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0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13-07-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胡冬云;陶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解析美国第三代工程研究中心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分析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和教育计划的重要性,为我国目前制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供借鉴。

    胡冬云;陶丹.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关键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4.,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4.,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48.

    分享
  • 林艳;陈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5-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60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活动,有助于缩短R&D周期,提高R&D成功率,但同时会增加联盟创新管理的复杂性。通过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对创新管理产生影响的分析,提出了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管理的方法设计思路。综合运用TRIZ理论的技术预测法、最终理想解法、分离原理以及解释结构模型法与逆向工程思想等,设计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管理的方法,提出并行创新管理方法实施的保障策略,旨在为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管理方法支持与借鉴。

    林艳;陈伟. TRIZ理论应用于R & D联盟并行创新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5-10.,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2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5-10.,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292.

    分享
  • 纪晓丽;蔡耀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70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研发团队中团队即兴能力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在这种影响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6个城市的44个研发团队中336名团队成员的调查发现,团队即兴能力子维度创造性、利用可用资源和压力承受能力均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即兴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团队共享心智模式正向调节团队自发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反向调节团队创造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纪晓丽;蔡耀龙. 研发团队即兴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28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1-16.,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288.

    分享
  • 沈晓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7-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剖析了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相关的3种理论:系统论、均衡论、效果论,重点阐释了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在培育科技创业环境中的作用,为更好地推动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沈晓健;. 政府财政对科技创业环境培育的支持力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7-20.,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3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7-20.,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327.

    分享
  • 骆正清;苏成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2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7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便于政府购买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服务,设计了一套共性技术研发机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共同给出评价指标权重,同时设计出打分标准和得分公式,最后研究了选择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实例。

    骆正清;苏成伟. 政府购买共性技术研发机构服务选择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21-24.,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2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21-24.,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205.

    分享
  • 蔡虹;吴凯;裴云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25-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经济欠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会呈现追赶发达国家的趋势。首先,结合经济增长收敛理论,考虑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两个因素,构建了实证回归模型;其次,利用32个发达国家和70个发展中国家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人均GDP的B收敛趋势。实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水平有B收敛的趋势,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率有着相互促进作用。

    蔡虹;吴凯;裴云龙. 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25-28.,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6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25-28.,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691.

    分享
  • 田超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29-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40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南省为例,应用STIRPAT模型、EKC理论和IPAT方程,分析和讨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技术进步对河南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作用有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规则的N型曲线;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目前处于脱钩、复钩交替阶段,还没有出现永久脱钩的拐点;要使河南经济保持9%的发展速度,能源利用的广义技术进步每年必须大于8.257。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田超杰;.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29-31.,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6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29-31.,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68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陈昀;贺远琼;周振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32-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区域知识创造的重要源泉,研究型大学日益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主导力量。在阐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并剖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推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经验,最后构建基于研究型大学主导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框架模型。

    陈昀;贺远琼;周振红. 研究型大学主导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32-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1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32-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178.

    分享
  • 朱建军;蔡静雯;刘思峰;方志耕;关叶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36-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江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尚待完善、产学研结合形式和途径仍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探讨了江苏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建设方案。基于江苏省研发机构建设现状,结合国内外研发机构发展经验,提出了江苏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探讨了江苏研发机构的新内涵和管理模式。

    朱建军;蔡静雯;刘思峰;方志耕;关叶青. 江苏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及建设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36-39.,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36-39.,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38.

    分享
  • 王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40-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三区联动的建设与发展为宁波三区联动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较好的范本。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对三区联动宁波模式的内涵、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宁波三区联动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王廷;. 三区联动宁波模式探索与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40-43., doi: 10.6049/kjjbydc.20130310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40-43., doi: 10.6049/kjjbydc.2013031025.

    分享
  • 马璐;朱杰飞;周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44-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城市的竞争日益发展成为经济带之间的竞争。通过加快经济带发展,提高本区域经济带竞争力,也日益成为一些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江经济带作为广西重点打造的经济区域,它的发展无疑对广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西江经济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把综合经济实力、企业竞争能力、产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增强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马璐;朱杰飞;周伟. 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44-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310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44-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31040.

