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1-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刘 伟;李 杨;付启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探讨区域创新系统(RIS)时,不得不首先面对一个现实而又极其重要的问题——RIS中的区域边界问题。正确认识和理解其边界及其与行政边界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针对具体行政区域及其中心城市建立可行的RIS十分重要。从分析RIS的由来及内涵出发,从RIS的系统运行机制、运行目的以及运行过程来考察,发现RIS的区域边界应该与行政边界等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RIS是一个开放系统,区域边界不应成为限制各要素流动的障碍。最后,提出构建RIS时既要强调地方政府的职责,同时也要强调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

    刘 伟;李 杨;付启敏. 基于多因素的产品平台衍生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3..

    分享
  • 马云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中“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两大对立经济思潮的兴衰交替,西方国家的规制实践也进行着动态调整:从政府规制到放松规制,从放松规制到激励性规制。政府规制的实践促进了规制理论的发展,规制理论的发展又推动了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逻辑演化:“公共利益”研究范式——“部门利益”研究范式——“激励性”研究范式。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分异”与“融合”特征。

    马云泽. 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动态演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4-7..

    分享
  • 陈华东;施国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与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数量相关,还与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江苏射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指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农业面源污染中人口因素的影响作用逐渐下降,化肥、农药以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

    陈华东;施国庆.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8-10..

    分享
  • 周 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技术创新的根源上挖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方式。从协作方的技术关联度和产业相似度两个维度,可以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协作研发类型分为竞争型、博弈型、缺乏型和理想型4类;从知识可控性和知识存量两个维度可以把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分为协作伙伴的搜寻、协作研发过程的设计、创新知识的整合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4个阶段。

    周 青. 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类型和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1-13..

    分享
  • 刘希宋;喻登科;李 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技术创新溢出循环模式的基础上,构造技术创新的企业、政府双主体决策模型。政府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决策,而企业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决策,竞争还是双赢取决于两者的决策与协调。通过构造技术创新的迂回生产函数,简化政府与企业之间技术创新的循环模式,研究了税率、政府支持系数、技术创新溢出乘数、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等因素对企业创新决策与政府支持创新决策的影响。

    刘希宋;喻登科;李 玥. 基于技术创新溢出循环模式的双主体决策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4-16..

    分享
  • 陆永平;侯合银;达庆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散投资风险,创业投资家通常为多个创业企业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从而形成创业投资组合。限于精力,创业投资家必然面临着投资组合规模和管理支持二者间的平衡。税收政策影响着创业投资家对于创业企业权益份额的获取,因而影响着其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支持力度,进而影响其投资组合规模。

    陆永平;侯合银;达庆利. 税收影响下的创业投资组合规模的决策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7-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7-19..

    分享
  • 郑 淼;孙继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同行评议系统的概况,重点论述了目前该同行评议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对此采取的创新计划。

    郑 淼;孙继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同行评议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措施[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20-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20-22..

    分享
  • 柴国荣;高 旭;周福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供应链风险预警的研究较少关注供应链界面风险,同时也缺乏对供应链全生命周期风险的系统性思考。为此,基于供应链界面集成的角度,对供应链全生命周期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一种“五维一体化”(时间维、空间维、关系维、逻辑维和要素维)界面集成的供应链全生命周期风险预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目标、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柴国荣;高 旭;周福洲. 基于界面集成的供应链全生命周期风险预警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23-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23-25..

    分享
  • 陆 杉;高 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协同思想上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敏捷供应链要求节点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协同行动。在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敏捷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发展方向。

    陆 杉;高 阳. 敏捷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26-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26-29..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许 娟;孙林岩;何 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聚类方法对我国省际高技术行业进行研究,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几种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描述。效率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各高技术行业的区域发展情况,更为分辨各区域的优势产业提供了依据。在DEA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方法对各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许 娟;孙林岩;何 哲. 基于DEA的我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及相对优势产业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30-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30-33..

