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05-25
  

  • 全选
    |
    科技进步论坛
  • 程新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治理模式之一的模块生产网络,在其价值链环节中存在许多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明示的知识信息连接在一起的,而结点内部是通过隐性知识组织生产的,这样,模块生产网络具有许多优越性,使得它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程新章.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模块生产网络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5-8..

    分享
  • 邓靖松;刘小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虚拟团队生命周期的角度对虚拟团队各阶段面临的问题进行考察,从制度建设、人际信任和技术保障3个方面分析具体的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

    邓靖松;刘小平. 虚拟团队生命周期管理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8-10..

    分享
  • 徐升华;芦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参数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作为敏捷制造中动态盟员企业的选择方法,用于实际案例,以进行优化决策。通过应用该方法对侯选企业的效率作出定量化分析,从而帮助盟主企业真正选择出效率高、技术好的优势企业,达到动态联盟、强强联合的目的。

    徐升华;芦亮. 基于前沿生产函数动态联盟的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1-13..

    分享
  • 胡斌;章仁俊;邵汝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间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保证网络组织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网络组织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进行定性分析和数理描述,提出了收益分配模型,并采用逐一比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模型中关键变量风险系数进行了科学计算。最后通过实证分析以说明模型的有效性。

    胡斌;章仁俊;邵汝军. 网络组织的收益分配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4-16..

    分享
  • 陈莉平;黄海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联盟成功与否与联盟之前对联盟伙伴的选择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联盟建立之后管理水平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一个战略联盟伙伴的动态管理模型,并阐述了运用该模型对联盟伙伴进行动态、有效管理的全过程。

    陈莉平;黄海云. 战略联盟伙伴的动态管理模型及其运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7-20..

    分享
  • 包国宪;杨超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经济学和系统论两个方面对虚拟企业做了分析,指出虚拟企业是准市场企业,其实质是核心竞争能力的交换市场。只有把企业的资源组织起来,建立虚拟企业的和谐机制,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才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为全社会带来帕累托改进。最后从虚拟企业的基本理论出发,在系统论、协同论、博弈论以及和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企业和谐管理的思想。

    包国宪;杨超群. 虚拟企业的和谐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0-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20-22..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 宋宗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导致我国法律体系出现混乱和冲突。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赋予环境行政机关在环境资源纠纷处理中可行使包括行政裁决在内的完全行政权。

    宋宗宇.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3-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23-25..

    分享
  • 蒋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对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定位进行探讨。

    蒋莉. 试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6-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26-27..

    分享
  • 孙国瑞;祁雁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企业的专利管理存在4个缺失:企业专利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缺失;有利于企业专利取得、保护和运营的规章制度缺失;企业专利管理意识缺失;企业专利管理激励机制缺失。针对我国企业专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如下建议:建立科学的企业专利管理机构;培养专职专利管理人才;建立企业专利查新、确权、运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促进企业专利成果推广和应用的机制;增强企业专利管理意识;建立企业发明创造奖励机制;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进行监督、分析、警告、解决。

    孙国瑞;祁雁辉. 我国企业专利管理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28-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28-30..

    分享
  • 王迎春;王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中,押金制度是解决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再生利用问题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金制度在解决废物处理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结合世界各国使用:金制度的具体做法及其经验提出了我国在环境保护中推行押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王迎春;王谦. 押金制度: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3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31-33..

    分享
  • 罗忠玲;邹彩芬;王雅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美国种子产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植物育种研发的资金、时间投入及技术领域,探讨了美国建立植物新品种“双轨制”保护制度的背景、动态调整历程及实施进展,总结美国种业R&D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种子产业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借鉴。

    罗忠玲;邹彩芬;王雅鹏. 美国种子产业公、私部门R&D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34-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34-37..

    分享
  • 薛晶天;奉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科技投入体制──拟成果购买制,探讨了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所涉及的实施程序、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精神权利的保护、各主体名誉权和荣誉权及其保护等问题。

    薛晶天;奉公. 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37-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37-39..