    分享
  • 张月花;薛平智;储有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48-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着力点,也是提升城市创造力和影响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结合城市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及西安现实状况,构建了“5维度-12层面-35指标”的城市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选择了15个文化发展典型城市作为比较样本,对西安文化软实力水平作出评价和分析,提出加大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交流、扩大文化消费、整合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潜力等措施是有效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推进西安创新文化城市建设的未来突破方向。

    张月花;薛平智;储有捷. 创新型城市建设视角下西安文化软实力实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48-51.,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2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48-51.,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205.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胡耀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52-5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70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但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急剧变化、生产要素成本迅速上涨和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是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基础。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模式,其适用条件存在着巨大差异,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特征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模式要求的剖析,指出资源型城市应着力发展内生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基于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胡耀辉;.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52-56.,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7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52-56.,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778.

    分享
  • 易高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57-6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知识图谱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了C9知识创新网络图谱。结果表明:近5年来,C9知识创新网络的合作广度、深度在增强,但仍属于松散型的合作网络,并且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偏少;C9知识创新网络的主要学科是物理、化学、工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势学科处于分散状态,缺乏综合集成,缺乏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大学知识创新网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此,提出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促进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策略。

    易高峰;. C9知识创新网络探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57-61.,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6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57-61.,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609.

    分享
  • 门玉英;颜慧超;余昶颖;邹小伟;盛建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62-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00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湖北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必要性。并从营造产业链发展环境、激活科技资源存量、促进产业科技形态集聚等方面提出湖北农业科技创新链及其体系的构建途径,为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从而快速推进湖北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农业强省战略的有效实施。

    门玉英;颜慧超;余昶颖;邹小伟;盛建新. 湖北农业科技创新链发展现状及其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62-65., doi: 10.6049/kjjbydc.20121005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62-65., doi: 10.6049/kjjbydc.2012100563.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曾国平;龙华;黄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66-7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型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孵化基地来培育微型企业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模式。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考察重庆市微型企业孵化基地发展现状,分析孵化基地培育微型企业的优势,厘清微型企业孵化基地的运行机制,为我国微型企业及孵化基地的发展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

    曾国平;龙华;黄利. 我国微型企业孵化基地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66-70.,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66-70.,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122.

    分享
  • 翟翠霞;蔡晓峰;郑文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71-7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知识决定转化的创新模式、知识支配管理的柔性化管理模式、知识支配分配的按知分配模式、知识支配盈利的投资模式、知识决定合作的协同协作创新模式、知识支配权利的职权动态分配模式、知识决定援助的政府支援模式等方面,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以知为本”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翟翠霞;蔡晓峰;郑文范. 科技型小微企业“以知为本”发展模式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71-7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7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71-7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749.

    分享
  • 李湛;伍青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75-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6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何时首次向外发布信息,是企业经营者需要决策的重要问题。基于信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以2000-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602个新产品项目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研发阶段企业首次对外发布新产品信息的不同时间策略及其市场效果,以及新产品创新性、开发中商业合作策略对首次信息发布时机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产品信息首次发布时间对新产品市场价值存在倒U形影响;新产品创新性对上述影响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开发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商业伙伴的合作对上述影响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李湛;伍青生. 研发阶段新产品信息首次发布时机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75-80.,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0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75-80.,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026.

    分享
  • 李晨光;张永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81-8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50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基础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对创新科技政策的响应过程。在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企业政策响应受到认知力、规模、决策者偏好、利益、创新能力、研发需要和其它企业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回声模型,探讨了企业响应创新科技政策的行为机制,刻画了各种因素在政策响应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了各项行为的触发条件,最后分析了企业响应政策的行为匹配模式和自适应响应流程。结果发现,资源依赖是企业响应政策的根本,自组织进化是政策被企业良性响应的重要保障。

    李晨光;张永安. 企业对政府创新科技政策的响应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81-87., doi: 10.6049/kjjbydc.20120508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81-87., doi: 10.6049/kjjbydc.2012050828.

