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首魁;党兴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理解,学术界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在基于全球化视野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具有新的特征与内涵。研究认为,从自主创新及"自主性"的涵义出发,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其结果所形成的、与外部组织间在技术场域的权力依赖关系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权力依赖关系研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的建议。

    张首魁;党兴华;.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基于权力依赖关系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5..

    分享
  • 武建龙;王宏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而准确识别动态核心能力则是有效培育和运用动态核心能力的重要前提。在对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内涵本质和形成与演化机理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识别思路,重点设计了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识别模型,并以华为的动态核心能力识别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为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准确识别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武建龙;王宏起;.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识别方法及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6-9..

    分享
  • 刘海运;游达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演进变化的,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动态环境相匹配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强调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的和辩证的观点,在对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了支持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了基于技术积累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其网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支持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刘海运;游达明;. 支持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0-13..

    分享
  • 王婉;吴泗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知识结构的视角,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核心能力问题。在界定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知识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界定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核心能力的构成,并从静态角度阐明了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知识结构对核心能力的支撑作用。

    王婉;吴泗宗;. 基于知识结构的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核心能力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4-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4-17..

    分享
  • 郑兵云;陈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管理学者致力于探索企业在战略行动和绩效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因此竞争战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一直是被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提炼出了分别基于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研究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争战略对组织绩效影响的整合模型,并对整合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郑兵云;陈圻;. 竞争战略对绩效影响研究的新视角:一个整合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8-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8-23..

    分享
  • 刘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总体形势进行了判断,认为我国未来仍将处于后起发展国行列,由战略防御向战术进攻转变,是知识产权大国但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 仍需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战略投入; 并据此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四大定位,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六大路径,以实现知识产权发展的六大转变。

    刘露;. 我国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态势及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24-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24-28..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李继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水生态城市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生态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的综合结果,亦是珠江三角洲生态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基于近些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城市群建设思维模式与现实出现的异变,用城市生态圈理论重新审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生态资源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区域内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和城市群的生态圈机制与生态屏障,以形成城市群生态圈的岭南山水生态景观。

    李继东;.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圈整合发展战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29-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29-33..

    分享
  • 徐顽强;韩国庆;李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产业生态学的的视角构建武汉光电子产业生态系统模型,鉴此提练出27个可能会对武汉光电子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因素,通过对武汉光电子产业中层领导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分值和排序,为进一步研究武汉光电子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武汉光电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徐顽强;韩国庆;李月;. 武汉光电子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34-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34-38..

    分享
  • 陈世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耦合关系和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结构导向型辽宁区域创新体系; 针对创新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提出了辽宁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 针对产品结构层次较低的特点,提出了促进产品结构升级的措施; 针对经济结构的总体发展状况,提出了二者的组合对策。

    陈世海;. 基于科技创新的辽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39-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39-43..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扈文秀;穆庆榜;许爱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期权博弈理论探讨上下游投资者之间在受到协同效应和拥挤效应同时影响的情况下,投资者如何作出进入决策,以及投资者作出进入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拥挤效应加速了投资者进入基地,而协同效应则会推迟投资者进入基地,所以投资者需要根据这两种效应的大小来选择进入策略。当拥挤效应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时,投资者有动力抢先进入基地; 当协同效应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拥挤效应处于次要地位时,投资者选择等待从而作为跟随者进入基地; 当拥挤效应与协同效应的相互作用基本可以抵消时,每一个投资者都没有动力抢先进入,最终形成同时进入均衡。

    扈文秀;穆庆榜;许爱琴;. 上下游投资者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时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43-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43-48..

    分享
  • 徐朋辉;赵喜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与集群分析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结合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KPF),对我国省域制造业合作研发进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我国31个省域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由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合作研发对制造业新产品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知识溢出作用。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研发机制和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徐朋辉;赵喜仓;. 我国制造业合作研发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49-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49-52..

