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4-08-15
  

  • 全选
    |
    科技进步论坛
  • 童泽望;王汉西;侯仁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关键技术选择是区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在界定了关键技术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技术的选择原则,并就中部五省的技术体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中部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的选择建议。

    童泽望;王汉西;侯仁勇. 中部科技发展战略的关键技术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4-7..

    分享
  • 张魁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导产业是一国、一省、一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选择主导产业是制定区域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经济运行主体的政府,必须从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张魁伟. 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7-9..

    分享
  • 张勇;王晓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技术复杂性,技术创新组织走向复杂网络。复杂网络组织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网络,是技术创新组织在复杂性条件下进化的结果,它能很好地解决技术创新面临的复杂性难题,成为未来适合技术复杂性的理想创新组织。通过对复杂网络组织雏形--

    张勇;王晓东. 面向技术复杂性创新组织——复杂网络组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0-12..

    分享
  • 殷盛;王乐;郭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现代企业组织不断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出发,基于宽带思想,提出了一种适合

    殷盛;王乐;郭洋. 基于宽带的薪酬体系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3-15..

    分享
  • 张黎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坎贝尔认为,知识的成长过程同生物进化的过程一样,也经历着类似的三部曲:生成或创造新思想--借助批评和检测淘汰那些不正确的思想--通过教育和大众媒介传播那些尚未证明为不正确的思想。结合知识进化论,探讨技术在知识生成和知识筛选过程中的贡献。

    张黎夫. 技术与知识的进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6-18..

    分享
  • 王玉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企业的左右手,经济与伦理在相对应或相耦过程中能够使企业进入最佳经营状态,其根源于二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异质同构性。实践活动与实践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物质性交往(经济)与合理性意识(伦理)不可分裂;经济规则与伦理规则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并最终有机统一于实践交往规则。企业应是经济实体与伦理实体的结合,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伦理约束已在企业界达成普遍共识。

    王玉萍. 经济与伦理之异质同构性与现代企业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9-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9-21..

    分享
  • 洪进;汤书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D组织的知识管理对于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这种认识,首先分析了R&D组织中的知识运行机制和关键要素,然后提出了R&D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对R&D活动中知识管理的若干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洪进;汤书昆. 数字化时代R&D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2-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22-24..

    分享
  • 杨宏进;方道华;郭发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这几年科研机构改革的效果做出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发现,有很多科技指标与科研机构的经济能力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依此提出了增强科研机构的经济能力的多种途径。

    杨宏进;方道华;郭发丽. 我国科研机构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4-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24-26..

    分享
  • 毛新志;殷正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食品(GMF)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在GMF进入市场前进行动物试验与人体试验,但是,有关转基因食品人体实验会涉及到许多伦理问题。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人体实验伦理问题的分析,指出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人体实验是对公众身体健康负责的必然要求。

    毛新志;殷正坤. 转基因食品人体实验的伦理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7-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27-28..

    分享
  • 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 周志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CIO是政府信息战略的制定者,是信息技术战略与政府管理过程的整合者。简要分析了政府CIO在政府体系中的作用、政府CIO的机制与发展。

    周志丹. 对我国建立政府CIO体制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29-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29-30..

    分享
  • 戴淑庚;郭富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高科技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果是准公共物品;而且在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领域,存在着资本市场失效和信贷市场失效;加之高科技产业独特的技术经济特点和融资特点,这些诸多因素要求作为公共权利的国家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或是组织或是模拟市场机制,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缓解市场失效。换言之,政府在高科技产业融资体系的构建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其作用主要是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建立法律保障系统和信息服务体系等。

    戴淑庚;郭富霞. 政府在构建高科技产业融资体系中的角色定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31-33..

    分享
  • 彭新宇;王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中介机构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知识经济在我国已初见端倪,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时期。探讨了在现阶段新的经济形势下市场中介机构的内涵、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彭新宇;王艳. 现阶段市场中介机构发展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3-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33-35..