    分享
  • 谢雅萍;林婉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88-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家族企业创业导向的前因变量,能有效培育创业导向,进而提升家族企业创业绩效。构建家族性资源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因素模型,设计家族性资源和创业导向维度及量表,以福建省259个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家族性资源对创业导向的作用方向、影响强度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家族特质、家族文化和家族创业网络对创业导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之下,家族文化和家族社会关系网络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谢雅萍;林婉玉. 家族性资源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88-94.,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3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88-94.,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331.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秦德智;秦超;蒋成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95-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70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阐述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而分析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与途径,并提出可以通过构建卓越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秦德智;秦超;蒋成程. 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95-98.,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4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95-98.,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452.

    分享
  • 董丽丽;张耘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99-10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转移担负着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科技与国际前沿接轨的重要路径。当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以及科技自身形态的演变,针对专利、发明等智力产品的战略投资和经营市场正在形成,并呈现出规模化、体系化和产业化趋势。技术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态势进一步加剧,并以此构筑贸易壁垒,对其它国家技术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我国必须针对技术转移现存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董丽丽;张耘. 国际技术转移新趋势与中国技术转移战略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99-102.,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1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99-102.,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194.

    分享
  • 王乾坤;左慰慰;何晨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03-10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60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规划是把握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探索科技创新与发展机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重大科技专项选择是科技规划的核心内容。将技术预见应用于重大科技专项选择过程中,首先提出重大科技专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并阐述了重大科技专项选择的技术预见方法,包括以需求为导向的需求调研法、以技术为导向的专家咨询法、技术和需求兼顾的市场德尔菲法;然后设计出基于这3种方法的重大科技专项选择流程;最后详细研究了重大科技专项选择的技术预见过程。这是对传统非程序化的重大科技专项选择机制的重要创新,为科技规划重大专项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持。

    王乾坤;左慰慰;何晨堔. 基于技术预见的科技规划重大专项选择机制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03-107.,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2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03-107.,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285.

    分享
  • 齐庆祝;李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08-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技术创新的3个阶段——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工业化大生产,从技术创新风险、技术创新收益、技术创新投入3个维度,提出了各阶段不同维度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基于不同投资主体,结合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风险、创新收益和创新投入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与企业技术创新3个阶段相匹配的融资选择模式;最后,对实际企业进行了案例剖析。

    齐庆祝;李莹. 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性融资模式设计与案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08-111.,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7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08-111.,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785.

    分享
  • 李晓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12-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80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状况,围绕引导基金的目标定位,分析了地方引导基金的运行偏差,指出其运作方式及治理机制亟待规范。认为跟进投资和融资担保的运作方式直接以初创科技型企业为支持对象,背离了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政策意图。主张将地方引导基金定位为母基金,以有限合伙人或者类似优先股股东的身份,与公开招标的民营或外资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及其专业管理团队合作,共同设立以初创科技型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创业投资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双重“引导”目标的要求,避免母基金参股可能发生的“导而不力”现象,提出了内部治理的权责制衡、激励相容和外部治理的绩效考核、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李晓伟;. 我国地方创业引导基金运作方式及其母基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12-115.,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12-115., doi: 10.6049/kjjbydc.2012080452.

    分享
  • 邵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16-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分配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定量分析各区域水资源补偿、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已成为水资源补偿领域的热点问题。采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评价了流域沿岸各区域水生态盈亏情况,为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数据基础并对不同盈亏状况下的生态补偿建立了模型,为决策者解决流域各区域间水资源补偿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以河源市直饮水为案例,理清了各区域生态系统状态及相互关系,计算了补偿标准,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邵帅;. 基于水足迹模型的水资源补偿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16-1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0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16-1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064.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张允壮;曾立;黄朝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20-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防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其军民制度经历了军民分立、军转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再到军民融合的发展演进历程,与之相应,国防市场结构经历了由完全垄断向寡头垄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研究认为,我国国防工业目标市场结构模式应该是以(混合)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为主体,同时包括一定范围的完全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内的市场结构形式;后两种市场在整个市场结构中处于辅助地位,决定国防经济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主体市场结构是(混合)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张允壮;曾立;黄朝峰. 军民融合制度变迁与国防市场结构转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20-125.,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0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20-125.,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073.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王祎;华夏;王建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26-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4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是促进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资源整合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国际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总结,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欧洲在科学管理与共享方面的优劣势,结合我国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建议。

    王祎;华夏;王建梅. 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26-129.,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26-129., doi: 10.6049/kjjbydc.2012040104.