    分享
  • 叶朝付;任荣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欧盟REACH法案提出的背景,分析了其本质内涵和产生的影响,认为它是一种新贸易壁垒。最后提出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创新力度、强化检测手段及政府积极的磋商谈判等应对新举措。

    叶朝付;任荣明. 全面审视“欧盟REACH法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0-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40-42..

    分享
  • 陈戈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农村体制改革的不配套、各级政府间的职权不清、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我们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积极引导民间力量,拓宽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渠道。

    陈戈寒.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3-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43-44..

    分享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 《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评价研究》课题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基本目标、一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指出:构建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应注意该区域的客观条件、目标的确定、创新模式选择和效率等几方面的问题。

    《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评价研究》课题组. 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5-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45-47..

    分享
  • 方一平;曾勇;李仕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污染、空气污染、废弃物排放水平、资源利用率、资源消耗与产出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资源与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压力,探讨了循环经济建设的物质闭环、操作层次、实践层次、技术层次方面的思路,提出了以开发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城市、建立资源恢复与再生系统以及脱硫技术体系等为重点内容的四川省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方一平;曾勇;李仕明. 四川循环经济建设思路及重点途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48-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48-50..

    分享
  • 苏巧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增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该理论指导的实践模式的主要特征,从增权的视角分析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失权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村贫困和发展问题的相应措施。

    苏巧平. 以增权理论解读中国农村贫困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51-53..

    分享
  • 张兴杰;李玉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对江高镇的实地考察,具体阐述了科技进入农户的各种模式及其差别,并从农户角度叙述了农户获得科技的各种方法及影响因素,力图为寻求农业科技传播与推广的有效方式提供借鉴。

    张兴杰;李玉荣. 科技进入农户的模式探讨——基于广州市江高镇的实地考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4-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54-56..

    分享
  • 吴楠;李晓莉;刘霓;冯中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全球粮食援助陷入总量不足的困境。农业生物技术是21世纪支撑性战略技术之一,为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业产量、增加全球粮援供给提供了契机。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研究了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而阐明农业生物技术对全球粮食援助的意义与对策。

    吴楠;李晓莉;刘霓;冯中朝. 农业生物技术与全球粮食援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57-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57-60..

    分享
  • 高新技术产业化
  • 孟卫东;郭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险投资家投资并增加启动企业的价值,以及对企业提供咨询都是要消耗时间的,同时也创造一个在咨询的强度及组合规模同投资收益之间的均衡。我们确定管理咨询强度从而确定风险投资组合规模,即组合中企业的数量。风险投资家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能力来确定他们的组合数量,而非为了确定数量而确定数量。企业的未来价值和企业家从中享受到的利益份额决定了风险投资企业提供的管理咨询力度,从而决定了风险投资企业的最佳组合规模。静态的比较分析将显示最佳的咨询力度是如何对企业未来价值和利益份额参数作出反应的。

    孟卫东;郭怡. 风险投资的投资组合规模的决策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60-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60-62..

    分享
  • 张玉明;徐延宾;徐蓓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的分析,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规律和融资特征,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和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张玉明;徐延宾;徐蓓蓓. 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目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63-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63-66..

    分享
  • 陆建飞;陈后庆;赵文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产学研合作的新内容。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总结了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陆建飞;陈后庆;赵文明.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意义、模式与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67-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67-69..

    分享
  • 康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群是具有系统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组织形态,信息化进程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产业群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及作用功效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采取一些重要举措使产业群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功能优势。

    康胜. 信息化进程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0-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70-72..

    分享
  • 郇志坚;井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移动通信芯片产业链的纵向拆分特征。构建了上游为双寡头结构、下游为多家企业的产业链模型,并对纵向一体化和纵向拆分两种模式的利润和价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对纵向拆分的技术和市场背景及内外条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郇志坚;井辉. 高技术产业纵向一体化与拆分——以诺基亚和高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2-7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72-75..

    分享
  •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 刘伟;雷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品开发创新管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提出了关于产品开发“无效迭代”的概念,并就导致无效迭代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必须建立包括评审委员会的跨部门产品开发团队、建立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和选择实用IT技术以避免或减少无效迭代,提高产品开发率和成功率。

    刘伟;雷江.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无效迭代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6-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76-78..