    分享
  • 阙祥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当代最流行的组织管理方式--科层制的基本特征、优缺点,分析了中国建构现代科层制的障碍性因素,并就如何建构中国的现代科层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阙祥才. 试论中国现代科层制的建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6-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36-37..

    分享
  • 马俊海;刘凤琴;谭福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宁波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个案分析,探索了新时期提升沿海区域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主要模式与基本对策。首先,对近些年来宁波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特征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宁波市民营科技企业组织管理、产权制度和长期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马俊海;刘凤琴;谭福河. 沿海区域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38-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38-40..

    分享
  • 刘灵芝;李仕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所有者层、经营者层和政府层提出了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解决措施,期望能通过加强对控制环境的建设,来遏制企业内部不良现象的产生,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刘灵芝;李仕梁.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41-42..

    分享
  • 潘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演变的过程,剖析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的缺陷,探讨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并提出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途径。

    潘峰.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缺陷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3-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43-44..

    分享
  • 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
  • 曲海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长沙市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科技管理创新,以全方位的工作举措,推动市级科技发展能力提升步入快车道,以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推动区县"一把手"担当发展第一生产力的重任,以新的观念和姿态,加强地方与创新源头的科技合作,以新的科技计划模式,培植高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群体,为新长沙的崛起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

    曲海涛. 为新长沙的崛起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5-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45-47..

    分享
  • 徐莉;刘彩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其发展状况;分析了逆向物流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初步探讨了企业构建逆向物流体系时所面临的选择及所应考虑的问题。

    徐莉;刘彩霞. 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48-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48-49..

    分享
  • 赵宏中;蒋梅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正日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肯定和重视,被认为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从智力资本的涵义入手,介绍了3种度量智力资本价值的方法。

    赵宏中;蒋梅科. 度量企业智力资本价值的三种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0-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50-51..

    分享
  • 郭颖梅;蒋永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野--心理契约概念及在人员选聘、裁减、培训和薪酬设计4个环节中的运用进行分析,说明心理契约的违背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发挥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郭颖梅;蒋永宁.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2-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52-53..

    分享
  • 蔡立彬;崔英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产学研联合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产学研联合面临的新情况及新问题,在借鉴美国、日本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发展对策。

    蔡立彬;崔英德. 加入WTO后产学研联合的发展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4-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54-55..

    分享
  • 陈启愉;张凌;蒋嘉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规范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促进实验室的发展,目前国家和各省的相关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了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办法与指标体系,对重点实验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高校,重点实验室往往存在无固定编制、人员管理混乱、成果标注不清晰等情况,导致在评估时很被动,而实验室同时无法真正起到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作用。在分析重点实验室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实行虚拟团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些思路。

    陈启愉;张凌;蒋嘉之. 关于高校重点实验室虚拟团队管理的几点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6-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56-57..

    分享
  • 邓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形资产是21世纪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必备资源。高等学校作为全社会科技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但由于管理的疏忽和失控,无形资产流失严重。以系统论的方法,提出了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四元论,即管理的计划元、组织元、控制元和运作元,通过这4个有秩序又互为因果的管理环节,加强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实现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学校的无形资产发展战略,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邓行.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四元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58-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58-59..

    分享
  • 施青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分析了企业需求与当前理工科学生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应该从职业定位的角度出发,培养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

    施青平. 面向职业定位的理工科学生素质培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0-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60-61..

    分享
  • 司光武;佟仁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军工企业文化是军工企业在长期的军品市场环境下形成的,它反映了军品生产的要求。民品市场是军工企业新的发展环境,必然要求新的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通过分析军工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阐明了军工企业文化对发展民品的影响,并对新型军工企业文化的重塑进行了初步探讨。

    司光武;佟仁城. 军工企业文化对发展民品的障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2-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62-64..

    分享
  • 郑云武;吴先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我国咨询业的竞争形势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咨询业的竞争状况,提出我国咨询业的发展对策。

    郑云武;吴先锋. 我国咨询业的竞争分析及发展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5-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65-67..

