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5-08-15
  

  • 全选
    |
    科技进步论坛
  • 李琳;方先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新区内的产学研知识联盟,是区内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通过各种契约关系或股权关系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进而实现“双赢”目标的网络组织。产学研知识联盟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联盟伙伴间社会资本与信任关系的形成。一方面,社会资本与信任关系影响联盟伙伴之间知识转移的意愿与转移的效率,是联盟伙伴之间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前提;同时,社会资本与信任关系又是产学研知识联盟的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联盟组织成员之间来自相互认可的基于知识的信任和来自共同的行为准则基于规则的信任,在交易关系中能创造出自我约束的力量,成为正式合同约束的替代,成为另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

    李琳;方先知. 产学研知识联盟与社会资本[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5-8..

    分享
  • 李金华;孙东川;谢卓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网络和复杂网络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两者结合大有可为。首先分析了创新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然后提出创新网络结构研究是创新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并指出研究的意义,最后简要地给出关键问题与研究思路。

    李金华;孙东川;谢卓君. 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行为研究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8-11..

    分享
  • 胡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一个虚拟团队跨越了传统的组织和国家界限而工作,而且它们还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那么这个团队可以被看作是全球虚拟团队。全球虚拟团队是一个包含多重文化,需要相互信任才能获得成功的经济组织。虚拟团队成员在一段确定的时间内共同工作,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成立起团队,想办法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目标,最后解散。

    胡峰. 文化多元化、时间性与全球虚拟集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2-14..

    分享
  • 瞿群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具有更多公益性质的孵化器和纯商业性的风险投资融合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PEST和SWOT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环境模型。

    瞿群臻. 论我国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环境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5-17..

    分享
  • 代春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虚拟项目中信任的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认证的网络声誉模型库的信任保障机制框架模型,为有效建立、巩固和发展虚拟项目团队中的信任提供了可行方案。

    代春艳. 虚拟项目团队中信任保障机制框架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8-20..

    分享
  • 张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化带来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使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陷入困境,由此提出技术跨越是赶超之利器。

    张晶. 全球化与技术跨越[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21-22..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程发新;廖春良;刘晓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对区域科技进步有效性排序做一初步的探索。针对传统DEA模型不能对有效决策单元做进一步评价这一缺陷,将其进行改进,提出了改进的DEA模型。在新疆自治区各地州市技术进步有效性排序中应用,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

    程发新;廖春良;刘晓敏. 区域科技进步有效性排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3-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23-25..

    分享
  • 娄成武;刘亚非;陈德权;张永;刘恒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内涵与范畴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标准的问题与成因,进而构建出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指标体系。

    娄成武;刘亚非;陈德权;张永;刘恒星. 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指标体系构建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5-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25-27..

    分享
  • 刘伟;张巧龄;孙辉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构建了湖北省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在此体系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等数据处理技术对湖北省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整体分析,以期在此类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刘伟;张巧龄;孙辉伟. 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28-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28-30..

    分享
  • 聂茂林;张成考;吴价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拓学是近年来诞生于我国的一门原创性科学。运用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考察供应链系统顾客满意水平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顾客满意的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进而构建了供应链整体绩效物元模型;运用可拓学中的优度评价方法对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物元模型进行了优度评价求解。

    聂茂林;张成考;吴价宝. 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可拓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31-33..

    分享
  • 王孝宁;黄亚明;何钦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TOPSIS法和神经网络对卫生科技人员科研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对量化评价结果与同行评价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TOPSIS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同行评价结果的符合率为73.2%和86.1%;网络评价结果其符合率为90%和75%。TOPSIS法和神经网络可在科研业绩评价中取得较满意的实施效果,从而为科研量化工作提供可与同行评议互为补充的有益的参考。

    王孝宁;黄亚明;何钦成. TOPSIS法与神经网络在卫生科技人员科研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4-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34-36..

    分享
  • 王孝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影响企业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企业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企业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王孝斌. 企业学习能力的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6-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36-38..

    分享
  • 王利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科研教学人员是高校得以发展的主导力量,其科学研究是高校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树立正确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质量观,对高校科研教学人员的成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不仅关系到研究人员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王利荣.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及其质量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39-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39-41..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熊志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给出了科学划界问题的由来,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科学划界标准的辩证性以及现阶段中国讨论与解决它的必然性。

    熊志军. 科学划界之我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42-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42-44..