    分享
  • 原长弘;周林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产业层次分析了产业链的研发强度和组织结构对产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在保留了研发强度、学习机制和知识积累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最后以国家大力发展的核电产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原长弘;周林海;. 竞争战略、产业链组织结构和产业吸收能力的关系研究——以核电产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53-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53-55..

    分享
  • 郭伟;白丹;姜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型服务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创新型服务业的概念和分类研究进行梳理,并与相关易混服务业业态进行辨析。在界定创新型服务业的内涵、探究分类依据基础上,提出了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服务业的概念和具体分类。

    郭伟;白丹;姜铸;. 创新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服务业发展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56-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56-59..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张玲;崔岳春;李淑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实证研究,证实了集群网络是集群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解释了集群必然带来优势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知识创新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而集群网络特征(包括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影响着集群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知识创新,进而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

    张玲;崔岳春;李淑芬;. 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创新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关系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59-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59-63..

    分享
  • 姜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自组织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描述了信息披露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与企业社会资本关联机制中的调解效应,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技术创新绩效对企业社会资本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创新绩效对弱关系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对强关系的正向促进作用; ②信息披露强化了企业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 ③信息披露在技术创新活动成果对企业社会资本网络关系的影响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姜波;.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联机制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绩效信息披露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64-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64-69..

    分享
  • 赵文红;许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研发已经成为企业保持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研发失败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也被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对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不足、协调不足、管理不佳、技术不当、外部变动是企业研发活动失败的重要因素,认为创造容忍失败的环境有利于企业从失败中学习,从而降低企业研发失败率。

    赵文红;许圆;. 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失败原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70-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70-74..

    分享
  • 尹婧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缝隙型企业是参与数量最多的企业,作为系统主体,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却比较薄弱。以商业生态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缝隙型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依赖关系的视角,探讨在不同耦合程度下缝隙型企业如何管理快速成长与套牢风险的平衡。首先归纳出耦合程度的影响因素,再从灵敏度和脆弱性两个维度建立情境模型,据此划分出4类特定的缝隙型企业,分别讨论这4类企业的特征及相应的策略。

    尹婧晶;. 基于依赖关系视角的缝隙型企业分类研究——平衡快速成长与套牢风险的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75-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75-80..

    分享
  • 徐运保;韦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不足的状况,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技术外溢条件下的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倾向于依赖其它大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而企业数量、规模大小、技术外溢系数、自主创新相对重要程度等,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徐运保;韦铁;. 技术外溢条件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81-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81-85..

    分享
  • 余文心;胡豪;史录文;王一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整合外部研发与营销资源。针对我国制药行业的特殊境遇,以海正药业、双鹭药业为例,从发展模式、资源整合途径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这两类企业的殊同。

    余文心;胡豪;史录文;王一涛;. 研发导向型制药企业外部资源整合行为探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85-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85-8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葛永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9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10年来,国际上军事与民用技术研发投入呈现新的趋势,军民两用技术相互扩散、转移的特征和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军民两用技术相互扩散、转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我国加强军民两用技术R&D合作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以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国防预算发展经济的目标。

    葛永智;. 国防科技研发政策与军民技术相互扩散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90-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90-94..

    分享
  • 周柏春;孔凡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9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科技政策无疑是世界各国工作的重点。二战以来,美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美国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科技政策紧密相关。研究美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实践,梳理美国科技政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美国科技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周柏春;孔凡瑜;. 美国科技政策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95-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95-99..

    分享
  • 卢明纯;蒋美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机制,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制定、层级监管机制和查处程序的实施等方面。其中,经顶层权威设计的规范体系起指引导向、统筹协调作用; 层级监管机制具有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功能; 规范化的查处程序能及时、正确、有效地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质询、调查及惩处。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卢明纯;蒋美仕;. 我国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0-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00-104..

