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6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09-10-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范忠仁;董正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技术交易合同的定义及其契约特征着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2006年技术交易合同流向地域按合同总数排名前十位的地区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北京、上海、福建、天津4个地区的合同类别具有相似的比例结构,它们主要集中在技术服务合同周围;广东、山东、河北、江苏4个地区的合同类别主要集中于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周围;辽宁、浙江的技术交易合同比例结构区别于其它8个省市;而技术咨询合同在这10个省市的技术交易合同构成中不具备显著性特征。

    范忠仁;董正英;. 技术交易合同流向地域特征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4..

    分享
  • 李向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过程和特点决定了为其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模式,其中专业镇模式、行业模式和区域模式是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3种构建模式。走自我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是平台发展的必由之路,平台的建设必须找到一个好的盈利模式。

    李向辉;.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微观测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5-9..

    分享
  • 伍慧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科技项目实施项目监理,是改变以往由政府机构直接管理科技项目,在投资及管理中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协调和监督的重要举措。分析目了前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与试行监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科技项目监理模式。

    伍慧春;. 国家科技项目监理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0-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0-12..

    分享
  • 潘朝相;梁云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认识到传统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只重关键因素分析,而忽视具体风险承担主体的问题后,结合风险投资在促进初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创新的背景,探讨了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新视角。

    潘朝相;梁云志;. 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3-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3-17..

    分享
  • 张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食品的标识资产是绿色营销中的一个新课题,借鉴品牌资产的概念,定义了绿色标识资产,并对绿色标识资产的关键驱动因素和对顾客忠诚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标识联想、标识感知质量和消费者介入程度对绿色标识资产起正向影响作用,进而对顾客忠诚产生显著、积极的影响。

    张静;. 绿色食品的标识资产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7-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7-20..

    分享
  • 肖展春;刘艳芳;白宁;戴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析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出发,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该县的发展背景,对其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加以研究。

    肖展春;刘艳芳;白宁;戴钧;.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21-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21-24..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彭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尝试性地从创新投入、创新技术支持、生产能力支持、创新环境、创新产出5大方面提出20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根据这一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揭示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各地区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提高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彭向;.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25-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25-28..

    分享
  • 王艳明;许启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显示了各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通过系统聚类,比较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特征;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王艳明;许启发;. 我国区域间科技与经济协调程度的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29-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29-31..

    分享
  • 曹再兴;罗能生;黄艳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区域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区域创新同构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从区域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两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同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54家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得出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同构的结论;选取1997—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作为量化指标,运用相似系数法和差异度指数法,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区域创新成果同构的结论。区域创新同构会给区域创新带来不利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曹再兴;罗能生;黄艳艳;. 我国区域创新同构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32-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32-36..

    分享
  • 陈黎明;欧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全线启动,引发了广大学者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的深刻思索。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一套涵盖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4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目标值,最后还对指标体系的完善、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监测的操作和实施进行了探讨。

    陈黎明;欧文;.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37-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37-41..

    分享
  • 高红贵;王苏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湖北省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环保产业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投入力度不足,资金缺口随之拉大,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凸现。通过对湖北省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资金供需矛盾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舒缓矛盾的策略。

    高红贵;王苏楠;. 湖北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及资金供需矛盾的纾缓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42-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42-46..

    分享
  • 金雪琴;文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DI对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从实证角度,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内12个地级市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效果,归纳为经济促进因子、资本技术推动因子、社会效益因子3个主因子并作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利用外资的效果与外资在量上的分布不相一致,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金雪琴;文嫮;. 江苏省信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效果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47-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47-5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张晓;盛建新;林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联盟在国外的成功应用为我国创新官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鉴,产业联盟组建模式的本土化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在分析国外主要产业联盟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我国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过程框架、运行模式与机制保障。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结合湖北省实际对组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出建议。

    张晓;盛建新;林洪;.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52-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52-54..