    分享
  • 张文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自身解决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发展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科学问题过程性特征的分析,指出科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问题—问题”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问题也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的]化过程。最后,阐述了科学问题在嬗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3种形式。

    张文辉. 关于科学问题过程性特征的哲学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45-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45-47..

    分享
  • 吴先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逻辑实证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流派已经日趋衰落,但是,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根本看法和关于科学和人文两个世界的截然划分等观念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某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为此,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阐明理论的得失。

    吴先超.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47-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47-49..

    分享
  • 周新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种种现实问题和各种困境严峻地挑战技术创新的传统价值观,使其失去了原来的合理性,面临着各个层面的整合与转变。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观现状作出的理性选择,为技术创新传统价值观的转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前瞻性指导。

    周新成.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技术创新价值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0-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50-52..

    分享
  • 刘明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科技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刘明松. 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因素及其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3-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53-54..

    分享
  • 杜美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比了电脑和人脑的结构及能力差异,分析了软件模拟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的成功策略,指出这种策略对系统结构优化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创造的系统功能、人工生命程序设计突现的系统智慧、系统结构优化造就的可靠性和低成本,提出了系统结构优化的5种策略:向结构要智慧、向系统要性能、利用负面影响、保持系统平衡和消除关键环节。由于因特网在结构上和神经网络有着惊人的相似,推断因特网的能力与影响日后将不可估量。

    杜美萍. 仿生态的结构优化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5-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55-57..

    分享
  • 童兆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的兴起和发展给传统的社会文化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和深层的伤害。必须对我们的人文环境进行重新构建,主要途径:一是观念创新,重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二是制度创新,实现技术、人文与制度的互动。

    童兆颖.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环境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58-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58-59..

    分享
  • 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 杨丽娟;陈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当代技术形态及其本质的阐述,揭示了高技术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建构性,指出了强化立法规制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因为它是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手段,并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杨丽娟;陈凡. 当代高技术的社会建构与立法规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0-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60-62..

    分享
  • 贺建军;陈雅兰;徐婷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我国现行的科技评价中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进行分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根植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基础环境的科技评价制度、体系和方法,从影响科技评价制度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入手,探索优化我国科技评价的制度创新思路,为科技创新和转化提供更为适宜的制度环境。

    贺建军;陈雅兰;徐婷婷. 科技评价的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3-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63-65..

    分享
  • 罗亚非;焦玉灿;李敦响;戎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技术创新与财税政策关系十分密切。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与模型分析了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罗亚非;焦玉灿;李敦响;戎莉. 财税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委托—代理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6-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66-69..

    分享
  • 顾海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环境技术的研发、使用、转移等环节及其外部要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影响环保科研单位环境技术成果扩散和环境技术向企业扩散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相关执法行为,完善法律激励机制,以大力推进环境技术的国内扩散和国际间扩散的意见和建议。

    顾海波. 中国环境技术扩散的法律激励机制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69-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69-71..

    分享
  • 阎高程;蒋盛淼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科技中介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要从主体、行为、责任3个方面对我国科技中介业进行有效的规范:赋予科技中机构独立的法律地位,建立科技中介行业协会,建立科技中介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用技术合同规范科技中介行为,规定科技中介的专家民事责任。

    阎高程;蒋盛淼. 科技中介的法律调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72-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72-74..

    分享
  • 张发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限制性商业条款是技术转让合同中的出让方利用其技术优势强加给受让方的不合理条款,它损害了受让方的利益。《TRIPS协议》对此进行了规制,并授权各国通过国内立法对其进行规制。我国在立法中对此进行了规制,但存着立法归属不合理,法律规定不具体的问题,应将对限制性商业条款规制的法律规定纳入竞争法或反垄断法,完善我国的立法体系。

    张发坤. 论《TRIPS协议》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75-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75-76..

    分享
  • 陈瑜;胡毅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地产产业政策是房地产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对区域的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房地产产业政策的运行包括政策制订、实施、评价、反馈和调整5个阶段,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分析房地产业和产业政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房地产产业政策的内容、特征、基本逻辑、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陈瑜;胡毅军. 我国房地产产业政策的内涵与运行环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77-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77-79..

    分享
  • 张艳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它对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建立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存在的立法不足;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张艳芳. 对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0-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80-82..

    分享
  • 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
  • 江佩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加强企业公共关系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

    江佩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企业公共关系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3-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83-84..

