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3-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王雪原;王雅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D联盟的实质就是在整合各成员创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努力实现创新资源有效增值的过程。资源增值效果如何,则取决于R&D联盟创新资源的管理水平。因此,明确R&D联盟创新资源种类、从资源观角度找出联盟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联盟创新资源的优化管理思想(创新资源全过程管理、优势资源重点管理、内外资源协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王雪原;王雅林;. 基于资源观的R&D联盟管理思路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4..

    分享
  • 张雄辉;范爱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增长要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就得使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只是技术的发展水平,还包括技术的使用效率。只有高的技术效率,才能使提高的技术水平、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利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测算了我国1979-2007年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率较低,而且技术效率的提高率同经济增长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张雄辉;范爱军;.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5-9..

    分享
  • 赵昕;郑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山东省1978—2007年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时间序列数据考察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间的关联机制。根据数据生成过程完成了时序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修正了传统的数据平稳性检验方法;进而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间的长期协整机制。最后,给出了新经济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政策建议。

    赵昕;郑慧;.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下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0-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0-13..

    分享
  • 王华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两对矛盾入手阐述了公众参与技术设计的必然性,并以工具化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公众参与技术设计的可能性,分析了公众参与技术设计的困难,指明了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作为公众参与技术设计的模式。

    王华英;. 工具化理论视域下公众参与技术设计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4-16..

    分享
  • 孙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剖析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重要性,从资源要素的多元化、决策思维的中庸化、价值塑求的满意化、主客关系的复杂化等角度揭示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动因,从和则机制、谐则机制以及耦合机制角度探讨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运行机制,论述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实现途径。

    孙婵;. 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7-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7-19..

    分享
  • 赵志成;夏保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王选院士不仅做出在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实践工作,而且还对技术创新实践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依托已有的技术创新理论成果,通过对比研究,从哲学角度试图构建出以创造观为核心,以跨越观、人才观、市场观为具体内容的王选的技术创新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对于我国深入、持续地开展技术创新和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志成;夏保华;. 王选的技术创新思想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20-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20-2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华锦阳;汤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2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投入对于一个国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科技投入有了新的内涵。通过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状况和管理体制,分析我国科技投入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全球化趋势下发达国家科技投入政策的变革举措,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科技投入体制提出政策建议。

    华锦阳;汤丹;. 科技投入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25-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25-30..

    分享
  • 李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变迁对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政策模型研究中的技术变迁处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气候变化政策模型中广泛应用的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法,前者强调对能源系统细节的、技术性的处理方法,后者强调理论上对整个经济体的一致性描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都是为了帮助设计温室气体的减排政策,但是两种模型都依赖于对能源替代性和技术变迁动力学的过于简单的假设。通过对气候变化政策分析中常用的综合性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不同模型的前提假设和模型中处理技术变迁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

    李瑾;. 气候变化政策中的技术变迁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31-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31-35..

    分享
  • 徐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纠正技术研发的负外部性(溢出效应),政府一般可以选择3种政策工具,即专利制度、R&D合作以及政府补贴。对厂商进行R&D合作和向厂商R&D提供补贴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考虑3种博弈情况(即R&D竞争、R&D合作和垄断),当溢出率较小时,最优R&D补贴提高了R&D的水平、增加了研发产出和厂商利润。

    徐斌;. 溢出效应、R&D合作及政府补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36-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36-39..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孔令丞;谢家平;谢馥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园区是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但园区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影响着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益的提高。从产业共生的视角,提出了依靠园区企业合作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并分析了产业共生合作模式、合作关系和资源集成管理。

    孔令丞;谢家平;谢馥荟;.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循环经济区域合作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40-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40-43..

    分享
  • 陈玉川;赵喜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R&D能力的形成受当地文化基因的制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R&D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两种形式。区域文化基因既决定区域R&D物质投入中的分配方式、产权激励方式等,又决定区域R&D精神投入中的创造自由、提升发展、思维方式等。提升区域R&D能力,既要塑造有利于R&D物质投入的区域文化基因,又要塑造有利于R&D精神投入的文化基因。

    陈玉川;赵喜仓;. 区域R&D能力形成的文化基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44-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44-47..

    分享
  • 高文;杨文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工业在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新区乃至天津市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高文;杨文明;. 滨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水平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48-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48-51..