    分享
  • 任荣;王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5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获取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物,而中国制造企业正因低能力梯度而陷入发展的困境。分析指出,只有合理有效地发展企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企业发展,并基于企业能力发展过程的分析探讨了能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任荣;王涛;. 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能力的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55-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55-61..

    分享
  • 孙海;王元地;许正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因素,并测算了1994-2006年我国制造业中能源消耗强度中两个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在不断下降,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综合影响。两者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都有正面作用,同时,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作用略大于产业结构调整作用。

    孙海;王元地;许正权;. 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基于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62-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62-65..

    分享
  • 杨巍;吴敬学;张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进步对我国稻谷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稻谷总产量从1949年的4865万t增加到2006年的18257.2万t,增长275%,但是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在稻谷生产中的作用程度是不同的。利用E-S模型,以早稻生产为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早稻生产中的机械型和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2000年以前我国早稻生产技术进步以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为主导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以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导模式,且各地区早稻生产技术存在较大差异。

    杨巍;吴敬学;张扬;. 早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66-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66-69..

    分享
  • 企业管理创新
  • 刘娟;谢家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文化从价值层面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群落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群落的生态文化建设十分必要。在对生态文化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指出企业群落的生态文化建设应从企业和群落两个层面进行。企业层面主要包括经营理念的生态化、管理制度的生态化、产品设计的生态化、生产技术的生态化和企业形象的生态化5个部分;群落层面主要包括副产品交换关系的培育,知识、信息共享的培育,开拓、创新氛围的培育3个方面。此外,还认为企业群落的生态文化建设需要得到区域政府、非政府中介组织和公众的支持与协助。

    刘娟;谢家平;. 企业群落生态文化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70-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70-73..

    分享
  • 李耘涛;刘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系统定义及特征的分析,提出一般系统作用机制模型,然后从战略变革导向的企业战略学习机制的系统本质入手,结合一般系统作用机制模型,从企业战略学习系统环境、企业战略学习系统组成要素和企业战略学习系统愿景3个方面,全面剖析战略变革导向的企业战略学习机制,最后提出战略变革导向的企业战略学习机制模型。

    李耘涛;刘妍;. 战略变革导向的企业战略学习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74-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74-78..

    分享
  • 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核心,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协同创新网络的效应。

    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79-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79-82..

    分享
  • 夏若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能力是由相互处于互补关系的技术研发能力、配套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扩张能力、品牌建设和维护能力、售后服务能力、适应性学习能力、自我改进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资源调动能力组成的一个系统性能力集合。从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特征及其对技术创新成功的影响机制入手,探讨了其对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启示。

    夏若江;.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构架的中小企业技术战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82-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82-85..

    分享
  • 邓淇中;邹新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学者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建议与对策。利用行为金融理论来分析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本质原因,通过构建银行经理人效用函数模型,说明银行贷款经理人信贷决策羊群行为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内在机理,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邓淇中;邹新月;.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羊群行为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86-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86-89..

    分享
  • 唐元宁;蒋畅;周国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多元化经营及产业链构建理论,以铁路多元化经营行业相关性为依据,提出以铁路运输产品为对象构建铁路多种经营产业链的发展构思。这不仅为铁路多元化经营的后续系统性研究建立了框架,也为我国国企多元化经营改革及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唐元宁;蒋畅;周国华;. 多元化企业产业链构建研究——基于铁路产业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90-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90-93..

    分享
  • 李光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考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变动趋势及分布特征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的绩效。结果显示:技术引进对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增长产生负向影响;经济环境变动降低了技术引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技术引进仍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

    李光泗;.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及其绩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93-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93-97..

    分享
  • 卢志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竞争全球化、需求多样化和技术变革快速化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带来了经营的诸多不确定性。面对挑战,信息化战略已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提供信息化战略柔性的视角对信息化柔性战略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一种IPS柔性三维度空间模型以探讨信息化战略柔性度的问题,并归纳出企业成长过程中信息化柔性战略的选择对策。

    卢志平;. 企业信息化柔性战略三维空间模型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98-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98-102..