    分享
  • 徐从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ISO9000QMS的基础上,结合SA8000—2001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理念、建立管理体系、编写体系文件、推动体系运行以及完善体系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企业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实施方法及步骤。

    徐从报.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5-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85-87..

    分享
  • 黄建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层级组织网络化变革研究为主线,从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及协调管理过程等几方面具体探讨了层级组织内部网络组织协调管理问题。

    黄建英. 层级组织的网络化变革研究:基于团队的协调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88-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88-90..

    分享
  • 胡望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品牌生态战略作为当今品牌领域的研究前沿,是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研究的热点课题,而宏观管理模式是品牌生态战略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品牌生态战略宏观管理模式的“三角”架构,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胡望明. 品牌生态战略的宏观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1-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91-92..

    分享
  • 徐军玲;王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交易的信息属性与IT投资的专用性角度,探讨企业内或企业间使用的专用性IT系统在改变企业边界和企业间关系的作用,并由此提出一种可替代使用的混合治理模式。

    徐军玲;王韬. 基于专用性IT系统的混合治理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3-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93-95..

    分享
  • 郑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决定包括两个方面,即价值的质的决定和量的决定。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即为企业价值的确认,后者即为企业价值的计量。企业在并购、重组等过程中均涉及到企业价值的计量,根据价值相关者理论——更多披露企业价值方面信息的要求,并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探讨了企业价值计量的基本理论问题。

    郑军. 企业价值计量的基本理论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6-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96-97..

    分享
  • 陈亨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RP系统的实施既需要满足企业目前的需要,又要方便持续升级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目前的ERP实施方法很难兼顾两者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需要,提出一种由咨询公司、系统开发商和企业三方参与的ERP实施战略框架,并从ERP项目的组织与规划、ERP系统体系结构以及系统的维护和升级3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陈亨友. 可持续升级的ERP实施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98-1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98-100..

    分享
  • 朱荆州;肖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上马是一个令人高兴的过程,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成了“烂尾工程”。研究发现,原因主要不在于投入是否充分或硬件技术是否过硬,而在于人们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及由此导致的错误行为。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首要的是必须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朱荆州;肖芳.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误区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1-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01-102..

    分享
  • 徐绪松;马莉莉;陈彦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Levy分布具有“尖峰肥尾”的形状,使其在金融领域成为研究热点。证明了Levy分布的两条重要性质:方差不存在和可加性,并对Levy分布是否能够描述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指数收益率序列不满足这两个性质。

    徐绪松;马莉莉;陈彦斌. Levy分布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3-1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03-105..

    分享
  • 易开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关系到城市商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品味的提升。指出了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优化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建议。

    易开刚.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6-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06-108..

    分享
  • 李光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关系营销和营销关系的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对二者的区别与关联进行探讨,提出了正确运用关系营销策略的要点。

    李光明. 关系营销与营销关系及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08-1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08-110..

    分享
  • 刘凤霞;黎志成;胡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商业企业而言,有关营销人员的决策至关重要。营销人员规模确定属于营销战略的规划问题,影响到销售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分析了规模的延迟影响所造成的长期效应,改进了营销人员规模确定的控制单元反应函数,在利用动态规划过程求解销售努力优化配置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的长期优化。

    刘凤霞;黎志成;胡斌. 营销人员的规模决策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11-1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11-112..

    分享
  • 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
  • 刘京;杜跃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1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着手,分析了专用性资产在技术创新中形成的转换成本,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在单一技术范式发展进程中为保证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制度安排对这种转换成本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地降低这种转换成本的方法。

    刘京;杜跃平. 技术创新中资产专用性造成的转换成本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13-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13-115..

    分享
  • 蒋天颖;莫云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学习主体将企业学习划分为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等3种典型模式,并分别选择一家企业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理论阐述和实证案例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企业学习模式并不是越先进越优、企业学习模式的主导力量来自于企业家、企业新知识的获取需要支付成本等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

    蒋天颖;莫云清. 企业学习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16-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16-120..

    分享
  • 朱永华;李耀水;赵永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义了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概念、特征,并从其竞争优势形成的视角,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①集群内不同层次间竞争与协作机制创造集群优势系统基模;②集群内同层次企业间竞争与协作机制创造集群优势系统基模;③集群内企业纵向集成创造集群优势系统基模;④集群企业创新拉动效应系统基模等分析其优势形成。

    朱永华;李耀水;赵永刚. 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优势形成机制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1-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21-123..