    分享
  • 史丽萍;孙鹏;刘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30-1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引入知识搜索深度、知识搜索广度、知识活性变量的基础上,构建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对知识创新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概念模型,结果显示: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主要通过影响知识搜索深度、知识搜索广度和知识活性,进而促进知识创新;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显著激发知识活性,显著提升知识搜索深度和知识搜索广度;而知识活性、知识搜索深度和知识搜索广度虽然对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但正向影响的显著性未通过统计检验,有待进一步验证。

    史丽萍;孙鹏;刘强. 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30-134.,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2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30-134.,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276.

    分享
  • 李杨;伍君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35-1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70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仪器作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知识的产出。虚拟仪器技术对知识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软件就是仪器”的理念使得传统仪器、测量观念以及仪器作为科技黑箱的内涵和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虚拟仪器在集成大量编码知识的同时更多地集成了主体的隐性知识,虚拟仪器技术通过对主体知识体系的重塑影响了知识创造。主体只有通过长时间、复杂的学习和使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在知识创造中的优势,实现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同增长。

    李杨;伍君勇. 虚拟仪器技术对知识创造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35-138.,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3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35-138., doi: 10.6049/kjjbydc.2012070361.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张咏梅;陈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39-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60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型经济背景下,传统基于业绩的付酬模式已难以达到激励效果,员工激励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回报观出发,以Y集团奖励前置制度为主要个案,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田野调查和实地访谈方式,对奖励前置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效果展开分析。同时,运用Greenberg的负债感理论,从负债感的角度深入分析员工回报行为产生的动机。通过研究发现,奖励前置模式产生激励效果的原因在于激发起员工心理上的负债感,通过负债感引发员工的回报行为,形成独特的基于负债感的员工激励模式,体现了“先予后取”的管理理念。

    张咏梅;陈钊. 基于负债感的激励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39-144.,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5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39-144., doi: 10.6049/kjjbydc.2012060578.

    分享
  • 廖中举;吴道友;程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45-1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9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物质型激励、成长型激励和自我实现型激励等3个维度设计了变量;以浙江省11个地区的2 196名科技人才为调查对象,从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单位类别、区位等方面探讨了科技人才对创新激励措施偏好的差异性。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廖中举;吴道友;程华. 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偏好分析及其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45-149., doi: 10.6049/kjjbydc.20120901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45-149., doi: 10.6049/kjjbydc.2012090112.

    分享
  • 唐朝永;陈万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50-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090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企业人才聚集是组织人才聚集的特殊形式,人才聚集既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发生冲突,增加不信任,从而产生负效应。运用虚拟组织、聚集经济和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与方法,界定了虚拟组织人才聚集的概念和特征;利用社会燃烧理论构建人才聚集效应方程,探讨了人才聚集劣质化演进过程,研究了人才聚集过程中的冲突类型,分析了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对人才聚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避免人才聚集冲突现象,充分发挥人才效能,提出了人才聚集冲突治理的信任模式。

    唐朝永;陈万明. 信任视角下虚拟企业人才聚集冲突治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50-154., doi: 10.6049/kjjbydc.20120908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50-154., doi: 10.6049/kjjbydc.2012090806.

    分享
  • 综述
  • 曾繁华;彭中;陈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55-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9年中国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以来,政府机构和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相关研究成果更是推陈出新。从其发展政策研究最新进展入手,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并作出分析与评价。

    曾繁华;彭中;陈曦.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最新进展文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4):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0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3, 30(14):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0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