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8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11-1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姜照华;姜朝妮;胡晓玮;齐雪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为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产生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应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决策的心理模式:羊群效应、框架依赖、损失厌恶、有限理性,并对如何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提出了解决方案。

    姜照华;姜朝妮;胡晓玮;齐雪芹;.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自主创新决策驱动模式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4..

    分享
  • 丁宝军;朱桂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持续地开发新产品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跨职能整合对于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梳理了有关研究成果,明确了跨职能整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进一步阐述了其构成维度,并通过对6家创新型企业的案例分析,初步归纳了跨职能整合的维度,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借鉴。

    丁宝军;朱桂龙;. 新产品开发视角的跨职能整合: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5-8..

    分享
  • 王楠;李小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建立政府资助双寡头垄断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期权价值模型,并利用期权博弈对其进行分析,进行政府资助时机决策。结果表明:两对称企业在双寡头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政府对其进行技术创新项目资助时,资助时机应保持同步,即均采用事前资助或事后资助。

    王楠;李小忠;. 政府资助下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时机选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9-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9-12..

    分享
  • 戴艳军;胡英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研发组织是21世纪最具资源优化和成功能力的研发形式,代表着国际研发活动的发展趋势,但其在中国的实践因为信任的缺失而发展缓慢。探讨虚拟研发组织信任关系的特殊性,对于解决虚拟研发组织遭遇的信任瓶颈十分必要。任务导向、信用导向、关系导向的3种信任关系机制,对中国文化情境下虚拟研发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戴艳军;胡英芳;. 虚拟研发组织信任关系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3-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3-16..

    分享
  • 屈维意;周海炜;姜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联盟的协同效应被认为是促进战略联盟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对联盟协同效应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资源—能力观视角的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将联盟协同效应划分为互补效应、整合效应及学习效应3个层次,进一步探索了联盟协同效应的结构"黑箱"。并构建了相应的联盟协同效应层次结构模型,丰富了联盟协同研究的内容,完善了联盟协同理论,以期为参与联盟的企业及促进联盟健康、成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屈维意;周海炜;姜骞;. 资源—能力观视角下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层次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7-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7-21..

    分享
  • 甄志勇;毕克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绿色创新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模式,其发展需要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制造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由于其本身利益的二重性,因而在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在相应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行为博弈模型、地方政府与制造业企业的行为博弈模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及制造业企业的三方行为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在利益冲突中的行为特征。通过求解纳什均衡,寻求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推动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发展的对策建议。

    甄志勇;毕克新;. 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博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22-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22-26..

    分享
  • 李延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多参研单位的项目管理的特点,根据我国某大型科研项目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提炼,提出了在多参研单位情形下项目组织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研究了组织结构的设计、项目的协调与沟通、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对组织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应用性研究,并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方法,对于国家级的多参研单位的大型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对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李延瑾;. 多参研单位大型项目组织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27-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27-29..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李成龙;叶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互动为视角对产学研合作本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表征互动作用的3个维度和基于互动的3种合作模式。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5个阶段及互动过程特征,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果的有效途径,即促进合作模式的演进、控制不同合作阶段的互动和引导企业互动行为。

    李成龙;叶磊;. 互动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过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30-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30-33..

    分享
  • 孙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系统分析了自主创新高地的内涵,根据自主创新高地主要特征指标对深圳、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三大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滨海新区自主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的发展经验,制定了滨海新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创新中端聚焦战略",并构建了相应的实现机制。

    孙彤;. 滨海新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实现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34-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34-38..

    分享
  • 刘蕲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通信、信息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发展特征入手,结合湖北的具体实际,提出了湖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思路。

    刘蕲冈;. 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38-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38-41..

    分享
  • 滕守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对体育产业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从湖北省体育产业的现实状况入手,运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重点对湖北省体育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形成创新"核心"企业、建立完善创新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体育产业创新政策体系等提升湖北省体育产业创新能力的策略建议。

    滕守刚;. 湖北省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42-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42-44..

    分享
  • 郭建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重点在于技术创新。在界定关键技术内涵基础上,尝试把帕雷托法则运用在关键技术的选择中,并基于帕雷托法则给出了关键技术选择的相关矩阵法。运用相关矩阵法得到某产业内技术间的相关度指数和技术与多产业间的相关度指数,然后用相关度指数选择产业关键技术和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最后,面向"两型社会"建设,对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中强调的重点产业进行关键技术选择,服务于武汉"两型社会"建设。

    郭建平;. 面向“两型社会”建设武汉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45-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45-50..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刘新艳;陈圻;张新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兴产业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新兴产业不仅取决于创新要素的丰裕度,更取决于创新要素的集成运作方式。结合我国新兴产业的特点,指出创新要素在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牵引作用表现为:培育创业企业,引导其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和打造创新集群,从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培育新兴产业。另外,对创新要素孵化、引导和交互的载体建设进行了简要分析。

    刘新艳;陈圻;张新婷;. 创新要素对新兴产业的牵引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0-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50-54..

