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06-10
  

  • 全选
    |
    工程创新管理
  • 张星明;陈小慧;梁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战略产品研发、重大示范工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对重大专项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分析美国、日本、英国等在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引入项目管理体系,研究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创新管理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重大专项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张星明;陈小慧;梁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创新体系设计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5.,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10.

    分享
  • 王孟钧;刘慧;Miroslaw J.Skibniewski;张镇森;朱卫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6-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需要创新提供支撑。建设工程创新是面向项目的合作创新,该类创新应不仅仅局限于项目边界以内,而应着眼于创新网络参与者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因此,从战略合作视角出发,探究建设工程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首先给出建设工程创新的定义,在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方式,对建设工程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与提炼,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对其进行验证。

    王孟钧;刘慧;Miroslaw J.Skibniewski;张镇森;朱卫华. 建设工程创新关键成功因素识别[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6-1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6-1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50.

    分享
  • 谢洪涛;张普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建设工程创新思想来源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有关建设工程创新思想来源、动力因素、问题解决方法及障碍因素的数据样本,并对数据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从创新动力角度对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进行分类,揭示了不同类型建设工程创新的思想来源,分析了影响创新思想获取的主要因素。

    谢洪涛;张普伟. 建设工程创新思想来源与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14.,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1-14.,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51.

    分享
  • 吴光东;李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假定项目型组织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考虑到知识投入-创新阶段努力成本的线性关系,植入项目型组织的互惠性偏好,构建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激励模型,剖析项目型组织互惠性偏好等对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项目型组织提高某一阶段的努力水平能够降低另一阶段的努力成本时,最有利于实现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项目型组织的互惠性偏好并不一定能促进整个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实现,但能够增强项目价值增值分享及知识协同的激励效果。

    吴光东;李明. 互惠性偏好视角下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激励[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22.,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5-22.,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54.

    分享
  • 顾建华;陈辉华;杨军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23-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5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政府引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建立政府和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指出政府应综合考虑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项目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机会成本等因素,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良好运作。

    顾建华;陈辉华;杨军将. 政府引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中政府对企业的激励[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23-2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5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23-2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5131.

    分享
  • 刘合;裴晓含;杨清海;阎建文;孙冬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27-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国际一流石油研究院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是研究院创新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通过引入TRIZ理论,将其与CAI(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有机结合,采取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循环渐进的模式组织建立了适合各系统发展的创新体系。以试点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采气装备研究所创新实践为例,阐述了以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制度和人员为核心要素的创新体系建设方法,总结了在科研实践中完善创新体系的做法及成效,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刘合;裴晓含;杨清海;阎建文;孙冬梅. TRIZ理论促进研究院(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践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27-29.,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27-29.,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1.

    分享
  • 周建亮;吴跃星;鄢晓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30-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5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筑信息模型(BIM)贯穿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指导项目设计、建造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是数字化信息集成的载体。简单回顾了美国在BIM领域的发展,重点介绍了美国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以及高校培养的重点,分析了我国BIM技术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探讨了国外BIM进展对我国推广BIM技术和加速建筑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启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周建亮;吴跃星;鄢晓非. 美国BIM技术发展及其对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30-33., doi: 10.6049/kjjbydc.2014GC5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30-33., doi: 10.6049/kjjbydc.2014GC5132.

    分享
  • 工程管理理论
  • 薛小龙;牛向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34-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大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放性和新技术运用等特征造成工程复杂性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团队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生物免疫概念和作用机制入手,结合重大工程项目团队所处工程环境特点,讨论了重大工程项目团队与生物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似性。基于免疫系统的多层次性、协同性、动态性、分布性等特征,提出重大工程项目团队免疫系统框架,为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团队适应复杂项目环境的能力寻求科学途径。

    薛小龙;牛向飞. 重大工程项目团队免疫系统架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34-37.,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34-37.,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16.

    分享
  • 鲁贵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38-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以人为本”的人文内涵,对当前城镇化建设中人文迷失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从人文的视角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畏”、“三化”路径,旨在唤醒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人文意识——尊重自然、延续历史、回归人性,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鲁贵卿;.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文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38-4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4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38-4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404.

