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2-15
  

  • 全选
    |
    科技进步论坛
  • 赵景柱;董仁才;邓红兵;段光明;汤万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标准在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技术标准与综合国力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近10年来(1991~2000),技术标准对经济力的贡献率由于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前期较低,后期则上升较大,后期虽然有一定波动,但基本稳定。技术标准对综合国力中科技力的贡献率则呈现出逐年稳定增加的趋势。1998~2000年技术标准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约为1.5%。技术标准对综合国力的促进作用和贡献率较为明显,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赵景柱;董仁才;邓红兵;段光明;汤万金. 技术标准对我国综合国力贡献率的初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5-7..

    分享
  • 李翕然;高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系统的观点,对研发、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研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研发、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研制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综合性、并行和协同原理,认为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标准研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并对如何实现研发、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研制的一体化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李翕然;高晓红. 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标准研制的系统原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7-9..

    分享
  • 李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中国加入WTO前后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开展的知识产权纷争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要加强应对知识产权纷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以技术预见应对知识产权纷争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我国技术预见在推行和应对知识产权纷争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李万. IT领域知识产权纷争与我国技术预见的推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0-12..

    分享
  • 郑吉昌;夏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分工深化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突出表现在它一方面推动分工的深化,另一方面又是分工经济的“黏合剂”。正因为这一功能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

    郑吉昌;夏晴. 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3-15..

    分享
  • 朱方伟;刁晓纯;王莉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演进路径分析作为产业集群机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竞争的角度,界定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路径,系统论述了产业集群从国内繁衍阶段、国际竞争阶段到全球化阶段的演进路径,及各演进阶段的特征与风险。

    朱方伟;刁晓纯;王莉莹. 基于竞争的产业集群演进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6-18..

    分享
  • 胡蓓;陈建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了在供应链管理、业务外包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超组织经营环境下员工关系的发展趋势,即管理范围扩展和忠诚度转移;然后,根据员工贡献力和企业控制力建立二维矩阵,将超组织的员工划分为明星类员工、问号类员工、金牛类员工和瘦狗类员工四大群体;最后,提出应针对具有不同特征类型的员工群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适时地调整管理策略,实现集思广益,赢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胡蓓;陈建安. 超组织环境下员工关系分类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9-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9-21..

    分享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 李曦;杨卫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资源区域竞争的表现、水资源区域协调类型及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跨流域调水和流域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曦;杨卫国. 水资源区域竞争与协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22-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22-24..

    分享
  • 刘桂华;陈勇;谢为群;樊朝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秦巴经济走廊是指以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及其余脉为主线所形成的经济区域。在当今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作为接受东部经济辐射的入口和西部大开发前哨阵地的秦巴地区,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一些专家、学者献计献策,提出了构建秦巴经济走廊,隆起中部,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将构建秦巴经济走廊的必要性、重要性置于当今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中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述,希望能为当今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某种思路。

    刘桂华;陈勇;谢为群;樊朝霞. 略论秦巴经济走廊建立的必要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25-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25-27..

    分享
  • 董藩;洪名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西部轻工业增长极必须面向沿边境外市场,发展外向型轻工行业;必须同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进行;必须选准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必须使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相结合。这是四项基本原则。在遵循这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解决好轻工业发展中的生产要素积累与配置问题。

    董藩;洪名勇. 论西部地区轻工业增长极的建设(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28-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28-31..

    分享
  • 黄景洲;饶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战略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选择基准及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相关模型。

    黄景洲;饶超. 对欠发达地区战略产业选择问题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3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31-33..

    分享
  • 李存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泛珠江区域创业投资的现状、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合作的障碍,提出了泛珠江区域创业投资合作的政策建议。

    李存行. 泛珠江区域创业投资合作的政策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34-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34-36..

    分享
  • 吴传清;付佳;李浩;陈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研与分析,指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构建协调发展机制,依托制度创新,有重点地推进。

    吴传清;付佳;李浩;陈翥. 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37-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37-39..