    分享
  • 杨君茹;费明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碳"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低碳经济将引发由技术革命引领的巨大产业革命机会,并将改变产业价值链分布,优势产业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认识上的误区、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欠缺整合运营、核心技术缺失及尚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对低碳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杨君茹;费明胜;. 低碳经济对产业竞争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5-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55-58..

    分享
  • 杨皎平;李庆满;金彦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实证检验了集群竞争环境对集群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与集群的创新存在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充当了间接效应的中介变量。当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不会出现恶性竞争时,集群的竞争环境对集群企业的合作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也提高了集群的创新绩效。

    杨皎平;李庆满;金彦龙;. 竞争环境、企业合作与集群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59-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59-64..

    分享
  • 刘满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扩散(或知识溢出)是企业集群发展的一个主要诱因,但是技术扩散(或知识溢出)的微观过程依然是一个"黑箱"。将高技术产业集群看成一个系统,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技术创新动力成长上限基模、技术扩散动力成长上限基模、知识生产与搭便车者两败俱伤基模、知识生产富者愈富基模、集群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集群创新舍本逐末基模、集群发展饮鸩止渴基模共7个系统基模,用以揭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知识生产、集群成长与集群发展之间因果关系的作用机理及运作机制,并对基模根本解作了政策解析。

    刘满凤;. 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与扩散的系统基模分析与政策解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65-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65-69..

    分享
  • 王越;费艳颖;刘琳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缺乏相应的规制,导致实践中联盟呈现出目标短期化、规模难以大型化的特点,影响了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提升其整体技术水平的目标。以法律表现形式为切入点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从联盟的稳定性和制度效力等方面对比两类组织模式的优缺点,探求适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并提出具体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完善的建议。

    王越;费艳颖;刘琳琳;.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70-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70-73..

    分享
  • 孙冬林;鲁兴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智慧城市和宁波服装产业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认为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9大部分,包括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政策法规咨询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产品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营销公共服务平台。

    孙冬林;鲁兴启;.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74-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74-77..

    分享
  • 周辉;罗良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金融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科技金融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模式,对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科技金融的内涵和低碳产业的特点以及低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科技金融与低碳产业的有效融合模式,为构建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理论探索。

    周辉;罗良文;. 科技金融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78-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78-81..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薛明慧;樊一阳;张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推动技术创业成长的诸多因素中,知识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界定技术创业和知识资本内涵及其关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基于知识资本驱动的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模型,分析了知识资本和技术创业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寻求企业快速高效成长的根源,为企业加强对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薛明慧;樊一阳;张星;. 基于知识资本的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8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81-83..

    分享
  • 赵顺龙;朱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对核心知识进行适当的保护,这种保护不仅在横向合作中是必要的,在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合作中也十分必要。从纵向合作中知识的流动方式出发,指出企业在纵向合作中对核心知识进行保护的两条路径:警惕核心知识被上下游合作伙伴窃取及预防核心知识被竞争对手获取,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赵顺龙;朱紫;. 企业纵向合作中核心知识保护的路径与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84-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84-87..

    分享
  • 周建鹏;聂华林;张国兴;张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如何将企业的生产策略选择同低碳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环境绩效相结合,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生产函数模型,借助于机制设计理论分析企业生产策略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碳税政策机制下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在市场机制下,仅靠企业自身来选择低碳产品生产策略,具有不确定性;在政府碳税政策机制下,只有政府的碳税政策满足一定的比例时,企业才会选择低碳产品生产策略,否则企业仍然会选择高碳产品生产策略,这样一个分析结果为政府在低碳经济中制定相应的碳税激励政策时提供参考。

    周建鹏;聂华林;张国兴;张华;.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88-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88-91..

    分享
  • 徐建中;袁小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率先获取低碳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先机。根据低碳经济和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了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内涵、低碳竞争力培育的参与者、低碳能源开发、低碳技术创新、低碳发展资金、低碳管理、低碳文化这七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低碳竞争力网络,并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该网络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从本质上说明了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和培育方法。

    徐建中;袁小量;.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低碳竞争力网络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92-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92-95..

    分享
  • 那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以要素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集聚技术创新要素的能力,是促使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条件。从要素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近10多年来集聚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渠道和能力,并指出我国应该顺应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与集聚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使之流动有序、组合合理、优势叠加,从而使跨国公司和我国企业都能从中受益。

    那军;. 我国集聚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能力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96-1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96-100..

