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2-25
  

  • 全选
    |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 刘长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基因科技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此,基因科技立法须遵循风险预防的立法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制度设置。在我国基因科技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经济立法、超前立法及科学立法3项基本原则。

    刘长秋. 当代基因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与我国基因科技法的基本制度——兼论我国基因科技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5..

    分享
  • 谭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美国合作创新政策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内容与作用及其涉及的合作创新模式,并总结出美国合作创新政策的特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关于合作创新的政策及我国合作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谭辉. 美国合作创新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2..

    分享
  • 李丽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税收优惠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可以从3个方面来激励企业R&D投入。一是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R&D投资资本的使用成本,增加了企业R&D资金来源,从而刺激企业增加R&D的投资;二是税收优惠政策使政府承担了一部分企业R&D投资的风险损失,降低了企业R&D投资风险,从而鼓励企业提高持有R&D资产的比例;三是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了R&D人才的实际工资水平,降低了企业投资R&D人力资本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了R&D人力资本的供给和需求。

    李丽青.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6..

    分享
  • 王卉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响技术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有:概念的复杂性、相应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与流行观念的相容性、可实现性、可观察性。发达国家技术扩散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技术目标、组织机构目标、产业目标和区域目标,其主要功能包括转移功能、商业化功能、应用功能、咨询功能、移民功能和生产功能。在制定我国转基因食品领域的技术扩散政策时,既要考虑技术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也要借鉴发达国家制定技术扩散政策的相关经验。

    王卉珏. 对我国转基因食品领域技术扩散政策制定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8..

    分享
  • 邓泽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比较,以台湾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参照,侧重分析湖北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政府支持政策的得失,全面审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对反贫困、均财富、促公平、保效率的重要作用,明确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邓泽宏. 鄂台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社会性特点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23..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孙国岩;林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供应链R&D投资套牢问题,以博弈论为工具,在一个两层供应链系统中,研究下游制造商从事成本节约型R&D时上游供应商的批发价格策略。主要考虑了供应商在保持批发价格灵活性和承诺批发价格下制造商的创新投资以及产量决策。研究表明,无论溢出水平多大,供应商承诺批发价格都会导致制造商R&D投资和产品产量的增加,但无论在哪种价格策略下,制造商的R&D投资和产品产量都是溢出水平的减函数。

    孙国岩;林昶. 下游制造商R&D存在溢出效应时供应商的价格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26..

    分享
  • 彭光映;曾繁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科技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是全球技术竞争的主角和技术与创新全球化的最重要驱动力量。从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创新竞争的角度,研究了技术创新竞争力的新内涵及其借鉴与启示。

    彭光映;曾繁华. 技术创新竞争力的新内涵及其借鉴与启示——基于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竞争新视角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29..

    分享
  • 赵晓红;李玉萍;杨立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供应链中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复杂的信息共享决策及策略互动。通过将合约风险、创新信息盗用引入博弈模型中,探讨了信息盗用风险导致信息共享与投资决策扭曲的现象,进而提出政府应该严格立法,以充分保障制造商的创新成果,从而促进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

    赵晓红;李玉萍;杨立国.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创新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绩效的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34..

    分享
  • 龚三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资刚性的存在使技术进步排斥就业,而依赖于技术引进的我国技术进步使就业排斥效应趋于长期化。这使得我国在丧失丰厚禀赋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技术分解是化解技术引进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技术分解实质上是一个针对引进技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劳动反替代资本过程,企业追求成本节约行为带来就业补偿与创造的正外部性效应。引导企业实施对引进技术的分解,能实现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促进社会就业之间的协调。

    龚三乐. 技术进步、技术分解与就业[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38..

    分享
  • 李红涛;郭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优势,得出工研院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新形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科技创新体系的新成员,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李红涛;郭鹏. 论工业技术研究院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41..

    分享
  • 高永平;钱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本挖掘在科技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介绍了科技监测和文本挖掘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文本挖掘在科技监测中的运用,分析了文本挖掘的技术处理过程及相关技术。

    高永平;钱进. 文本挖掘在科技监测中的运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45..

    分享
  • 赵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涵不仅包含有"基本结构",还包含有赋予企业"基本结构"以内容与活力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的实施效果。针对螺旋项目组结构探讨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包括良好的研究开发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3个方面。

    赵娅. 螺旋项目组结构的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49..

