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7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10-08-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王续琨;丁堃;宋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理科学是所有以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统称。管理科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之后,解析其学科结构逐渐成为管理科学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管理科学的数百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进行结构性梳理,按照具体研究对象的异同将它们归并为7个一级子系统;旨在发现其学科结构中的"缺失"环节,促进其整体上的均衡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科学技术管理学、技术管理学为例,阐释了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仍存在着深度分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王续琨;丁堃;宋刚;. 管理科学在中国:管理学科结构探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6..

    分享
  • 郑长江;谢富纪;傅为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资源共享对科学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经济学视角定义了科技资源共享的内涵和科技资源共享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科技资源共享效益的路径,认为政府力量和市场机制实行分工协调,对有效推动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具有良好作用。

    郑长江;谢富纪;傅为忠;. 科技资源共享的效益提升路径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7-10..

    分享
  • 杨俊;鲍泳宏;刘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2010年两会上,九三学社因提交了一份名为《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而备受关注。从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我国面临的巨大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以低碳带动经济复兴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在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低碳经济模式的政策措施:完善法律法规,设计经济刺激方案;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以结构创新推进低碳经济;提高认识,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

    杨俊;鲍泳宏;刘芊;. 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1-14..

    分享
  • 李华晶;邢晓东;揭昌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绿色创业研究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成为创业领域一个新兴且重要的主题,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成果都在不断丰富。依据机会、创业者和环境3个基本创业视角,绿色创业形成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架构模型,据此能够进一步挖掘绿色创业的本质和特点。通过对研究趋势的梳理,以提炼出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而为我国创业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华晶;邢晓东;揭昌亮;. 机会、创业者与环境:绿色创业的基本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5-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5-18..

    分享
  • 游浚;马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绩效考评系统设计拘泥于管控视角,缺乏对绩效改善和员工开发的系统思考,从而削弱了绩效考评应有的战略导向作用。企业应该系统地把绩效考评同员工绩效改善和个人发展计划整合一体,在滤除影响考评有效性的系统性因素后,从能力、行为和结果3个方面逐次展开绩效分析,探悉偏差根源,并分别从能力、激励、环境3种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绩效改进和员工发展计划。

    游浚;马君;. 基于HRD视角的绩效分析与绩效改善流程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9-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9-2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李建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的加剧,经济增长必须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如何实现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整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从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结合点主要集中在产业技术政策领域,科技政策通过产业技术政策服务于产业政策。

    李建花;. 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整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25-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25-27..

    分享
  • 陈强;王艳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的金融危机成为我国审视科技政策、调整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的难得机遇。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的挖掘和对我国科技政策结构平衡状态的分析,发现在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认为我国应从自身的发展和全球的视野来重新调整科技政策,并给出了建议。

    陈强;王艳艳;.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政策的平衡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28-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28-32..

    分享
  • 胡朝阳;周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科技发展对生命健康权、生育权、隐私权、平等权以及环境权与发展权等人权保护都已产生正负两面性影响。从本质上看,基因科技发展的人权影响乃是科技的工具理性与人类的价值理性日趋分裂所致。基因科技发展需要以价值理性引领其工具理性的发展方向,从而消解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内在张力,据此构设基因伦理准则,完善基因科技立法,将基因科技发展的人权影响纳入有关制度规范及其价值指引的法律调整之中。

    胡朝阳;周旋;. 基因科技发展的人权影响及其法律调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32-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32-35..

    分享
  • 伍虹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世界500强企业在华的发展及专利申请趋势,运用RTA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世界500强企业中36家典型企业在1994—2007年6个时间段内,在华专利技术资源控制的情况,揭示其在华专利技术资源控制的战略。

    伍虹儒;. 世界500强企业在华专利技术资源控制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36-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36-39..