    分享
  • 阚如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武汉是“九省通衢”的华中大都市,重要的客源输出地;宜昌是“三峡门户”、水电旅游名城,鄂西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发挥武汉旅游交通枢纽和客源输出地优势,以宜昌为旅游集散地,以“一坝两江”(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和清江)为核心吸引物,实行武汉与宜昌(三峡)旅游互动,是湖北立足“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带动鄂西旅游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分析武汉、宜昌两地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交通互动、产品互动、市场互动、营销互动、管理互动等发展旅游的对策。

    阚如良. 武汉·宜昌旅游互动机制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0-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40-42..

    分享
  • 李亚华;陈继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县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分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给县市中小企业带来变化的基础上,对县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论述。

    李亚华;陈继勇. 新时期提升县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3-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43-44..

    分享
  • 刘书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环境战略的实施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审视当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面面观,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路径,重构和健全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运作体系,以更好地促进生活垃圾处理步入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刘书俊.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与路径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5-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45-47..

    分享
  • 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 吴建南;温挺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加入WT0、政府职能转变、科技体制改革深入以及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和问题,使得《科学技术进步法》原有的调整方法、调整范围和部分制度不适应现实需求。为了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国家科技资源共享的实现应从转变政府科技职能、激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加强科技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

    吴建南;温挺挺. 《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问题分析与修订建议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48-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48-50..

    分享
  • 王瑞祥;穆荣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强有力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保障条件之一。2003年的“非典”事件反映出我国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卫生R&D投入不足、政府在某些环节职能不到位、研究队伍整合不力等。目前,我国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国内卫生R&D的作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应当转变观念,加强战略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壮大研究队伍,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卫生科技“正规军”。

    王瑞祥;穆荣平. 我国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51-53..

    分享
  • 张颖;舒相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我国国情,设计了由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监督系统所构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模式。

    张颖;舒相军. 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4-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54-56..

    分享
  • 刘慕凡;胡春华;刘汉红;杨嵘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废物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相对电子废物的传统管理模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将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介绍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内容及各国相关法规政策,分析了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的现状和政策、法规,并提出了完善管理的相应对策。

    刘慕凡;胡春华;刘汉红;杨嵘. 电子废物管理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57-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57-59..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潘雄峰;刘凤朝;许立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地评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无疑会对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东北三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省的比较分析,并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国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其间的优势和差距,以期为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潘雄峰;刘凤朝;许立波. 东北三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分省比较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0-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60-63..

    分享
  • 李炳军;刘思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基于多层次复杂系统的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综合模型,并以江苏省市(地)级科技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市(地)级科技系统发展中,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的关联度大于科技活动对科技产出的关联度,在科技投入类因素中对科技产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是R&D经费总额,其次为科技三项经费总额。

    李炳军;刘思峰. 江苏省市(地)级区域科技系统的层次灰色关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3-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63-65..

    分享
  • 赵颖弘;胡明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大型矿业基地环境评价,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具体研究。

    赵颖弘;胡明安. 大型矿业基地环境评价研究——以鄂东南矿山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6-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66-68..

    分享
  • 张冬丽;邵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三元层次评价模型,并利用这一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效果良好。

    张冬丽;邵冬. 三元层次绩效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69-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69-70..

    分享
  • 郭娟;梁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每一个团队都拥有共同的宗旨和绩效目标,具有灵活的组织形式。但团队内的信息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因此如何对团队成员个体进行绩效评估是较为困难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绩效会破坏团队的整体合作性,故在对团队中的个人进行绩效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个体和团队整体的冲突,最大程度上实现二者的均衡。并且在对不同类型团队的成员进行绩效评估时,评估的指标会有所不同。

    郭娟;梁樑. 团队中个人绩效评估体系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71-73..

    分享
  • 徐维军;卢致杰;卢致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研究网上图书临界交易期内影响网络客户交易决策的正性与负性因素入手,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临界交易决策行为预测模型,并以国内某大型在线图书销售网站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交易决策行为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设。

    徐维军;卢致杰;卢致烽. 网上图书交易的决策行为预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4-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74-76..

    分享
  • 蒋恩尧;刘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影响虚拟企业柔性的四个基本维度,依此构建评价虚拟企业柔性的多维层次结构,首次提出因子法选评度量柔性的指标模型,借以辅助虚拟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升虚拟企业柔性管理。

    蒋恩尧;刘扬. 因子法测度虚拟企业柔性的指标模型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7-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77-79..

