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3-05-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超群;吴晓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比包容性增长和传统增长模式的基础上,解释了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继而阐述了创业活动作为包容性增长微观基础的内在逻辑,并以浙江省产业集群为现实背景,论证了这一逻辑的科学性。然后从创业活动的核心概念“机会”一词出发,讨论了金字塔底层市场如何成为创业活动的机会来源以及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对象。

    张超群;吴晓波. 包容性增长的微观机制和机会来源:创业与金字塔底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4.,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6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4.,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657.

    分享
  • 余菲菲;张颖;李宗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解析协同视角下文化与技术融合的内涵及特征,然后探究协同视角下文化与技术融合机制的基本构成,并将其分解成3个层面,即产业层面的技术拉动文化机制、企业层面的文化驱动技术机制及资源层面的文化与技术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解析文化与技术多层面融合的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过程。

    余菲菲;张颖;李宗泽. 协同视角下文化与技术融合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5-8.,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2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5-8.,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298.

    分享
  • 廖述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9-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得出一个创新绩效分析框架,该框架整合了4个主要的技术溢出途径,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公共研发、外商投资、技术引进和出口。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数据,实证比较了技术溢出途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研发在内地和沿海地区的作用各异;FDI和技术引进尚未实现有效的技术转移;出口活动极大推动了技术创新。总体而言,高技术产业自身的研发努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共同奠定了创新能力的基础。

    廖述梅;. 多技术转移途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9-11.,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0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9-11.,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064.

    分享
  • 卢愿清;黄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2-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50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减排共识与碳限制前景将对各国经济竞争力产生明显影响,提升低碳竞争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PLS-SEM作为基本研究方法,以碳生产率作为低碳竞争力的表征,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与《中国能源年鉴》数据,对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低碳竞争力驱动因素进行了模型建构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通过环保与经济发展对低碳竞争力产生正向影响,科技发展对低碳竞争力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强,环保力度与经济发展次之,外贸依赖对低碳竞争力的正向促进作用未能发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卢愿清;黄芳. 低碳竞争力驱动因素及作用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2-18., doi: 10.6049/kjjbydc.20120502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2-18., doi: 10.6049/kjjbydc.2012050239.

    分享
  • 乔德健;张国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9-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企业创新作为以技术变革、组织变革等为主要指向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的内在因素有关,而且与企业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企业创新主体与适应性主体的同一性以及创新过程的适应性,从而得出企业创新的本质在于适应性的结论。

    乔德健;张国梁. 适应性:企业创新的本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9-25.,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4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9-25.,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447.

    分享
  • 肖格格;周静;谢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26-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10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管理咨询往往对组织持有一种机械主义观点,而忽视了组织及其成员非理性的一面。精神分析视角的管理咨询认为,组织行为往往受无意识支配,因而并非总是理性的。采用论述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精神分析视角的组织观、咨询过程以及核心概念——移情与反移情,指出了精神分析视角管理咨询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并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克服自我服务偏向。

    肖格格;周静;谢天. 精神分析视角的管理咨询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26-26.,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8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26-26.,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80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王景荣;徐荣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27-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经济增长必须以创新为依托。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相关内容,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和关键节点的状态与特征,并以具有明显集群特色的浙江省作为案例,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进程。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模型,并认为国内外各区域创新系统正按照该模型进行由无序向有序的自组织演化。

    王景荣;徐荣荣.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27-32.,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27-32.,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44.

    分享
  • 汪霞;汪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33-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6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产业链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微观环节。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喀斯特山地省区,贵州的生态产业链模式构建既有一般性,又具特殊性。在综述国内生态产业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贵州资源富集的具体省情,以群链关系矩阵为研究工具,分析发展贵州生态产业链的潜在条件,并以贵州开磷集团为案例分析对象,概括了发展贵州生态产业链的基本思路。

    汪霞;汪磊. 喀斯特山地省区生态产业链形成机理分析:以贵州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33-36.,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3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33-36.,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330.