    分享
  • 彭琳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具有“政府失灵”的缺陷。当前民间资本充裕,投资需求旺盛,政府应积极进行制度供给,吸引民间资金供给主体进入风险投资,实现“官助民办”的风险投资供给主体模式。

    彭琳娜. 关于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主体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4-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24-126..

    分享
  • 潘峰;曾小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个体和集群成长建立生态模型,并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提供了新视角。

    潘峰;曾小丰.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生态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7-1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27-128..

    分享
  • 张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基础性条件之一是其比母国和东道国的本土民族企业都具有竞争优势。由于其他相关资源的非稀缺性以及高可获得性使得唯一可以构成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来源的是其所拥有的知识。而企业内部知识集的形成受到来自于时间、空间和过程3个方面的条件约束,所以跨国公司的历史、经营环境及对待知识形成的态度和行为偏好就成为了其构建知识优势的时间、空间和过程条件。

    张骁. 跨国公司构建知识优势的条件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29-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29-131..

    分享
  • 日置弘一郎;迅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企业经营实例入手,从对外委托加工、企业模式、产业集团等方面阐释了第三代经营学的特征。

    日置弘一郎;迅来. 第三代经营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31-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31-133..

    分享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 申振东;杨保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省区能源问题研究是我国能源战略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制定省区社会经济战略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这一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需要加强与深化。以省区能源研究比较集中的重要问题为脉络,在对其理论、战略、对策、决策、实证等方面研究成果予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扼要概括其重要进展的内容,深刻总结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就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

    申振东;杨保建. 基于我国基本经济地域单元的省区能源问题研究现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34-1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34-136..

    分享
  • 徐帆;李刚;曹国;徐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37-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分析了目前我省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重点对于“十一五”期间在湖北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点内容进行了思考,以期从战略高度认清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促进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步伐。

    徐帆;李刚;曹国;徐东. 湖北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37-1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37-139..

    分享
  • 向运华;朱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算了湖北省近年的就业弹性,发现其就业弹性自1999年以来出现了回升。结合历史与现实,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两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发现弹性的上升源于第一产业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而由于湖北省在就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方面存在不足,二、三产业未能充分吸纳劳动力,以此为基础,对湖北省扩大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向运华;朱娜. 湖北省就业弹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0-1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40-143..

    分享
  • 张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既呈现与劳动就业的负相关关系,又对增加劳动就业有促进作用。结合广东实践,分析探讨了科技进步促进广东省劳动就业的主要途径。

    张源. 科技进步促进劳动就业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4-1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44-146..

    分享
  • 包国宪;王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西北农业科技管理水平和科技决策的准确性,全面增强西北农业综合素质,对西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研究与测算,提出今后西北地区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包国宪;王蕾. 西北农业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分析及调整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6-1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46-148..

    分享
  • 吴洁;陶永宏;蒋志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9-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产业集群、行业技术预见的研究,探讨了船舶行业开展技术预见的定位和方法,提出了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设想。

    吴洁;陶永宏;蒋志勇. 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集群与船舶行业技术预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49-1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49-151..

    分享
  • 黄志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2-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省南阳市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不发达地区。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南阳区域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构建理论、具体发展模式与配套政策建议,对于南阳和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黄志刚. 河南省南阳区域经济隆起带发展模式构建与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2-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52-155..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江建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6-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学的结构和教育的宗旨、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大学的财政预算以及人员招聘多方面的比较,探讨了教育宗旨、知识内容、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大学如何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寻找平衡,如何鼓励学科研究的发展,并通过筹款的成功模式提出多种解决财政资金的途径。

    江建勤. 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6-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56-157..

    分享
  • 陈一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8-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背景,认为应该从层次种类结构、规模速度结构、学科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入手,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彻底解决当前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由此映射出来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对策。

    陈一女.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58-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58-159..

    分享
  • 王太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地指导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创新研究平台,使高校内部管理呈现多种运行模式。仅就高校内部分层面管理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考,以求探讨适应时代发展的学校内部管理新模式。

    王太平. 高校内部分层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0-1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60-161..

    分享
  • 涂方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2-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新世纪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的若干对策及有效选培路径。

    涂方剑. 新世纪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基本特征及选培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2-1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62-163..