    分享
  • 胡涛;杨建军;高冠新;赖朝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复杂装备费用效能评估中,评价指标的数量过多过细的特点,引入Rough集理论,在不影响整个评估体系代表性和决策功能的前提下,选出最重要的且尽可能少的评价指标,即在大量约简中求解最小约简,从而更加科学地形成了复杂装备的费用效能评估体系,决策者可以从该约简后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更加容易地发现影响各方案优劣的关键性指标,这也为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胡涛;杨建军;高冠新;赖朝辉. 基于ROUGH集理论的装备费用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79-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79-80..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樊国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阐释了科技异化给人类带来的深重代价、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其独特之处还在于不是从科技本身而是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如何防止科技异化现象发生的对应策略。

    樊国忠. 论科技异化的当代代价及其对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8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81-83..

    分享
  • 马向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基因技术的形成变革、社会化过程及所面临的社会相容性挑战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关对基因技术社会化的发展模式与控制机制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马向真. 基因技术社会化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84-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84-86..

    分享
  • 叶涛;李帮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8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研创新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近年来,针对科研成果产业化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首先分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涵义及其现状,接着分析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科学发展观,最后详细论述了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进行科研成果产业化。

    叶涛;李帮义. 科研成果产业化中的科学发展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87-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87-89..

    分享
  • 杨国清;祝国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生态伦理学理论应用到土地利用中,阐述了土地生态伦理概念,讨论了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土地伦理利用的核心原则。

    杨国清;祝国瑞. 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伦理利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0-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90-91..

    分享
  • 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
  • 林岳;段海波;黄风雷;李海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航空行业和航空产品的特点,新形势下我国航空工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必要性;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创新的技术和应用前景,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航空企业计算机辅助创新的推广应用模式,并探讨了这一模式下的航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产品与工艺创新、创新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航空工业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思路。

    林岳;段海波;黄风雷;李海生. 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在航空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中的实施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2-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92-94..

    分享
  • 卜心怡;王晓耘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战略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它涉及到软件和硬件等技术问题,但决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是企业全方位的集成管理问题。从战略信息系统结构3个层次具体特点出发,分析了不同层次集成管理的目标、策略和方法,这是集成管理的基础。并同时指出,若要成功实施企业战略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还需将人的集成、组织集成和知识集成融入到各个层次的集成管理中。

    卜心怡;王晓耘. 企业战略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5-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95-97..

    分享
  • 李序南;李必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企业技术创新集成管理的诠释,指出集成化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基本规律,进而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集成功能模块。

    李序南;李必强. 企业技术创新集成管理与集成功能模块[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97-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97-99..

    分享
  • 魏江;沈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近年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构成的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关系到整个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对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作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了系统总结,并就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从产业组织、微观企业和政府行为3个层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魏江;沈璞.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0-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00-102..

    分享
  • 孙文祥;彭纪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实证检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发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效应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差距、跨国公司策略、东道国企业的态度以及东道国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会阻碍东道国的技术进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应加强对促进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研究。

    孙文祥;彭纪生.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基于国内外实证结果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3-1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03-105..

    分享
  • 王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了物流业随技术进步而发生的变化,指出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物流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且对物流组织形式和区位布局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对技术创新和物流关系的解读,提出了物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王瑛. 技术创新对物流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6-1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06-107..

    分享
  • 陈建科;邹礼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只有经过大规模扩散才能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微观角度,即创新技术供需双方分析了扩散交易存在的动因,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扩散动力强度,并依据不同阶段扩散动力的差异探讨了转让费的确定方法。

    陈建科;邹礼瑞. 两阶段技术创新扩散动因及其转让费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08-1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08-110..

    分享
  • 于丽娟;韩伯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双寡头企业针对两个系列到达的技术采用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企业间存在不完全信息,其成本函数是不对称的私有信息,考虑到技术本身所具有的路径依赖性和学习效用,企业对技术的选择不仅依赖于竞争对手的战略行为,而且也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当技术能力许可时,企业应积极选择采用当前技术,并在新技术到来后进行升级;否则应选择等待新技术到来时直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在可选择的技术采用战略之间存在一个成本系数的战略转移分割点,将其作为战略选择的关键考虑因素,可以合理估计竞争对手的技术采用战略,以此与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比较,从而对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战略进行决策。

    于丽娟;韩伯棠. 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战略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0-1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10-112..