    分享
  • 崔鑫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利制度的核心是专利法。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研究了我国专利法的制定及其3次修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或主动、或被动进行的"制度模仿",促进了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专利制度变迁的内生性特征日趋明显和重要,这表明我国专利制度的有效性正日趋增强。

    崔鑫生;. 从“舶来”到“自生”:中国专利法的诞生与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40-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40-43..

    分享
  • 蒋景楠;周世洋;张艳辉;尹邦奇;吴洁敏;包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是我国走向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而科技成果作为科技创新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将通过对上海市2004—2006年获奖科技成果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获奖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蒋景楠;周世洋;张艳辉;尹邦奇;吴洁敏;包豫;. 获奖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2004—2006年上海市获奖科技成果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44-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44-47..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陈震;尤建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合理布局是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改进并构建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优化配置模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2007年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陈震;尤建新;. 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效率测算及优化设计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47-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47-50..

    分享
  • 秦远建;肖志雄;毕雪东;郑长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民生科技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介绍了湖北省民生科技的现状,指出民生科技需求与供给的不对接。通过分析影响湖北省民生科技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湖北省民生科技供需对接的机制及对策:完善利益表达通道;贯彻民生科技价值取向,鼓励全民创新;开辟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通道;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提供科技转化平台。

    秦远建;肖志雄;毕雪东;郑长博;. 湖北省民生科技现状分析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51-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51-54..

    分享
  • 董登珍;李静;龙江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对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逐渐深入,使得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显著。湖北省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工业经济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背景下,湖北省的工业经济体系渐渐开始阻碍经济的发展。通过研究湖北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湖北省工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董登珍;李静;龙江舫;. 技术创新与湖北省工业结构升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54-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54-57..

    分享
  • 满明俊;李同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5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陕甘宁诸多村庄的调查,考察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行为特征和差异,并对农户采用技术的决策因素和技术获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基本符合"理性小农"理论和"技术诱导"理论;技术属性的差异对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投入成本、家庭经济水平、技术的风险情况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决策最重要的3种因素。此外,苹果种植户的决策受到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影响较大,小麦种植户受"看其他人的选择或收益"的影响较大,节水灌溉农户受政府鼓励措施和技术难易程度的影响较大;农户对采用技术顾虑因素的认知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技术获取条件方面,农户了解技术信息以自发性和分散性的方式为主,专业性的技术信息供给渠道仅起到辅助的作用;农户参与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产技术方面。

    满明俊;李同昇;. 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差异、决策依据、获取途径分析——基于陕西、甘肃、宁夏的调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58-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58-63..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丁明磊;刘秉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发生在知识创新与知识溢出背景下的创业活动(知识型创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关联互动关系。指出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的联动是推动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其核心在于知识吸纳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三元模型,通过知识型创业、产业集群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区域的相关政策规划提供指导和建议。

    丁明磊;刘秉镰;. 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联动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64-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64-66..

    分享
  • 郭丽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发服务业的形成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目前,合作研发是研发服务业的重要组织模式,合同外包是主要业务模式。作为独立业态,研发服务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且面临诸多问题:转制院所的双重身份,影响院所研发服务信誉度;研发服务定价机制、投融资环境不完善;统计指标缺失等。建议继续深入推进院所改革,完善公共研发成果的共享机制;运用技术转移专项资金,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服务与融资服务一体化的中介组织发展;在高新区统计体系中列入"研究与试验发展外部支出"统计指标。

    郭丽峰;. 加快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67-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67-70..

    分享
  • 刘本玲;马有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种以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许多城市已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结合在一起,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不再仅仅是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在地域上简单的集中,它更需要诸多方面的协同发展。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协同发展的原理和机制,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是创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刘本玲;马有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协同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71-73..

    分享
  • 师萍;韩先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高科技大中型制造业2003—2007年的R&D效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我国目前高科技产业大中型制造业R&D效率一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市场竞争程度与R&D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要素投入中,资本投入是影响R&D效率的最明显因素,R&D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资本驱动型。

    师萍;韩先锋;. 我国高科技大中型制造业R&D效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4-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74-77..

