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06-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杨京京;蓝海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破坏性创新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其在现实商业中的出现常常能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然而已有文献偏重于企业单向破坏性创新研究,缺少竞争环境下的创新互动研究。以交易费用为解释理论,将破坏性创新纳入动态竞争战略的"进攻—反应"当中,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创新交易费用影响下,企业创新互动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模式,为企业发动与应对破坏性创新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分析工具。

    杨京京;蓝海林;. 动态竞争中的破坏性创新战略——一个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5..

    分享
  • 李卓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种创新产生后并不会马上被掌握,而是通过社会网络逐步扩散。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了单个用户面对创新决策时的双向概率模型。此外,引入势函数,分析了创新扩散过程中网络整体收益,得出创新扩散过程最终稳定状态的势函数数值比初始状态增加的结论。最后,将建立的数学模型在Von Neumann邻居型网络、Moore邻居型网络和小世界网络3种典型网络中进行仿真验证,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初始支持者相同的条件下,不支持者与支持者间的距离总和越小,以及所有关联不支持者的边的权重总和越小对创新扩散越有利的另一结论。

    李卓蒙;. 基于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5-10..

    分享
  • 叶灵莉;王志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中国工业部门1996—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数量上测定了横向溢出和纵向溢出。结果表明,外资在我国工业部门中同时存在横向溢出和纵向溢出,但现阶段主要表现为横向溢出。接着,利用经济制度和溢出效应指标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制度和FDI溢出效应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及城市化程度等经济制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FDI的溢出效应。其中,经济制度是FDI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叶灵莉;王志江;. FDI溢出效应与我国经济制度关系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1-14..

    分享
  • 谢先江;沈骊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系统自组织理论来指导技术中介体系,提出了新型自组织技术中介体系的构想,包括总体目标、组织形式、实现途径等。

    谢先江;沈骊天;. 新型自组织技术中介体系设想[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5-17..

    分享
  • 俞荣建;郝云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客户化的价值创造网络,是企业组织演进的最新趋势。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绩效根本上表现为网络系统的客户化水平和动态的顾客价值创造能力,其取决于网络中异构性价值模块的动态配置绩效。异构性价值模块动态配置的核心命题为解决价值模块的异构属性与共享要求之间的矛盾。价值模块的专用性程度和标准化程度共同决定异构性价值模块动态配置的绩效。分析了价值创造网络系统绩效的4个性质,得出了提高价值创造网络系统绩效的主要途径。

    俞荣建;郝云宏;. 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绩效分析与提升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8-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8-21..

    分享
  • 苏渺;阮平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战略网络关系联结与其它网络结构关系联结的比较、分析,结合和谐管理理论中的和则机制,提出了战略网络的关系控制机制模型,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为企业有效地实施战略网络关系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苏渺;阮平南;. 基于和则机理的战略网络关系控制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22-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22-24..

    分享
  • 钱刚毅;佘廉;张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我国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所面临的现实矛盾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这一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预警管理和应急管理两者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辨析,认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管理是包括应急管理在内的管理活动,既涵盖对公共安全状态的评估、监测、预测及报警等,也包括对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早期干预及控制。提出了包括预警信息生成、预警与应急资源管理以及预警与应急管理法律法规3个关键性内容的研究框架。给出了我国政府建设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钱刚毅;佘廉;张凯;.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及应急管理:现实挑战与发展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25-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25-28..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蔡声霞;高红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的经济理论对技术及技术变迁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并且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过程。通过对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技术变迁理论——主流经济学技术变迁理论与演化经济学技术变迁理论的分析,指出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国际技术转移政策的影响,并从中得出对我国制定国际技术转移政策的启示。

    蔡声霞;高红梅;. 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29-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29-31..

    分享
  • 李秉祥;王文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节能与环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关节能与环保联动机制的系统研究尚处于空白。在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等事权划分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节能与环保两方面入手,通过社会参与方的互动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节能与环保联动机制,促进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并以我国的造纸业为例,说明节能与环保联动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的过程与作用。

    李秉祥;王文燕;. 建立我国节能与环保联动机制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32-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32-36..

    分享
  • 刘丽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解决当前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从金融体系结构和关系型融资两方面,分析了社区银行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社区银行的依据和设想。

    刘丽巍;.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对社区银行的制度需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37-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37-40..

    分享
  • 杨光;蒋景楠;尹邦奇;吴洁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是科技奖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而产生发展的。在对国外社会力量设奖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社会力量设奖现状,通过对各国的奖励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介绍,加以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杨光;蒋景楠;尹邦奇;吴洁敏;. 中外社会力量设奖对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41-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41-43..

    分享
  • 胡新辉;王慧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许多公共科技决策中,经常存在公众参与同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以及决策机构责任与职责之间的冲突。探讨了如何将专家、相关利益者以及公众参与结合起来,以充分利用各方不同的知识资源。建议采用三步骤模型,第一步是确认各方的目标,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辨别相关的利益团体,明晰各方的目标。第二步是利用专家的知识评价各个方案。小组德尔菲法解决了传统方法时间过长、易于产生误解的缺陷。第三步是公众小组讨论,引出公众的价值观以及偏好。

    胡新辉;王慧敏;. 公共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一个三步骤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44-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44-46..