    分享
  • 张静晓;史素梅;周天华;李俊祎;翟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42-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3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导思想,通过对比分析关中城市群与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关中城市群在发展极、城市规模、产业协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双核引领”为突破,以“三个中心建设”为目标,彰显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优势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战略建议。

    张静晓;史素梅;周天华;李俊祎;翟颍. 关中城市群发展定位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42-45.,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42-45.,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9.

    分享
  • 曾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46-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管理的要求,而数据挖掘这一技术手段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提升路径。从大数据背景出发,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困境,提出了构建大数据挖掘的管理层次和制度结构以及大数据挖掘项目组解决方法,基于房地产工程项目设计了工期进度控制模型并进行了应用性研究。

    曾晖;. 大数据挖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46-48.,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46-48.,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3.

    分享
  • 王桂森;韩贵清;佟光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49-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农业是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中国工程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科技水平、农民和土地资源视为输入变量,创造性地提出了柔性管理理念,构建了工程农业柔性管理方法体系,通过生产力维度信用断点补偿模型、生产者综合素质提升与收入相关性模型、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收入测度模型,提出了工程农业柔性管理的具体应用策略及调整方向,增强了工程农业在中国情境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王桂森;韩贵清;佟光霁. 工程农业柔性管理方法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49-53.,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49-53.,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9.

    分享
  • 许正权;张妮;王华清;曹庆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54-5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日常生产中存在大量矿工不安全行为,矿工不安全行为一旦产生,在合适的条件下就有可能被其他矿工学习和模仿,并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传播。另外,在适当的条件下,不安全行为还会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叠加,从而增加了其诱发煤矿事故的概率,导致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多发性、重复性及难预防性。构建了矿工行为状态空间模型,设定了矿工不同行为状态转换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条件进行综合,指出行为的成本收益、行为的可学习和模仿价值及社会接触是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性的主要条件,研究成果为干预矿工不安全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许正权;张妮;王华清;曹庆仁. 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网络传播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54-5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54-5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10.

    分享
  • 朱淑珍;李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57-6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借鉴德福勒大众媒介体系模式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大众传媒体系总体模式,以旅游商品为案例,探讨了以文化传播为导向的旅游商品文化产业链建设模式。

    朱淑珍;李睿.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57-6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5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57-6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5160.

    分享
  • 工程项目评价
  • 何清华;陈震;李永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62-6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已有文献,提出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与一般建设工程的不同点,指出项目组织公民行为能够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产生影响,并将其引入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成功评价体系。实证研究表明:项目组织公民行为成功度可以有效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成功度。

    何清华;陈震;李永奎. 基于项目组织公民行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成功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62-6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62-6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44.

    分享
  • 刘海英;罗新星;毕文杰;满月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67-7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层次分析法是多目标决策常用方法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评价中。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前景理论,提出了基于价值函数的决策分析方法。首先构建虚拟方案概念,把虚拟方案作为比较的统一尺度,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准则权重,以最大最小归一化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后,得到方案的数值表示向量,然后计算出前景值作为方案比较的依据。在统一尺度下,该决策方法适用于较多方案情况下对方案的评价与排序。最后,通过工程项目评价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刘海英;罗新星;毕文杰;满月明. 基于前景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及其在工程项目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67-7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67-7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07.

    分享
  • 董宇;尹贻林;王垚;徐志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71-7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风险分担决策悖论,即发包人不采用有利于合同履行的合理风险分担方案,导致风险分担决策中出现逆向选择。其根源在于建筑市场的初始信任缺失,发包人陷入信任两难困境。针对信任两难问题的解决,给出研究框架,包括:①集成焦点小组与半结构访谈法,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进而利用因子分析确定承包人获得发包人初始信任的可信要素集合;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借鉴公共密钥基础设施标杆,构建工程项目的推荐信任传递理论模型;③采用情境嵌入的仿真实验手段,利用已建成的行为科学实验室,采集与分析承包人的理性决策行为集,从而导出稳定发包人信任预期的高激励、高惩罚策略集。

    董宇;尹贻林;王垚;徐志超. 信任视角下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困境改善研究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71-7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71-7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76.

    分享
  • 陈勇军;张飞涟;颜红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77-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4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属地经营策略是国际工程承包商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有力武器,事关国际工程承包商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国际工程承包商属地经营策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用适用于国际工程承包商属地经营策略的绩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4个代表行业的领军企业为样本,展开属地经营绩效评价研究,得出了有益结论。

    陈勇军;张飞涟;颜红艳.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属地经营策略绩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77-8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42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77-8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4200.