    分享
  • 马若鹏;冯宗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高科技企业系统成长的要素层次模型及复杂适应模型,揭示了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运行机理,指出高科技企业成长是外部动力和内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马若鹏;冯宗宪. 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的复杂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79-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79-82..

    分享
  • 刘希宋;邓立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提升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自主品牌创新过程的分析,获取品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以为企业了解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刘希宋;邓立治.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3-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83-84..

    分享
  • 景进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品牌个性稀释是一种危害品牌形象的危机过程,它使产品在顾客心中的个性形象渐渐模糊,最终会导致产品被消费者遗忘,从而使产品丧失其原有市场。分析了品牌个性稀释危机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景进安. 品牌个性稀释危机及其防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5-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85-87..

    分享
  • 孙阿楠;刘林红;夏琳;陈晓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是当前服务创新、产业集群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恒生公司为案例,从知识观的角度分析总结出3种典型的软件业服务创新模式:技术推动型服务创新模式、双向互动型服务创新模式、客户导向型服务创新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客户、互动过程和知识传递的特点,验证了Strambach提出的KIBS生产和传递知识3阶段过程模型在软件服务业中的适用性。

    孙阿楠;刘林红;夏琳;陈晓雨. 基于客户互动的软件服务创新模式研究——以恒生公司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88-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88-90..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唐仁华;吴承春;伍莺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析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内容。

    唐仁华;吴承春;伍莺莺. 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目标与管理体制规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1-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91-93..

    分享
  • 欧阳晓东;曾小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项在市场体制和国家体制之外的重大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其独特的性质和特有的优势,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在促进行政改革、提供公共物品、推动社会公益和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欧阳晓东;曾小龙. 和谐社会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3-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93-95..

    分享
  • 杨忠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科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科研条件,根据教学与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将科研重点定位在把最新学术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上,广泛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定位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长链的中下游,突出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定位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地方科技文化事业的结合上。

    杨忠泰. “大科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地方高校的科研定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6-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96-98..

    分享
  • 简兆权;王贺珍;方兴;田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外包作为改善企业绩效的一种管理实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在外包实践中,对外包的有效管理是外包成功与否的关键。提出了一体化外包管理模式,该模式对外包风险问题的分析和控制,有助于降低外包风险,提高外包的效果,对发包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简兆权;王贺珍;方兴;田宇. 一体化外包管理模式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99-10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99-101..

    分享
  • 余小川;季建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在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市场竞争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企业采取的市场战略也有较大的差别。应用物流系统的动态评价方法,研究了有效支撑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战略的物流系统应该具有的关键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组织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使得物流系统成本最小化的动态规划问题。

    余小川;季建华.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物流系统动态规划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02-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02-104..

    分享
  • 潘文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伙伴关系、供应链整合能力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透过供应链内部和外部整合力对合作绩效的间接影响高于其直接影响,外部整合能力是企业利用伙伴关系提高合作绩效、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

    潘文安. 供应链伙伴关系、整合能力与合作绩效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05-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05-108..

    分享
  • 王忠业;房丽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信息论分析了组合投资的风险度,并计算出组合投资的净现值率;针对组合投资项目的风险度,建立了最优组合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投资方案进行寻优并得出解决方案。

    王忠业;房丽娜. 基于遗传算法的项目投资决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09-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09-111..

    分享
  • 胡珊;吴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同步供应链的特点,及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基于Internet、智能化、可兼容性,提出目前的流行ERP系统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但是面向对象技术、Java语言和Internet以及智能代理等技术可以满足同步供应链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从而描述了一个典型同步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胡珊;吴迪.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同步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1-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11-113..

    分享
  • 孙洪杰;廖成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4-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供应链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利用共生理论和边际分析原理来确定供应链中不同层次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分配,主要探讨了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核心企业对非核心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供应链上不同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

    孙洪杰;廖成林. 基于共生理论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4-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14-115..