    分享
  • 刘金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4-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就业主要原因是存在以下方面的障碍:一是城乡差别较大、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农村就业环境较差以及部分地方不愿接收毕业生等社会方面的障碍;二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类型结构和高校布局方面引起的障碍;三是毕业生及其家长思想观念上的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应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毕业生走向农村工作的领导、调整高等教育的宏观布局、改善高校类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就业指导等对策。

    刘金雄. 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4-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64-165..

    分享
  • 姬莉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6-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封闭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高等函授教育的限制,进一步推动了高等函授教育向大众化、终身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高等函授教育网络化的改造模式主要包括技术方案、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规模教学模式4个方面。

    姬莉莉. 高等函授教育网络化管理的改造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6-1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66-167..

    分享
  • 高桂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8-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至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但是,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实现管理创新,是创造一流留学教育环境,促进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设立二级学院是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的意识创新是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创新的基础。

    高桂林. 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创新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68-1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68-169..

    分享
  • 李滨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只有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掌握科研工作各方面的情况,在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都通过数据实施管理功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量化管理。

    李滨江. 实现高校科研工作定量化管理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0-1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70-172..

    分享
  • 王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2-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由于改革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法律政策的有力保障、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等种种原因致使改革陷入困境。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国情校情,引进社会资本,重组改制,探讨了将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建设成为公司治理结构健全,最终脱离高等学校、回归社会,并为高等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具有竞争优势的社会法人和市场主体的战略选择。

    王平.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与战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2-1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72-174..

    分享
  • 夏翠云;焦南凡;傅江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5-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面对急剧扩张和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对这些法律问题,从行政法和民法角度进行剖析,认为:高校身处风雨飘摇之中,除了大抓建设、加快发展进程外,还应有清醒完整的认识,从而从组织、制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法律事务工作。

    夏翠云;焦南凡;傅江浩. 高校热点法律问题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5-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75-177..

    分享
  • 程斌武;苏红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人力资本的特点和员工在组织中的多层次需求,提出了基于组织与员工间多层次契约的激励机制,并对基于收益分享的经济契约,基于心理需求、期望和承诺的心理契约和基于行为规范的社会契约进行了分析。

    程斌武;苏红健. 基于多层次契约的激励机制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78-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78-180..

    分享
  • 探索与争鸣
  • 郑君君;王小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1-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业利好消息不断,给了饱受打击的互联网行业以重新振作的信心,也给在迷茫中徘徊的.com公司带来了新的希望,一些人由此发出了乐观的预测:互联网已经走出严冬,迎来了新的春天;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担心:究竟历史会不会重演?网络泡沫会卷土重来吗?基于对网络泡沫成因的分析,从人类的高层次需求角度探讨了网络经济的盈利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郑君君;王小霖. 网络泡沫是否会卷土重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1-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81-183..

    分享
  • 杜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3-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科学不端行为一直被视作纯道德问题由学术界自律。分析并指出,科学不端行为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从性质上更应该被定性为法律问题而由社会建制规范—法律进行干预。

    杜勤. 科学不端行为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3-1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83-185..

    分享
  • 赵建华;杨昌明;童庆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6-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讨论传统最优质量水平理论的同时,利用机会收益概念,分析追求卓越质量、获取质量竞争力进而获取机会收益的原理,提出垄断市场中最佳质量水平确定机制。

    赵建华;杨昌明;童庆英. 最优质量水平——质量经济学的主要命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6-1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86-187..

    分享
  • 综述
  • 顾文涛;韩玉启;倪静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8-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对制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分别从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哈耶克的社会演化理论、博弈论和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对制度需求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其次从实证入手,分析了企业在何时以及为什么会遇到制度的瓶颈制约。最后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制度对企业员工具有保障和激励作用,对企业系统具有减少混乱度、降低管理成本等作用。

    顾文涛;韩玉启;倪静石. 企业的制度需求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88-1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88-191..

    分享
  • 黄传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92-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的国际化理论主要分为渐进理论和跳跃理论。比较了国际化的渐近理论的各流派的主要观点、特征和理论假设,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的逻辑性,并总结了它们的不足之处以及重要的理论意义。

    黄传峰. 渐近的国际化理论评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92-1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92-194..

    分享
  • 王燕;杨文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94-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的主要任务之一,而金融风险度量则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风险度量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决定着风险管理的成败。简要回顾了风险度量的发展过程,并对主要的风险度量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分析了风险度量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王燕;杨文瀚. 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194-19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8): 194-19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