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2-25
  

  • 全选
    |
    科技进步论坛
  • 黎苑楚;田志康;徐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战略任务,自主创新是推进中部崛起的首要动力。分析了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黎苑楚;田志康;徐东. 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5-7..

    分享
  • 李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结合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提高湖北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认为增强湖北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等八大关系。

    李涛. 着力自主创新 支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8-11..

    分享
  • 侯仁勇;胡树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国家战略布局、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自身发展3个角度揭示了建设武汉中部地区自主创新基地的战略意义,分析了创建基地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创新基地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创建原则,并针对武汉、中部需要提出了创建武汉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地的方案和重要举措。

    侯仁勇;胡树华. 建设武汉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地的方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2-14..

    分享
  • 徐啸琼;刘月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研发投资越来越多,给我国企业带来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为了在研发全球化中取得最大利益,我国企业应以自主研发为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通过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设立风险研发基金、进行跨国并购等方式,积极开拓创新之路。

    徐啸琼;刘月华. 自主研发 创新制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4-16..

    分享
  • 战略管理
  • 安同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企业技术能力”研究范式为基础,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能力的高度化——中国企业技术创造的行为机理。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造具有国家推动型的行政色彩或个人知识的英雄色彩,其技术创造的机制具有线性与非线性双重机制,与发达国家以企业与政府共同为主体的市场模式略有不同。

    安同良. 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高度化发展:技术创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7-20..

    分享
  • 吴兆雪;朱新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软资源”利用规模和质量大大提高,但能源技术进步却相对滞缓,在促进世界经济膨胀的同时,遭遇了能源地缘、储量和生态三大困境。从科技视角看,能源地缘问题、储量问题前景乐观,但生态困境将会长期存在。根据目前国际社会形成的能源开发规模和现有能源科技基础以及研发手段,可以预见不久将会出现能源科技的重大突破。

    吴兆雪;朱新春. 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与能源困境及前景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21-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21-23..

    分享
  • 申振东;杨保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乏的重要资源。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能源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申振东;杨保建. 能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24-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24-26..

    分享
  • 帅传敏;孔祥智;廖其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31个WFP粮援项目的实地调查,阐述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援华项目的主要特点,并从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工程管理、援粮管理、科学决策以及评价与控制6个方面系统分析了WFP援华项目独特的项目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了WFP粮援项目管理模式对于我国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我国农业项目管理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帅传敏;孔祥智;廖其胜. 联合国WFP援华项目管理模式与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26-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26-29..

    分享
  • 陈文江;曹威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状况,指出了我国农业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设计节水激励机制、改善水利工程管理、完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各项制度。

    陈文江;曹威麟. 改善中国农业用水管理的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0-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30-32..

    分享
  • 刘新智;滕福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城区经济的性质以及特点,与实际结合提出了城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选择。

    刘新智;滕福星. 城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3-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33-35..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华金秋;华金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平分配是维持技术标准联盟发展和成功的基础。论述了技术标准联盟收益分配的内涵、原则及其分配方法。

    华金秋;华金科. 技术标准联盟收益分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6-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36-38..

    分享
  • 叶逊;王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工业网络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提出了生态工业网络技术创新的特点——由核心企业主导和系统推进,介绍了确定核心企业的方法并描述了生态工业网络技术创新的路径。

    叶逊;王虹. 生态工业网络技术创新机制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39-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39-41..

    分享
  • 毛玉如;孙启宏;沈鹏;乔琦;段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介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分类以及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对于具有行业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分别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案例,分析了其组成并归纳了链网结构特点,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的深入提供参考。

    毛玉如;孙启宏;沈鹏;乔琦;段宁. 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链网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42-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42-44..

    分享
  • 郭瑞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危机决策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决策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决策方案的质量。针对危机决策的特点,通过危机分析和危机决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预案的危机决策方法。

    郭瑞鹏. 基于预案的危机决策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44-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44-46..

    分享
  • 王玲;杨武;雷家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批量化产销的技术整合是提升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商业运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阐述了面向批量化产销的技术整合的概念和内涵,从知识转移理论出发构建了技术整合过程体系,进而对过程模块进行了研究。

    王玲;杨武;雷家骕. 面向批量化产销的技术整合过程模块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47-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47-49..

    分享
  • 王成军;黄宝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相当深入开展并日趋丰富完善,但在中国却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必说定量细化的规范性研究了。引荐了这方面的一个基于SCI2000的数据挖掘后,在三重螺旋算法下的定量规范性研究,并进行了相应国别区域比较分析。

    王成军;黄宝东. 基于SCI2000的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0-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50-52..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 张尤佳;王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呈现的执法、司法先行,法律缺位的特点,指出了高技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应适时跟进,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促进高技术创新。

    张尤佳;王颖. 论我国高技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适时跟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3-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53-55..

