把能力的功效并入企业战略理论研究中。基于知识本源的方法有别于传统对能力微观基础研究所遵循的“个人-团队-组织”层次的架构模式,知识本源方法紧密联系战略管理的重要概念,从而更好地帮助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的复杂性。能力的类型学分析强调了对能力进行聚合和细化的不同方法,并通过将能力与企业战略理论中有关概念相结合而提出高阶能力和元能力的概念。

    Mitch Casselman;杨海兰;刘博文. 西方组织能力类型学建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6.,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3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6.,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300.

    分享
  • 周娟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7-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1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员工驱动的创新(EDI)倡导自下而上的创新,要求普通员工参与决策,由此引发创新决策模式变革。研究发现,决策结构与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支持和组织文化氛围是主要的EDI驱动因素。Web2.0和Web3.0等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对EDI影响明显,Klog、社交网络、虚拟社群等创造了新的组织情境,推动EDI员工虚拟合作与顾客融入。

    周娟美;. 员工驱动的创新(EDI):一种新颖的创新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7-1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7-1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78.

    分享
  • 杜鹏程;倪清;贾玉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8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组织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个体创新行为影响因素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中东部地区5个城市15家企业280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法。研究发现: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组织支持感会显著调节(减弱)这种正向效应;阻碍性压力源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效应没有受到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

    杜鹏程;倪清;贾玉立. 压力促进还是抑制了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8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857.

    分享
  • 孙萍;张经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7-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6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创新环境的日益变化及创新步伐的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迫在眉睫。以市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的现实需要为背景,分析了我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情况及面临的困境,构建了市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机制,最终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经验借鉴。

    孙萍;张经纬. 市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及保障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7-22., doi: 10.6049/kjjbydc.20140600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7-22., doi: 10.6049/kjjbydc.2014060041.

    分享
  • 赵武;孙永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23-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包容性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包容性创新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及创新驱动发展一脉相承。基于多重螺旋模型,构建了包容性创新系统,深入分析了包容性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合作共赢机制、扩散与溢出机制、政府支持促进机制,并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包容性创新系统提出了政策建议。

    赵武;孙永康. 基于多重螺旋模型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23-28.,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23-28.,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177.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叶一军;顾新;李晖;陈一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29-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影响跨行政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分配及组合。从不同地位与不同交流形式两个角度梳理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分析了强政府推动型与弱政府扶持型协同创新机理,界定了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交流形式下的协同创新,针对跨行政区协同创新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叶一军;顾新;李晖;陈一君.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下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29-33.,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2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29-33.,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263.

    分享
  • 李建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34-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1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纽约作为世界城市在众包管理创新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广州正处于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可以借鉴纽约“NYC Simplicity”和管理众包创新模式。广州要实现新型的低成本、高效率、居民参与度高的管理众包创新,需要构建有效的竞争众包平台、统一的众包标准体系和适度的激励机制,并开放管理数据库,以此顺应政府众包管理创新网络化和大众化趋势。

    李建国;. 纽约市众包管理创新对广州的借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34-37.,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34-37.,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20.

    分享
  • 潘鑫;王元地;金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38-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面板负二项模型研究了技术多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技术多元化尝试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此外,基于区域和科技政策视角分析了不同区域科技政策施行前后技术多元化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发现在科技发达地区进行技术多元化尝试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以期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潘鑫;王元地;金珺. 技术多元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38-42.,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8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38-42.,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812.

    分享
  • 胡志伟;彭迪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43-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联网创新驱动发展有助于发达省域率先实现弯道超车。发达省域物联网创新“弱驱动”的重要根源是“泛政府行为”低效,这涉及泛政府初始需求、三重垄断、投资冲动、科研体制4个方面的低效。发达省域物联网创新驱动具有协同性、多元性、敏捷性、超越性4大特征。应防范发达国家对发达省域物联网创新的研发压制、产业压制、创新诱幻等抑制策略。最后,基于“软硬双驱”模型,提出了发达省域物联网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胡志伟;彭迪云. 发达省域物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43-50.,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0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43-50.,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072.

    分享
  • 罗芳;高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5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对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实际,并研究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与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比较,研究了发展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构建豫南鄂北城市群的潜力。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想,给出了促进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罗芳;高卷. 中部崛起视角下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51-54.,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2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51-54.,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202.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雪原;王宏起;高翔;杨仲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55-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布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范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创新性特征,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工程化→技术产业化的产业发展全过程出发,融合文献分析、专利分析、工程研究中心与重点企业分析方法,综合设计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方法——动态模块网络组合方法。基于我国干细胞产业开展实证研究,结合专家咨询与论证,利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以及行业协会分析报告与产业竞争力报告等,综合设计了我国干细胞产业布局,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提供方法支持,并为干细胞产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王雪原;王宏起;高翔;杨仲基.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方法与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55-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5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55-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531.

