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5-04-15
  

  • 全选
    |
    科技进步论坛
  • 谢富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如何借世博会契机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其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上海市及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把上海建成全国人才资源高地;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以展示“中国研发”为目标,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科技创新活力。

    谢富纪. 借世博会契机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5-7..

    分享
  • 朱晓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元研究的概念、方法与意义,比较了元研究与元分析、系统综述及案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哈佛商学院集群元研究项目进展,提出了在国内进行产业集群元研究的基本思路。

    朱晓玫. 产业集群元研究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8-10..

    分享
  • 梅丽霞;蔡铂;聂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促使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落后地区的产业集群如何融入全球价值体系实现本地产业的升级,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以湖北彭场镇无纺布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为实例,探讨了地方产业集群如何融入全球价值链,如何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进行定位并不断升级的新思路;认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应寻求价值链上与当前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位置,从低成本导向到创新导向,不断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梅丽霞;蔡铂;聂鸣. 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1-13..

    分享
  • 吴玉萍;王永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当前产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对我国当前产业政策取向的思考,整合出一个基于产业系统演化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理论。指出,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是一个静态和动态双重的概念,通过静态层面的区域产业素质分析可以对某区域产业素质作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考察该区域产业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动态层面的区域产业素质分析可以确定其演变的机理和决定因素,从而结合静态分析寻找该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途径。

    吴玉萍;王永保. 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4-15..

    分享
  • 肖光华;陈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依据产业组织理论,运用SCP分析框架,对我国报业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竞争行为、产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我国报业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报业市场的变化,提出了我国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和完善产业组织政策的建议。

    肖光华;陈晓红.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报业产业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6-18..

    分享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 罗祺姗;赵景柱;严岩;邓红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存在着生态环境污染加剧、能源利用效率低和城市化发展地域失衡等问题。重点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人口、城市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罗祺姗;赵景柱;严岩;邓红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9-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9-21..

    分享
  • 李东升;李中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品牌竞争力直接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是可持续发展的外在表现,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通过分析,指出:烟台的城市品牌定位应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在半岛制造业基地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身的区域空间、人文与自然环境,塑造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食品城品牌,最终实现烟台的协调发展。

    李东升;李中东.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品牌定位的关联分析——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2-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22-24..

    分享
  • 唐波;陈德棉;章文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和当今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了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

    唐波;陈德棉;章文雨. 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层次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5-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25-26..

    分享
  • 朱东恺;施国庆;朱文龙;夏成宁;张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蓄滞洪区发展的“两难境地”:经济发展与行蓄洪功能的冲突,提出了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思路;有效控制区内人口规模;蓄滞洪区局部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注重蓄滞洪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创造条件,实施洪水保险等。

    朱东恺;施国庆;朱文龙;夏成宁;张彬. 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7-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27-29..

    分享
  • 余向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EM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目前浙江制造业的主流模式。从OEM的含义及优劣势分析出发,通过对浙江OEM企业发展内在隐忧的剖析,对浙江制造业提出了基于OEM的产业链升级模式。

    余向平. 基于OEM的浙江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模式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29-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29-31..

    分享
  • 赖一飞;刘伟;魏敏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湖北区域的特点与背景,分析了湖北科技创新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以及湖北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系统的网络构架。

    赖一飞;刘伟;魏敏杰. 构建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若干设想[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32-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32-34..

    分享
  • 潘睿;黄辉;王洁;卢建华;吴建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医药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和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入世后,随着与国际知识产权法规的接轨,国内医药领域的研发工作更加强调原创性,这就意味着过去一直以仿制化学药为主的医药产业结构必将发生改变。在此转变时期,以江苏省这个经济、科技和人口大省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在充分分析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调整研究,以促进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潘睿;黄辉;王洁;卢建华;吴建国. 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35-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35-37..

    分享
  • 夏海力;连永安;廖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析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经验,并提出了发展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对策和建议,指出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对于苏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夏海力;连永安;廖瑛. 国际经验对促进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38-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38-40..