    分享
  • 彭礼堂;郝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知识产权的限制问题。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应以公法手段为主与私法手段相结合。制定完整的法典意义上的《反垄断法》有助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限制法律制度。

    彭礼堂;郝珺. 知识产权限制问题的法理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5-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55-57..

    分享
  • 孔庆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和开发(R&D)的重要性被确认的知识社会中,由于旨在获得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成本和风险,为分担风险的需要促使包括全球性跨国公司在内的众多公司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研究和开发。在合作研究和开发正日益成为公司之间转让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的背景下,任何一家公司必须随时准备与其他公司交换技术以加强其竞争地位。从而阐释了合作研究和开发的涵义,透视了跨国公司筹划和管理合作研究以及开发的方式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合作研究和开发在我国的政策影响。

    孔庆江. 论合作研究和开发的涵义、筹划、管理及政策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58-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58-60..

    分享
  • 李敦瑞;王绪龙;王代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对传统排污收费制度与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特点提出政策设计。

    李敦瑞;王绪龙;王代敬. 排污权交易制度资源配置功能分析及政策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1-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61-63..

    分享
  • 孔令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保障制度从工业延展到农业、从城市延展到乡村,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后的必然产物。在现阶段,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衔接和目标模式应该是从“二元到三维”的目标模式。

    孔令玉. 我国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时机选择和模式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3-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63-65..

    分享
  • 曾庆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提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认为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曾庆学. 构建现代农地产权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6-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66-67..

    分享
  • 赵宏中;罗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分析企业实施污染治理的一些方法,深入探讨了现阶段企业进行污染防治可以采取的手段,提出了以清洁生产技术为基础,建立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新思路,最后总结了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赵宏中;罗刚. 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68-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68-70..

    分享
  •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
  • 尹丽春;KRETSCHMER;H;刘则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家合作网络的网络结构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合作行为,而且对知识的传播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我们不仅需要把网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研究,也需要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局部特性和典型个体特性。采用复杂网络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分析一个小型合作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并将其中部分进行可视化。

    尹丽春;KRETSCHMER;H;刘则渊. 基于COLLNET成员的合著网络拓扑结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70-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70-73..

    分享
  • 何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几乎给每一所高校带来了科研“量”的积累,但未必会有质的“飞跃”。通过揭示“量化管理热”现象背后值得我们去冷静思考的“冷”问题,指出了其可能引发的消极效应,以期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量化管理办法。

    何剑. 高校科研工作“量化管理热”的“冷”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74-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74-76..

    分享
  • 毛牧然;陈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技术异化的表象,即阐述在自然生态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人本层面,技术负向价值的具体体现,分析了导致技术异化表象的客体方面的原因与主体方面的原因,探讨了技术异化的3个消解途径:一是技术评估;二是技术异化的尽力消解;三是更新与矫正落后与失当的技术价值观。前两个消解途径针对的是导致技术异化的客体方面的原因,第三个消解途径针对的是导致技术异化的主体方面的原因。

    毛牧然;陈凡. 技术异化析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76-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76-79..

    分享
  • 王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作为改造自然物质的手段,不仅为社会创造了新的物质文明,而且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更新着伦理道德的内容。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技术具有规约作用。以历史上伦理对技术的作用为线索,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伦理对技术规约作用的不同特点。

    王健. 伦理对技术规约作用的历史审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0-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80-82..

    分享
  • 彭怡;朱金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结构是影响供应链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充分考虑需求不确定的情形下,基于对供应链多决策目标的分析,提出了运用主分量方法编制供应链多决策目标综合指数,进行供应链设计决策的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特点以及与传统方法的区别。

    彭怡;朱金福. 一种需求不确定下的多目标供应链设计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2-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82-84..

    分享
  • 王兴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品牌及品牌生态系统的内涵,描述了品牌生态系统的结构,依据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探讨了品牌生态系统复杂性,探讨了品牌生态系统适应复杂性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几点启示。

    王兴元. 品牌生态系统结构及其适应复杂性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5-8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85-88..

    分享
  • 知识科技与知识工程
  • 李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跨项目团队知识共享过程的动态模型,并将整个知识共享分解为知识寻找和知识转移;然后将社会网络研究领域的强联系和弱联系应用到知识共享中来,重点研究了强联系在跨项目团队复杂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指出当组织文化间强调知识源共享知识的主观意愿和共享复杂知识时,强联系比弱联系能提供更多的知识共享机会;同时指出,强联系有利于克服复杂知识转移的困难,从而促进跨项目团队的知识共享;最后比较分析了强联系和弱联系在跨项目团队知识共享中的作用。

    李颖. 跨项目团队知识共享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89-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89-91..

    分享
  • 王成;马费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技术和制度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中产生作用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要素的知识本质和知识属性。

    王成;马费成. 生产要素的实质作用及其知识本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92-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92-95..