    分享
  • 王祥君;曹桂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断的变化、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对企业的管理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速度管理为企业提供了适应3C的又一新途径。基于对速度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内涵及特征分析,指出速度管理在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上的优越性,并详细介绍了其实施方法。

    王祥君;曹桂华. 速度管理:即时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管理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67-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67-69..

    分享
  • 董治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传媒业为例,从行业价值链入手,探讨了企业在虚拟经营中对价值链以及整个网状企业进行领导和整合的思路。指出在实施领导和整合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案。

    董治国. 虚拟经营中的领导行为分析——以传媒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0-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70-71..

    分享
  • 彭纯军;王惠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施EVA,以建立4M管理体系,使公司成为价值驱动型(Value-Driver)公司,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最后分析了实施EVA和价值管理的成功因素及失败因素。

    彭纯军;王惠芬. 经济增加值(EVA)——价值管理(VBM)的驱动力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2-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72-73..

    分享
  • 杨德群;杨朝军;倪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基金持投和股价波动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市场看好的情况下,基金为了战胜市场偏好持有波动性较大的股票,并且基金增持股票会对股价波动性产生较大影响,而对减持股的影响较小;在市场看淡的情况下,基金为了规避风险选择持有波动性较小的股票,并且基金减持股票会对股价波动性产生较大影响,而对增持股票的影响较小。这些结论与基金的投资策略与羊群行为有关。

    杨德群;杨朝军;倪旸. 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股价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4-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74-76..

    分享
  • 陆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证券信息服务企业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国外证券信息服务巨头同台竞技。在分析了我国证券信息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对证券信息服务业市场信息需求变化的影响。

    陆伟. 中国证券信息服务业市场信息需求变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6-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76-77..

    分享
  •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 庄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科技园三元参与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从科学技术的新的社会建制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科技园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认为其作用在于整合所在区域的各种创新要素,实现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以及通过分园建设参与其他地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庄宁. 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78-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78-80..

    分享
  • 王丹萍;吴鸿亮;李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家的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三极联动经济发展战略,为使东西部的协作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制约因素的探讨,采取加大西部路网建设的力度,深化东西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增加对西部教育事业的投入等措施,达到东西部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王丹萍;吴鸿亮;李江. 东西部分工协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1-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81-82..

    分享
  • 罗翠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跨地区并购是解决区域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变相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产权交易市场的欠发达以及被并购企业控制权损失补偿机制的缺失,我国企业的跨地区并购存在重重障碍。为此,必须减少政府对跨地区并购活动的干预;加快立法,保障跨地区并购的进行;扶植产权交易信息中介的发展;完善所有权交易市场并建立控制权损失的补偿机制。

    罗翠华. 企业跨地区并购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3-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83-85..

    分享
  • 程江红;邱观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也是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相统一的。

    程江红;邱观建.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6-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86-87..

    分享
  • 沈吟东;夏家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公交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单线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公交企业本来十分短缺的公交资源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限制了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潜力。试图引入一种新的公交运营组织模式--区域运营模式。通过与单线模式进行比较,阐述了区域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出两种模式在车辆运营组织、运营效率、辅助资源的配置、作业技术和应用条件方面的差异。相对单线模式,区域模式一般可以节省运营车辆8%-20%,同时可以节省4%-8%的驾驶员。时区域模式在我国应用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应用效益做了初步的评估,旨在推动区域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沈吟东;夏家宏. 公交区域运营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88-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88-90..

    分享
  • 谭立刚;彭炳忠;周文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绩效标准阐述了顶级科技人才的概念,分析了实施湖南顶级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应当遵循的规律与应当处理好的5个关系,着重从使用、培养和吸引3个环节,提出了推进湖南顶级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谭立刚;彭炳忠;周文燕. 湖南顶级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91-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91-92..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邱均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原则,介绍了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开展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分类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对该机构有关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探讨。

    邱均平. 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和做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93-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93-94..