    分享
  • 田雪莹;蔡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企业捐赠行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运用因子分析和统计描述方法对上海87家企业的捐赠行为从动机、结构和管理3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和启示,以期为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田雪莹;蔡宁;.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基于上海企业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02-1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02-105..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李敏;刘和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从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3个维度探讨持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制度的设定,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模型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最优专利制度是一种动态的制度而不是静态的制度;新兴行业的专利制度组合方向为长期限、宽范围和高距离;最优专利制度必须合理融合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

    李敏;刘和东;. 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06-1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06-110..

    分享
  • 王德应;刘渐和;王成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回顾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模型与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各动力要素的协同作用,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重要构成,对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其它构成要素有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模型。

    王德应;刘渐和;王成军;. 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10-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10-114..

    分享
  • 温新民;左金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管理相关数据的分析,展示了其再次延续资助比例高于首次延续资助比例、老资助率高于新人资助率、同行评议结果等级与资助可能性不具线性关系、同行评议中会评成为主要评议方法、项目官和评议人组成规范化、保护与支持创新的非常规措施等重大变化趋势,进而对NSF资助管理日益科学化展开了分析和论证。

    温新民;左金风;.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管理的重大变化趋势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15-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15-120..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王明旭;陈波;吕彬;杨建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界定了可持续技术的内涵,提出了可持续技术的分类方法,将可持续技术分为5类,探讨了技术综合评价的一般过程。对4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分别记为A、B、C、D)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评价指标,采用3种客观赋权法对指标赋权,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技术的可持续性进行排序。从评价结果看,4种技术的可持续性依次为D>A>B>C。然后,分别分析了各技术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情况。最后,对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王明旭;陈波;吕彬;杨建新;. 可持续技术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21-1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21-125..

    分享
  • 刘思峰;菅利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国际合作关键技术选择研究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提出了度量区域主导产业急需关键技术的紧迫性指数与通过国际合作可获得关键技术的可能性指数,围绕紧迫性指数与可能性指数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因素灰色综合评价与多目标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筛选出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需重点支持的关键技术、一般支持的关键技术及其合作国家等,为江苏省制定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与具体措施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刘思峰;菅利荣;. 区域国际合作关键技术评价指数的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26-1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26-129..

    分享
  • 王常柏;于化龙;刘立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评价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的优劣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常柏;于化龙;刘立霞;. 产业技术创新制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29-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29-133..

    分享
  • 陈家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34-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影响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功能定位,提出了创新型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功能偏离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模型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高新区的统计数据,计算出53个国家高新区的功能偏离系数。数据表明,国家高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功能异化与偏离的现象。最后,根据53个国家高新区功能偏离系数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对策。

    陈家祥;.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偏离的测定与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34-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34-138..

    分享
  • 苏越良;何海燕;尹金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39-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的特性,提出了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评价研究中。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BP神经网络算法的局部搜索优势,能有效防止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值,同时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苏越良;何海燕;尹金龙;. 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39-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39-142..

    分享
  • 鲍盛祥;殷永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43-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方法和模型。最后,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对信用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鲍盛祥;殷永飞;.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与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43-1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43-148..

    分享
  • 黄宝中;唐婧鑫;李莲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48-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科学合理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总结以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思路。

    黄宝中;唐婧鑫;李莲靖;.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测算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48-1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48-151..

    分享
  • 刘俊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52-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工业大学1996—2006年被SCIE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合作国家与机构、语种分布、作者分布和论文被引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现状进行初步探究,为科技决策者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政策提供了量化基础和决策支持。

    刘俊婉;. 基于SCIE的科研现状评析——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52-1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52-156..