    分享
  • 张朝勇;王卓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大多数"项目型"公司在同一时间往往管理多个项目。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多个项目之间的协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协同运作,产生协同经济,是项目群管理的关键。分析了项目群管理的协同动因,比较了项目群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区别,论述了项目群协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项目群协同管理模型,详细论述了协同机理及协同效应,以及可能存在的协同冲突和成本。

    张朝勇;王卓甫. 项目群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及机理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52..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苍玉权;杨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战略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整合关于战略过程研究和高管特征与决策过程关系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可以为将来的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基础,对于企业寻找提高战略决策效果的具体途径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苍玉权;杨忠. 战略决策过程研究:一个综合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57..

    分享
  • 王淼;吕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创新具有很大的风险,而虚拟企业为创新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在虚拟企业平台上,企业间的创新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对基于虚拟企业平台的创新组织结构、协同优势、扩散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明了虚拟企业可以成为创新的良好载体。

    王淼;吕波. 基于虚拟企业平台的合作创新网络[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60..

    分享
  • 吴红玲;黄国青;王常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获得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持的技术接受模型(TAM),检验IT接受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通过确定IT接受和企业组织敏捷性之间的关系,了解技术接受如何使企业成为灵活的竞争者。通过对我国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的技术或者系统使用对企业敏捷性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通过对实际的系统或者技术使用和态度的影响,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间接影响组织敏捷性。

    吴红玲;黄国青;王常松. 信息技术接受和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64..

    分享
  • 张双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务模式的设计理念包括效率、创新、互补性和锁定,商务模式的潜在价值依赖于这4个设计理念组合效应的重要程度。商务模式的逻辑主要包括机会识别、市场评估、所需要的资源和工具、风险分析4个部分。商务模式设计的理念和逻辑本质上就是价值创造的理念和逻辑。

    张双文. 高科技初创企业商务模式设计的理念和逻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68..

    分享
  • 张守凤;张鸿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战略领导能力和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CEO的社会内嵌性与成长型企业R&D战略选择的关系。从社会内嵌性的政府关系网络视角,论述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具有较强政府关系网络的CEO倾向于选择改进型的研发战略并与国内研发伙伴合作。

    张守凤;张鸿萍. 基于CEO社会内嵌性的成长型企业R&D战略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71..

    分享
  • 朱心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业企业在进行外源融资时,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现金流量权分配是这类企业产权结构的一项主要内容。这类企业现金流量很小,因此现金流量权的相机分配是投资者激励作为经营管理者的创业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从以业绩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权和以创业者是否被雇用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权两个方面分析科技创业企业现金流量权的相机性分配。

    朱心来. 科技创业企业在外源融资时现金流量权分配的相机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74..

    分享
  • 赵涛;刘保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我国企业界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若干认识误区,并指出,要通过提升产业层次、改进劳动力管理模式、构建集体协商机制的途径来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赵涛;刘保民. 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77..

    分享
  • 谢科范;陈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层管理团队冲突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比较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的原发性、衍生式及裂变式3种分群模式,对分群的动因族进行了描述与归纳;引入价值响应、权力联盟、人性释放、预期利益6个分群变量,建立了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的群间竞争模型,并分析了冲突环境下分群原理的路径依赖效应、锁定效应和网络效应。

    谢科范;陈云.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中的分群原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8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肖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由于关键技术缺失导致的技术、市场问题及其深层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肖英. 我国新能源技术进步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85..

    分享
  • 王火根;沈利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技术来研究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进出口以及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对能源效率提高影响甚微,进口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出口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高贡献率达到94.2%。

    王火根;沈利生. 能耗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分解技术的投入产出法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90..

    分享
  • 李柏洲;付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为理论基础,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框架,即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由依靠低成本集群向培育创新型集群的转变提供决策支持。

    李柏洲;付丹.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93..

    分享
  • 石泉;赵黎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经过18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在政府的主导下,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完成大规模原始资本积累后,有可能从以基本建设和获取政府资源为主转变为以资产组合升级换代和依靠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经营者自身的经营能力为主。深入探索我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往何处去的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剖析高新区及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存在的种种问题入手,阐述了建设孵化集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归纳了孵化集团发展的模式与作用,提出了我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向集团化发展的目标及其建设重点。

    石泉;赵黎明. 我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集团化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97..

    分享
  • 但斌;钱文华;刘利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产性服务业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其规模和效率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专业化集成、一体化集成和价值链集成等战略,并分别从政府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但斌;钱文华;刘利华.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成化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99..