    分享
  • 庄天慧;余崇媛;刘人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37-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云南、贵州、四川、重庆4省(市)民族贫困地区农户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呈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普及率偏低、品种更换比率不高、农技推广主要依靠亲友邻居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等新特征,其影响因素表现为需求主体的低教育水平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程度、需求内容多样化增加了农技推广任务量、需求途径单一加大了农技推广难度。

    庄天慧;余崇媛;刘人瑜. 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37-40.,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6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37-40.,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66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唐守廉;徐嘉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4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对科技服务业的划分为基础,首先对中美科技服务业的界定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其次从产业结构、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3个方面进行宏观比较;最后,选取科学研究与发展(R&D)水平、科技孵化器发展现状和科技服务贸易这3项在国际上拥有统一共识的概念进行两国比较,并在比较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唐守廉;徐嘉玮. 中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41-47.,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41-47.,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120.

    分享
  • 韩鲁南;关峻;邢李志;包江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48-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服务业既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它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也是从事富有创造性劳动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当前学术界并未对其定义和分类达成统一共识。面对科技服务业行业界定不明确的现状,从联合国及欧洲、美洲、亚洲等主要国家行业标准划分的角度,分析了科技服务业分类现状和变迁,在与我国横向对比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国外科技服务业”的公式,总结出各国科技服务业分类的相同之处以及我国异于其它国家的3个显著特点。

    韩鲁南;关峻;邢李志;包江山. 国内外科技服务业行业统计分类对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48-53.,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1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48-53.,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181.

    分享
  • 李明星;何娣;张慜;台新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54-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5大瓶颈: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比较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十分奇缺,技术标准缺失,产业链不完整、结构不合理。江苏省应当确立以知识产权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机制,建设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与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引导,合理布局产业链。

    李明星;何娣;张慜;台新民. 知识产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54-59.,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0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54-59.,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024.

    分享
  • 姜晓丽;高长元;张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60-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从资源观视角分析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对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以及共享性资源的来源和构成,结合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的特点,探讨了共享性资源的价值创造机理,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集群成员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过程,从而得到了促进成员间资源共享行为的条件,最后,提出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共享的激励策略。

    姜晓丽;高长元;张睿.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60-65.,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8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60-65.,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824.

    分享
  • 胡耀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66-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而产业链、技术链和技术创新链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因素。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学界提出了多种路径,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企业界急需找到新的路径。产业技术创新链能够动态协调产业链、技术链和技术创新链的关系,使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因而以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突破口,设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新路径。

    胡耀辉;. 产业技术创新链:我国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路径突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66-69.,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7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66-69.,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749.

    分享
  • 陈守明;李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70-7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21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专利数据测量企业双元性战略,检验企业采用双元性技术战略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企业采用双元性技术战略的财务绩效低于采用非双元性技术战略的企业,这与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证结果恰好相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技术尚处在模仿创新的追赶阶段,企业资源和能力普遍偏弱。因此,企业集中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一种技术战略(开发性技术战略或探索性技术战略)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不可一味追求先进的双元性技术战略。

    陈守明;李汝. 双元性技术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70-74., doi: 10.6049/kjjbydc.20120211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70-74., doi: 10.6049/kjjbydc.2012021148.

    分享
  • 杨易;于敏;姜明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75-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供求角度来看,我国通过农业国际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有很强的现实性,而且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关键技术引进不足、国际援助不断减少、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合作层次低、缺乏部际合作等问题。为此,我国应该从战略上重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加大农业科技自主研发投入,加强与发达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

    杨易;于敏;姜明伦. 从农业国际合作视角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75-79.,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3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75-79.,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355.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严太华;贾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80-8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小微企业由于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立体的分析,阐述了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以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为纵向维度、以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为横向维度的人力资源矩阵式战略管理体系。

    严太华;贾静.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矩阵式战略管理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0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049.