    分享
  • 郭宝;阮文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影响创新活动的因素分析,并根据创新行为与企业软约束的相容性、创新产出与企业硬约束的相容性,提出了边缘创新概念,揭示了不同创新活动的表现特征,结合案例阐明了创新互动在企业创新活动,尤其是在边缘创新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创新互动需要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企业要不断完善创新流程和创新机制,员工也要向企业有效表达自己的创新意图,这样才能促进创新互动、良性地发展,充分挖掘边缘创新的商业价值。

    郭宝;阮文彪;. 基于创新相容性分析的企业创新互动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00-1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00-103..

    分享
  • 林承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04-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发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最为重要的力量。在经典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将企业制造效率差异引入模型,探讨了制造效率不对等情况下,不同创新模式与集群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并与制造效率对等情况下的结论进行了比较。发现提高企业制造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并降低对合作研发的依赖。这意味着,鼓励企业的创新投入不能仅仅把政策重点放在研发补贴上面,而应同时着重于提高企业的制造效率,尤其是集群企业的平均制造效率。

    林承亮;. 知识溢出、异质性集群与企业的创新努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04-1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04-109..

    分享
  • 程宏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联想企业文化3个发展历程的研究,提出科技型企业若想突破发展的瓶颈,需要遵循企业文化阶段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在适应企业环境变化、憧憬基本规划的前提下,内核在稳定中因时修正,外围相应变革。为我国高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培育企业文化和更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指南,以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力。

    程宏燕;. 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节点:企业文化的阶段性管理——以联想为案例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10-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10-113..

    分享
  • 宋永鹏;赵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14-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D支出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但学者对二者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企业的R&D能力,而不是R&D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具有解释力。为检验这一解释,以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29家第二产业企业200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影响企业R&D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样本企业的R&D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了R&D能力和R&D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R&D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解释力强于R&D支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宋永鹏;赵岗;. 基于R&D能力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14-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14-118..

    分享
  • 陈之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研单位资产是其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资产管理,切实提高科研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指出了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陈之院;. 提高科研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18-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18-120..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宁凌;郭龙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需求主导型的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主要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需求运行,是对传统投入主导型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同时体现了外输入式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式和多元化、变动性的政策制定理念。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激励理论、科技服务机构分类理论和供需平衡理论,在构建需求主导型激励政策过程中,要在观念上实现从投入主导向需求主导的渐进转变,建立长效的科技服务业需求的调查与表达机制,做好科技服务业需求的分类工作,优化经济投入性政策的结构和大力发展非经济性的激励政策。

    宁凌;郭龙龙;. 需求主导型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21-1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21-125..

    分享
  • 肖泽磊;韩顺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政策在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关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政策。从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入手,总结了制定高技术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并以目标为基础,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最后以江苏省1998-2008年间制定的高技术产业政策群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指出其在技术市场和人才结构建设两方面效果不明显,并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的路径。

    肖泽磊;韩顺法;. 高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以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政策群为例(1998-2008)[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26-1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26-130..

    分享
  • 李玉娜;林莉;葛继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促进联盟及联盟各方的规范运行,首要问题就是联盟自身法律地位的界定。首先,从法学视角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形态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现有法律规范廓清《意见》中联盟的法律地位,其次,从主体法角度探讨了联盟可以选择的法律形态,最后,重点分析了公司法人型和有限合伙型在联盟中的应用,以期为联盟各方选择联盟形态提供法律指引。

    李玉娜;林莉;葛继平;.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态的法学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31-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31-134..

    分享
  • 沈世娟;刘海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35-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运用行政指导手段,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规范行政指导的调查和论证程序,确立行政指导的均衡原则和政策协调原则,可以保障行政指导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以及知识产权政策的合理性,从而发挥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政府通过行政指导手段,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机制、信息检索与预警机制、ADR争议解决机制、评估及转化机制,可以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沈世娟;刘海锋;.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政府行为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35-1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35-139..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赵立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有利于检验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为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绩效评估实践的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其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开展基础研究绩效评估提供有益的借鉴。

    赵立雨;. 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0-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40-144..

    分享
  • 方宣文;潘建华;刘春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4-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1990—2010年数据,对我国研发经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并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十二五"期间1990年不变价的研发经费进行预测。同时,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十二五"期间当年价的研发经费进行预测。最后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并缩小政府在各区域研发经费投入上的差距,鼓励企业将更多的研发经费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

    方宣文;潘建华;刘春玲;. 我国“十二五”期间研发经费与强度预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4-1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44-147..

