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06-18
  

  • 全选
    |
    研究前沿
  • 苏焰;余丽华;于宏义;吴学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万国互网、辩证综合的时代,对人才显生的主要泛系理法是“与时俱进博才,供求因缘敏应需,简化强化抓关键,三观七控控观控。”在这一框架下,我们论述了6大关键:基础ABC,实际操作应用,哲理方法感悟,前沿创新,观控结合重实践,素质现实显生。有关的理法有:泛系人才系数,四七辩证,创新与憾息运筹,目标牵引·内化成趣,悖解法,多而精和少而精、大事和小事五互的辩证法,泛系八筹方法论,784e。

    苏焰;余丽华;于宏义;吴学谋. 泛系论识:与时俱进与博才运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9-11..

    分享
  • 周小路;郭张博;辛堃;于宏义;吴学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题是多层网络型的泛系论系论和有关的社会运筹学理法,在784e框架(泛七要·运八筹·联四维·系百科)下论及八筹活力说和泛系相对论,进而论及社会运筹的诸多理法,具体内容包括:八筹廿知,泛系7837模式,微积分理法、Miller生命系统论、阳阴学说、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泛极和泛通运筹的泛系显生,大善遗憾·现实显生的泛系超螺旋,社会系统和经济管理,弗洛伊德哲理泛系诠释,法理相对论,世界大格局和中国大改革,等等。

    周小路;郭张博;辛堃;于宏义;吴学谋. 泛系论和社会:多层网络型泛系理法784e[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2-18..

    分享
  • 杨耀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预见是新时期政府改革和加强科技计划与管理工作,特别是提高科学战略与规划水平的新兴工具,近年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重视和运用,形成了全球性大趋势。中国科技21世纪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技术预见这个“新的战略分析与集成工具”,它的支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耀武. 技术预见:科技管理新的战略工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9-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9-21..

    分享
  • 徐忆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直至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其间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应用集对分析(SPA)联系数,建立了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会与经济价值的数学模型,借助模型对科研成果转化机理及对策等做了研究。

    徐忆琳. 基于SPA联系数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2-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22-23..

    分享
  • 陈平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经济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经济,其中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锁定效应。通过讨论锁定的概念和根源,对锁定效应产生的转移成本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信息产品市场中买方消除或削弱锁定效应的对策。

    陈平路. 信息经济下的锁定效应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4-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24-25..

    分享
  • 郑海平;李汉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内涵传统认识的缺陷分析,总结出新时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发展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郑海平;李汉君. 对新时期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特征的再认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6-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26-27..

    分享
  • 政府资助项目
  • 王占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高科技农业以高技术、新技术的有效利用为特征,能使农业获得核心竞争能力,能够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未来经济效益,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发展高科技农业,关键在于培育和形成有效的支持机制。在我国必须加快高科技农业发展支持机制的建立与完各,以保障和促进其健康发展。

    王占益. 建立高科技农业发展的支持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28-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28-31..

    分享
  • 朱清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缺陷,然后探讨了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认为在注重资本结构效率的同时应该研究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机理。

    朱清海. 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1-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31-32..

    分享
  • 刘满凤;黎志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顾客满意度成为评估企业业绩效的一个重要的非财务指标,而如何提高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赢得长期顾客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就顾客满意的形成机理、顾客满意的构成和顾客满意度的测评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刘满凤;黎志成. 灰色评价方法在顾客满意测评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3-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33-35..

    分享
  •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
  • 侯树刚;陈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东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这种发展差距日趋呈扩大之势。基于此状,对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发展失衡的现状、驱动力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西部大开发研究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侯树刚;陈静.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驱动力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6-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36-38..

    分享
  • 孙文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多年的关于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和53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资料,结合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及社会分析系统(SA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基本符合我国科技进步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的几条结论。

    孙文全. 我国区域技术市场交易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39-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39-40..

    分享
  • 刘章勇;沈卉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回顾了我国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建立和发展新型三元种植结构的必要性,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种植业的区域化调整战略和发展方向。

    刘章勇;沈卉兰. 我国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发展及其区域化调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41-42..

    分享
  • 李明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包括社会成本在内的诸多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并大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

    李明中.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制度经济学解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3-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43-44..

    分享
  • 谢培荣;向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产品加工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阐明了发展湖南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策略。

    谢培荣;向阳.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5-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45-47..

    分享
  • 万丰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三峡地区的区位、资源环境条件等方面优劣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发展三峡地区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区域经济的战略构想。

    万丰华. 三峡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48-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48-49..

    分享
  • 创新与产业化
  • 李群;赖于民;马敏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成果转化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事关企业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分析了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论述了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最后就借鉴ATP计划的经验,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探讨。

    李群;赖于民;马敏象. 美国ATP计划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0-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50-52..