    分享
  • 张宇;王蒲生;李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量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1998–2007年深圳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模型,对科技创新的不同环节与深圳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的创新环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深圳市在继续加强技术市场建设的同时,应该提高对自身基础创新研究的关注,加大对本土创新的支持。

    张宇;王蒲生;李平;. 深圳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52-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52-54..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汤清;付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技术外溢方和接受方的互动机制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外溢技术同化能力的内容和重要性,接下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998—2009年的各个产业间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全部技术外溢和同化能力进行计量测度,最后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五大类别产业的同化能力和产业增加值、研发强度以及技术知识存量的互动关系的具体状况,分析同化能力在这个循环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汤清;付强;. 我国高技术产业间技术溢出同化能力的测算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55-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55-59..

    分享
  • 高长元;刘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作为一种知识和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形式,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虚拟化的趋势。在分析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融资特点的基础上,参照信用互助的融资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集群互助融资基金的HTVIC融资模式,并为其设计了基本制度和运作流程。该融资模式以通讯网络为技术支持,以信任为合作基础,体现了高技术企业间的互助互利,能够整合企业的资金能力,降低其融资成本,满足成员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并能为集群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高长元;刘蕾;. 基于互助融资基金的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融资模式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60-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60-63..

    分享
  • 王正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根据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资源特点和目标对集成平台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J2EE的集成平台6层逻辑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在运作方法方面,提出了基于资源服务提供商的平台运作模式和资源共享运作机制。在平台安全方面提出了基于角色和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最后介绍了网络化制造资源集成平台原型系统,验证了平台架构与运行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王正成;. 网络化制造资源集成平台架构与运行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64-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64-69..

    分享
  • 朱承亮;岳宏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技术效率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运用DEA模型对2001—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行业集聚程度、行业竞争程度、企业规模以及技术创新方面探讨了影响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技术效率的路径与方法。

    朱承亮;岳宏志;. 我国高技术行业科技活动技术效率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70-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70-74..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孙宝连;吴宗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动型绿色管理战略的目的是通过绿色管理构建竞争能力的自愿性、主动性行为,绿色管理战略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了企业实施主动绿色管理战略的动因,并提出了创造有利于企业实施主动绿色管理战略环境的政策建议。

    孙宝连;吴宗杰;. 企业主动绿色管理战略动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75-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75-77..

    分享
  • 蒋朝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产生的背景、历史发展进程及各阶段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蒋朝晖;. 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发展历史的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78-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78-81..

    分享
  • 张玉明;刘德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8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中小型科技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为此,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文化对科技与管理人才结构、人才流动和能力培训等有积极作用。同时,人力资源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潜力、生存状态等有显著的正效应。结构关系检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张玉明;刘德胜;. 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82-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82-89..

    分享
  • 赵黎明;谢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存在着多重信息不对称。讨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分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经理人与创业企业合谋的成因与动机。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经理人与创业企业合谋模型,讨论合谋损失与代理成本以及影响合谋的财政返还、税收强度、捆绑投资、市场声誉等因素。研究表明,财政返还降低了创投与孵化器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捆绑投资使合谋的动机降低,可以促进孵化器与创投的合作,提升创业企业的成功率。并提出降低两者合谋的财政返还、信息记录、孵化器投资的治理建议。

    赵黎明;谢菲;. 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业企业合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90-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90-92..

    分享
  • 余晓钟;解淑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心竞争力缺失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在对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含义、状态特征、判断识别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防范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途径。

    余晓钟;解淑娟;. 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原因及其防范途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93-9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93-96..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徐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97-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共享是组织中进行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类虚拟组织,有效的知识共享管理模式可以带来良好的组织文化,增强组织活力。在分析虚拟组织的特点及其知识粒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两套机制在内的知识共享管理模式,结合国外成功案例,论证了虚拟组织中知识共享管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科技管理,尤其是新兴的虚拟科研组织管理中的创新方法。

    徐扬;. 虚拟科研组织中的知识共享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97-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97-102..

    分享
  • 周华;韩伯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引入技术距离作为研究不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的关键途径,依据Klaus衡量同行业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考虑综合吸收能力因素,提出和改进基于技术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并以管理咨询企业为应用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对客户行业知识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评价,分析企业所处的知识环境、溢出影响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提出促进知识溢出效应的方式,验证企业间通过知识交流能够发挥各自更大的溢出效应。

    周华;韩伯棠;. 技术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03-1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03-107..