    分享
  • 郭敏;王红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不对称是在供应链合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合作契约设计中的难点之一。针对一个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分销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当系统面对单品种的确定性外部需求时,首先给出了能够激励自私的供应链成员实现供应链联合最优的合作契约;然后在分销商存贮费为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分析了上述契约的局限性,并运用激励理论,提出激励供应链成员诚实申报信息的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系统的联合最优化。

    郭敏;王红卫. 分销商存贮费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合作契约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6-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16-118..

    分享
  • 郑季良;邹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制造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但二者间的有机联系尚未建立起来。从系统角度,在建立绿色制造系统循环运行功能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绿色制造系统、工业生态系统和循环社会系统之间的层次结构联系和互补关系,在绿色制造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郑季良;邹平. 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制造系统及其集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19-1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19-121..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韩华;邹珊刚;周仙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航天科技项目的筛选和立项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理论建立航天科技项目模糊优选决策模型,为客观科学地评价和优选基金项目提供依据。

    韩华;邹珊刚;周仙梅. 基于FAHP的航天科技项目评价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22-1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22-124..

    分享
  • 胥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项目实施是否顺利与被实施对象的客观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项目实施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成功。提出了选择项目实施对象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项目实施对象进行评价,从而选择出最佳的实施对象。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胥琳. 对IT项目实施对象的模糊综合决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24-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24-126..

    分享
  • 陈东;孙加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管理创新对传统政府绩效评价方式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顾客导向”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模式是超越传统绩效评价模式的新探索。在对“顾客导向”理念渊源进行探究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活动的具体实践,论述了“顾客导向”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对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然后针对实际评价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对“顾客导向”第三方绩效评价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陈东;孙加献. “顾客导向”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27-1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27-129..

    分享
  • 王润良;刘志强;崔志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组织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及组织资源、结构及所处的环境等各个方面,构建了组织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用粗集对评价指标进行约简,去除冗余指标,然后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组织柔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王润良;刘志强;崔志霞. 基于粗集—未确知测度的组织柔性评价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0-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30-132..

    分享
  • 黄健柏;扶缚龙;熊凌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识别实物期权适用的产业特征,尤其是在策略互动的条件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技术性问题。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拟对运用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或运用DCF技术的市场条件方面提供指导。首先在实物期权评价方法的3个应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策略互动对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影响,最后对策略互动条件下DFC和实物期权方法适用的产业特征进行了分析。

    黄健柏;扶缚龙;熊凌云. 策略互动条件下实物期权评估方法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3-1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33-135..

    分享
  • 李延来;蒲云;姚建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定制方案评价这一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粗模糊集的定制方案多目标评价模型及算法,并对建模过程的主要步骤和关键问题作了阐述:收集并处理定制的历史记录从而构造决策表;利用粗糙逻辑和决策方法对已有知识进行逻辑的推演与分析,提取相应的最优决策规则;最后,利用粗糙分类和模糊评价的集成算法实现定制方案评价的工作过程。

    李延来;蒲云;姚建明. 大规划定制模式下基于粗模糊集的定制方案多目标评价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6-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36-138..

    分享
  • 孙瑞华;刘广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安全评价是维护产业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在分析影响产业安全的六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最后就产业安全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孙瑞华;刘广生.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38-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38-140..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王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受收入及环境等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间科技人才的稀缺与闲置现象并存,严重制约了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运用一个博弈模型对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科技人才就业过度与科技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地区间科技人才收入差距矫正税的治理方法。

    王威.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中地区性就业过度的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1-1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41-143..

    分享
  • 廖泉军;刘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个人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主体,是形成大规模投资的关键主体。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方法分析了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依据,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影响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客观因素,最后,提出激励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建议。

    廖泉军;刘丹. 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4-1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44-146..

    分享
  • 王子宽;刘良炎;熊柏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7-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入手,提出了加强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五大机制,并进行了新的探索。

    王子宽;刘良炎;熊柏柳.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机制分析——以湖北省化学研究院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7-1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47-148..

    分享
  • 赵智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9-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我国大学管理中人本理念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深对人本化管理的认识;倡导“顾客意识”,凸显人本管理理念;借鉴“教授治校”管理模式,强化学术权力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将激励作为实践人本管理理念的路径等。

    赵智博. 大学管理中人本理念的缺失与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49-1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49-150..