    分享
  • 杨舜贤;孙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融资模式是资本流动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治理结构的生成环境,融资模式的不同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不同,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融资结构的选择、形成、运行及效率,也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在不同权益主体之间的分布和配置。企业融资模式与企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关系。

    杨舜贤;孙雷. 企业融资模式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关系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3-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13-114..

    分享
  • 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
  • 张胜;袁泽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基于企业资源观的从组织学习到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认为传导的媒介是异质性的知识与技能,而隔离机制限制竞争优势被模仿。研究认为竞争优势不仅存在于产品市场,也存在于要素市场,还需要注意企业内部的组织因素。

    张胜;袁泽沛. 从组织学习到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基于企业资源理论观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5-1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15-116..

    分享
  • 刘德学;樊治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企业诊断中“企业—弊病—病因”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特点,将直觉模糊集合的概念引入企业诊断问题并给出了一种诊断模型及其算法,用以处理“企业—弊端—病因”之间的关系,识别主要病因。通过一个关于企业R&D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的模拟算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刘德学;樊治平. 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合的企业诊断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7-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17-118..

    分享
  • 孔金生;张玉生;陈铁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PDM中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与PDM系统集成相结合,提出了基于PDM的智能化集成产品生产过程功能结构,对基于PDM的智能化集成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孔金生;张玉生;陈铁军. 基于PDM的智能化集成产品生产过程控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19-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19-120..

    分享
  • 胡宝民;于新凯;王丽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地评价不同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据PEA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评价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及科技系统运行效率的DEA模型。根据该模型和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八省市R&D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并以河北省为例,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

    胡宝民;于新凯;王丽丽. 地方政府R&D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DEA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1-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21-123..

    分享
  • 杜鹃;李焱焱;叶斌;肖引;桑建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合作模式日益多样化,由于产学研合作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以及行政管理部门,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三者的目标和利益均有所差别,因此容易产生矛盾。就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初步看法。

    杜鹃;李焱焱;叶斌;肖引;桑建平. 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3-1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23-125..

    分享
  • 曾福生;匡远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从技术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基础,技术进步是结构变动的基础和动力,技术关联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技术的生产周期决定产业兴衰更替,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移动来实现的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

    曾福生;匡远配. 论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6-1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26-128..

    分享
  • 包国宪;李文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沟通是虚拟企业管理的重心,也是虚拟企业运营的关键。在阐明虚拟企业沟通的作用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虚拟企业沟通问题的对策。

    包国宪;李文强. 虚拟企业沟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29-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29-131..

    分享
  • 张菊;方永才;刘艳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中国和浙江大学2002年与国内外合著SCI论文的情况,发现了浙江大学绝大部分学科合著论文的IMP(影响因子)平均值高于总论文和非合著论文的IMP平均值。提出了合作研究可以提高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观点,并从促进论文质量提高、推动学科发展和增强与高水平合作伙伴联系等方面加以论述。

    张菊;方永才;刘艳阳. 分析SCI论文 探讨合作研究对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2-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32-134..

    分享
  • 刘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组织形式。运用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理论对网络教育的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网络教育中实现柔性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刘锐. 试论网络教育的柔性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5-1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35-13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甘德安;戴飚;万玲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阐述了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释义,分析了资本市场与高等教育市场对接的可行性,重点研究资本市场与高等教育市场对接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障碍,提出了资本市场与高等教育市场互动的风险防范与对策建议。

    甘德安;戴飚;万玲莉. 资本市场与高等教育市场对接的现状、障碍与对策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38-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38-140..

    分享
  • 夏再兴;曹小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过度”无论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和负面影响。教育过度必然导致知识失业,知识失业又进一步助长教育过度,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共同作用必然造成资源配置不当和投资效率低下,教育过度不仅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价值功能的发挥,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夏再兴;曹小莉. “教育过度”的危害与影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1-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41-142..

    分享
  • 於世为;诸克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3-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最终发展水平。由于高等教育产品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因此,经济效益量化有其独特之处。根据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该模型一是通过指标值的正交变换消除了指标间存在的信息重叠,二是采用信息熵的客观赋权法来减少在评价过程中对主观的依赖。

    於世为;诸克军.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改进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3-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43-145..