    分享
  • 胡东滨;李雪;徐丽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81-8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险分析是海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成败的关键。已有研究显示不断迅速更新的、含大量信息的文本数据,可以通过文本分类动态评价海外矿业投资项目风险。文本分类作为文本挖掘的重要应用,其能否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对特征集进行降维处理成为关键环节。在研究常用特征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词频及特征项的类别分布信息,改进原有的频度、类间集中度、类内分散度3个指标,提出新的特征选择方法TFTD。实验采用朴素贝叶斯、KNN、SVM分类器,并将信息增益(IG)、χ\+2统计量(CHI)、文档频率(DF)、基尼指数(Gini index)与TFTD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FTD的特征降维处理可以在分类器上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胡东滨;李雪;徐丽华. 基于文本挖掘的海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动态风险评价特征选择算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81-85.,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81-85.,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08.

    分享
  • 张红;杨飞;王悦;李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86-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结合沪深A股52家样本公司的财务和股市数据,计算房地产行业的均衡托宾Q值和2011年各公司的实际托宾Q值,判别样本公司2012年的投资价值,并根据2012年的股价增长率检验公司投资价值的判别效果。结果表明:①2005-2011年基于样本房地产上市公司求得的行业均衡Q值为0.506;②2011年52家样本房地产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32家)具有投资价值,表明总体上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具有投资价值;③样本公司投资价值判别的准确率为78.9%,验证了托宾Q值法判别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适用性。

    张红;杨飞;王悦;李洋. 基于托宾Q值法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判别[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86-89.,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86-89.,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22.

    分享
  • 周荣喜;徐步祥;邱菀华;王新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90-9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GC2014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铁路系统安全风险问题备受关注。依据我国最新颁布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铁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了铁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用北京/广州高铁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评估铁路系统安全风险,可为铁路系统安全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建议。

    周荣喜;徐步祥;邱菀华;王新哲. ANP-BP铁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90-95., doi: 10.6049/kjjbydc.GC2014010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90-95., doi: 10.6049/kjjbydc.GC20140101.

    分享
  • 袁剑波;崔钢;符秋生;余卫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96-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DC20140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与管理特点,构建了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风险要素层和风险因素层两个层次,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呈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并结合广清高速改扩建工程新华高架桥施工案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应用,计算了其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可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得出的结论符合工程客观实际。

    袁剑波;崔钢;符秋生;余卫民.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96-99., doi: 10.6049/kjjbydc.DC201403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96-99., doi: 10.6049/kjjbydc.DC20140323.

    分享
  • 工程案例研究
  • 林茂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00-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工程管理理论在军事工程管理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完善既有工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根据工程系统论、工程哲学、工程伦理等理论,选取广州军区工程建设局的军用机场油库扩容改造工程、单机掩蔽库和防护门工程、多维高仿真伪装军事防护工程等典型军事工程管理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工程和谐管理的逻辑框架并探究了其运行机理。

    林茂光;. 基于军事工程实践的工程和谐管理探索性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00-104.,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00-104.,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32.

    分享
  • 柯洪;刘秀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05-10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阶段是控制造价和进行功能设计的关键阶段,重点研究运营功能优先的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研究,通过对建运一体投资控制组织模式与基于价值工程方法提升基础设施项目运营功能和造价控制的综合考虑,达到功能和成本的最佳匹配点,提高项目价值,实现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柯洪;刘秀娜. 运营功能优先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05-109.,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05-109.,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83.

    分享
  • 常春光;尹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0-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涉及面广,人力、材料等资源的冲突与浪费问题突出,协调难度大,是导致工程造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规划理论建立了关于人力、材料资源配置的线性规划模型,以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了人力、材料资源使用的各种约束,并通过实例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资源配置模式同传统配置模式相比,显著降低了工程造价,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优化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常春光;尹凯. 基于资源配置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优化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0-113.,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10-113.,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43.