    分享
  • 谢娟娟;刘小瑜;廖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86-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技术和人才结合是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前提,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长远发展潜力和短期发展不确定的矛盾制约了逐利性资本的投入。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律显示,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依赖于活跃的投融资环境和丰富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其根本在于企业培育和金融支持对接。据此,深入探讨了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培育策略,包括开放实验室、培育企业信用、建立创业引导基金和科技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方式等。同时,探讨了金融对接举措,包括建立信息平台、给予风险补贴、顺畅退出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

    谢娟娟;刘小瑜;廖鹏.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86-89.,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86-89.,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157.

    分享
  • 陈颉;李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90-9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00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孵化器商业模式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以天津地区4个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识别其商业模式的3个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匹配、要素与资源匹配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器发展与其商业模式确立是共生演化的过程,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的商业模式是孵化器持续经营并获利的关键所在。

    陈颉;李娜. 科技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90-95., doi: 10.6049/kjjbydc.20121004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90-95., doi: 10.6049/kjjbydc.2012100441.

    分享
  • 张海姣;曹芳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96-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1120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应对外部环境威胁、改善内部管理、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企业迫于利益相关者压力和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绿色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绿色管理”,这不利于企业从战略高度实施绿色管理,也无法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为了推动主动型绿色管理实施,通过调查问卷获得调研数据,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究企业绿色管理行为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竞争型绿色管理战略,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并带动竞争优势的增强提供战略性建议。

    张海姣;曹芳萍. 竞争型绿色管理战略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96-100., doi: 10.6049/kjjbydc.20111201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96-100., doi: 10.6049/kjjbydc.2011120186.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唐林兵;宋马林;谭清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01-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装备科研项目进行优先级评估,是关键链项目管理的关键。针对关键链项目优先级研究的薄弱问题,从装备科研项目的特殊性出发,构造了项目优先级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装备科研项目分级模型方法,以某大型工程类研究所为背景,阐释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丰富了装备科研项目优先级管理案例研究,为多项目管理单位提供了参考。

    唐林兵;宋马林;谭清美. 关键链项目管理中装备科研项目优先级管理应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01-104.,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2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01-104.,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285.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徐飞;程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05-10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院士制度是一个国家科学体制化的标志性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水平。总结发达国家院士制度的经验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相对独立的自我治理与自主运行机制、相对简单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相对理性的院士定位与认可表述、重视科普和出版物、大力建设科学道德规范以及独具匠心与灵活务实的制度设计等,对我国院士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徐飞;程晨. 发达国家院士制度经验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05-109.,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0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05-109.,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097.

    分享
  • 苏敬勤;许昕傲;李晓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10-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0-2010年间中央和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政策进行了关键词提取,以关键词共现为基础,利用UCINET软件对共词网络进行了分析。基于中心性分析和小团体分析,得到了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整体结构,并总结了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内在关系。

    苏敬勤;许昕傲;李晓昂.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结构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10-115.,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4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10-115.,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474.

    分享
  • 张丽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16-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目前的科技立法体系没有很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李约瑟之问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科技立法体系没有从系统、动态综合性的视角进行构建,既割裂了科技立法体系与政策的转换与对接、执法与司法反馈活动的联系,也忽视了科技立法体系构建的过程性、阶段性和本土性。必须从系统、动态的新视角构建促进科技创新的综合型立法体系,谋求科技全面、平稳的可持续发展。

    张丽丽;. 科技创新综合型立法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16-118.,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3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16-118.,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327.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徐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19-1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30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估是当今世界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欧洲从美国引入评估以来,评估活动在欧洲各个政策领域均得到了发展。在推动评估活动发展的过程中,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公共政策领域中,评估文化这一旨在推动构建评估能力、有效发挥评估作用的概念也日益得到欧洲各国的关注。在介绍评估文化的相关概念、内容与作用,并对评估文化随欧洲公共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发展而逐步传播的主要历程和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评估文化建设思路的角度探讨了推动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具体思路。

    徐峰;. 欧洲评估文化建设经验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19-123.,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5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19-123., doi: 10.6049/kjjbydc.2012030563.

