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 全选
    |
    绿色创新专栏
  • 叶春梅,吴利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207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政策通过改变企业绿色转型成本和收益,从供给侧推动和需求侧拉动企业绿色转型。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感知机会与威胁、学习创造新知识以及重构内外部资源,从而应对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构建“环境政策—外部压力—绿色转型环节—动态能力—内部选择”的理论框架,综合内、外部视角研究企业绿色转型机制发现,企业绿色转型涉及绿色产品开发、绿色材料投入、绿色生产工艺、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营销等多个环节,政策提供的外部支持与企业内部动态能力相互匹配,支撑企业全生命周期绿色转型。基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的案例分析表明,企业绿色转型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动态变化环境下,企业实施转型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具有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匹配的动态能力。企业既需要把握外部环境政策变化带来的商机,又需要抓住转型重点环节,通过动态更新内部能力持续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绿色转型。

    叶春梅,吴利华. 环境政策、动态能力与企业绿色转型——广西柳州钢铁集团纵向案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12.,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82.
    Ye Chunmei,Wu Lihua. Environmental Policy, Dynamic Capability and Enterprise Green Transformation: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Guangxi Liuzhou Steel Grou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12.,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82.

    分享
  • 武晨,王可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3-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00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基金公司在指定网站使用XBRL格式披露基金信息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基金信息披露数字化对被持股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基金信息披露数字化显著促进被持股企业绿色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基金信息披露数字化促进被持股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是通过提高投资者信息处理效率和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外部治理作用实现的。分组检验发现,基金信息披露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意愿较低企业的绿色表现。结论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水平,激励企业绿色发展。

    武晨,王可第. 基金信息披露数字化与被持股公司绿色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3-24.,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578.
    Wu Chen,Wang Kedi.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utual Fu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Green Innovation of Shareholding Compan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3-24.,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578.

    分享
  • 姜忠辉,赵迪,孟朝月,罗均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25-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20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绿色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调节定向理论,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并重点考察组织调节定向的边界效应。基于中国205家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动态能力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组织调节定向在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促进定向占主导的情境下,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间接影响也更强。

    姜忠辉,赵迪,孟朝月,罗均梅.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绿色动态能力与组织调节定向的中介及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25-35.,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181.
    Jiang Zhonghui,Zhao Di,Meng Chaoyue,Luo Junmei. Impact of Gr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Green Dynamic Capability and Organization Regulatory Orient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25-35.,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181.

    分享
  • 吴卫红,刘金金,张爱美,秦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36-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805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兼顾绿色和智能,如何在数字商业模式场景下推进企业绿色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商业模式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数字商业模式的绿色创新战略实施概念模型,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2015—2020年29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绿色创新驱动机理,检验数字商业模式的调节作用,并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技术探究不同主体绿色关注的交互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消费者绿色关注和零售商绿色关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而供应商绿色关注的影响不显著。数字商业模式能够正向调节绿色关注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体地,个性化定制水平正向调节消费者绿色关注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网络化协同水平正向调节零售商绿色关注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而对供应商绿色关注和绿色创新没有显著调节作用。消费者绿色关注和零售商绿色关注具有交互协同效应,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创新。平衡状态下,当二者处于双高水平时,企业绿色创新表现更好;非平衡状态下,二者孰高孰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无差异。结论可丰富绿色创新驱动相关研究,有助于全面揭示数字商业模式下企业绿色创新机制,为企业绿色创新实践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吴卫红,刘金金,张爱美,秦臻. 绿色关注与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数字商业模式场景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36-47.,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574.
    Wu Weihong,Liu Jinjin,Zhang Aimei,Qin Zhen. Green Concerns and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A Scenario Study of Digital Business Models inthe Context of Quali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36-47.,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574.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常皓亮,夏飞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48-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9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利用2011—2019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3个方面构建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现阶段我国智能产业转型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尚未成立;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水平。

    常皓亮,夏飞龙. 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机制识别与空间溢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48-57.,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613.
    Chang Haoliang,Xia Feilong. Empowerment of Digital Economy to Low-Carbo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Spatial Spillov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48-57.,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613.

    分享
  • 万君,苗仲桢,季桓永,周思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58-6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9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认为信号传递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非合法性折扣”风险,但就如何有效使用信号传递策略存在悖论。基于最优区分理论,以网络资源身份特征作为企业信号传递的主要表征,在区分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探索两者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协同效应。基于中国沪深上市高技术企业样本,发现在控制企业信号传递一致性和差异性特征的前提下,二者交互是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并且该影响受到企业历史业绩的负向调节。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信号传递理论在技术创新扩散领域的应用,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经验参考。

    万君,苗仲桢,季桓永,周思源. 最优区分视角下企业信号传递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58-66.,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370.
    Wan Jun,Miao Zhongzhen,Ji Huanyong,Zhou Siyuan. The Influence of Firms' Signal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iff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timal Distinctiven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58-66.,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370.

    分享
  • 贾永飞,郭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67-7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50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梳理科技成果转化具体环节,探索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引用知识基因理论,类比知识基因遗传和表达,提出知识基因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的四大基本要素:科技DNA、科技RNA、酶和科技性状,并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划分为识别、转录、翻译、组合、扩散5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以2016—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和障碍因子识别发现:①2016—2020年各指标与科技性状表达的关联程度和障碍强度较为稳定;②各指标与显性科技性状表达的关联程度更紧密,翻译阶段与显性科技性状表达关联度最高,转录要素酶与隐性科技性状表达关联度最高;③不同省份之间影响科技性状表达的主要因素具有显著差异;④组合活动和翻译活动开展情况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因子。

    贾永飞,郭玥. 知识基因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67-78.,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085.
    Jia Yongfei,Guo Yu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Gen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67-78.,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085.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黄艳,岳一铭,周洪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79-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40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创新驱动力是高校开展科研投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协作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与高校科研体制、政府创新政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提升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为了客观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高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采用2012—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创新数据,编制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校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更显著;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驱动作用,但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较弱。

    黄艳,岳一铭,周洪宇. 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79-89.,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079.
    Huang Yan,Yue Yiming,Zhou Hongyu. The Impact of China's Region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Driving Force on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79-89.,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079.