    分享
  • 王冬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总结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并深入调研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加大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并系统提出了培育策略。

    王冬梅;. 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47-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47-50..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陈彪;张锦高;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城市首位度理论对湖北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指出,湖北省城市首位度属于高度首位分布,城市规模等级分布体系的不平衡程度较高。因此,有必要完善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以加快湖北省的城市化进程。

    陈彪;张锦高;. 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湖北省城市体系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0-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50-53..

    分享
  • 杨忠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在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和互融互动性的联系,但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不仅在创新要素构成的层次与边界,而且在创新活动的功能与定位等方面都与国家创新系统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却存在着简单对应和复制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缺乏互融互动和区域内空间布局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陕西区域创新效益的提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调整。

    杨忠泰;.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差异的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完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4-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54-57..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宏起;刘媛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基础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集群功能之间的协同增强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3种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提升集群整体功能的有关对策,旨在为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宏起;刘媛媛;.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功能分析及实现方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58-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58-61..

    分享
  • 陈守明;李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地方根植性,或者说集群内企业的内部联系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综述国外产业集群外部联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外部联系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知识更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观点,并用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产业集群的案例加以印证。最后,提出了地方政府要帮助集群建立全球联系管道的政策建议。

    陈守明;李杰;. 外部联系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62-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62-65..

    分享
  • 梁治国;赵冲冲;周贵友;田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源头,通过生产性服务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当面向企业需求,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开展以高端技术集成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通过总结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在开展高端技术集成、服务行业技术进步方面的探索实践,为高校开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模式。

    梁治国;赵冲冲;周贵友;田力;. 以高端技术集成为核心的高校生产性服务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66-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66-68..

    分享
  • 齐晓辉;李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对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疆建设兵团为例,分析了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对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兵团开展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齐晓辉;李强;. 我国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以新疆建设兵团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69-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69-73..

    分享
  • 陈冬冬;彭其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与供应链战略紧密相关的战略定位、价值定位和绩效定位3个问题,介绍了战略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战略和标准3个层次,阐明了供应链战略设计的重要性;在介绍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的农业供应链战略分解设计方法和农业供应链战略的开发步骤。

    陈冬冬;彭其渊;.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农业供应链战略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74-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74-79..

    分享
  • 企业管理创新
  • 徐彪;温晓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8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传统战略理论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给出波特综合了各战略元素的静态竞争优势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动态修正,指出开放环境下企业构建动态竞争优势的战略框架。

    徐彪;温晓俊;. 开放环境下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研究——对静态竞争优势模型的动态修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80-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80-84..

    分享
  • 许萍;陈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能力理论的提出满足了企业在环境变动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需求,但是对于动态能力如何创建、发展和重组的研究尚不深入。演化分析是研究动态能力的必然途径,而惯例变异则是演化研究的关键。惯例变异与组织学习之间具有内在联接的逻辑关系。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组织学习和惯例变异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演化视角下提升企业动态能力的机制。该机制较为清晰地阐述了企业组织作为开放系统如何动态适应环境的变动。

    许萍;陈锐;. 演化视角下的组织学习与惯例变异——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85-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85-89..

    分享
  • 熊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市场"的倾向,营销管理理念亟需革新。在对整合营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高科技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整合营销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熊瑛;. 整合营销视野下我国高科技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89-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89-92..

    分享
  • 伊辉勇;刘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主观效用理论和二元价值结构理论,提出了在线定制产品的效用空间概念,并详细讨论效用空间的内容及产品在线定制过程的实质。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提出其产品在线定制过程的模型,并讨论不同效用空间驱动下顾客在线定制产品的各种选择,最终得出"顾客根据产品在线定制前预期的效用空间大小和产品完成定制后实际效用空间大小来决定在线定制的各步骤"的结论。

    伊辉勇;刘伟;. 效用空间驱动下的产品在线定制过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93-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93-97..

    分享
  • 吕明非;彭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资本在高科技创业企业机会发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创意形成和信息搜集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机会发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机会发现过程模型。

    吕明非;彭灿;. 基于社会资本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机会发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98-10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98-101..

    分享
  • 藏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详细介绍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结构的基础上,从深层次剖析了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提出了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相耦合的螺旋上升模式,强调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就必须保持两者在动态提高过程中的协调性。

    藏晨;. 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02-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02-104..

    分享
  • 知识管理与工程
  • 侯吉刚;刘益;张宸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从知识的角度分析了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并结合知识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构建了完整的企业知识整合体系,以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知识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推动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侯吉刚;刘益;张宸璐;. 基于知识整合的新产品开发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05-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05-108..