    分享
  • 徐之舟;张青;乔居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对高技术产品统计目录的研究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对高技术产品统计目录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上海市高技术产品统计目录调整的方向,不仅可以为政府提供政策指导,也可以为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徐之舟;张青;乔居强. 上海市高技术产品出口统计目录对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02..

    分享
  • 金高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种植业科研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科研实力与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测度,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科研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科研实力与产业竞争力总体上处于低协同状态。

    金高峰. 种植业科研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协同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06..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林善浪;王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知识竞争力的含义,并架构了知识竞争力的组成要素——知识要素层、资源要素层和市场要素层3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知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林善浪;王健. 区域知识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09..

    分享
  • 毛昊;张洪吉;王锦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备高科技附加值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是维持经济实质性增长的前提,更是对经济持久、快速增长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以及专利申请与保护而实现的经济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我国地区创新过程进行划分,并进而考察R&D投入对职务发明专利产出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地区创新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毛昊;张洪吉;王锦旺. 基于我国地区经济实力、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和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产出的计量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15..

    分享
  • 刘笑明;李同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以杨凌示范区作为创新源头,以其周边区域作为扩散区域,通过实际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了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尺度地域范围内,距离确实是影响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重要阻力因子;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直接范围大致在40km以内。提高杨凌自身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善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各地与杨凌之间的交通通讯条件,是更大限度地发挥杨凌高新区的示范功能、扩大其直接影响范围、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正确途径之一。

    刘笑明;李同升. 小尺度地域范围内距离因子对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19..

    分享
  • 张凌;王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环境下,黑龙江省政府陆续出台和实施了一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针对这些政策构建了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效果评价和省际间的效果排序。

    张凌;王为. 基于集对分析的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22..

    分享
  • 王贵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东、西部公民科学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西部不同群体科学价值观的差距。

    王贵喜. 西部公民科学价值观调查报告——兼与东部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26..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陈志松;杨莲芬;王慧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中心城市CBD的现代服务业,建立了现代服务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的子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CBD的现代服务业进行模糊评价,为研究CBD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陈志松;杨莲芬;王慧敏. 中心城市CBD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31..

    分享
  • 岁玥;谢富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都市圈作为国家和区域的增长极,在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提高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是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都市圈创新体系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模型,同时对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岁玥;谢富纪. 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34..

    分享
  • 吴耀宏;蔡兵;顾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学习为重要活动的"学习经济",无论一个区域根据自身优势选取何种发展战略,其发展绩效都取决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绩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的发展绩效。根据学习型城市的内涵要求,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不仅可以利用有关统计数据进行计算,而且还具有相对完整性、时效性、可比较性和可操作性。

    吴耀宏;蔡兵;顾新. 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38..

    分享
  • 邱均平;谭春辉;任全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监督体系。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框架的三维构成:方法科学、程序合理、监督完备。

    邱均平;谭春辉;任全娥.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研究现状与三维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41..

    分享
  • 吴和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利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产出成果之一,研究其与科技投入的关系,对于评估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我国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我们测算了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以及科技人员数两个因素对专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科技人员的变化对专利产出有较大的弹性,即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产出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与仅以经费作为因素对专利进行回归所得的结果不同。同时以经费和人员作为主要因素来测算它们对专利的影响程度,是更为客观的。

    吴和成. 专利产出对科技投入要素的弹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44..

    分享
  • 周余庆;武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知识管理过程(知识创造、存储、共享和应用)角度建立了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知识管理的灰色特性,给出了知识管理水平的双维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过程视角对知识管理水平进行层次灰色评价,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周余庆;武忠. 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双维层次灰色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47..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杜漪;薄利娜;韩焕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任机制是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基石。分析了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与虚拟企业建立过程同步的"信任环"模型,并基于"信任环"模型探讨了构建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一系列相应策略。

    杜漪;薄利娜;韩焕法. 基于“信任环”模型的虚拟企业信任机制构建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50..

    分享
  • 郑展;韩伯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构建虚拟R&D团队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合作R&D模式和合理内生知识溢出度的理论基础,从利益分配、知识转移、激励和安全机制这些核心方面阐述了虚拟R&D团队运作过程的框架。

    郑展;韩伯棠. 知识溢出下高新技术虚拟R&D团队运作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53..