    分享
  • 吴青山,吴玉鸣,蔡慧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90-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1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城市群扩容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其带来的企业创新效应如何?基于此,选取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方法考察区域一体化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提升效应,即处理组企业创新质量大约提升61.99%~93.36%,且在放松“伪随机性”假设、反事实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仍成立;区域一体化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成立时间长、成长能力强、规模大的企业受到区域一体化的正向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降低企业成本和扩大企业需求是发挥区域一体化作用的主要路径。上述研究结论为推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微观证据。

    吴青山,吴玉鸣,蔡慧洁. 区域一体化与企业创新质量——来自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90-99., doi: 10.6049/kjjbydc.2022010291.
    Wu Qingshan,Wu Yuming,Cai Huijie.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Quality of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the Enlarge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90-99., doi: 10.6049/kjjbydc.202201029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胡宁宁,侯冠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00-10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0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外部环境”出发,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主体、科研资金投入是区域高技术产业产生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产业高创新绩效组态存在3条驱动路径,即“创新主体—资源投入—特定环境”驱动型、“创新主体—人力资源—协调环境”驱动型、“技术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均衡环境”驱动型;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的资源投入、创新主体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在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相关领域研究,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提供路径参考和经验证据。

    胡宁宁,侯冠宇.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如何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基于30个省份案例的NCA与fsQCA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00-109.,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025.
    Hu Ningning,Hou Guanyu. How Do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 Driv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Industries?The NCA and fsQCA Analysis Based on the Cases of30 Provinces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00-109., doi: 10.6049/kjjbydc.2022100025.

    分享
  • 黄孝武,焦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10-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80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与一般性投资相比,企业智能化投资往往面临更高风险。以我国省级机器人进口数量作为企业智能化投资的代理变量,利用不确定性增长期权理论,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工业机器人进口规模显著扩大。异质性研究表明,在创新环境更优越(财政科技支出更高、专利申请授权数更多、发明型专利占比更高)、产业结构中汽车和计算机产出占比更高、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度更低的地区,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通过替换主要变量、考虑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转换成本降低,增长期权价值提高,企业投资工业机器人的动机增强。因此,智能化投资是企业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更有利于企业增加智能化投资。

    黄孝武,焦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能够促进工业智能化投资吗——来自中国省级工业机器人进口数据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10-120.,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349.
    Huang Xiaowu,Jiao Ao. Does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Promote Intelligent Invest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rovincial Industrial Robot Import Data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10-120.,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349.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肖鹏,杨静静,刘晟,陈一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21-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20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国际化双元平衡和联合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双元理论和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627个中国跨国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化双元平衡和联合维度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东道国认知制度和规范制度对上述关系起积极调节作用。经过实证检验发现,相较于平衡维度,国际化双元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相较于认知制度,规范制度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结论可为双元理论与制度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并为我国跨国企业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肖鹏,杨静静,刘晟,陈一飞. 国际化双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认知制度与规范制度双调节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21-130.,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723.
    Xiao Peng,Yang Jingjing,Liu Sheng,Chen Yifei.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mbidexterity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Double Moderation of Cognitive Institution and Normative Institu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21-130.,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723.

    分享
  • 郭庆,张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31-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30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面对国外技术垄断,中国企业如何提高创新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匹配全球上市公司Osiris数据库、亚洲开发银行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探究国外上游垄断对我国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外上游垄断显著抑制制造企业创新水平提高,尤其是创新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游垄断的影响存在国别差异,不同来源地上游垄断对不同制造业行业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相较于外资企业,国外上游垄断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对于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

    郭庆,张杰. 国外上游垄断对我国制造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31-140., doi: 10.6049/kjjbydc.2022030412.
    Guo Qing,Zhang Jie.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Upstream Monopoly on the Innovation Level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31-140., doi: 10.6049/kjjbydc.2022030412.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邓文娟,文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41-1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30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苛敛型领导是近年来领导力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受到众多学者广泛关注。借鉴社会认知理论,以组织创新绩效为切入点,探讨CEO苛敛型领导在组织层面的作用效果。通过问卷调研回收湖北省398份CEO—高管有效配对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与Bootstrapping法检验CEO苛敛型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CEO苛敛型领导负向影响组织创新绩效;②组织学习在CEO苛敛型领导影响组织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③环境竞争性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其不仅有助于强化CEO苛敛型领导与组织学习的关系,也能够增强组织学习的负向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有效发挥领导效能、促进组织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邓文娟,文鹏. CEO苛敛型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与环境竞争性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41-150.,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455.
    Deng Wenjuan,Wen Peng.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EO Exploitative Leadership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41-150.,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455.

    分享
  • 张学艳,周小虎,刘晶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51-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40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创业环境日趋复杂化和动态化,政治技能作为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主要个人特质,在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博弈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深入探讨创业者政治技能。通过与16位创业者的深度访谈和两次调研获取的样本数据,开发和验证创业者政治技能测量量表,并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包含政治环境敏锐、创业网络能力、人际关系影响、权力运用能力四维度结构的创业者政治技能概念模型,以及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量量表。

    张学艳,周小虎,刘晶晶. 中国文化情境下创业者政治技能的结构维度与量表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0):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128.
    Zhang Xueyan,Zhou Xiaohu,Liu Jingjing. The Structure Dimens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 Political Skills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0):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12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