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1-07-18
  

  • 全选
    |
  • 谢香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企业管理理论带来了挑战,进而产生了企业边界的界定,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生产运作的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对此进行了论述。

    谢香芝.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理论的革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6-17..

    分享
  • 杨志明;毛禹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知识管理存在的两种理解,提出人力资本的创新思想,以及知识管理的岗位要求和技术方法。

    杨志明;毛禹忠. 对知识管理两种理解的整合简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8-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8-19..

    分享
  • 姚磊;蔡希贤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企业资源优化哲理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分析,提出企业资源控制(Enterprise Resource Control,ERC)管理模式。企业资源控制(ERC)是一种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自学习、自组织的管理模式。作为管理工具,ERC是基于价值链管理和控制的,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和信息流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探讨了ERC的概念,主要功能模块和结构模型,研究了ERC在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案例,实践证明,海航ERC系统是有效和成功的。最后,阐述了ERC的特点。

    姚磊;蔡希贤等. 企业资源控制(ERC)管理模式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0-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20-22..

    分享
  • 吴巧生;成金华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路径依赖理论”的有关原理,讨论了企业核心技术与企业边介的关系,认为企业的边界是由技术创新导致的企业核心技术所决定的。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核心技术,培养自己独立的R&D能力,提高技术积累的整体水平,塑造持续的技术创新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即所谓的“归核心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

    吴巧生;成金华等. “路径依赖理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3-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23-24..

    分享
  • 王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组织的出现、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就业聘用形式的多样化直接导致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着重在组织-员工层面探讨组织在新的条件下对员工实施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分别阐述了员工与组织关系的变化、工作结构的新特点,概述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虚拟化调整及其影响,最后探讨了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之路。

    王忠. 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4-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24-26..

    分享
  • 郭秀敏;王润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知识工作者创造力的3个构成要素,提出了对知识经济者实施内部激励的6种方法。

    郭秀敏;王润良. 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及其内部激励[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7-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27-28..

    分享
  • 茆诗珍;吴静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科技创新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对创新的性研究之一。社会环境是创新的催化剂。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促成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在《论科学技术》里反复强调: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素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全社会树立和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理解这一切,对于今天的创新事业有着积极而深刻的意义。

    茆诗珍;吴静波. 论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建设——学习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29-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29-30..

    分享
  • 李莹;王学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环境技术的发展和当前推广工作的现状出发,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建立环境技术认证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并具体提出建立和完善环境技术认证制度的构想,分析了环境技术认证制度的优点。

    李莹;王学军. 建立环境技术认证制度的初步构想[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31-32..

    分享
  • 顾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信息产业的投资、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及产业规模化等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振兴民族信息产业,必须加大力度调整优化信息产业结构,以核心技术为中心,以市场为方向发展规模化生产;同时政府在制定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胶在政策和法规时,应注意到信息产业必须借助于市场竞争和压力,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顾海.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瓶颈分析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3-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33-35..

    分享
  • 苏银娟;屠梅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阐明了上海集成电路与软件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分析上海在创新上的优势和优势利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展望了创新前景。

    苏银娟;屠梅曾. 上海集成电路与软件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6-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36-37..

    分享
  • 解宗方;李继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依据及其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进行分析,指出农业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转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强化研究开发工作的市场导向,对于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都具有战略意义。文章旨在更新观念,消除对转制的认识误区,促进农业科研院所顺利转制,强化其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形成。

    解宗方;李继军. 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确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38-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38-40..

    分享
  • 马发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针对江汉平原区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人口剧增、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疾病(血吸虫病)丛生、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属粗放型等4个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江汉平原区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采取的5大对策。

    马发生. 江汉平原区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41-42..

    分享
  • 袁晓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是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应该相互交叉和融合,这一要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重要。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对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的结合是应有之义。将从高等教育发展观出发,在阐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必然性基础上,讨论二者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结合的基本思路。

    袁晓建. 从高等教育发展观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3-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43-44..

    分享
  • 钟丽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科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专科教育却面临发展的危机。专科教育出路何在呢?笔者提出了高等专科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考和基本对策。

    钟丽萍. 我国高等专科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考和基本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5-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45-47..

    分享
  • 黄蕙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各国环境政策及其政策工具的不相容是造成贸易不可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在环境政策的协调方面各国都已经作出了一些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工作还远不能满足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围绕环境问题的贸易争端还在频频出现。因此,有必要对各国环境政策有效协调的意义、现状、阻力、范围及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黄蕙萍. 可持续性贸易与环境政策的有效协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48-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48-50..

    分享
  • 庞艳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分析了科技进步对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依据科技进步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庞艳桃. 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51-52..