    分享
  • 秦喜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超导材料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出发,分析了北京发展超导材料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指出高温超导材料应作为发展的重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秦喜杰. 北京超导材料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3-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53-54..

    分享
  • 张辅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创新是企业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事、优势互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选择。分别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阐明了合作创新的理论依据,并将企业合作创新归纳为3种模式,即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虚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模式。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张辅松. 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5-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55-57..

    分享
  • 徐冬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江苏高新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融资机制、人才建设、主导产业及经营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江苏高新园区“二次创业”的对策思路。

    徐冬青. 实现江苏高新园区"二次创业"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58-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58-59..

    分享
  • 董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结构的演变史表明,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动都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并互不断地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结构向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结构演进的。产业结构信息化,既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需求、资源供给等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把握产业结构信息化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产业结构信息化的途径,对于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根本、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大力推进产业信息化。

    董晓红. 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看产业信息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0-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60-61..

    分享
  • 袁建强;张世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对河北省海洋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转移份额模型对河北省海洋产业进行深入分析,目的是探寻河北省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袁建强;张世英. 河北省海洋产业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2-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62-63..

    分享
  • 科技进步管理
  •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三方物流(TPL)以第三方的专业优势向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费用成本。通过对第三方物流内涵、功能与效率的分析,认为TPL提高效益的根源在于其分工的实现和专业化的运作。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 第三方物流分工的经济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4-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64-66..

    分享
  • 张千帆;张子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管理是目前最流行的企业间协同的方式;协同产品商务和供应商关系管理则是供应链理论在企业间协调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着重研究协同产品商务中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有关问题。

    张千帆;张子刚. 协同产品商务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7-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67-68..

    分享
  • 刘永胜;马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三种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供需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下需求项目的定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供应链合作伙伴确定需求项目的价格提供参考。

    刘永胜;马燕.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下需求项目的定价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69-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69-70..

    分享
  • 寸晓刚;凌文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面对迅猛的新技术应用和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变化的内外环境,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才能持续发展。在知识生产力巳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的情况下,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更应注意员工对变革的预期,建立员工心理档案,依据员工个性等特点,管理和引导员工的预期朝向组织变革的方向,推动组织变革的成功。

    寸晓刚;凌文辁. 创建心理档案实施组织变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1-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71-72..

    分享
  • 董晓燕;周寄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6项举措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创建学习型科研组织是科研组织更新科技知识和改善科研管理的一项新举措,提出了科研事业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若干原则与注意事项。

    董晓燕;周寄中. 科研事业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3-7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73-75..

    分享
  • 张黎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提出了应采取的5个方面的对策。

    张黎夫. 高等院校科研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6-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76-77..

    分享
  • 蔡建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组织创新的角度总结出精益化生产方式的7个组织特征,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说明了精益化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通过组织创新达到杜绝一切浪费,彻底降低成本的目标,用知识存量论解释说明其它企业难以效仿精益化生产方式的原因。

    蔡建华. 论精益化生产方式的组织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78-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78-90..

    分享
  • 王汉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营科技是科技与市场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现象,正逐渐成为科学社会学的研究热点。从民营科技最基本的概念问题着手,着重研究了“民营”概念的内涵,探讨了民办与民营、国营与民营的关系。

    王汉林. 民营科技的社会学解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81-83..

    分享
  • 赵宏中;李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团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的主要运作形式,但是它并非是总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为了使其成为高效的工作群体,团队必须从人员配备、激励体系和团队精神三方面实施构建。

    赵宏中;李芳. 再造现代企业高效团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4-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84-85..

    分享
  • 张祖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在中小型企业中运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引进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中小企业具有知识管理的实践基础和具备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环境,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理论与工具可以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整合企业资源,开发隐性知识。

    张祖华. 中小企业引入知识管理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6-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86-87..

    分享
  • 余佳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品牌国际化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巳成为其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品牌竞争分析,对于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成功地实施品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余佳川. 品牌竞争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88-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88-89..

    分享
  • 吴楼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管企业吸引科技人员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现代企业在科技人员的管理和使用中,应该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使用和培训并举、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尽可能满足科技人员的自我实现需要。

    吴楼涛. 职业锚理论对企业科技人员管理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0-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90-91..

    分享
  • 魏锋;马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世纪的竞争环境下,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巳不再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资资本,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企业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将是一种战略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进行理论上和模式上的创新,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刮战略地位上来考虑。

    魏锋;马璐.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成长中的战略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2-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92-94..

    分享
  • 陈建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和探讨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发展农业具有的重要意义。

    陈建武. 国外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5-9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95-96..

    分享
  • 郭志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发挥市场对信息的整合作用的机制的积极意义,分析了我国信息市场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信息流通不畅、资源建设滞后等等不足;提出建立统一的信息市场管理机构,增强对信息市场的管理和调控等政策措施。

    郭志明. 我国信息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7-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97-98..

