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4-25
  

  • 全选
    |
    绿色技术创新与管理
  • 栾春娟,宋博文,邓思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90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索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发展趋势及其与产出的关系,有助于把握绿色发明技术创新会聚趋势和规律,助力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专利家族数据,在已有技术会聚测度指标基础上,采用多重凝聚力指数系列指标构建新的测度指标,对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进行分阶段测度。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绿色发明技术会聚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技术会聚与绿色发明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具有积极正向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学科、技术领域与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将有助于推动绿色发明技术会聚发展,提高绿色发明创新成果产出。

    栾春娟,宋博文,邓思铭. 全球绿色发明技术会聚与专利产出相互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331.
    Luan Chunjuan,Song Bowen,Deng Siming. Interaction Between Global Green Invention Convergence and Patent Outpu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2090331.

    分享
  • 赵炎,齐念念,孟庆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1-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50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整合能力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09—2019年232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全面FGLS)探讨技术整合能力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呈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呈倒U型关系,绿色专利质量在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中心性正向调节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但并未对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的倒U型关系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调整技术整合能力提升绿色专利质量,进而实现持续性创新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赵炎,齐念念,孟庆时. 技术整合能力、绿色专利质量与企业持续性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1-21.,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783.
    Zhao Yan,Qi Niannian,Meng Qingshi.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apability, Green Patent Quality and Firms' Sustainabl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11-21.,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783.

    分享
  • 于宪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22-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1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环境规制是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2005—2020年中国省级层面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转型的衡量指标;其次,引入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最后,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之间存在U型关系,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在2012—2020年、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突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侧重末端治理的投资型环境规制具有遵循成本效应,不利于绿色技术创新,而命令型环境规制超过一定门槛后,能够发挥创新补偿效应,诱发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研究可为优化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提供经验证据。

    于宪荣. 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22-31., doi: 10.6049/kjjbydc.2022110240.
    Yu Xianrong. The Nonlinear Effect of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Green Transform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22-31., doi: 10.6049/kjjbydc.2022110240.

    分享
  • 区域战略与绿色发展
  • 林子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32-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207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双碳”目标为我国城市加快绿色创新提供了战略导向,后发城市如何抓住机遇、推动能源技术升级、实现绿色创新追赶,对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采用专利前向引用网络中城市度数占比变化刻画城市绿色创新追赶速度,并基于我国277个地级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引入知识要素网络与城市合作网络视角,分析城市在两类网络中的节点属性与位置特征是否会影响其在能源效率领域的创新追赶速度。研究发现:城市在知识网络中的要素多样性、度数中心性、介数中心性以及在合作网络中的内部度数中心性都对城市绿色创新追赶有着促进作用,而合作网络外部度数中心性则并未对创新追赶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知识要素多样性与网络中心性在促进绿色创新追赶上具有协同互补效应,要素多样性对追赶速度的影响会随着网络中心性提升而不断增大,该影响效应对知识网络中心性与合作网络中心性同样存在。

    林子秋. 知识网络、城市合作与绿色创新追赶——基于能源效率技术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32-43.,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55.
    Lin Ziqiu. Knowledge Network, Urban Cooper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Catch-up: An Analysis Based on Fossil Energy Efficiency Technolog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32-43.,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55.

    分享
  • 韩先锋,李佳佳,徐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44-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20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阐释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如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赋能的基础上,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及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自“十三五”规划以来该积极作用表现显著;在经济增长目标调节下,绿色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呈现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演化特征,即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更有利,过高的经济增长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绿色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红利;经济增长目标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现阶段东部地区需采取比中、西部地区更宽松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中低产业升级区相比高产业升级区应实施更严格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

    韩先锋,李佳佳,徐杰. 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地区产业升级的动态调节效应——基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的新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44-53.,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404.
    Han Xianfeng,Li Jiajia,Xu Jie. The Dynamic Moderating Effec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Promote Regional Industrial Upgrading : A New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Constraint of Economic Growth Targe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44-53.,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404.

    分享
  • 企业发展与绿色转型
  • 田红娜,孙美玲,王莉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54-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207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组织认同理论和情感—认知评价理论,检验数字化领导力各维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究绿色组织认同的传导作用和数字化威胁的调节作用。为更好地理解变量间统计关系和集合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238份问卷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领导力的4个维度均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绿色组织认同在数字化领导力4个维度与绿色创新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威胁在数字化领导力与绿色组织认同间发挥负向调节效应,数字化威胁调节绿色组织认同在数字化领导力与绿色创新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得出激发企业绿色创新的9种前因构型。

    田红娜,孙美玲,王莉静. 数字化领导力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创新——SEM与fsQCA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54-65.,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92.
    Tian Hongna,Sun Meiling,Wang Lijing. How Digital Leadership Promotes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A Study Based on SEM and fsQC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54-65.,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92.

    分享
  • 刘宇嘉,刘力钢,邵剑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66-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4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冗余是企业通过构建资源优势促进绿色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组织理论与资源约束理论框架,以“资源—能力—行为”为理论逻辑,利用2012—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组织冗余对绿色创新战略的影响,并以风险承担能力为中介变量,以数字化环境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沉淀性冗余、非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呈U型关系;风险承担能力在沉淀性冗余、非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的U型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环境正向调节沉淀性冗余、非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风险承担能力在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论可为重污染行业企业通过组织冗余建立风险屏障并顺应数字化环境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刘宇嘉,刘力钢,邵剑兵. 组织冗余、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绿色创新战略——来自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66-77.,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024.
    Liu Yujia,Liu Ligang,Shao Jianbing. Organizational Slack,Risk-taking Capability and Green Innovation Strategy: Evidence from Listed Enterprises of the Heavily-polluting Indust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66-77.,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024.