    分享
  • 欧阳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我国在拉丁美洲的FDI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欧阳斌. 论中国对拉美国家FDI的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3-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53-54..

    分享
  • 王志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部地区如何积极开发利用外地人才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新世纪西部地区通过转变观念,改善和优化人才环境,发挥澡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支持作用,发挥政策措施的指导作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开发对外地人务资源的思路。

    王志方. 论西部大开发中外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5-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55-56..

    分享
  • 刘云;江小平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内外形势及合肥市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对未来5年合肥市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主要任务提出了战略性的部署意见。

    刘云;江小平等. “十五”期间合肥市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主要任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57-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57-59..

    分享
  • 黄玉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第二板市场的建立及健康发展,同时为科技风险资本提供通畅的撤出渠道,更为科技风险企业成长所需资金提供保障的目的,探讨了如何建立中国的科技产业投资(共同)基金,并通过直接参二板市场,形成对股票第二板市场的支持,从而间接地实现对科技风险投资体系的支持,最终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黄玉华. 关于建立科技产业投资共同基金的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0-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60-62..

    分享
  • 王丽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技术将继续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介绍了国外的电子技术的发展态势,具体分析了我国的发展现状。

    王丽燕. 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态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3-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63-64..

    分享
  • 李军;邹礼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技术引进再创新受到企业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内部要素与技术引进再创新相互作用机制的分析,从内部环境和创新过程决策管理两个方面归纳总结出影响企业技术引进再创新的内部关键因素。

    李军;邹礼再. 企业技术引进再创新内部关键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5-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65-66..

    分享
  • 雷明;董菁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又通过促进或阻碍技术创新而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雷明;董菁等.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原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7-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67-68..

    分享
  • 都沁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企业成功与失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的实质出发分析了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并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实现面向市场营销的技术创新;即技术创新应体现市场需求、通过组织创新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的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应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都沁军. 论面向市场营销的技术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69-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69-70..

    分享
  • 陈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陈巨. 全面理解工业企业信息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1-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71-72..

    分享
  • 程艳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企业集团规范化发展的基本对策,即走出集团功能认识误区,营造企业集团规范运作的支撑环境,对企业集团实施规范性组建与运作。

    程艳霞. 论我国企业集团的规范化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3-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73-74..

    分享
  • 孙淑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运营可以分为有形资产运营和无形资产运营两部分。从无形资产的特点出发,论述了无形资产运营是资本运营的关键,以及在资本运营中如何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协同效益。

    孙淑生. 远形资产运营与协同效益[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5-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75-76..

    分享
  • 张子刚程海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团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领带于在团队成员之间信任的建立和保持。信任是虚拟合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信任是使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及公司网络成功的一个重要组件。探讨了文献中信任的不同内容,通过研究的虚拟团队模型,给出一个虚拟团队建立和保持信任的过程。

    张子刚程海芳. 信任在虚拟团队中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7-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77-78..

    分享
  • 向新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湖北纺织工业的现实、难点和关键等问题后认为:推动湖北纺织工业的发展必须振兴和发展印染行业,尤其是突出“三改一加强”的主题,构建外部环境,建立创新体系。

    向新柱. 必须振兴和发展湖北印染行业[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79-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79-80..

    分享
  • 聂荣喜;常小佑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特点,运用当前技术创新理论分析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体制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际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建立有利于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的途径和建议。

    聂荣喜;常小佑等. 对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一点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81-83..

    分享
  • 严中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网络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管理必须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

    严中华.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六大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3-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83-84..

    分享
  • 管锦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专利的法制环境入手,分析了我国专利侵权的原因,认为我国专利侵权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专利侵权的查处力惩处力度不够,在此基础上从现有专利的立法角度,提出了防范专利侵权的对策。

    管锦绣. 浅谈我国专利侵权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5-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85-86..

    分享
  • 李雄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教育科技奖励工作的现状调查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科技奖励的公正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

    李雄文. 教育部科技奖励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7-8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87-88..

    分享
  • 辜志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高等院校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现状,分析了高等学校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可能性,探讨了高等科研立项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具体措施。

    辜志强. 高校科研项目立项及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89-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89-90..

    分享
  • 罗亚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的科研力量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方面军,教学、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现代我国高校的三项重要任务。论述了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的优势与不足,指出高校应高度重视科研,促进教学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罗亚夫. 发挥科研优势 促进教学和高科技产业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1-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91-92..

    分享
  • 梅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创新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两高一新”,即高智力因素,高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成果。

    梅哲. 试创造性人才的主要特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3-9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93-96..

    分享
  • 吴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要性、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只有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才能适用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使人们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

    吴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7-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97-98..