    分享
  • 戴伟辉;陈鸣麒;周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高层管理团队理论的基础上,从知识的角度对TMT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高层管理团队优化配置方法,并运用知识管理技术建立了实现该方法的知识管理系统。

    戴伟辉;陈鸣麒;周瑛. 高层管理团队优化配置的知识管理系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57..

    分享
  • 曾德明;肖六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研究虚拟R&D团队的形成机理入手,结合虚拟R&D团队的特征,分析其中的知识共享。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源、知识受体、共享知识和知识情境4个维度构建情境模型,选取重要影响因素建立研究体系,对知识共享的动态过程进行研究。

    曾德明;肖六一. 虚拟R&D团队知识共享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60..

    分享
  • 王培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作为能给组织带来优势的资源,也会给组织带来风险。从知识自身的属性出发,分析了知识优势的对立面即知识刚性,又从知识刚性的角度分析知识风险,并探讨了如何对知识风险进行管理。

    王培林. 组织知识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64..

    分享
  • 张军;刘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美国国家研究院的概况和职能,着重阐述了该院的决策咨询研究与运作机制,并分析如何从体制与机制建设的角度来保障国家科学思想库研究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张军;刘清. 美国国家研究院的研究机制及其对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68..

    分享
  • 陶洋;海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社会资本的框架,对团体内部网络、战略联盟网络、工业区网络3种网络类型的结构维度、认知维度与关系维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把这些维度同促进知识转移的条件联系起来,提出了促进知识在不同网络类型中转移的条件。

    陶洋;海龙. 基于网络的知识转移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71..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衡孝庆;谭清美;魏星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技术的哲学反思是时代的主流话语。在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核心的交往实践观看来,交往活动的实践场域是技术发挥作用的舞台。交往实践观对技术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从历时态的角度,技术的历史谱系可以划分为客体技术时代、主体技术时代和主体际技术时代;从共时态的角度,技术社会的交往结构包括技术研发共同体、技术产业共同体和技术消费共同体。

    衡孝庆;谭清美;魏星梅. 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技术[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74..

    分享
  • 周阳;丰景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单介绍近年兴起的项目进度计划新方式——关键链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和PERT方法进行了对比;详细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确定缓冲区尺寸的方法,指出了它们的一些优缺点;提出应利用排队论来确定在单资源约束下缓冲区的大小,以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和获得最大利润,最后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周阳;丰景春. 基于排队论的关键链缓冲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76..

    分享
  • 黄红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悲观主义、乐观主义和中立主义的分歧,表证虚拟技术存在价值。这种价值从人的创意和构思开始,展开了由目的寻求手段的过程,或者反过来由手段再去寻求新的目的的过程,表现为虚拟技术统一历史和未来两种的理论致思取向,消解主客体价值的确定性,达成建构经验世界的逻辑等价值。

    黄红生. 论虚拟技术的价值[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80..

    分享
  • 刘志伟;仇文;汪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利技术存在很大程度的闲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垄断者把专利作为一种工具,通过申请专利,然后让专利战略性"休眠"来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建立一个针对已有市场的专利竞赛博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专利技术闲置行为的成因进行经济学层面的分析。

    刘志伟;仇文;汪吉. 专利闲置策略的经济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83..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彭勃;张万红;刘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初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但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且获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的现实问题。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彭勃;张万红;刘伟. 基于生态学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培植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86..

    分享
  • 杨晨;黄雷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结构主义妥帖性判断高校专利管理体系,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高校专利管理主体的关联性加以分析,挖掘其管理关系的不协调之处,并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专利管理流程不畅、科研人员激励不足等问题,促进专利管理主体关系的和谐,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杨晨;黄雷红. 基于结构主义的高校专利管理主体关联性研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90..

    分享
  • 杨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在分析地方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杨智. 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思路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93..

    分享
  • 综述
  • 胡峰;唐海燕;曹晶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专利保护制度的国际化进程中,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许可、贸易条件的改善以及对知识密集型产品研发投资的增加,发展中国家也能够获取部分收益。简述了专利制度国际化的时代背景,综述了专利制度国际化对R&D、技术许可、FDI以及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

    胡峰;唐海燕;曹晶晶. 专利保护国际化的经济效应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1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197..

    分享
  • 韦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明确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研究维度是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维度的研究;指出采用基于资源的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更贴近其本质,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涵盖内外两个部分;提出未来研究应注重把握企业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兼顾内外部视角,采用基于本质特征的研究维度。

    韦影. 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研究维度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2): 0-2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2): 0-2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