    分享
  • 苏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24-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了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模型,实证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帮助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

    苏江;.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评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24-127.,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4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24-127.,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448.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王宗水;刘宇;孙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28-1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50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存量是知识的静态表现形式,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组织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获利能力,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集群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组织形式,内部成员的知识存量及其关联强度直接关系到集群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运用模糊多层次评价法对制造业集群内部企业知识存量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2×2列联表法,以知识存量为自变量(技术拥有量),结合知识流动的特点,对集群内部成员间的知识关联程度作出评价。最后提出维护制造业产业集群稳定与发展相应的策略,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王宗水;刘宇;孙静. 制造业集群成员知识存量及关联强度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28-133., doi: 10.6049/kjjbydc.20120504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28-133., doi: 10.6049/kjjbydc.2012050454.

    分享
  • 刘人境;张谦;闵文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34-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60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心理所有权角度出发,描述了员工对隐性知识的两种不同心理所有权感受。通过426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员工知识心理所有权与隐性知识共享态度和意愿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的心理所有权感受对共享隐性知识的态度和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感知到隐性知识是团队成员共有的员工,更愿意将隐性知识分享给其他人,并认为这是愉快且有价值的行为;而员工对隐性知识私有的心理感受越强,分享的意愿越弱。

    刘人境;张谦;闵文文. 知识心理所有权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34-137.,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0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34-137.,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099.

    分享
  • 薛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38-1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20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可分为知识探索、知识保持和知识应用3个阶段。在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管理内外部知识活动的能力包括发明能力、转化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吸能力6种。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中对知识能力的培育或动态组合,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战略和组织机制的保障,如结构机制、情境机制和领导机制等。

    薛捷;.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知识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38-142.,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7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38-142.,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753.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宋姝婷;吴绍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43-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开发是产学研合作功能的拓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日本官产学合作促进人才开发路径,总结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流动、人才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探讨其经验借鉴与启示。

    宋姝婷;吴绍棠. 日本官产学合作促进人才开发机制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43-1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90.

    分享
  • 王玉梅;罗公利;林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48-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创新人才素质引入组织知识创新过程,强调以整体、动态的视角分析组织知识创新过程中各要素的变化,依据协同理论建立组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素质提高协同发展模型,揭示两者协同发展的演进规律;在该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两者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两者的协同发展进行了评价,以分析组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素质协同发展状况,并给出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对策。

    王玉梅;罗公利;林双.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组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素质提高协同发展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48-151.,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18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48-151.,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188.

    分享
  • 李文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52-1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发源地,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但是由于高校不够重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高校职务发明非职务化、可专利技术非专利化、应有偿使用的技术无偿化、可实施专利闲置化、技术秘密公开化、知识产权贬损化。防止高校知识产权流失,迫切需要完善教育评价和人事评价制度,构建完备的高校知识产权制度。

    李文江;. 高校知识产权的流失与保护[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52-155.,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2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52-155.,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235.

    分享
  • 综述
  • 王一鸣;曾国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56-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20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打破主客体二分法来分析技术预见模型的演进:第一代技术预见行动者主要是科技、政府和专家;第二代行动者新加入市场,使专家的外延扩大化;第三代行动者包含公众和社会。市场和政府、公众与专家、社会与科技作为行动者具有广义上的对称性和能动性,他们使用不同的技术预见方法和理论进行转译链接,共同构建发展的、不断演进的和稳健的行动者网络;第四代技术预见需要关注环境行动者的地位,在全球低碳科技的大背景下,应重点关注各国政府对环境代理者角色的争夺。

    王一鸣;曾国屏.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技术预见模型演进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6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9): 156-160., doi: 10.6049/kjjbydc.201202064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