    分享
  • 惠静薇;安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产支撑证券化(ABS)是当前颇为流行的项目融资模式,对ABS的概念及其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了简单介绍,就开展ABS所遇到的风险及风险评价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惠静薇;安琦. ABS融资模式及其风险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97-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97-99..

    分享
  • 吴利华;郑垂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性分析了影响城市人才资源总量的各因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筛选出影响人才资源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输出变量,对城市人才资源总量进行预测。

    吴利华;郑垂勇. 神经网络模型对城市人才资源总量的预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0-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00-102..

    分享
  • 郑伟;黎志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模糊数学评价模型,为科学评价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评估基准

    郑伟;黎志成. 对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2-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02-104..

    分享
  • 周春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灰色关联度的基本理论,并尝试性地将其应用于投资项目的决策;结合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决策模型,以对投资项目进行选优。

    周春喜. 投资项目灰色优选模型及其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5-1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05-106..

    分享
  • 刘满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指从设想提出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或因对外部因素估计不足,或因对创新过程无法控制,造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性。在综合分析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指标评分办法,并给出了风险评价的具体操作程序。

    刘满凤.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07-1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07-109..

    分享
  • 王青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对社会人口进行核算是社会统计的重要内容。根据联合国《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SDS)的要求,探讨用矩阵的方法对社会人口的总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人口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

    王青云. 人口总体核算与人口质量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0-1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10-112..

    分享
  • 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
  • 胡大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集群机制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大部分科技园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企业在地域上彼此临近所应有的集聚效应、创新效应没有形成和发挥。首先分析了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形成机理,然后对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胡大立. 基于企业集群的科技园区发展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3-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13-115..

    分享
  • 王宇宁;兰晓婕;姚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汽车绿色再制造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国外的发展状况,从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环保需求等方面研究了在我国实施汽车绿色再制造的现实意义,并建立了废旧汽车资源的流向模型,最后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我国汽车绿色再制造的可行策略,为实施我国的汽车绿色再制造工程提供参考。

    王宇宁;兰晓婕;姚磊. 我国汽车行业实施绿色再制造的现实意义与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6-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16-118..

    分享
  • 赵鹏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是产业进步的助推器。当前的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突破口。借鉴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赵鹏飞.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19-1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19-121..

    分享
  • 周小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竞争性领域的民营化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对于以自然垄断产业为主的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改革却相对滞后。而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应是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的基本动因。从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扩张两个角度,阐述了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的必要性。

    周小梅. 科技进步与需求增长: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的基本动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1-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21-123..

    分享
  • 魏江;张波;张学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企业通过与客户间的知识学习,从新产品开发、技术独特性、效率三个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绩效。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与客户间的知识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浙江省中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向客户进行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应当从改变传统竞争观念,培育与客户间的社会资本,建立有效的学习平台三个方面来更有效地向客户学习。

    魏江;张波;张学华. 基于客户关系的中小企业知识学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4-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24-126..

    分享
  • 田高;袁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揭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转化过程模式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拉动式过程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田高;袁虎. 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6-1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26-128..

    分享
  • 吴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给出了虚拟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模型,并对各个过程进行了讨论,最后分析了虚拟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

    吴丽. 虚拟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微观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29-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29-131..

    分享
  • 张世龙;马尚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揭示了技术突变引发产业调整的规律,阐述了在技术突变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完全依赖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方式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进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对技术突变的产业发展对策。

    张世龙;马尚平. 技术突变与产业调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2-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32-134..

    分享
  • 佘雪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品形态设计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适应性特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品形态设计需要不断创新,使之适应并推动时代的发展。

    佘雪松. 论产品形态设计的适应性及创新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4-1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34-136..

    分享
  • 网络与信息化
  • 魏明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7-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虚拟市场的特点,结合美国个人信用评估,以电子商务个人信用评估为例,讨论了电子商务中信用评估面临的主要挑战:个性化的挑战、保护隐私的挑战、信息安全的挑战和信用记录公开的挑战,并初步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魏明侠. 电子商务中信用评估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7-1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37-139..