    分享
  • 苏长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加入WTO后对统计管理工作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对统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提出了统计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途径。

    苏长权. WTO与统计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99-1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99-100..

    分享
  • 蔡琼;周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原是教育的一个概念,福科揭示了“学科”包含的“规训”与“权力”的实质,使其成为批判现代知识生产体系的话语工具。鉴于我国刑事学科的现状,提出应对“刑事一体化”思想持谨慎态度,以避免强化“刑法本位主义”,抹杀其他刑事学科的独立价值。

    蔡琼;周详. 学科规训制度与刑事一体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1-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01-102..

    分享
  • 赵海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教育平等的内涵及实现教育平等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不平等的现状,论述了扶助贫困大学生成才,促进高等教育平等的途径与重要意义。

    赵海信. 教育平等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成才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3-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03-104..

    分享
  • 于宏义;于凯岁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泛系理论研究泛系信息量化,包括全信息量、自由信息量、约束信息量的测试。约束信息映射风险尤具创意。观控政策和观控对象都可相对优设优选优化。

    于宏义;于凯岁等. 泛系观控技术:信息量化测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5-1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05-106..

    分享
  • 石玉凤;王尚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立一系列动态数学模型,弄清了地方经济文化节庆活动过程中的价值交换与资本积累方式,分析了节庆活动的发展规模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有关庆活动及发展趋向的几点结论,旨在为节庆活动的发展规划提供必要依据。

    石玉凤;王尚志. 地方经济文化节庆活动规模及对地区经济发展作有的模型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07-1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07-109..

    分享
  • 田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政府对科学技术及其影响的调控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谓事后调控;一类是所谓事前调控。在科学技术及其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刻的今天,政府越来越以事前调控和动态管理的方式干预科学技术,基中,制度化调控方式日显重要。

    田平. 论政府对科学技术及其影响的调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0-1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10-112..

    分享
  • 王筱茜;白洞明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充满反馈、控制和反复的过程。首先利用网络图描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分析同时考虑多种风险时的风险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创新过程看成马尔柯夫链,对过渡类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技术创新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

    王筱茜;白洞明等. 从马尔柯夫链分析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3-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13-114..

    分享
  • 王坚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动态联盟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运行模式,它将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分析企业动态联盟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了企业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与优化模型,为企业动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王坚强. 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及优化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4-1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14-117..

    分享
  • 曹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民主和民主性的内涵及科学与民主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提高科学民主性的现实意义。

    曹蓉. 略论科学的民主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18-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18-120..

    分享
  • 王爱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入关进口农产品销售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将面临较强的国内国际竞争压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就实施农产品牌战略,如何强化农产品的品牌区分力,增强农产品竞争优势进行了探讨。

    王爱明. 论强化农产品及其服务的品牌区分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1-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21-122..

    分享
  • 张澄;渠海雷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认为高技术产业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泮当前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

    张澄;渠海雷等. 以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3-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23-134..

    分享
  • 刘渝琳;曾国平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十分合理,就业状况不佳的现状,利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了产权结构与就业的高度相关关系,指出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重庆市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刘渝琳;曾国平等. 相关分析理论在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关系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5-1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25-127..

    分享
  • 徐顽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政府机构改革的客观要求。从政府公关的背景、功能与措施等方面论述了这一命题。

    徐顽强. 政府机构改革与功能强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27-1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27-129..

    分享
  • 王恕立;谢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外资的引进,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如国内资金闲置,市场挤占及国有资产流失等与目标效应相偏离的实际效应。就此探讨了矫正对策。

    王恕立;谢丹. 我国利用外资的效应偏差及其矫正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0-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30-131..

    分享
  • 欧阳电平;陈华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认为行政干预过强,现有的退市制度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由于退市涉及到多方主体的利益,缺乏退市的激励,以及不完善的上市制度强化了“壳资源”的稀缺性和缺少必要的退市过渡阶段等是制约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并对此进行了对策探讨。

    欧阳电平;陈华东. 试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1-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31-133..

    分享
  • 程朝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4-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分析了网上支付中的信用问题,信用对网上支付流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在低信用的条件下实现网上支付的安全支付流程。

    程朝阳. 信用与网上支付流程的构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4-1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34-135..

    分享
  • 苏红健;徐建文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6-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电子商务中物流体系的作用和建立模式,并以某汽车网为例对物流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整体化的分析。

    苏红健;徐建文等.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系统设计:以汽车商务网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6-1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36-137..

    分享
  • 张素文;杭小庆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网络攻击的方式,以及易产生攻击的原因,其原因是网络安全系统存在着脆弱性。针对网络攻击,必须制定安全策略,建立安全机制。分析了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张素文;杭小庆等.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技术防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38-1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38-140..