    分享
  • 王建锋;赵静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个体伦理责任是风险社会制度安排的关键。脱离了具体的个体主体,有可能使伦理责任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在技术风险视域下,个体承担伦理责任以个体内在的责任自觉为基点,以个体可选择的自由度大小为基准,以个体占有资源和分享因技术带来的利益多少为权重,按比例、合理分担伦理责任。

    王建锋;赵静波;. 论技术风险视域下的个体伦理责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5-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05-108..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许正中;吴旭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9-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根据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估算出三大区域9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结果表明,先发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年度技术进步指数在下滑,效率变化指数呈现不变或上升趋势,产业集群优势开始呈现,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对策。

    许正中;吴旭晓;. 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效率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09-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09-114..

    分享
  • 黄凌云;李星;鲍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1999—2007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和截面数据,分别采用SFA和DEA测算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并对实证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用DEA得出的技术效率估计值比用SFA得出的技术效率估计值略大。两种方法测算出的技术效率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变动方向一致,但效率排名具有一定差异。研究同时表明,FDI对我国制造业行业产生了正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制度指标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比较明显的负面效应。

    黄凌云;李星;鲍怡;. 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15-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15-120..

    分享
  • 王建明;周宁;张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农户的角度,通过6项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综合得分,以为继续探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王建明;周宁;张蕾;.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综合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20-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20-123..

    分享
  • 李金勇;胡伟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国外企业知识资本报告编制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以知识资本的H-S-R分类法为基本框架,设计了一个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指标为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知识资本报告一般模式,同时对如何提高企业自愿披露的主动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金勇;胡伟清;. 我国企业知识资本报告的模式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24-1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24-128..

    分享
  • 龙京;张彦春;王孟钧;赵越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了应急管理要素及其过程,基于要素能力和过程能力揭示了铁路局应急管理能力的内涵,构建了铁路局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能力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铁路局应急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借鉴。

    龙京;张彦春;王孟钧;赵越超;. 铁路局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29-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29-132..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程红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创造的动力不仅存在于个人,而且存在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场中。从点、线、面3个层次剖析知识创造的场动力,并根据动力机制,进一步探讨知识创造场的管理模式,旨在为知识创新管理提供指导。

    程红莉;. 知识创造场的动力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33-1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33-136..

    分享
  • 陈艺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的知识差距和信息甄别入手,对创业企业的融资决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创业企业的实力、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的知识差距、风险投资机构的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都会影响创业企业的融资选择。这对于更好地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艺云;. 知识差距、信息甄别与创业企业的融资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37-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37-140..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张宗益;李雷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因农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而导致农业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以农业企业孵化器为平台的农业人才孵化模式,具体为:基于农业人才需求主体和农业人才类型的分析,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由多领域配套支持系统、多层次人才孵化系统、多维度优化支持系统构成的农业人才孵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人才孵化的预期效果进行了研究。

    张宗益;李雷霆;. 城乡统筹环境下的农业人才孵化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41-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41-145..

    分享
  • 史容;汪波;张保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46-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新区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以工作自身、人际关系、外部激励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为多维研究变量,在对不同性别的多维研究变量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从纵横立体层面对性别差异带来的工作满意度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性别科技人才满意度影响因素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为相关单位制订激励政策提供了依据。

    史容;汪波;张保银;. 基于科技人才性别差异的多层满意度因素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46-1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46-150..

    分享
  • 张茂林;董泽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51-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在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高校2004—2008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数据,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样本,选取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数据,作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样本,计算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数量与科技创新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数量与科技创新能力分值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张茂林;董泽芳;.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数量与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51-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51-155..

    分享
  • 综述
  • 郑景丽;龙勇;聂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56-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战略联盟具有既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又极易遭遇失败的特征,因此业界十分注意提高联盟能力的研究。为了能够给为我国联盟能力的研究和企业提高联盟能力的实践提供借鉴,对国外有关联盟能力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郑景丽;龙勇;聂鹰;. 国外联盟能力研究前沿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4): 156-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4): 156-1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