    分享
  • 聂国秋;刘学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过度干预市场和企业决策,造成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吸收外部资源的政策力度不够,县域经济有空心化的危险和发展策略不当,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乏力等问题。必须改变政府角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发展环境的营造者和产业升级的推动者。为此,政府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转变作风。

    聂国秋;刘学平.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县级政府的角色定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41-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41-43..

    分享
  • 郑文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它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服务。东北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能力,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东北装备业如何扬长避短,针对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是必须加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郑文范. 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基地”模式向“制造基地”模式转变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44-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44-47..

    分享
  • 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 王贞琼;甘德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增大。然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却严重滞后于其经济发展速度。突破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困境,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王贞琼;甘德安. 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的困境与突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47-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47-49..

    分享
  • 梅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就业优先战略,在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地推进城市化战略、劳动力市场战略、推行灵活就业形式和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以妥善解决影响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突出的就业问题。

    梅哲. 对我国战略机遇期就业优先战略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0-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50-52..

    分享
  • 高丹;汪少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信息意识和信息政策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意识的4个部分——信息认知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交流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分析了信息意识和信息政策的互动关系。

    高丹;汪少敏. 信息意识与信息政策的互动关系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2-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52-54..

    分享
  • 杜丹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产业规制缺位,国内流通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引导与合理的控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形态呈现出非理性化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为流通产业零散度大,竞争能力弱,尤其是在对外开放背景下,“散、小、弱”的中国流通产业面临着国外流通企业进入的巨大压力。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中国流通产业政府规制的必要性,确立起合理的产业规制政策体系,是中国流通产业未来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杜丹清. 流通产业零散度分析与政府产业政策规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5-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55-57..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吕晓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组织不断展开的变革活动,人力资源部门的战略地位提升,而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估,其角色也发生着改变,即由职能性绩效评估走向战略性绩效评估。着重论述了战略性绩效评估的地位和意义;探讨了战略性绩效评估的多维内容:任务绩效、关系绩效、适应性绩效;提出多特质—多评估人的设计是更可行的评估思路;最后剖析了战略性绩效评估对组织实践的价值。

    吕晓俊. 战略性绩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58-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58-59..

    分享
  • 肖家祥;黎志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给出了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最后用该模型对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肖家祥;黎志成.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0-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60-62..

    分享
  • 葛澄清;熊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以1998 ̄2002年高新区发展资料为背景,建立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53个高新区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排序,同时又与自身经济实力排序相比较,使各高新区更明确其发展地位,并对部分高新区在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上的不平衡提出了预警及对策。

    葛澄清;熊伟.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效益动态综合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3-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63-65..

    分享
  • 李文博;郑文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临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竞争环境,集成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首先剖析了企业集成创新的理论内涵,接着基于技术、战略、知识、组织4个层面构建了企业集成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探讨了一种改进的AHP方法,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一般程序。

    李文博;郑文哲. 现代企业的集成创新及其综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6-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66-68..

    分享
  • 王达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投资项目的特点,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建立了投资项目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对投资项目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达政. 投资项目风险的层次灰色评价及其应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69-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69-71..

    分享
  • 唐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一直沿用的绩效评估体系已成为束缚科研人员发展的桎梏,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已刻不容缓。针对战略基础研究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对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立进行了探讨。

    唐莉. 在战略基础研究领域中探索新型的科研人员绩效评估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7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71-73..

    分享
  • 程兆麟;曾孟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模型,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辅助网络训练,克服了传统评价体系中权重确定带有主观性、评价结果缺乏公允等缺陷。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本数据对该模型的评分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程兆麟;曾孟佳. 基于改进GA神经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74-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74-77..