    分享
  • 朱艳娇,毛春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78-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207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双碳”目标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加大环保投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2011—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从环保投入视角,采用有调节的多重并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环境分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过度环境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扭曲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约束促使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倒“U”型关系曲线更加陡峭,适度的环境目标约束正向调节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过度的环境目标约束促使倒“U”型曲线拐点前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保投入、企业环保投入在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约束会强化政府环保投入在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因此,应积极推进环境事权和管理权结构性改革,完善环境事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

    朱艳娇,毛春梅. 环境分权、环保投入与企业绿色创新:一个有调节的多重并行中介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78-88.,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524.
    Zhu Yanjiao, Mao Chunmei. Environmental Decentralization,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and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A Multiple Parallel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78-88.,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524.

    分享
  • 绿色创新与绩效
  • 韩国文,甘雨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89-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80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将网络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探讨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结果发现,投资者关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体现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上,资产规模、杠杆率、股权集中度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绿色创新绩效,同时环境规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投资者关注与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从关注属性维度看,投资者负面关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非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高污染企业,投资者关注对非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韩国文,甘雨田. 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与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21080399.
    Han Guowen,Gan Yutian. Can Investors' Attention Promote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21080399.

    分享
  • 杨浩昌,钟时权,李廉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99-10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1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已成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在要求。基于发明型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理,同时,采用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回弹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发明型和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总体上均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其中,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大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次,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发明型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城镇化则存在遮掩效应。此外,不同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回弹效应”,且发明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回弹效应”大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

    杨浩昌,钟时权,李廉水. 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影响机制及回弹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99-107.,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061.
    Yang Haochang,Zhong Shiquan,Li Lianshui.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An Impact Mechanism Analysis and the Rebound Eff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99-107.,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061.

    分享
  • 石怀旺,杨鹏,肖仁桥,杨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08-1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50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以“亲近”和“清白”为特点的新型政商关系旨在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但鲜有研究关注新型政商关系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2017—2019年中国A股2089家上市公司共5490个样本数据,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检验新型政商关系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新型政商关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数量增加,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高,这一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新型政商关系通过帮助企业获取政府创新补贴和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两个渠道,促进绿色创新“量质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政商关系有助于强化政府环境规制措施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结论可为地方政府通过积极建设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经验证据。

    石怀旺,杨鹏,肖仁桥,杨威. 新型政商关系是否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量质齐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08-117.,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398.
    Shi Huaiwang,Yang Peng,Xiao Renqiao,Yang Wei. Does the New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Promot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Green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i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108-117.,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398.

    分享
  • 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
  • 张玉明,刘晗,李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18-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207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信息透明度作为一种信息与治理机制,对于缓解绿色创新投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作用。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为样本,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分析信息透明度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透明度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正相关,来自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环保关注对上述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透明度主要通过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和提高内部绿色创新意愿,提高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研究结论有助于识别绿色创新因素中的信息机制,为构建政府—公众—企业的多维环境治理体系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

    张玉明,刘晗,李双. 信息透明度、环保关注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18-129.,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71.
    Zhang Yuming,Liu Han,Li Shuang.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rn and Green Innovation of Heavily Polluting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118-129.,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371.

    分享
  • 杜可,陈关聚,梁锦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30-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2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绿色转型背景下制造企业如何协调环境战略,将规制约束转化为动力,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亟待研究。结合制度理论和自然资源基础观,基于双元战略视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机制框架,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环境双元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探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驱动机制的差异性。根据中国重污染制造上市公司2013—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发现:①各类规制均有利于环境双元战略实施,其中,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分别对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促进效应更显著;②各类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市场激励型、自愿参与型和命令控制型;③环境规制通过环境双元战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且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积极作用更显著;④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各阶段企业通过针对性响应异质性环境规制和协调环境双元战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杜可,陈关聚,梁锦凯. 异质性环境规制、环境双元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30-140.,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004.
    Du Ke,Chen Guanju,Liang Jinkai.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nvironmental Dual Strategy 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130-140.,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004.

    分享
  • 华淑名,李京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41-1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20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及各环境规制工具绿色创新激励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型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命令型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提升,而对质量无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尚不显著;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赋能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激励作用,强化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抑制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而对命令型规制的绿色创新质量激励作用无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规模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存在差异,大规模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刚性。

    华淑名,李京泽. 数字经济条件下环境规制工具能否实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质增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41-150., doi: 10.6049/kjjbydc.2021120541.
    Hua Shuming,Li Jingze. Ca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nterpris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gital Econom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141-150., doi: 10.6049/kjjbydc.2021120541.

    分享
  • 张虹,胡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51-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207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规制的目标,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学界针对“波特假说”是否有效仍存在争议。为规避样本选择偏差与内生性问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采用合成控制法对福建、江西和贵州3个典型试点地区的绿色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福建、江西和贵州的绿色技术创新,但三省的驱动机制不同,福建主要通过科技资金效应驱动,江西主要通过基础研究效应和环境基建效应驱动,贵州主要依靠科技人才效应驱动;驱动机制不同也导致三省在创新产出的专利类型以及政策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波特假说”的合理性,可为不同省域选择合适的环境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张虹,胡金.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了吗——来自合成控制法的实证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8):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261.
    Zhang Hong,Hu Jin. H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mot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An Empirical Assessment from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8):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Q20220726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