    分享
  • 魏少玲;刘丽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点分析了主导设计形成之后而发生的技术出局的影响因素,并以国产手机行业为例研究了学习投资不足、竞争者专利的作用力对于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指出研发力量薄弱、核心技术缺失及国外品牌的专利控制增加了国产手机生产企业技术出局的可能性。

    魏少玲;刘丽娜;. 基于技术出局视角的行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78-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78-80..

    分享
  • 任声策;陆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造船业效益指数和技术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还存在差距,造船业的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环节尤其需要加强。通过加大和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建立开放式创新网络,提高内外部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挖掘企业内外部创新能力,促进造船业集群创新发展,提高造船业研发效率,可以促进我国造船业自主创新。

    任声策;陆铭;.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的中国造船业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81-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81-85..

    分享
  • 宋燕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农业产业链分为大宗农作物粮棉油产业链、畜禽渔产业链和蔬菜果木产业链,结合对安徽省这3种产业链结构和特征的调查数据,研究不同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特征,认为应加强农业产业链主体之间的联合,发挥网络创新的比较优势,加大对蔬菜果木产业链的技术支持。

    宋燕平;. 农业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85-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85-87..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高宇;高山行;严红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和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关键所在,如何将专利竞赛理论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在国际技术竞争中获得基础和核心技术专利,是国内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和回顾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专利竞赛的已有研究结论,针对企业技术和资金储备的合理化配置、研发竞赛过程中的竞争策略选择以及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社会福利最优化策略,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使企业实现"技术蛙跳"的相关策略。

    高宇;高山行;严红昌;. 专利竞赛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88-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88-91..

    分享
  • 单汨源;李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持续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持续创新机制框架模型,该模型包括创新动力、创新过程、学习能力、创新管理、创新环境五大部分。创新动力是来源,创新过程是核心,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管理是手段,创新环境是平台,通过五大部分的耦合和相互作用确保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单汨源;李盈;.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持续创新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92-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92-95..

    分享
  • 谢科范;何菲;刘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保险作为企业科技风险的一种社会分摊方式,企业是它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科技保险中的企业行为对科技保险体系的稳定及流程的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对处于科技保险流程各阶段的企业行为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采用期望效用模型着重对企业科技保险投保决策行为进行研究。

    谢科范;何菲;刘骅;. 科技保险中的企业行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96-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96-98..

    分享
  • 高锡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99-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定量地刻画企业技术创新意识的结构效应,阐释了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和企业技术经济绩效等概念,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提升企业技术经济绩效的理论假设,运用跨地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对理论假设作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研究假设在整体上成立。研究还发现,企业主动创新意识比企业创新压力意识、企业技术引进行为比企业技术开发行为的结构效应更为明显,并获得某些政策上的启示。

    高锡荣;. 企业技术创新意识的结构效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99-1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99-105..

    分享
  • 王涛;赵亦清;熊云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以往的研究大都是基于能力既存的假设前提,进而分析其对企业的作用,很少关注能力是如何演化和发展的。能力演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一种知识活动,而其核心在于组织学习。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会通过选择、复制和保留等流程进入企业的知识集合中,并对部分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知识进行替代,进而实现对企业知识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能力的自主更新发展。

    王涛;赵亦清;熊云影;. 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能力演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06-1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06-110..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牛冲槐;原锟霞;李秋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聚集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及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因素很多,其中,科技资源配置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分析科技资源配置及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旨在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牛冲槐;原锟霞;李秋霞;. 科技资源配置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1-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11-114..

    分享
  • 孙立秀;陈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国内外高管团队权力配置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从人力资本视角研究高层管理团队权力配置的新思路。以期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引起企业对高层管理团队权力配置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实现权力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出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本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孙立秀;陈进;. 高层管理团队权力配置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5-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15-118..