    分享
  • 胡洪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据包络分析的CR2、C2GS2、NIRS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评价中国轿车企业规模经济的数学模型,并对1992 ̄2001年中国轿车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其中的7年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其余的3年规模收益不变。这说明我国平均的轿车生产企业规模偏大了。这是由于我国轿车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太低,加之市场需求有限,致使我国轿车企业10年中有7年的时间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

    胡洪力. 中国轿车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77-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77-79..

    分享
  • 龙江舫;王阿洁;周福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湖北省以“创新、产业化”为主线,科技工作为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论述了“科教兴鄂”实施的成就,指出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龙江舫;王阿洁;周福珍. 2003年湖北省“科教兴鄂”统计监测报告[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0-8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80-81..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陈向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造性能力并非实施可持续发展所独有,也并非总是给人类带来好处。但创造性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比以前更多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又要求人们比以前更加理性化地使用创造性能力。

    陈向义. 创造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辨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2-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82-83..

    分享
  • 顾宏;张贤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入手,阐明了科技成果成熟度的内涵,并对科技成果成熟度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分析,力图为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提供理论依据。

    顾宏;张贤明. 科技成果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4-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84-85..

    分享
  • 王健;吴添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有其特有的适用条件和面向对象,而我国学者在引用、研究核心能力理论时没有注意这种条件,出现了照搬照抄、脱离我国企业的实际、缺乏实证研究等问题。此外,过多的研究集中于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上。当前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一个方向是在把该理论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前提下,对我国企业亚核心能力的建立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这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健;吴添祖. 论现阶段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方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6-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86-87..

    分享
  • 张文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是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以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要学习和借鉴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就需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创造性地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人本管理之路。

    张文辉. 论集体主义价值观下的人本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88-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88-90..

    分享
  • 刘存在;马恒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并用知识转化论解读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机制。

    刘存在;马恒通. 学习型社会的知识论解读——兼论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0-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90-92..

    分享
  • 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
  • 刘振彪;刘朝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技术交换和共享研发信息的技术联盟形成过程及稳定性给出定量描述,追求利润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市场激励机制,使企业走向技术交换和共享研发信息。并通过模型证明了技术联盟外企业的期望利润要低于技术联盟内企业的期望利润、技术联盟比价格卡特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刘振彪;刘朝阳. 技术联盟形成机理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3-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93-95..

    分享
  • 许强;郑胜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母子公司管理权的分配(集权/分权)一直以来是母子公司关系管理的难题。从知识的视角,把母子公司关系看成是相互间知识转移的关系,以此来讨论母子公司管理权分配的问题。通过对知识转移成本的剖析,给出了母子公司管理权分配的理论模型。

    许强;郑胜华. 母子公司的知识转移关系和管理权分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6-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96-98..

    分享
  • 朱亚明;陈敏杰;吴荣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现实期权的战略层面以及管理者对于决策具有能动性的角度出发,对处于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条件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期权价值以及决定它的6根杠杆作了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期权价值作了探讨。

    朱亚明;陈敏杰;吴荣林. 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交互作用的期权价值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99-10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99-101..

    分享
  • 李永周;姚莉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是美国新经济的发动机,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作为美国新经济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创新,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最核心的制度价值或功能是其特有的风险分散机制,包括风险资本的社会化分担机制、分段控制和契约选择机制以及项目选择和组合机制。

    李永周;姚莉萍. 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散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1-1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01-103..

    分享
  • 黄立强;吴翠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从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生物医药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以及生物医药专业服务体系中CRO的地位与建设等几个方面对生物医药专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及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黄立强;吴翠玲. 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4-1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04-106..

    分享
  • 康建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响国际技术传播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着重从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两方面予以探讨。

    康建虎. 社会文化、政治环境与国际技术传播[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6-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06-108..

    分享
  • 周震虹;高阳;袁开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美国、荷兰、以色列、日本和中国在发展农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合作组织、政策措施、科研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结构调整、农村政策扶持、建立民间合作组织、加强技术推广和推进农村信息化等措施。

    周震虹;高阳;袁开福.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比较研究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09-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09-111..