    分享
  • 夏立新;方志;唐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信息组织的角度分析了XML的主要特点、优势,在此基础上从基于XML的基础数据语言、XML的元数据标记、XML的信息处理和XML的数据挖掘技术等方面探讨了XML的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夏立新;方志;唐艺. 基于XML的信息组织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96-1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96-100..

    分享
  • 陈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从国家电子档案产业政策、信息技术应用等角度,探讨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途径。

    陈炜. 档案信息数字化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1-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01-102..

    分享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区域企业集群的动态演化规律,探讨集群企业演化的空间动态行为和反馈机制。依据kti-gti/rti与kt(i+1)-gt(i+1)/rt(i+1)之间关系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区域企业集群动态演化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区域企业集群是由区域生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其演化和发展遵循生态学的基本机制,与其他有生命体的增长十分相似。区域企业集群非线性正反馈机制与区域生态集群非线性负反馈机制构成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耗散结构。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 区域企业集群动态演化模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3-1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03-105..

    分享
  • 冯德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要发展好县域经济必须重视其主导产业的选择。阐述了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注意的原则,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运用了熵值计算方法对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冯德雄.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5-1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05-107..

    分享
  • 刘焰;邓明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度创新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及制度的实施机制创新3个层次。在正式规则方面,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绿色创新的制度支持体系,应改变生态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合一的现状,构建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三权分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制度的实施机制方面,应构建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经营中正外部性的补偿机制和负外部性的监管机制;在非正式规则方面,应以生态伦理道德及生态价值观念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刘焰;邓明然. 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绿色创新的制度支持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08-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08-111..

    分享
  • 夏维力;李博;杨海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并阐述了建设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的观点,分析了关中城市群建设的可行性,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

    夏维力;李博;杨海光. 打造关中城市群 振兴陕西经济[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11-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11-113..

    分享
  • 戴新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湖北省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后,提出了构建适合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系统的框架和内容,为加强湖北农技推广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及政策性建议。

    戴新明. 湖北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14-11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14-117..

    分享
  • 查文胜;董利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绿色资源产业化开发中,湖北西部山区各县(市)已初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但是产业集聚度低,产业配套严重不足,因此县域特色产业整体效益较差。在借鉴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湾地区县域产业集聚经验的基础上,对湖北西部山区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化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战略性思考。

    查文胜;董利民. 湖北西部山区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化战略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17-1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17-119..

    分享
  • 高新技术产业化
  • 杨晓琴;于津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4个主要高科技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现象。通过对影响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多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知识溢出和不均衡的地方保护主义是集聚产生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杨晓琴;于津平. 我国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0-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20-122..

    分享
  • 蔡月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刻分析了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之间在基本特性、创新能力、网络功能以及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进一步揭示了产业集群的内在经济机理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陷阱和盲区。

    蔡月祥. 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3-1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23-124..

    分享
  • 蒋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生产计划系统具有分布性、自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传统的生产计划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供应链这种新的组织模式。介绍有关代理、多代理的的概念,分析多代理技术在供应链生产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供应链网络制造系统3层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多代理的、适应供应链企业环境的生产计划模型。

    蒋旻. 基于多代理的供应链制造系统生产计划运行模式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5-1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25-127..

    分享
  • 董天胜;魏明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8-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和商务运作模式,其跨企业性决定了信用问题是制约其正常运作的主要障碍。企业信用模式选择是供应链市场中交易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主要从供应链供需双方的行为角度出发,分析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供需双方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行为选择及其结果。

    董天胜;魏明侠. 供应链中信用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28-13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28-130..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包彦婷;朱东华;胡望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奥运,既是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重要理念,也将成为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条件。对奥运科技的相关技术领域开展评价可以将有限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确定北京奥运的科技发展战略。论述了奥运科技评价的意义;从宏观层面对目前奥运科技的总体评价和从微观层面对奥运科技的某一子领域的优先领域评价。在科技优先领域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奥运会的特点对奥运科技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最后,在已建立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包彦婷;朱东华;胡望斌. 奥运科技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1-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31-133..

    分享
  • 王淼;蒋宗峰;李开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科技外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其技术创新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在华高科技外资企业开始重视整合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旨在建立高科技外资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整合过程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并结合亲身经历的案例验证这一模型的有效性。

    王淼;蒋宗峰;李开红. 高科技外资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整合过程的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4-1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34-136..

    分享
  • 申金山;赵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7-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城市社会、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分别提出城市复合系统发展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和协调发展指数的计算模型,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申金山;赵瑞. 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7-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37-138..

    分享
  • 张禾;王丽;曹建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企业的组织背景,探讨了以战略业务单位为基础的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原则以及运作模式,提出以企业的组织背景为基础规划企业战略,以企业战略为中心确定绩效评价系统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提出在检验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有效性时要遵循权变原则和系统原则。

    张禾;王丽;曹建安. 基于组织背景的企业战略业务单位绩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39-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39-141..