    分享
  • 王海峰;胡冬;郑弘怿;肖时钧;任凤铃;彭启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钢铁企业为例,从战略的层面,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提出了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信息化改造路线,并指出了信息化建设与改造成功的关键及基本的战略选择。

    王海峰;胡冬;郑弘怿;肖时钧;任凤铃;彭启山. 我国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战略性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39-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39-141..

    分享
  • 崔南方;刘英姿;赵振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与功能需求,从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交易、货物跟踪和行业应用托管5个方面对其功能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平台的体系结构,从而为我国建设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了思路。

    崔南方;刘英姿;赵振峰. 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42-1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42-144..

    分享
  • 陈剑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45-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开展信息化教育的主要做法,探讨了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应对之策。

    陈剑光. 信息化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45-1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45-146..

    分享
  • 李玉海;陈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47-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美国ACRL标准的分析,论述了信息素养对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提出了信息意识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动力源泉,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保障,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等观点,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性对策以提高国家和个人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李玉海;陈娟. 从ACRL标准谈信息素养对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47-1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47-149..

    分享
  • 案例点评
  • 杜兰英;许德荣;谢先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程度是城市工业基础的主要体现,武汉市与沿海地区的工业差距就主要体现在武汉市消费类电子产业不大不强。通过对武汉市消费类光电子产业链的调查,对影响武汉市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一配套能力不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武汉市消费类电子产业配套能力的相应对策。

    杜兰英;许德荣;谢先立. 武汉市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现状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0-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50-152..

    分享
  • 王谊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2-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县域经济的概念以及研究意义,并以湖北省大冶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说明其县域经济的特点以及经验,最终提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王谊鹃. 县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2-1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52-154..

    分享
  • 胡小莉;陈国清;聂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山县作为湖北省石材产量最大的地区,具备了集群的一些特征。根据对通山县的实际调研情况,借鉴广东云浮等地石材行业发展的经验,从集群的角度对发展石材行业提出了借鉴性的意见。

    胡小莉;陈国清;聂鸣. 湖北省通山县石材行业集群化思路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5-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55-157..

    分享
  • 刘章勇;雷慰慈;陈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8-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汉平原涝渍生态环境的演替经历了3个大的阶段,从更新世时期到全新世中期(2500a B.C)为第一阶段,主要由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驱动;从全新世后期到明末清初(1650a A.D)为第二阶段,由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驱动完成;从明末清初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由围湖垦殖、筑堤修坝、农业政策等人为因素驱动。湖泊在江汉平原涝渍生态环境的演变中起着特殊的重要调控和指示作用,近代大规模的围湖垦殖大大加快了涝渍地的形成速度。

    刘章勇;雷慰慈;陈阜. 江汉平原涝渍生态环境的演替及其驱动力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58-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58-160..

    分享
  • 探索与争鸣
  • 鲁由明;陆菊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资本结构优化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项目资本结构优化决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理论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为项目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鲁由明;陆菊春. 投资项目资本结构优化的多目标决策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0-1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60-162..

    分享
  • 邓明然;孟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3-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两种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和公司理财系统柔性,通过分析两种模式对公司理财系统柔性的影响,总结得出两种公司治理结构的利弊及其对于我国的启示,对于建立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及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具有指导性。

    邓明然;孟慧.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理财系统柔性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3-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63-165..

    分享
  • 赵定涛;陈世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类型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角度对品牌延伸策略和多品牌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品牌忠诚度--利润模型和品牌策略选择矩阵。

    赵定涛;陈世吉. 品牌忠诚度——利润模型与品牌策略矩阵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6-1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66-168..

    分享
  • 综述
  • 李爱梅;凌文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9-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性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从商品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角度,回顾了历史上各种人性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迁之间的关系;提出21世纪的知识人理论与人力资本运营的特点。

    李爱梅;凌文辁. 人性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8): 169-1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4, 21(8): 169-17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