    分享
  • 张乐平;黄跃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1-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多元化、板块化结构,着重提出并强调了创新资源的供给和吸纳能力在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并分析了研究型大学构建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战略选择,即实施开放创新战略、集成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和创新文化战略。

    张乐平;黄跃雄. 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结构及创新战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1-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51-153..

    分享
  • 钟玉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4-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如何建立科学、完整、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就攀枝花学院升本以来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钟玉泉.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4-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54-155..

    分享
  •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
  • 王锐兰;顾建强;刘思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6-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创新人才的流动并不仅仅由经济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所决定,而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人才的流动行为,并对在不同外在干扰下创新人才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新的探讨。

    王锐兰;顾建强;刘思峰. 区域创新人才流动的进化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6-1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56-158..

    分享
  • 李子彪;胡宝民;于建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8-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用索洛提出的用于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余值法”理论思想,建立了用于测算区域科技经费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并以河北省和河南省1994 ̄2003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结论。

    李子彪;胡宝民;于建朝. 一种索洛余值法的扩展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58-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58-160..

    分享
  • 张曙红;张金隆;孙建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1-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决策树分类方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类算法,但难于处理连续值属性的决策分析问题。给出了一种面向连续值属性的模糊粗糙集决策树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模糊聚类对连续属性进行离散化,并通过计算模糊隶属度矩阵中条件属性和类属性之间的模糊依赖性量度来确定属性的重要性和发现冗余属性,进而构造基于粗糙集的决策树分析模型。

    张曙红;张金隆;孙建勋. 面向连续值属性的模糊粗糙集决策树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1-1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61-162..

    分享
  • 张骁;杨忠;苍玉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3-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文化的众多定义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依循文化发展、演化的过程得出了“文化是一个由高度结构化和抽象化的知识所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基本判断。并从文化的知识本质的角度对文化的一般知识性特征、特殊知识性功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从文化所具有的知识内涵角度出发,对文化创新的根源进行了剖析,认为文化冲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和动力,提出了对文化创新的几点启示。

    张骁;杨忠;苍玉权. 文化的知识内涵——对文化创新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3-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63-165..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谭培强;胥正川;凌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6-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型,企业的核心要素正由劳动力和资本转向知识,企业纷纷开始实行知识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许多企业员工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其它员工共享,而且企业缺乏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构造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委托—代理模型,并且讨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员工共享知识的努力水平离散情况下,另一种是员工共享知识的努力水平连续情况下,企业共享知识激励机制应该满足的条件。

    谭培强;胥正川;凌鸿. 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委托—代理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6-1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66-167..

    分享
  • 陈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8-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会的识别与开发是创业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回顾了以往对于创业机会开发模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知识视角对创业机会进行了分类,指出依据机会的知识类型不同,机会识别者会采用套利行为、独立创业、内部创业等不同方式来开发机会。

    陈颉. 基于知识观的创业机会开发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68-1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68-170..

    分享
  • 张跃先;康锦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1-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把服务过程控制作为反馈系统,来对服务过程中的真实瞬间进行控制,并且应用统计试验设计方法测量控制输出量和可控变量的值,为管理者控制服务过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协调了服务单位中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拓宽了反馈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

    张跃先;康锦江. 服务过程控制中的反馈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1-1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71-172..

    分享
  • 综述
  • 刘沁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3-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10年来我国关于创业教育发展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综合论述,包括创业教育的概念、内容、模式、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集中反映了我国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

    刘沁玲. 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3-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73-177..

    分享
  • 蔡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信任的研究引起了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外的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对信任的理解存在差异性。社会心理学把信任理解为个体特质和对情景的反应;社会学把信任看作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使社会信任和制度信任的研究变得异常重要;经济学认为信任是人们有限理性选择的结果,但是,后来的经济学融合了社会文化因素,开创了信任的经济—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多学科视野的交融与不断突破将成为信任研究的一个必然趋势。

    蔡翔. 国外关于信任研究的多学科视野[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5): 178-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5): 178-18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