    分享
  • 池仁勇;刘娟芳;张宓之;李瑜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61-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分析方法,对我国中低技术(LMT)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创新投入和产出关系角度出发,对我国中低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创新效率在不同行业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高技术产业高,技术获取对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R&D经费对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池仁勇;刘娟芳;张宓之;李瑜娟. 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61-65.,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8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61-65.,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868.

    分享
  • 陈金丹;黄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66-7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集群情境下企业网络的子网络,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两者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对其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是认识集群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的重要内容,选取常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式案例研究。研究发现,经济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社会关系的搜寻改变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社会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经济关系的搜寻与选择改变经济网络的演化过程。

    陈金丹;黄晓. 基于子网络协同的集群企业网络演化机理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66-7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66-7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118.

    分享
  • 汪艳霞;钟书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71-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孵化、加速模块不断分化和交融,形成了组织独立、交相辉映的格局。孵化、加速模块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协议进行组织对接、功能耦合,构建出一条高效、动态、完整的创新服务供给链。围绕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加速”的耦合对接,提出4条政策建议:一是立足科技园区,整合创新服务资源;根植区域经济,辐射、承接创新服务;着眼全国布局,镶嵌、创建辐射全国的创新服务网;二是遵循“政府倡导、市场主导、自愿对接”的原则;三是建立企业“孵化-加速”耦合对接的动力机制;四是政府因势利导,通过制度规范,及时处理企业“孵化-加速”耦合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汪艳霞;钟书华. 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加速”耦合对接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71-75.,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71-75.,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35.

    分享
  • 邹华;孙健;孙金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76-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4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装备制造业属于战略性产业,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实力。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耦合发展是多元协同创新的一种模式,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影响。依据相关年鉴数据,从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入手,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地位。最后,结合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耦合改进机制,提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实施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耦合发展的“三步曲”模型及对策。

    邹华;孙健;孙金良. 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耦合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76-79.,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0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76-79.,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01.

    分享
  • 李豫新;王淑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80-8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向西开放优势产业绩效是促进新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全面提升向西开放水平的关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向西开放背景下新疆优势产业的绩效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向西开放优势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虽逐年上升,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改善,优势产业之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较大且部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仍处于非有效状态。市场化程度、科技创新水平、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新疆向西开放优势产业绩效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不同因素对现有和潜在优势产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李豫新;王淑娟. 向西开放背景下优势产业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30.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穆文奇;郝生跃;任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86-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动态能力和路径依赖理论,从演化观角度研究企业竞争优势重获与优化机理,提出管理者打破路径依赖的基本决策条件。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置于不确定性环境中研究竞争优势持续的条件,指出在适度变化环境中,路径依赖的不断深化使企业竞争优势得以保持,而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则相对较弱,甚至呈负关系;在高速变化环境中,每一次路径依赖的形成能够短暂维持企业竞争优势,但动态能力才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长期来源。首次将路径依赖机理直接用组织研究语言表达,深入探析了竞争优势的来源、消退、重获和优化过程,并与动态能力机制紧密对应,具有较高理论参考价值。

    穆文奇;郝生跃;任旭. 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重获与优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86-91.,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86-91.,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118.

    分享
  • 王翔;后士香;李炎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92-9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技术新创企业而言,独占性显著影响企业战略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过去,独占性是给定、外生性的,主要由外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有效性决定;现在,企业独占性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自身采取的各种独占性工具的影响,变得愈发动态和内生。但是,关于技术新创企业独占性的形成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规律一直未得到清晰揭示,且缺乏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结合江苏省200家典型双创企业的样本数据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在4种独占性机制中,商业秘密机制与企业独占性的正相关性最为显著,提前期机制次之;知识产权机制与独占性无显著相关性;互补性资产占有机制与独占性负相关。另外,企业独占性及盈利性与成长性绩效显著正相关,而与运营性绩效无显著相关。

    王翔;后士香;李炎伟. 技术新创企业独占性形成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92-96.,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3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92-96.,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367.

    分享
  • 何万篷;方耀楣;罗月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97-10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51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刺激—响应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企业行为模型,分析了行为主体业务元的复杂适应行为。在构建回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进攻与防御、选择性交互、资源变换、黏着、选择性交配以及条件复杂机制,这些都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实现隐秩序提供了可能。提出了构建CAS系统集成模型隐秩序的3条途径:整合资源和环境,构建网络化组织形态;充分认识并积极运用主体多样性;建立长效信息运作机制,促进主体间互动与协作。

    何万篷;方耀楣;罗月领. 基于刺激—响应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CAS系统集成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97-103., doi: 10.6049/kjjbydc.20140512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97-103., doi: 10.6049/kjjbydc.2014051266.

    分享
  • 雷怀英;乔睿蕾;魏亚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04-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多层模型将企业划分为不同效益类型,依据效益层和企业层的关系,对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进行分层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效益层次不同,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也不同;②平均年龄居中和偏大的高管团队,其创新决策不受企业效益的影响,而平均年龄偏小的高管团队,其决策行为受企业效益的约束,创新投入随企业效益的不同而不同;③平均持股偏少和偏多的高管团队,其创新决策不受企业效益的影响,而平均持股比例居中的高管团队,其决策行为受企业效益的约束,创新投入随企业效益的不同而不同。

    雷怀英;乔睿蕾;魏亚平. 效益约束下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04-111.,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3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04-111.,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360.