    分享
  • 孙艳玲;黎 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四川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研究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依据中国国情和四川省省情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四川农业发展历程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从中揭示四川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孙艳玲;黎 明.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34-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34-37..

    分享
  • 吴水龙;卢泰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结合高新技术开发区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基于外商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提出将“关键因素法”应用于高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之中。在找到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之后,提出应用“相关度分析法”评估诸措施对关键因素的综合影响程度,来决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诸措施的实施顺序。

    吴水龙;卢泰宏. 基于关键因素法的高新区投资环境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38-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38-40..

    分享
  • 曲 莎;王京芳;周 浩;厉秉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的生态内涵出发,借鉴生物群落关联度这一生态学概念,提出园区企业间生态关联度、总关联度生态率两个指标,并将其用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实例的比较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建设提出了建议。

    曲 莎;王京芳;周 浩;厉秉铎. 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的关联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41-44..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 萌;王 晨;李向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数字内容产品的特点,它们决定了数字内容产品提供商在定价策略、收费策略和营销策略等商业模式方面的特殊性。

    王 萌;王 晨;李向民. 数字内容产品特征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5-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45-48..

    分享
  • 许 强;葛丽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日益受到关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就是面向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的一种创新体制。从各地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平台是否能建立相应有效的组织运行模式。从行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入手,探讨行业创新平台的功能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浙江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许 强;葛丽敏.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49-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49-51..

    分享
  • 曾 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集成创新理论,以我国高速铁路技术集成创新的成功实践为例,阐释集成创新在发展行业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集成创新以需求环节为起点,通过集成技术、行业资源以及知识,拥有行业核心技术,获得更好的产品开发绩效和更高的生产率,成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曾 伟. 我国高速铁路集成创新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52-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52-54..

    分享
  • 熊 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业创新流程与制造业创新流程有很大区别。首先分析了服务业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主要区别,然后分析了制造业创新流程发展模型,最后与制造业创新流程模型在战略计划、企业活动、技术发展、科学基础等方面的区别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业创新流程模型。

    熊 焰;. 服务业同制造业创新流程的比较研究及模型建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55-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55-57..

    分享
  • 企业管理创新
  • 王建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外研发投资,会受到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不同区位因子的影响。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有关企业海外研发投资区位因子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14个相关指标,然后依据由世界银行提供的有关22个国家和地区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一些公共区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结果及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阐述。

    王建华. 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公共区位因子及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58-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58-61..

    分享
  • 薛佳奇;刘 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难以解释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现象。探讨了创新文化的两个维度——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和不同影响效果,认为企业家导向促进了国际化的发展,而市场导向对国际化的影响呈倒U型。

    薛佳奇;刘 益. 转型经济下中国企业的创新文化对国际化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62-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62-65..

    分享
  • 陆园园;郑 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创新要素协同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崭新视角探讨了创新要素协同过程的复杂性,并提出了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创新要素协同模型,最后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复杂性理论在创新管理方面的应用的方向。

    陆园园;郑 刚.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创新要素协同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66-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66-70..

    分享
  • 王广凤;李 征;冯荣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并购是以获得技术为目的的并购,目标技术的性质影响着企业的预期收益,并间接影响到企业实施并购的积极性。以突破性和外部性为例,阐述目标技术性质与企业技术并购积极性的关系,并利用相关模型,具体分析突破性和外部性综合作用下企业技术并购的决策选择。

    王广凤;李 征;冯荣凯. 技术突破性、外部性与企业技术并购[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7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71-73..

    分享
  • 江 涛;谭 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各组成元素间的网络关系是企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其总体竞争力与其内部网络具有紧密联系。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了企业集群的无标度网络特征,并运用改进的无标度网络模型来定量分析集群网络中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为集群向既定目标发展提供了控制依据。

    江 涛;谭 建. 改进的BA无标度网络模型在企业集群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74-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74-76..