    分享
  • 郭元源;陈瑶瑶;池仁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环境是决定一定区域创业活力的主要因素,正确把握评价创业环境无论是对创业者创业地点的选择还是对创业地政策机制的改善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创业环境的框架入手,建立城市创业环境的指标体系,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对部分城市的创业环境进行评价。

    郭元源;陈瑶瑶;池仁勇. 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方法研究及实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1-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41-145..

    分享
  •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 苏晓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6-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转型期民营科技企业的激励合约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角度考察了不同所有制环境下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及激励合约的变迁,发现尽管我国两类民营科技企业(公有民营与私有民营科技企业)合约的初始产权安排及激励制度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向以激励人力资本为导向的分成合约演进的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我国科技企业激励合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苏晓华.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激励合约的变迁研究——向人力资本分成合约的演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6-1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46-149..

    分享
  • 郭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9-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吸取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思想,在界定了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环境、产业、技术、制度和财务5个维度分析影响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变量,强调5个维度的系统整合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了基于5个关键维度的三级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有助于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企业之间的对比评价。

    郭蕊.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维度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49-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49-152..

    分享
  • 王莉;石金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53-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中小企业协作网络的经济性质,认为中小企业协作网络是一种比市场机制有效、比大型科层制组织灵活的中间组织形式,它能通过网络内企业之间重复交易产生的信任和承诺的协调,节约交易成本;我国的中小企业协作网络除具有一般企业网络的基本特征外,其网络结构呈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色彩。由于合作关系的复杂性,中小企业在加入网络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对协作中的风险进行谨慎的管理。

    王莉;石金涛. 中小企业协作网络:性质、特征与演进过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53-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53-155..

    分享
  • 钟卫东;孙大海;施立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56-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孵化器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了内在的复杂性机理。阐述了从线性思维到复杂分析的企业孵化器认知过程,分析了企业孵化器的复杂性特征以及成因,并得出了几点关于孵化器管理的启示。其要点为:企业孵化器不仅要为在孵企业提供各种外部支持,更要建立以知识交流与共享为核心的促进在孵企业内生活力的微观机制,以提高自身成长的能力。

    钟卫东;孙大海;施立华. 企业孵化器的复杂性:分析与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56-1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56-158..

    分享
  • 孙长颖;张旭梅;吴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59-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企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企业组织模式,而合理的利润分配是虚拟企业合作各方绩效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虚拟企业中合作伙伴发生变更后的利润分配进行了讨论,建立了合作伙伴利润分配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利润分配系数的作用。

    孙长颖;张旭梅;吴庆.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变更的利润分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59-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59-160..

    分享
  • 王汝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1-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如何运用Agora多代理体系结构模拟虚拟企业(VE),这个体系结构是设计用来模拟和支持分布式实体间的合作工作。模型由Agora节点和代理组成,代理表示VE中的合作伙伴、合作机制和服务提供者,Agora是代理合作工作的主持者。VE的分布式和目标导向特征为运用代理来模拟VE提供了很强的动机。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Agora结构在VE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了一个相似的模拟环境,可以跟踪VE的活动和历史。此外,代理是计算实体,这为VE从模型到计算提供了一个容易和有效的途径。

    王汝志. 基于Agora的虚拟企业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1-1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61-163..

    分享
  • 可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3-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进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借助来自西方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对组织进化所具有的路径依赖性进行分析,包括组织进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组织进化路径依赖的形式,组织进化的锁定效应。

    可星. 组织进化的路径依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3-1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63-166..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洪媛媛;唐宁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7-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析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入手,分别介绍了文化智力(CI)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文化智力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意义,培育中国管理人员文化智力的必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培育和提高中国跨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智力。

    洪媛媛;唐宁玉. 培育跨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智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7-1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67-169..

    分享
  • 王宁;王文思;王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9-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理解成为一类非线性复杂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将混沌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认为混沌理论中的初值敏感性、混沌吸引子、自组织等思想以及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思辨思想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有重要的启迪。

    王宁;王文思;王宁. 混沌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69-1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69-171..

    分享
  • 彭健伯;刘国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2-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科学地分析论证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党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党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彭健伯;刘国钦.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2-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72-173..

    分享
  • 综述
  • 孙理军;方齐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4-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开发全过程的内在要求与特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产品开发的方法与理论正在发生根本改变。基于上市时间竞争,对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方法与理论进行综述,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孙理军;方齐云. 基于竞争的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4-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74-177..

    分享
  • 柏培文;孟宪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应当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出发,从风险承担贡献大小、人力资本价值、单边分享和稀缺性等方面,对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方法进行探讨。

    柏培文;孟宪忠.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方法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2): 178-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2): 178-18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