    分享
  • 赵大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12-1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生物共生演化理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跨项目学习与项目内部学习的协同演化规律及其内在驱动力,构建了知识转移驱动的跨项目学习与项目内部学习协同演化模型。研究得出,在高新技术企业,跨项目学习与项目内部学习的持续协同演化是推动项目业务发展、实现知识动态演化与创新,进而提升动态能力的重要途径;跨项目学习与项目内部学习的协同演化经历了寄生型、合作型和依存型3个共生关系阶段;知识转移是驱动跨项目学习与项目内部学习持续协同演化的内在动力。

    赵大丽;. 高新技术企业跨项目学习与项目内部学习协同演化:基于知识转移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12-117.,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5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12-117.,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528.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张明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18-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10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健全,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的势头也越来越好。但同时,在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体制、投入结构、使用方式、经费监管、会计核算、绩效考核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未来,我国应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更加深入地推进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

    张明喜;. 我国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未来的挑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18-122.,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2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18-122.,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230.

    分享
  • 刘毕贝;赵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23-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专利质量堪忧,问题专利、垃圾专利泛滥,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结合美国的经验启示发现,该问题实质上是由于专利过度扩张引起的。为了提高专利质量,应该改良制度安排,从合理限制不当专利扩张的角度,根据专利制度追求专利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平衡的本旨,遵循诚信原则、保护公共利益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从专利法律、政策等各个层面及具体方面作出综合调整与协调安排。

    刘毕贝;赵莉. 中国专利质量问题的制度反思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23-127.,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7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23-127.,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75.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田蕴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28-1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4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全球不少国家与国际组织积极投入创新指标体系的开发建构,例如欧盟委员会通过创新联盟计分卡和欧洲公共部门创新计分卡来衡量一国整体与公共部门的创新能力。两个测评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一致,在次级指标与细部题项上存在差异,而且两者在部分指标题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部分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公共部门创新能力表现比较一致,也有国家在两方面的创新能力上存在差距,不少国家在整体和公共部门创新能力的各个指标上都表现不均衡。两个测评指标体系的细部内容都有值得进一步修正的空间,在调查数据的取得上可再寻求其它途径,相关当局也可从测评指标体系中思考日后创新的工作方向。

    田蕴祥;. 国家创新能力与公共部门创新能力一致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28-135.,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28-135.,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493.

    分享
  • 吴海波;姚洪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36-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逐渐成熟,并且成为创新型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重要参照指标。将企业R&D投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并引入商业信贷作为银行信贷的替代信用,分别探讨了在外源性R&D投入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能否使银行贷款和企业创新策略选择达到最优。研究发现:当不存在外源性R&D投入时,银行能够在其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其创新策略选择最优贷款额;考虑企业外源性R&D投入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不能使银企效用同时达到最大。因此,银行在对企业贷款中所依赖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导致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投资促进作用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吴海波;姚洪兴. 银企信贷中外源性R & D投入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局限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36-14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5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36-14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520.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张林;杨志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41-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系统视角,从知识要素、知识结构、知识环境和知识功能4个方面提出了知识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知识经济系统功能驱动力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西藏因数据不全而未列入)知识经济系统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影响路径,给出了西部地区知识功能显性强度和条件驱动强度两种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张林;杨志才. 系统视角下知识经济功能驱动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41-146.,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3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41-146.,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391.

    分享
  • 刘慧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47-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长三角地区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328位项目团队成员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基于结构方程方法对垂直个人主义、水平个人主义、水平集体主义、垂直集体主义倾向与结构型知识冲突、潜在型知识冲突、恶性知识冲突与分歧型知识冲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个人主义对结构型和分歧型知识冲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集体主义对分歧型知识冲突和恶性知识冲突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垂直集体主义对潜在知识冲突和恶性知识冲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分歧型知识冲突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分别针对四种类型的知识冲突提出管理策略与建议。

    刘慧敏;. 中国情境下文化价值观倾向对知识冲突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47-151.,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0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47-151.,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076.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查成伟;陈万明;唐朝永;牛冲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52-15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构建人才聚集预警概念模型,包括人才聚集预警内部机理、预警测度体系、警报体系与调控策略等。以江苏省为例,收集2004-2011年人才聚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1年江苏人才聚集警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呈动态变化,人才聚集警区状态从重警逐步转变为轻警状态。最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相关调控策略。

    查成伟;陈万明;唐朝永;牛冲槐. 区域人才聚集预警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52-156.,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52-156.,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159.

    分享
  • 综述
  • 应洪斌;郑小碧;张俊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57-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是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边界与维度是理解环境与组织关系的基础。通过对环境边界的剖析,借助于不确定性和包容性环境维度,构建了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机制概念模型,并就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应洪斌;郑小碧;张俊岭. 环境边界、维度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机制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6): 157-1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0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6): 157-1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03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