    分享
  • 青平;李崇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新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非对称竞争优势理论。在分析其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探讨了目前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非对称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发展非对称竞争优势的具体途径。最后指出了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非对称竞争优势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青平;李崇光. 发展非对称竞争优势:农村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2-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12-114..

    分享
  • 简小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以社区为主体,由农民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性组织或实体,是连接政府推广体系和农户生产体系的纽带。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角度,分析了建立农村社区推广体系对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农户到农户”的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功能和机制进行了讨论。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中介,是面向市场将农户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必然途径。

    简小鹰.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5-1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15-117..

    分享
  • 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
  • 程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内涵,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标准、具体要求,就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程鹏. “学习型组织”的标准、内涵及其具体要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18-1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18-119..

    分享
  • 邓汉慧;张子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程序公正性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高度信任的关系,分析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程序公正性的判断模式。

    邓汉慧;张子刚. 程序公正性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信任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0-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20-122..

    分享
  • 王洪运;叶建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内部能力刚性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不确定性影响或制约了企业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在剖析其特征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发展战略路径选择矩阵,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王洪运;叶建木. 能力刚性、动态环境与企业发展战略路径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3-1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23-125..

    分享
  • 赵定涛;李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前人关于危机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五力模型,指出企业危机管理需要企业战略、危机管理小组、信息沟通、资源保障以及组织文化这5种力共同作用;同时对5种作用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赵定涛;李蓓. 企业危机管理五力模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6-1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26-127..

    分享
  • 文永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8-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敏捷制造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敏捷化竞争战略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敏捷化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从建立敏捷化社会环境、实施敏捷化管理与运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客户满意度、人才和知识创新5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敏捷化竞争战略进行了探讨。

    文永明.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敏捷化竞争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28-1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28-129..

    分享
  • 王惠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乘数效应是指由于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初始反应引发后续连锁性反应的现象。供应链企业之间利用ERP系统实现管理模式趋同后,实现跨行业的企业间组织的集成,使得供应链链主能够统一调控供应链上的资源,增强了供应链的敏捷性。此外,企业管理模式趋同使得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加密切,刺激企业之间的管理优势互补。最后,管理模式趋同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为企业寻求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王惠芬. ERP系统应用中企业管理模式趋同的乘数效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0-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30-132..

    分享
  • 朱晓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经济、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ASP信息技术外包模式随着IT产业的发展而演进的过程,并从价值链的视角对ASP业务模式的应用条件、ASP服务提供商的行业背景、目标客户群以及信息服务功能等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对比和细分,进而将ASP业务模式归纳为7大类,同时对各类细分模式的特征、适用范围做出了详尽诠释。

    朱晓驰. ASP业务模式的演变与细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3-1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33-135..

    分享
  • 赵其国;潘雄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重视其主导产业的选择。鉴于目前较少对县域主导产业的定量选择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组相关的评价指标,并构建了密切值法模型,对浦江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初步评价。

    赵其国;潘雄锋. 密切值法模型在县域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6-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36-138..

    分享
  • 何俊德;周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9-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两种金融期权定价方法在实物期权中的应用问题,在相同的假设基础上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并对两种方法在实物期权中的应用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证明在实物期权中利用期权理论更能准确计算出项目实际价值。

    何俊德;周颉. 关于两种期权定价理论在实物期权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39-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39-140..

    分享
  • 郑淑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代物流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现代物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呈现出科技型物流的特征。物流的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提升现代物流科技水平应该从物流信息化、实时追踪技术和电子商务活动3个方面着手。

    郑淑蓉. 现代物流的科技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1-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41-142..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黄丽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3-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内外对BullwhipEffect现象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图书供应链中普遍存在BullwhipEffect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并就如何削减BullwhipEffect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黄丽娟.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现象研究——以图书供应链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3-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43-145..