    分享
  • 赵正洲;王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线性回归的数学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的各项科研成果数量与科研经费、科研课题数、博士生人数、博士生导师人数4项投入变量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博士生人数、科研经费分别与其它3个投入变量的数学关系,试图得出影响科研产出的主要投入因素,以及影响博士生人数、科研经费数量的因素。

    赵正洲;王鹏. 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投入—产出的定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5-1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45-147..

    分享
  • 范旭;方一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8-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技术创新宏观界面的3个角度分析了其宏观界面的特征:地方高校与地方其它创新主体的合作强度偏低、地方高校与其它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领域相对较少、地方高校技术创新宏观界面表现出很大的非稳定性和非整体性。认为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与产业界等其它创新主体之间相对稳定的有效的宏观创新网络体系尚未形成,这决定了地方高校与企业界及政府等其它主体之间的合作性能尚不足以有效促进高校技术创新,这是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技术创新的宏观界面特性的主要表现,也是阻碍民族地区实现技术创新的主要宏观界面问题。

    范旭;方一兵. 我国民族地区高校技术 创新宏观界面的特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48-1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48-151..

    分享
  • 潘文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52-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探讨了IT业项目经理人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IT业项目经理人胜任特征模型包括:成就欲、行为主动性、信息寻求、客户关系、商业谈判、影响力、技术专长、发展他人、团队领导、团队协作、风险识别与控制和时间管理。

    潘文安. IT业项目经理人胜任力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52-1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52-154..

    分享
  • 案例点评
  • 林若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5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科学院和高校两大系统中选择3个典型案例,探讨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投资企业股权社会化的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经验。

    林若扬. 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投资企业股权社会化案例剖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55-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55-157..

    分享
  • 黄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58-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等城市所能集聚的创新资源量有限,企业服务需求偏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缓慢。从苏州科技中介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引入中心大城市的“源头活水”、与中心大城市错位发展、为苏州经济实体“量身定做”的战略对策。

    黄捷. 做好中等城市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大文章——对苏州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58-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58-159..

    分享
  • 王尉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样本,通过研究其市场型轻纺产业集群所处阶段的技术特征与问题,提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轻纺集群要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改变目前的技术创新滞后状况,探索适合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发展战略。

    王尉东.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审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0-1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60-161..

    分享
  • 张学华;陈昌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2-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浙江省台州市两个典型的传统产业集群,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归纳,得出现阶段台州区域传统产业集群运行的现状。

    张学华;陈昌笋. 传统产业集群的运行现状调查——以浙江台州市泵业和汽摩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2-1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62-164..

    分享
  • 探索与争鸣
  • 张洪石;卢显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4-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以往的创新研究学者们对于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定义,并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突破性创新的特征,提出区分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重要标志是创新的改进轨道。这样的区分对于创新理论研究,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以及公司进行有效的战略思考和技术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张洪石;卢显文. 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辨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4-1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64-166..

    分享
  • 陈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7-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决定制造业发展的创新力是否可以量化”这个问题,提出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制造业广义创新力进行量化分析的思路。

    陈杰. 广义创新力的量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7-1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67-168..

    分享
  • 李艳军;李崇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9-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反公地悲剧”理论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指出高校科技成果产权的模糊性和破碎性是导致目前高校科技成果大量闲置、利用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如何防止高校科技成果利用中的“反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进行了探讨。

    李艳军;李崇光. 浅论高校科技成果的“反公地悲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69-1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69-170..

    分享
  • 综述
  • 郝潞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71-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人本管理的理论渊源、人本管理的内涵、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能本管理的关系以及人本管理实施途径的探索4个方面,对近10年来国内关于人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梳理。

    郝潞霞. 人本管理预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71-1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71-174..

    分享
  • 王兴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75-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年出现的最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框架及发展阶段策略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从学术创新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所具有的研究意义及其应用途径。

    王兴元.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意义[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75-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75-177..

    分享
  • 杜新强;廖资生;李砚阁;冶雪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库是水资源人工调蓄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都独具功效,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目前应该大力开展对地下水库相关理论问题与实践技术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性强的应用规范。地下水库技术对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岩溶山区、滨海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杜新强;廖资生;李砚阁;冶雪艳. 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2): 178-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5, 22(2): 178-18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