    分享
  • 王子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范公司欺诈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公司欺诈产生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公司欺诈的审计程序与对策。

    王子正. 论审计新行程对公司欺诈的把关[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99-1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99-100..

    分享
  • 易志华;颜建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脱钩改制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也存在许多隐患。从执业环境、执业质量及执业道德等方面论述了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参考。

    易志华;颜建军.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1-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01-102..

    分享
  • 陈荣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库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越来越明显,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数据库法律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陈荣保. 数据库法律保护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3-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03-104..

    分享
  • 科技进步理论
  • 杨玲莉;董成文;徐宁;魏欣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确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关系、建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资源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知识产权关系、规范国家科技计划实行“课题制”所形成的各参与主体的知识产权关系3个方面,论述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杨玲莉;董成文;徐宁;魏欣亚.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和任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5-1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05-106..

    分享
  • 陈汉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稀缺性是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为了使稀缺资源得到高效率的运用,必须借助于产权。界定产权,需要借助国家的暴力。国家在建立以及变迁产权和产权制度时,既可能提供高效率的产权制度,也可能提供低效率的产权制度。我国经济建设中资源运用的低效率,与产权制度的缺陷有关。为了高效率配置稀缺性资源,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让高效率的产权制度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陈汉平. 稀缺性、产权与国家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07-1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07-109..

    分享
  • 张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是技术后进国赶超技术领先国的唯一途径,技术跨越已经成为我国在短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必由之路。很多学者纷纷从后发优势或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机遇等角度论征了我国实施技术跨越的可行性,但是却忽略了技术跨越的内在根本——文化。技术跨越的文化根据是分析技术跨越何以可能的前提。

    张晶. 技术跨越的文化根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0-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10-111..

    分享
  • 贾志强;李想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2-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持续发展牵涉到的不仅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更是牵涉到资源配置的代际公平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与此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单单依靠与经济利益相关的价格机制和产权制度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文化机制。

    贾志强;李想姣. 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2-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12-113..

    分享
  • 秦冬生;马曲立;吴国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归纳了学术腐败的几种表现,提出出精品必须建立完善的学术机制,最后提出在建立学术规范,重建学术秩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秦冬生;马曲立;吴国文. 建立学术规范重建学术秩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4-1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14-116..

    分享
  • 王楚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研(教)而优则仕”现象及其负面影响予以高度的关注,同时重点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论依据、形成原因和文化基础。

    王楚鸿. 试析"研(教)而优则仕"现象的逻辑基础与成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7-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17-118..

    分享
  • 周涛;陈荣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员工的流动率问题一直是企业关心的热门话题。对员工流动各个成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Casio成本计算模型的不足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员工流动成本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帮助企业评价员工流动的经济性,并为其重要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周涛;陈荣秋. 员工流动成本计算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19-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19-120..

    分享
  • 黄永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EMH的质疑和挑战中提出来的。行为财务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且非理性部分不能被彻底消除,从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偏离EMH。基于此,行为财务学者们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投资组合理论,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行为财务理论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投资者的行为及市场运行状况。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行为财务尚有很多领域等待研究,而且,在解释的普遍性、理论的系统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黄永波. 行为财务理论的评析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1-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21-123..

    分享
  • 胡永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外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流行“游说战略”,对我国跨国经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国企业需要重视游说战略的价值,认真研究和探索游说活动的方式和方法,逐步积累经验。

    胡永铨. 企业经营新概念:国际游说公关[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4-12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24-125..

    分享
  • 刘彪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外有关银行业经济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3大指标(经营效率指标、成本费用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对我国4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10大综合性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建议。

    刘彪文. 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6-1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26-128..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林伟;刘英姿;胡青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9-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信息化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具体指标的评价值又无法完全确知。根据这些特点,首先针对不同专家对多指标的评价,构造指标样本矩阵,建立白化权函数,确定友聚类评价系数,最后采用定权方法进行企业信息化的灰聚类综合评价。

    林伟;刘英姿;胡青松. 企业信息化的灰聚类评价模型及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29-1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29-130..

    分享
  • 吴利华;袁健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假定产权明晰程度相同,外部市场环境一致的条件下,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分析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基础,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对绩效的决定因素及影响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企业绩效状况直接地受到企业的外向程度、创业倾向、财务资源的影响,同时企业的绩效也间接地受到外部支持和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外部支持和技术能力通过作用于企业的创业倾向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

    吴利华;袁健红. 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1-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31-133..

    分享
  • 张光进;龙朝双;张银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4-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评价是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出评价值来取舍人才,可以减少因主观臆断而造成的人才引进工作失误。

    张光进;龙朝双;张银香. 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在企业引进人才工作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4-1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34-135..

    分享
  • 孔繁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6-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着以评促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河南省开展了教育信息化的评估工作。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灰色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南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评估与分析以期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孔繁世. 教育信息化的灰色评估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6-1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36-137..