    分享
  • 高桂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良的环境是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进—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贯彻“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思路;必须建立一整套招生、教学、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创造优良的学校内部调控环境;健全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体系,促进评估制度的规范化和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化。

    高桂林. 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环境优化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6-1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46-148..

    分享
  • 潘晓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9-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等人才,其教学质量对社会影响很大,因此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灰色模糊数学的理论,将隶属度和灰色综合起来表示灰色模糊数,给出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并且给出了数据的有效性检验,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潘晓琳. 高校教学质量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和有效性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49-1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49-150..

    分享
  • 王本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1-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技术经纪人才是伴随着技术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目前我国技术经纪人才存在着数量少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政府和各种市场主体必须共同努力,创造技术经纪人才发展壮大的环境,促进我国技术产品的交易。

    王本东. 对我国技术经纪人才发展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1-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51-153..

    分享
  • 安应民;郑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3-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传统的人力资本价值度量模型,通过引入潜在人力资本及其转化率,构建了人力资本价值度量的新模型,以度量潜在人力资本经由流动人力资本向实际人力资本转化过程中动态的人力资本价值。

    安应民;郑伟. 关于人力资本价值度量模型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3-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53-155..

    分享
  • 旷开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6-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合理的人力资源获取模式是家族企业能否源源不断地获取到符合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关键。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获取模式的主要缺陷,提出了弥合缺陷的对策:优化人力资源获取模式的基本途径。

    旷开源. 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获取模式的缺陷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6-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56-157..

    分享
  • 案例点评
  • 王尚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8-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并入三峡大学的实践,提出了科研机构进入高校的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有利于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的思考。

    王尚庆. 公益类科研机构进入高等学校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58-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58-159..

    分享
  • 朱向阳;钱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资金、信息、人才和科技服务4个功能子系统。从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上对这4个子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朱向阳;钱言. 上海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子系统的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0-1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60-162..

    分享
  • 唐仁华;刘春仁;金开红;董丹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3-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区级科技工作职能、战略目标、服务内容和所处地位,分析总结了武汉市区级科技工作的特点,并就加强区级科技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唐仁华;刘春仁;金开红;董丹红. 论武汉市区级科技工作特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3-1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63-164..

    分享
  • 探索与争鸣
  • 徐建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5-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科技集聚区”进行明确界定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科技集聚区的实证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实施“科技集聚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以及依据科技集聚区进行科技与经济发展部署的战略意义。

    徐建国. “科技集聚区”的界定及其战略意义[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5-1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65-167..

    分享
  • 梁樑;杨剑;古继宝;吴华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8-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竞争力不仅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而且与城市所在的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前关于城市竞争力有各种排名,但都没有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不可能为城市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与发展战略所服务。为此将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竞争战略相联系,提出基于城市竞争战略的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以及相应的培育与建构的思路。

    梁樑;杨剑;古继宝;吴华清. 基于城市战略的城市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68-1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68-170..

    分享
  • 综述
  • 张霞;鲁德银;蔡根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71-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对工业园区的理论研究作了简单介绍和评述,并从中得出我国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启示。指出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大意义,政府应针对园区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企业自身应积极向园区集聚,从而推动工业园区的集群化。

    张霞;鲁德银;蔡根女. 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研究的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71-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71-173..

    分享
  • 吕斌;李国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74-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以后,创业投资在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海外学者对中国的创业投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相关的报道在新闻媒体出现,而且有关此主题的研究论文出现在许多主流金融学术刊物之中。从中国创业投资发展、宏观环境和法律框架、微观运作机制、中外创投比较4个部份评述了海外学者对中国创业投资的研究。

    吕斌;李国秋. 海外学者对中国创业投资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74-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74-177..

    分享
  • 吴道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77-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概念出发,对创业精神的产生、发展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创业精神的不同层次,并对今后的创业精神研究提出了一点建议。

    吴道友. 创业精神及其不同层次的分析:目前的实践及未来研究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4): 177-1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4): 177-17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