    分享
  • 凌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高校辅助教学、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Internet/Intranet等方面的应用。

    凌玲.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高校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0-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40-141..

    分享
  • 冯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2-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Java编程语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就语言的特点及应用的前景作了详细探讨。

    冯键. Internet上开发软件的编程语言——Java编程语言[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2-1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42-143..

    分享
  • 鲍晓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则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同作为发展中国家,韩国和我国的技术进步都建立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之上,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为此,目前两国都在进行科技政策的调整,致力于形成和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韩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有诸多可之处,其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鲍晓华. 韩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4-1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44-146..

    分享
  • 韩震;刘祥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7-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苏联解体前30年间的低增长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运用基于价值论的科技贡献率来对前苏联工业部门(1965-1980年)进行预测,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前苏联经济增长停滞的一些原因。

    韩震;刘祥武. 基于价值论的科技贡献率测算在前苏联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47-1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47-149..

    分享
  • 王雪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和促成了东西方文化和文明在日本这个东方岛国上的演化进程。通过洋并举、东西融合,日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给众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王雪松. 科技进步与日本现代文明[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0-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50-152..

    分享
  • 唐本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3-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其政治、经济及其他各方面的主要行为全受法的制约,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以法为准绳。作为财务公开制度也是一样,必须按照《商法》和《证券交易法》中有关会计部分的规定,对财务诸表的内容、格式和填制方法制作并且要经过“三者审计”[公认会计士(注册会计师)、监查役(审计官)、内部监查(内部审计)]的审计方可对外公布。

    唐本佑. 论日本商法和证券交易法的财务公开制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3-1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53-154..

    分享
  • 黄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诚实信用原则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法律原则。该原则通过对市场主体的指导作用,通过法官弥补法律漏洞、解释法律、修政法律等途径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黄娟. 诚实信用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5-1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55-156..

    分享
  • 唐丽;陈华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7-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概念,指出合理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应该是和富有弹性的,能够通过适时调整实现运动中的最优。详细论述了资本结构动态优化的含义、目标和实现条件,并进一步论述了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制度安排。

    唐丽;陈华东. 试论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57-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57-159..

    分享
  • 高阳;王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来讨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的根源。通过构造期望效用模型,说明影响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程度的因素。模型表明,要降低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就必须加快改革现行企业制度,优化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机制并改善经营者的产生机制。

    高阳;王争. 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0-1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60-162..

    分享
  • 云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2-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物资管理企业正承受着市场残酷的冲击。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物资管理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物资企业及有市场形势的分析,指出了物资管理企业应向物流企业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在转型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云俊. 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2-1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62-163..

    分享
  • 盛运华;任艳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4-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信息社会里,要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企业领导者不仅要会使用现代化人信息工具,还要掌握最经济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人际交往的艺术,为企业广结良缘和广交服务,在社会建立起尽可能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巧妙地从员工、客户和竞争对手那里获取与企业有关的各类高质量信息,并据此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有效的正确决策。

    盛运华;任艳梅. 企业领导者的人际交往艺术浅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4-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64-165..

    分享
  • 周凯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6-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州市公交车改用液化石油气(LPG)中汽油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油改气”的费用和效果者了分析,指出目前的汽油车“油改气”经济可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减少HC、CO的污染排放作用较为明显。

    周凯波. 广州市公我车改用注化石油气(LPG)的费用效果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6-1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66-167..

    分享
  • 覃邑龙;黄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8-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力资本的效用是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个别企业人力资效用高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的效用,其差额即为企业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其超额效用,必将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覃邑龙;黄维. 人力资源与商誉的实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68-1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68-169..

    分享
  • 王倩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我国现状,评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对研究性学习者了剖析及步定。提出教育工具尤其是网络教育的方向应适应现代化教育。

    王倩瑜.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0-1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70-171..

    分享
  • 王宏;聂进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2-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考试模式改革对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性,并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科学高效的考试新体系。

    王宏;聂进等. 改革考试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2-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72-173..

    分享
  • 肖全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4-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是缺乏科技人才。探讨了地方高等教育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所必须进行的改革。

    肖全福. 面向现代化为山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4-17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74-175..

    分享
  • 周德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6-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问题意识”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先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

    周德金. 创新教育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6-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76-177..

    分享
  • 周宏弟;陶维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8-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高校实验教学应确立以过程变量为主的改革模式,并初步阐述了该模式的基本内涵。

    周宏弟;陶维孝. 以过程变量为主的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8(7): 178-1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1, 18(7): 178-17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