    分享
  • 周睿波;陈君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8-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本构关系法”对旅游行业投资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综合考虑了行业所处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结合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旅游行业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旅游行业属于重大利好评价级别。

    周睿波;陈君宁. 本构关系法在旅游行业投资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38-1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38-139..

    分享
  • 彭健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造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是如何进行素质测评。结合学科教学,重点探讨了在创造教育中如何开发创造力和进行素质测评等问题。

    彭健伯. 创造教育与素质测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0-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40-141..

    分享
  • 网络天地
  • 王邦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2-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国际性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和现存问题,提出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王邦雄.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2-1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42-143..

    分享
  • 彭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机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作为负面效应的网络犯罪亦随之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了遏制和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彭辉. 网络犯罪:网络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4-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44-145..

    分享
  • 廖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6-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信息经济的主要特点,论述了传统会计报告体系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信息经济时代会计报告将向内容多元化、适需组合以及实时与定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同时,还描绘了信息经济时代会计报告的基本模式。

    廖强. 浅谈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会计报告[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6-1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46-147..

    分享
  • 濮强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8-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智能辅导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典型机构;阐述什么是学生模型,以及学生模型中最重要的3种知识表达模型——覆盖模型、差别模型和误解模型。

    濮强国. 智能辅导系统中的学生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48-1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48-149..

    分享
  • 金嗓子论坛
  • 白亮;杨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鄂西民俗旅游的资源潜力分析入手,概括了民俗资源开发的类型,提出了开发的原则,为当地部门开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白亮;杨薏. 略论鄂西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0-1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50-151..

    分享
  • 郑安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2-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分析我国公路交通环境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面向未来发展条件下我国公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内涵、基本目标及实施原则,最后提出了加快我国公路交通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对策。

    郑安文. 我国公路交通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2-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52-153..

    分享
  • 井明霞;魏志远;吴大勇;雍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4-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科研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科研管理观念、发挥市场对科研的指导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科技应用体系以及调整科研管理宏观调控方向等措施。

    井明霞;魏志远;吴大勇;雍会. 高校科研管理的市场化改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4-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54-155..

    分享
  • 高中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6-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关于教育经济功能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回顾了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3个不同经济形态下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提出了改革我国教育,促进教育经济功能充分发挥的对策建议。

    高中义. 教育的经济功能:历史回顾与现实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6-1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56-157..

    分享
  • 向新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8-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二元权力结构的概念和特征,认识和理解二元权力结构问题,推进二元权力结构重心下移。构建地方高校二元权力结构:重在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二元权力并行及合同管理等3项原则;同时健全“三级”管理体制;强化“三权”管理;建立“三会”组织;实施“三种”机制。充分调动与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向新柱. 地方高校二元权力结构重心下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58-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58-159..

    分享
  • 陈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乌当区为例,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治理结构创新、国有资本减持及多种所有制实现、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及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所有权及控制权退出及国有小企业放开放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陈曦. 乌当区国企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0-16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60-161..

    分享
  • 赖一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2-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要分析国际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工程监理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工程监理面临的机遇和应该采取的对策。

    赖一飞. 关于我国工程监理业发展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2-1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62-163..

    分享
  • 曾令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4-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图通过解析个人帐户制度设立引发的问题来透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现行体制、运行态势,以此来解构和梳理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层次原因。

    曾令华. 养老保险体系中设立个人帐户引发的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4-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64-165..

    分享
  • 刘亚晶;田芸;张世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正确认识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的法律性质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重要的意义,必将有利于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的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刘亚晶;田芸;张世轩. 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律性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6-1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66-168..

    分享
  • 姬晓辉;汪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9-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区电网互联是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的电力市场体制完成了对原有电力资产存量的分割,但要实现基础性公共部门的目标,防止新的电网垄断和电源市场卡特尔的产生,还有赖于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和操作手段及公共权力的监管。

    姬晓辉;汪涌. 跨区电网互联市场化运行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69-1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69-170..

    分享
  • 漆凌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71-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东江水调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改造方案和需达到的功能目标。

    漆凌云. 东江水电厂水调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71-1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71-172..

    分享
  • 综述
  • 费军;陈绵云;宋业新;张曙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73-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系统管理学创立与演化的过程,阐述了系统管理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着重介绍了近10多年来数学组织理论、软系统方法论及复杂性科学等对系统管理学的发展、并介绍了我国学者对系统管理学的贡献。

    费军;陈绵云;宋业新;张曙红. 系统管理学的演化与进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73-17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73-175..

    分享
  • 李志宏;陈建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76-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对管理信息系统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相应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了管理信息系统演进的内在本质和基本规律,为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李志宏;陈建新. 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过程及其发展规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6): 176-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 20(6): 176-18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