    分享
  • 王茂林;刘秉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绘制知识地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的重要策略。分析了物流企业构建知识地图的必要性,研究了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的流程,并对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王茂林;刘秉镰;. 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08-1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08-110..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徐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信用评价是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内容之一。从科技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设计了科技管理者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其指标涵义和评价标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科技管理者的信用评价模型,提出了4级评价标准以及对应的物理意义。

    徐华;. 科技管理者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11-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11-115..

    分享
  •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16-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科技评价中的指标进行筛选,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期刊为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因变量,所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筛选出若干不相关和负相关指标,供专家在指标选取时进行参考。研究发现,如果指标选取不当,在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或灰色关联分析进行评价时,会出现某些指标增加但总评分值反而减小的异常现象。而本方法可以预先向专家提供翔实的分析数据,有利于提高指标选取的准确度和效率。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 科技评价中指标初步筛选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16-1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16-121..

    分享
  • 谭春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2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科技奖励是我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具备较高的评价功能。高校已成为国家科技奖励的主要授奖对象,其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数量来表征。根据各奖项的权重值、计算公式和数据处理规则,以2000—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项的获奖项目数为基础,可以测算出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及其排名。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非常大,在国家的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谭春辉;. 我国普通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的测度——基于2000—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项的统计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22-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22-126..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刘跃;胡小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个人–团队匹配模型已经改变了团队模式下人力资源的选拔方法,但不足的是不能保证"个人–团队"能够动态匹配。已有的研究发现,员工快乐与否直接影响着团队的绩效,并且员工快乐这个元素是呈动态变化的。建立了团队快乐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个人–团队"动态匹配模型来影响团队成员快乐的因素,达到间接、动态地调整"个人–团队"绩效关系,使个人与团队之间得到双赢的绩效目标。

    刘跃;胡小磊;. 基于快乐指数的“个人–团队”动态匹配模型研究——以科研团队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27-1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27-130..

    分享
  • 邓大松;李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等教育成本节节攀升且学费不断上涨,但高等教育入学率并没有因此而下降,一直稳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进行研究,发现高效运行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邓大松;李好;. 美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31-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31-134..

    分享
  • 郭心毅;蒲勇健;陈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35-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为经济学研究认为,人们在自利偏好之外还存在公平偏好,不公平对待将导致额外效用;而心理学实验又表明,不公平对待会使人们产生相对剥夺感并增加努力成本。基于公平偏好理论及相对剥夺观点,构建了三阶段晋升锦标模型,研究不公平对待对代理人努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代理人的努力水平选择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并且工资差距、努力成本、嫉妒和自豪心理以及监管精度都会影响代理人的努力水平。这一结论有利于预测代理人的行为规律,为建立最优激励机制提供更符合现实情况的理论依据。

    郭心毅;蒲勇健;陈斌;. 不公平对待对努力水平的影响——基于三阶段锦标模型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35-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35-140..

    分享
  • 王怡然;张楠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团队互动对于团队的工作成效至关重要。为了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团队,就必须创设良好的团队互动过程,以此来保证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尝试从高校创新团队的动力机制入手,探究团队互动及其发展阶段,以期为探索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王怡然;张楠楠;. 高校创新团队互动过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1-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41-144..

    分享
  • 孙健;于波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5-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新国际贸易理论、新地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以及数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动态均衡模型,并提出了S(Situation)—P(Patterns

    孙健;于波强;. 人才集聚中的动态均衡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5-1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45-149..

    分享
  • 池仁勇;梁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9-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者的行业选择是创业成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生存型与机会型的创业者在创业者个人特征、创业投资回报预期、创业壁垒和创业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他们的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行业选择决策模型,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作出评价,并对结果进行行业分析。

    池仁勇;梁靓;. 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49-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49-153..

    分享
  • 综述
  • 段会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知识溢出问题在区域经济学、新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等领域获得了大量研究,相应地知识溢出测度方法的探索也成了关键问题。知识溢出的测度方法分为4类:技术流量法、成本函数法、生产函数法和文献追踪法,分别对这4种方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

    段会娟;. 知识溢出的测度方法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54-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54-157..

    分享
  • 陈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58-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税务筹划已突破传统的理论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地延展。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国内研究均明显落后于国外。为了更好地研究税务筹划,对国外和国内税务筹划研究进行述评,在总结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以期为我国税务筹划的未来创新变革与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陈博;. 税务筹划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5): 158-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5): 158-1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