    分享
  • 崔璐;钟书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性测度评价体系,分析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差异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对提升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性及完善行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特点,构建了其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创业板55家高技术中小企业数据,运用层次分析—灰色综合评价法对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测度比较研究。

    崔璐;钟书华;. 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的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性测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48-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48-152..

    分享
  • 楼高翔;万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53-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上的技术创新协同由多个供应链成员合作完成,协同伙伴的选择对协同绩效有很大影响。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的实际特点,把协同伙伴选择的因素总结为3大类15种不同的因素;并在论述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伙伴选择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协同伙伴评价的两种评价方法。

    楼高翔;万宁;. 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协同伙伴选择与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53-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53-155..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陈英;李秉祥;谢兴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56-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协整理论、方差分解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FDI)、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推动的。此外,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发现,FDI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最大,据此提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建议。

    陈英;李秉祥;谢兴龙;. 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基于我国经济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56-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56-159..

    分享
  • 周新成;曾广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6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技术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自然价值被人类技术的生态风险所肆虐,技术创新和其成果运用过程都可能导致技术生态风险。技术生态风险既要末端治理更需源头预控,源头预控应构建技术生态风险预警系统,进行预警管理并建立系统的预控对策。

    周新成;曾广波;. 论技术生态风险的预警管理及预控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60-1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60-164..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张可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64-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梳理知识整合定义,将知识整合的原因归纳为知识离散性,并从知识分工、知识特性及其与知识主体认知能力的关系出发,把知识离散性根源归纳为空间离散和认知离散。在此基础上,以知识特性(离散知识—结构性知识)为横轴,以知识主体(个体—团队)为纵轴,构建了一个二维的团队知识整合途径模型,并基于空间离散和认知离散提出了人际互动和知识连接两条团队知识整合途径。然后,应用这两条知识整合途径分析了一个团队知识整合案例。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其理论意义在于区分了知识离散性的两大根源并提出了两条相应的知识整合途径,其现实意义是为团队知识整合过程提供了指导。

    张可军;. 基于知识离散性的团队知识整合途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64-1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64-171..

    分享
  • 谢永平;毛雁征;张浩淼;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72-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组织间信任、组织结构和知识存量,通过知识共享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了组织间信任、网络结构、知识存量、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124家企业为对象,运用SPSS与LISREL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信任、网络结构和知识存量会通过知识共享来影响创新绩效。

    谢永平;毛雁征;张浩淼;. 组织间信任、网络结构和知识存量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以知识共享为中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72-1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72-176..

    分享
  • 林筠;陈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77-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HRMS)、智力资本和知识获取的相关概念,引入智力资本作为HRMS和知识获取之间的中间变量。调查了不同类型的HRMS如何促进智力资本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智力资本是如何提高知识获取能力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为企业建立有效的HRMS,促进智力资本积累,进而提高知识获取能力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林筠;陈虹;.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智力资本和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77-1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77-182..

    分享
  • 王鹏;陈向东;张国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83-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危机促使物流企业通过物流联盟模式整合物流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质上是物流企业的知识积累。物流联盟的资源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根据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并应用博弈论分析物流联盟企业之间隐性知识转移,阐明了联盟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决策依据和保障机制。

    王鹏;陈向东;张国兴;. 物流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83-1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83-186..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石秀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87-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和工作签证计划,为美国吸引了大量的国外科技人才;美国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让科技人才能不断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欧盟完善了人才政策,出台了庞大的资金支撑框架计划,以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科研职业,促进了人才在欧盟国家的自由流动。同时,他们都很重视增加科技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待遇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激发科技人员尤其是年轻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湖北省启动了"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等6项重大人才工程。介绍了美欧引进、开发和培养人才的法规政策和举措,以期为湖北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些经验和启示。

    石秀华;. 美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及对湖北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87-1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87-189..

    分享
  • 综述
  • 曹如中;曹桂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90-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综述理论界对创意产业内涵与特点的研究、创意产业发展实践的研究、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以及国内对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措施的研究,指出了理论界对创意产业研究的现状,并提出创意产业理论研究中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曹如中;曹桂红;. 创意产业研究述评及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90-1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90-194..

    分享
  • 万金;祁春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95-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技术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技术经济评价活动具有应用价值。通过归纳分析、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对国内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此类研究的理论基础多元却分散,同时缺乏足够强的系统性;评价方法多样却未形成标准化的体系。当前的研究状况,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农业技术的需要,针对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经济评价的研究则更加缺乏。

    万金;祁春节;. 农作物新品种或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文献综述与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4): 195-2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1, 28(24): 195-2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