    分享
  • 刘兵;苏姗姗;郭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聚集对新兴工业区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这些特点重点研究了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的动态演进过程,包括涌现阶段、突变阶段、协同阶段以及运行阶段;并对各个演进阶段的特点、优劣势以及可能产生的人才聚集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指导。

    刘兵;苏姗姗;郭然;. 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动态演进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19-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19-122..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赵顺龙;张艳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真实网络中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起了学术界对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通过将复杂网络理论运用到技术联盟中,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联盟中知识转移网络的模型。并通过对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即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描述,为技术联盟中知识转移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出了建议。

    赵顺龙;张艳君;. 技术联盟中知识转移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理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23-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23-126..

    分享
  • 何暑子;王文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要素,知识联盟成为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探讨企业如何优化知识联盟以支持创新,对于指导企业联盟实践、理解集群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以探索式创新为背景,探讨企业构建与调整知识联盟的最优联盟策略。从知识基础与关系强度两方面考察企业知识联盟的属性,并将企业的联盟策略分为探索式联盟与开发式联盟。通过最优控制模型求解得到:企业创新目标与现有知识联盟的属性共同影响着企业最优联盟策略的选择与动态转换;其中创新目标较低的企业容易陷入固守现状或者盲目探索的陷阱。企业需要及时评估自身技术实力、外部技术环境、创新目标与现有的知识联盟,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联盟策略。

    何暑子;王文平;. 企业知识联盟的最优联盟策略分析——一个包含创新目标的最优控制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27-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27-131..

    分享
  • 陈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知识与技术是其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是当前国际商务领域研究的重点。以AIB2009年会相关论文为基础,梳理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知识的获取与流动、技术创新与转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和归纳,并结合资源基础论进行了讨论。

    陈洁;. 跨国公司子公司知识与创新管理研究新进展——对AIB2009年会论文的评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31-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31-134..

    分享
  • 赵益维;陈菊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供应链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其创新意义愈加重要,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对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超循环理论分析供应链知识创新网络中的相关个体和节点企业的知识创新过程,并建立了供应链知识创新网络的超循环模型,为供应链网络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赵益维;陈菊红;.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供应链知识创新网络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35-1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35-137..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安金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节能减排的保证能力、控制能力、成本状况、研发支撑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5个方面阐述了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执行能力的模糊因素,建立了企业节能减排执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隶属函数及其权重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模糊系统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示例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模糊评价,为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定量化考核方法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安金朝;. 企业节能减排执行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38-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38-140..

    分享
  • 徐爱萍;柴光文;周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是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有效开发和管理智力资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智力资本是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等多维度构成,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并非易事。针对当今智力资本研究中的这一热点和难点问题,首先界定了智力资本的3个维度及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概念,其次分析了智力资本三维协同机理,再次探讨了三维协同视角下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原理,最后用6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技智力资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研究为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徐爱萍;柴光文;周坤;. 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研究——6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智力资本数据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41-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41-145..

    分享
  • 仵凤清;唐朝生;赵占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46-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DEA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复合评价及判定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具体分析了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的整体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以及在评价样本中的排序情况,并依据DEA投影原理给出了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绩效改进方向和改进值。

    仵凤清;唐朝生;赵占军;. 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46-1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46-150..

    分享
  • 综述
  • 马岳红;袁健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51-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导设计的概念已经成为理解技术、组织和产业动态变化及三者之间联系的关键性理论。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关税壁垒和行政壁垒正逐步消除,主导设计标准作为技术壁垒对占领与保护市场的作用不断凸显,能否有效捕捉行业主导设计标准,进而抢占技术创新管理的制高点关系到行业的兴衰存亡。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主导设计的主要文献,对主导设计定义、分析层次、形成机制及效应方面作了归纳总结,分析了主导设计的研究趋势。

    马岳红;袁健红;. 主导设计文献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51-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51-155..

    分享
  • 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56-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设计中考虑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是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论述了情感化设计的概念和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情感化设计的感性工学理论、情感测量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针对产品创新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发展趋势。

    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 基于情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5): 156-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15): 156-1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