    分享
  • 黄永春;杨 晨;王醒时;谢 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自主产权名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名牌运营的评价指标;借助SPSS11.0软件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运营模式进行了聚类分析;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探究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运营路径,以期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创造与运营提供理论范式。

    黄永春;杨 晨;王醒时;谢 辉.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运营模式的聚类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77-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77-80..

    分享
  • 曹 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广大中小企业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ASP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模式。在分析ASP模式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ASP建设和运行模式新思路。

    曹 国.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ASP模式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1-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81-82..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金泳锋;程 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专利日益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制度保障。在此背景下,从IPC分类的视角,通过对2001—2006年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技术分布、研发、发展态势等情况,并提出了对策。

    金泳锋;程 遥. 中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发展态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3-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83-86..

    分享
  • 李国平;陈福明;仇荣国;郭昌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科技政策法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必须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价值判断,方可尽可能避免决策失误,减少政策法规的负面影响,强化其积极作用。建立了一套基于科学性、目标成效和综合效应的地方科技政策法规绩效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州市近年来部分科技政策法规进行了绩效评估,显示了其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李国平;陈福明;仇荣国;郭昌华. 地方科技政策法规绩效评估与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87-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87-90..

    分享
  • 徐 进;梁 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政策调研分析,反思了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政策的共性问题。

    徐 进;梁 鸿. 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的公共政策绩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91-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91-93..

    分享
  • 钟荣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经费的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决定于:一方面,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有限的科研经费经常“跑冒滴漏”,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再一方面,我国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强度将快速提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1.41%提升到2020年的2.5%)。分析了科技经费背后的不端行为,探讨了3种科技经费监管模式,并提出了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的对策。

    钟荣丙. 科技经费的监管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94-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94-97..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邹辉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基于实物期权的单个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前景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建立基于投资者行为的风险投资最优组合模型,研究投资者的财富如何在遴选出的单个风险投资项目之间进行有效分配。

    邹辉霞. 基于实物期权和投资者行为的风险投资决策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98-1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98-100..

    分享
  • 杨 晨;周 泉;朱国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利运营作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企业的重视。而在实务中,又因对企业专利运营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影响了企业专利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通过基于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构建了企业专利运营绩效指标体系,旨在消除现行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测度。

    杨 晨;周 泉;朱国军. 基于BSC方法的专利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01-1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01-103..

    分享
  • 刘 雷;刘 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拟投标项目的科学评价,关键在于构建项目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动态联盟项目选择内涵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研究了网络分析法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项目选择评价模型,应用网络分析法确定了模型中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并对某动态联盟拟投标的项目进行了系统评价与实证分析。

    刘 雷;刘 冬. 基于ANP的动态联盟项目选择评价及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04-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04-108..

    分享
  • 杨智勇;刘金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隐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s Analysis)的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模型。模型综合运用了定量与定性指标,并在指标间加入相互关联约束的基础上进行隐变量分析建模,解决了系统评价部分指标不可定量测算及指标的相互关联等问题。利用上述模型对某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137个客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建模,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孤立分析各评价指标的缺陷,能够实现客观的系统评价。

    杨智勇;刘金兰. 基于隐变量分析的企业信息系统评价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09-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09-111..

    分享
  • 赵 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能否优化配置,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产出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利用DEA方法及模型,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源配置状况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推动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赵 镇. 基于DEA的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12-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12-115..

    分享
  • 知识管理与工程
  • 郑 展;韩伯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溢出最早属于经济学范畴的问题,经济学从古典到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学者们日渐关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生变量。技术的内生性首先被肯定,知识溢出凸显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亦丰富起来,呈现出多角度、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势。已有研究主要对经济理论、经济地理理论、创新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贸易理论诸多领域给予了补充,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也更为科学和全面地解释了知识溢出的经济学内涵。

    郑 展;韩伯棠. 基于经济交叉学科的知识溢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16-1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16-119..