    分享
  • 金智慧;施建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odorova和Durisin(2007)对Cohen和Levinthal(1990)的吸纳能力原始模型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发展。利用Todorova和Durisin的最新吸纳能力模型,对吸纳能力模型和主动遗忘管理概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主动遗忘管理与吸纳能力的相关性。

    金智慧;施建军;. 知识管理中的主动遗忘管理与吸纳能力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09-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09-111..

    分享
  • 常涛;廖建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团队中知识共享的内在滞障及传统绩效考核的制约瓶颈,从绩效考核的视角,通过整合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促进知识共享的团队绩效考核方式,并进一步为其有效实施提出了管理策略及建议,以期为企业的团队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常涛;廖建桥;. 促进知识共享的团队绩效考核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2-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12-115..

    分享
  • 吴文清;赵黎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业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构建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公共产品博弈模型,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业企业的知识共享水平、共享动机和影响创业企业知识共享因素、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政策措施。从税收、创业成功率、内部成本、外部成本等方面,分析影响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动机,提出促进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政策措施。

    吴文清;赵黎明;. 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业企业知识共享和政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6-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16-118..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杨智勇;覃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杨智勇;覃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19-1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19-121..

    分享
  • 尹建华;徐二朋;王兆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产业集群风险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对它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产业集群主要风险的分析,按照全面、简单、易操作等原则,提炼出评价集群风险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较好处理综合评价因素模糊性的特点,构建了产业集群风险的定量评价模型。对我国浙江大唐袜业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研究。

    尹建华;徐二朋;王兆华;.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产业集群风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22-1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22-125..

    分享
  • 李翠娟;徐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合资企业的经营决策权控制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关键。从企业价值运营的视角剖析了决策权的知识分配,从价值链和科层管理两个维度分析跨国合资企业决策权的知识控制实质,并构建了知识控制系统。提出了跨国合资企业决策权的管理策略。

    李翠娟;徐波;. 跨国合资企业决策权的知识控制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26-1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26-128..

    分享
  • 科学理性与方法
  • 牛俊美;陈爱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与伦理之间难以辩证互动是科技禁区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的症结所在,也是科技伦理概念难以成立和科技伦理学难以成学的要因之一。从科技-伦理的和谐生态理念来看,"科技禁区"命题在形上层面至少关涉到科技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两个不同的思想维度。这就决定了应当且必须基于二者各自的合理性限度,于超越而涵摄的科技-伦理生态中审慎界划科技禁区,并通过与其它文化要素的动态制衡,最终实现整个文明的和谐构建。如此整合而成的禁区,才会在现实中促进而非遏制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牛俊美;陈爱华;. 科技-伦理和谐生态视阈中之“科技禁区”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29-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29-132..

    分享
  • 陈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3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证了高校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权限非对等性,并认为高校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权限非对等性是造成高校创新及保护问题的主要原因,以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为例,进行了对等性调节问题研究。

    陈杰;. 高校创新行为权限的非对等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33-1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33-13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何中兵;杨慧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中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及其特点,然后运用人力资本和制度与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何中兵;杨慧力;. 循环经济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38-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38-140..

    分享
  • 周均旭;胡蓓;张西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武汉、北京、苏州和东莞四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进行了实地调研。定量研究发现:区域宏观、集群中观和企业微观层面的8个因素共同影响着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人才吸引力;这8个因素由内而外逐渐减弱,可以分为核心引力层、引力增强层和引力扩散层;无论是微观层,还是中观、宏观层,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是吸引人才最核心的关键因素。

    周均旭;胡蓓;张西奎;. 高科技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影响因素的分层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41-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41-144..

    分享
  • 苏焘;范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正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战略性的薪酬管理愈显重要。通过试图跳出权变观点和最佳实践观点的二元争论,以期"求同存异"。首先在理论上提出一个嵌入模型,然后通过来自浙江和江苏两省275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其作出检验,实证结论支持战略薪酬的嵌入模型。

    苏焘;范明;. 战略薪酬在中国:一个嵌入观点及其经验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45-1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45-148..

    分享
  • 韩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49-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柔性思想,将传统的激励报酬系数等式确定方法推理到区间设计,以提高激励效应。针对如何提高经理层的履约能力,从报酬契约监控机制、股权契约监控机制、债务契约监控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韩鹏;. 经理报酬签约边界与契约监控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49-1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49-151..

    分享
  • 雷巧玲;赵更申;董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2-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特点及需求新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型员工导向文化的概念,构建了测量这一概念的量表。通过351份有效调查问卷检测了这一量表的效度及信度,并分析了其样本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企业在营建知识型员工导向文化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雷巧玲;赵更申;董彪;. 论知识型员工导向文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2-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52-155..

    分享
  • 综述
  • 柳洲;王洁;陈士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6-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有关自主创新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针对自主创新的意义、内涵、特征、影响因素、机理、对策等研究重点展开述评,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柳洲;王洁;陈士俊;. 自主创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2): 156-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12): 156-1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