    分享
  • 科学理性与方法
  • 张凯;何桢;弗雷德里希.斯坦霍斯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5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军事国家和恐怖集团对纳米科学的热衷使纳米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社会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综合和深入地分析其风险,提出了定性评估的方法和路径。通过5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动机和实现因素,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设性设想和对策。

    张凯;何桢;弗雷德里希.斯坦霍斯勒;. 纳米技术对社会安全影响的风险评估——基于军事国家和恐怖分子的使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57-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57-160..

    分享
  • 许继琴;金贤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61-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已有主要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的回顾分析,发现其在我国区域层面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在综合权衡反映空间特性、产业内部互动联系、数据可得性、识别完整性、评价客观性等问题下,对区位商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以期获得一种较适合我国区域层面的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在效果检验中,改进后的区位商法在宁波市产业集群初步识别中体现出较好的效果。

    许继琴;金贤锋;. 我国区域层面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研究——区位商法的改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61-1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61-164..

    分享
  • 徐学军;余愿;丁雯;石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65-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高效地实施ERP系统,运用ERP所蕴涵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理念,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回顾了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ERP实施过程中控制的关键要素和生命周期控制流程,描绘出系统动力学在ERP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因果关系反馈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ERP项目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徐学军;余愿;丁雯;石现;.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ERP项目管理的仿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65-1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65-169..

    分享
  • 知识管理与工程
  • 万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69-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群在开展创新活动时既可以依靠内生知识,也可以依靠外部知识。将集群创新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考虑外部知识源的作用,先将集群创新分为6种类型,然后再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集群创新能力的3种培育路径:集群缺乏创新—封闭的内生创新—开放的内生创新,集群缺乏创新—模仿的外生创新—开放的内生创新;依附的外生创新—受控的内生创新—开放的内生创新。对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万陆;. 外部知识源下的集群创新能力培育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69-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69-173..

    分享
  • 许方球;刘洪德;喻登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74-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知识管理的耦合、知识管理的过程要素与核心竞争力的耦合两方面分析了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的知识管理障碍总结为耦合障碍和实施障碍两层面共12个因素,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进行知识管理障碍的内在关系诊断,得出知识管理障碍主要来自于组织机制、员工愿景、技术平台、内外环境的结论。

    许方球;刘洪德;喻登科;. 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知识管理障碍关系诊断[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74-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74-177..

    分享
  • 王辉坡;邓立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7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品创新是一种集成化的企业技术经济活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品创新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集成应用,但是由于知识具有抽象性、分散性,因此很难对产品创新中的关键核心知识进行控制和协调。从网络化的知识能够促进产品创新绩效的观点出发,建立了产品创新的知识网络模型,利用点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指标对产品创新中的关键知识进行了度量。

    王辉坡;邓立治;. 产品创新中的知识网络表示模型及关键知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78-1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78-181..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童文胜;危怀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82-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1999年以来,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导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但从国家科技奖励结构的演变来看,体现原创性和创新性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这样将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由于创新型人才具有一些独特的个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国家科技奖励结构,突出创新研究,以创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童文胜;危怀安;. 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导向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82-1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82-186..

    分享
  • 孟川瑾;左美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86-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发展的需要,CIO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我国CIO的总体地位还比较低下,仍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其中CIO制度不健全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CIO制度。从人力资源的角度阐述了CIO制度的内涵,认为CIO制度应该包括选拔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并作了相关分析。

    孟川瑾;左美云;.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CIO制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86-18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86-188..

    分享
  • 彭川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8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科技企业中的研究开发类员工为对象,通过编制心理契约问卷,对成都地区的20家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研究开发类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开发类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由3个维度构成: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维度结构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开发类员工心理契约的特殊性。

    彭川宇;. 科技企业中研究开发类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89-1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89-193..

    分享
  • 综述
  • 李冬伟;汪克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94-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已有的成果,归纳出智力资本研究的会计学、知识管理、战略管理、价值链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五个学术流派。详细论述了各流派的形成过程、学科基础、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典型模型、贡献和不足等内容,简略分析了各流派互补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李冬伟;汪克夷;. 智力资本流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0): 194-2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0): 194-2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