    分享
  • 葛秋萍;冷桥勋;杨天泽;黄继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技术的融合流向以及共同的利益,使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三者在知识资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知识创新重组,三者正超越以往的传统边界,朝着形成新的合作研究组织机构的方向努力。现实中创新的能力更多地是被看作对现存知识的整合利用所产生的效应,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根本差距在于知识资本化的能力。而培育知识资本化的能力和环境,变成了由政府支持的社会行为。

    葛秋萍;冷桥勋;杨天泽;黄继晟. 知识资本化三重螺旋中的政府新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20-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20-123..

    分享
  • 张喜征;靳大山;杜焕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企业协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整合模式及方法,针对协同产品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动态性、分布性和多源异构性知识资源整合管理问题,分析了企业协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要素构成以及知识整合的主要模式,构建了基于广义QFD(质量功能展开)的企业协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整合模型。

    张喜征;靳大山;杜焕珍. 企业协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整合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24-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24-126..

    分享
  • 刘帮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引进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以提高和改善技术引进方的技术创新水平,实现从技术引进的“补血”功能向技术引进的“造血”功能转化。然而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企业创新充满了许多挑战。阐释了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对16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关注企业知识战略对这一作用机理的影响。

    刘帮成. 技术引进对组织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知识战略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27-1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27-129..

    分享
  • 黎仁惠;王晓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隐性知识特性、技术转移方式、技术转移双方主客观等因素的存在,其作用有所抑制。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社会资本,对于这种知识的转化、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它使得技术转移双方通过频繁互动和便利有效的交流完成隐性知识的交换与转化。

    黎仁惠;王晓东.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的转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0-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30-133..

    分享
  • 黄 敏;温廷新;邵良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4-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基于网格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框架,对于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 敏;温廷新;邵良杉. 基于网格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框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4-1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34-135..

    分享
  • 王志涛;职鹏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网络进行知识转移是国际新创企业进行知识积累的重要形式。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渠道、网络关系、网络距离和网络位势4个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阐述了各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提出了4个有待检验的命题。

    王志涛;职鹏飞. 基于网络的国际新创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6-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36-138..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陶 磊;杜 娟;苏兆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是企业的灵魂,招聘决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今后企业发展的前途。将启发式数据挖掘中的粗糙集技术引入企业CEO的智能决策中,利用粗糙集理论,通过预加工、数据约减等步骤从企业现有员工数据库中收集员工属性信息,消除多余的属性,并由此确定决策要求,协助人事经理拟定录用员工的具体条件。

    陶 磊;杜 娟;苏兆国. 粗糙集技术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39-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39-141..

    分享
  • 许树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高校学术团队建设问题放在文化视野中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基于文化观的高校学术团队演进模式。其次,从构建、磨合、成熟创新3个阶段提出了高校学术团队建设的对策。

    许树沛. 基于文化观的高校学术团队演进模式及建设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2-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42-144..

    分享
  • 苏春海;王 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可持续发展引入领导人才的研究领域,从而形成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阐述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方法,以直观量化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苏春海;王 华. 领导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评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5-1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45-147..

    分享
  • 张文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8-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背景,分析了高等学校服务于这一要求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发展高校产学研联合水平的若干措施。

    张文峰. 创新型国家视野下高校产学研联合路径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48-1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48-150..

    分享
  • 综述
  • 魏明侠;何群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51-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自我服务及自我服务技术概念的基础上,从自我服务技术的接受和使用及持续使用两个方面,对有关自我服务技术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魏明侠;何群英. 自我服务技术研究体系及脉络梳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51-1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51-154..

    分享
  • 傅翠晓;钱省三;陈劲杰;张 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5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知识生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知识生产的概念;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知识生产的基地主要是高等院校,传播途径主要是信息咨询服务,而计算机技术则是知识生产的主要工具。探讨了知识生产的机制、模式及其绩效评价。指出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可重点研究的几个方向。

    傅翠晓;钱省三;陈劲杰;张 睿. 知识生产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 155-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2): 155-1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