    分享
  • 刘爱东;曾辉祥;刘文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4-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1995-2012年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统计,选取数量和频度靠前的10个国家为样本,聚焦分析十国对华反倾销涉案产品及涉案产业,对涉案最多的8个制造业分产业的碳排放进行测算,进行出口产业遭遇反倾销与碳排放的态势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与高碳排放存在一致的走向。由此,提出了产业“两型”优化升级战略,以期通过降低碳排放的途径,为我国出口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应对国外反倾销提供普适性对策。

    刘爱东;曾辉祥;刘文静. 低碳约束下中国反倾销涉案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4-118.,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14-118.,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0.

    分享
  • 工程管理人才与教育
  • 张彦春;王孟钧;邹德剑;李香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9-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本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对我国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各培养单位在培养目标及学位论文选题方面要求明确,体现了“大工程”管理的思想,能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努力办出特色,但在考生报考条件要求、课程设置、培养环节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工程管理硕士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对策。

    张彦春;王孟钧;邹德剑;李香花. 工程管理硕士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19-122.,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19-122.,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5.

    分享
  • 马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23-1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在于人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大环境是“双型”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壮;.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23-12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23-12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302.

    分享
  • 丁志坤;韩卫梅;江双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27-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创新设计团队的创新认知过程,揭示团队创新设计的认知思维规律,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创新实践,是提高团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方法,收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团队利用TRIZ理论合作进行创新设计的口语报告数据,在FBS模型基础之上,借助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设计者与设计对象交互演进的FBS认知模型,揭示了在TRIZ理论的启发下,设计者思维在FBS认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为建筑业创新设计的认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丁志坤;韩卫梅;江双龙. 基于TRIZ的建筑业创新设计团队FBS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27-13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27-13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28.

    分享
  • 严玲;祝丽娟;邓娇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31-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是工程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然而国内并未建立相应的能力标准,导致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坊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安排不当,学生能力训练不足。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国内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模型,重点考察了以能力标准转换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期解决实践教学中能力标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衔接问题,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能力相对应及学生能力训练安排合理。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坊实践教学将能力标准中的能力要求转化为外显成果需要建立3个关键环节:一是基于能力标准的实践教学任务分解,二是实践教学任务完成中的过关问题设置,三是实践教学任务完成的成果文件的规范和评价标准。

    严玲;祝丽娟;邓娇娇. 工程管理类本科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7.

    分享
  • 叶晓甦;石世英;杜磊;吴书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38-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学科为导向的传统毕业设计教学范式与现代工程实践相矛盾,单一学科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工程革命和建筑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剖析毕业设计与现代工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念,提出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多专业教学资源,以优化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叶晓甦;石世英;杜磊;吴书霞. 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38-14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38-14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39.

    分享
  • 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工程管理
  • 郑季良;郑晨;陈盼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42-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领域。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视角,构建了由经济和环境两个子系统组成的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及其产业群2006-2011年循环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揭示了各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产业群间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落后于各产业水平的状况。

    郑季良;郑晨;陈盼. 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42-14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42-14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15.

    分享
  • 崔斯文;郭汉丁;刘继仁;魏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47-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综合效益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价值视角界定增值寿命内涵,明确节能改造项目价值的表现形式——综合效益,运用系统动力学对节能改造综合效益的形成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探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子系统的反馈关系,剖析综合效益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反馈关系的互动规律,揭示改进节能技术、提高ESCO收益、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提升综合效益的基本特征。

    崔斯文;郭汉丁;刘继仁;魏兴. 基于增值寿命的节能改造项目综合效益影响因素动态反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47-15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47-151.,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142.

    分享
  • 综述
  • 游达明;王美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2-15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4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将“界面”概念引入管理领域,界面管理已逐渐成为我国管理界研究的热点。以界面管理相关的111篇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分布、研究类型、主要研究者和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我国界面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观点,指出界面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为界面管理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游达明;王美媛. 界面管理研究动向及未来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2-15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44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52-156., doi: 10.6049/kjjbydc.2014GC4400.

    分享
  • 倪国栋;黄付帅;杜月;杜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7-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GC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随着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的发展,知识共享在工程管理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通过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工程管理领域知识共享的研究文献,从知识共享内涵和作用、共享模型、影响因素和促进机制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讨论了工程管理领域知识共享理论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倪国栋;黄付帅;杜月;杜斌. 工程管理领域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1): 157-16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1): 157-160., doi: 10.6049/kjjbydc.2014GC020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