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6-08-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姜文;汪应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尝试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知识创新进行研究。阐述了运用耗散结构理论进行知识创新的可行性,分析了耗散结构理论关于一般系统新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的条件在知识创新中的具体运用,从而相应地得出了新知识赖以形成的有关条件。

    姜文;汪应洛.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知识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5-7..

    分享
  • 陈恒;陈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的海尔集团、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和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状况,比较了3家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产出效率。得出结论认为,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初期阶段销售额影响很大,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规模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陈恒;陈伟. 基于DEA的中外跨国公司研发效率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7-9..

    分享
  • 谭跃雄;陈学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引入研发柔性的概念,在对其进行分析与衡准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在不同研发柔性水平下的产品开发价值,构建了基于研发柔性的产品开发价值函数,提出了基于研发柔性的企业产品开发策略和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谭跃雄;陈学章. 基于研发柔性的产品开发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0-12..

    分享
  • 陈群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出现,影响了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效率。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合作创新的均衡产生条件及与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减少逆向选择问题负面影响的可行措施。

    陈群胜. 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创新合作选择——基于信息博弈模型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3-15..

    分享
  • 刘希宋;姜喜龙;夏志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是加速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前提。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的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体系建设、市场平台建设以及市场化评估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

    刘希宋;姜喜龙;夏志勇.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开拓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6-18..

    分享
  • 韩华;张子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军口863项目大型科研设备招标的特点,结合目前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一种多属性决策招标模型。首先借助区间数理论和熵理论确定了各属性的区间数权重,接着给出决策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然后给出了带有可能度的方案排序,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例分析。

    韩华;张子刚. 基于区间数的科研设备招标的多属性决策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9-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9-21..

    分享
  • 刘辉;曾福生;杜红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存在政府“缺位”与“越位”并存、农技人员素质偏低、教育培训缺失等问题。而政府机构臃肿和“政府人”的自利行为,农业的客观弱质性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政策取向上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公共性职能与经营性能的分离,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要与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刘辉;曾福生;杜红梅. 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张家界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22-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22-24..

    分享
  • 卿涧波;彭炳忠;黄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湖南省为例,对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地方重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新的认识,并提出促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卿涧波;彭炳忠;黄健. 新形势下地方重点实验室的地位、作用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25-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25-2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 张铁;孙明贵;王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和论述了制度变迁与知识创新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制度变迁、知识创新和经济增长三者的闭环互动链,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期间的制度变迁与知识创新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6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张铁;孙明贵;王艳. 制度变迁与知识创新的互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29-3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29-32..

    分享
  • 吴文华;曾德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移动通信产业具有强烈的网络外部性,因而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对于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围绕着移动通信3代产业标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结果显示,由于各国技术标准形成与扩散机制不同,其标准化市场绩效也迥然不同。技术标准联盟成为通信产业技术标准形成和扩散的主流模式。

    吴文华;曾德明. 移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形成机制比较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33-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33-36..

    分享
  • 陈清华;崔佳歆;袁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包括1个政府和多个厂商的多个体模型,政府行为通过不同参数表现出来。在这些参数的作用下模型的演化结果具有差异,结论表明,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更新宣传、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必要的贸易壁垒在技术扩散的进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保障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

    陈清华;崔佳歆;袁强. 用多个体模型讨论技术扩散中的政府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36-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36-38..

    分享
  • 唐仁春;李运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企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步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影响高技术企业成长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出发,在对这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企业成长发展模式,以及提升此模式实施效果的政策建议。

    唐仁春;李运惟. 我国高技术企业成长发展环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39-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39-42..

    分享
  • 阮平南;刘晓冬;张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薪酬分配达到有效激励,将薪酬与绩效管理有机地结合,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中经常面临的难题。从群体激励的角度考虑,结合企业价值链理论,充分应用部门在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不同,提出了部门差异化管理模式,并将其应用于薪酬体系中,较好地解决了激励不足、薪酬与绩效难以挂钩的问题。

    阮平南;刘晓冬;张勇. 差异化管理模式在薪酬政策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42-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42-44..

    分享
  • 向明;陈向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诚信经营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民营科技企业的特点,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了民营科技企业诚信经营的有效途径。

    向明;陈向军. 民营科技企业诚信经营的制度创新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45-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45-47..

    分享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 郑文范;秦树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析东北现象及其与创新价值流动的关系入手,提出通过产学研合作抢占创新制高点,尽快形成创新价值;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R&D活动,加快创新速度;加速营造适宜于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等途径消除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新兴产业中的“东北现象”。

    郑文范;秦树梅. 东北现象的科技根源及其消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48-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48-50..

    分享
  • 李杰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党的领导下,“公众”可以理解为“人民”或“群众”。在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应当“以人民满意为导向”,要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目标。公众是城市管理主体中的基础细胞,公众参与使城市管理的机制从被动外推转化为内在参与。城市管理的组织和技术集成化,将使整个城市系统高效快捷地服务于公众,使城市管理面向公众满意。

    李杰义. 论面向公众满意的中国城市管理集成——党的建设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整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1-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51-53..

    分享
  • 潘杰义;詹美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宁波市人居环境满意度的调查,运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结合西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设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方向和具体建议。

    潘杰义;詹美求. 西部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基于宁波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调查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3-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53-56..

    分享
  • 曹琼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际制造业的供应链迅速延伸至大陆,许多举足轻重的台湾上市上柜大企业及关联企业逐渐进驻大陆,近年台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根据集群价值链的理论对台湾劳动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等代表性行业在该地区的投资案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集群价值链中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不同的集群价值链企业的经营战略。

    曹琼. 长三角地区台湾企业集群价值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57-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57-59..

    分享
  • 罗守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际知识竞争力评估使用的知识密集制造业指标对上海制造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可观但绩效还不高,虽然先进制造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18%,但前者增加值占后者增加值的比重只有42.82%,与“先进”的地位还不相称。主要原因在于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人力资源成本高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因此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罗守贵. 上海先进制造业水平的国际对比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0-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60-62..

    分享
  • 蔡东宏;黎苑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我国热带区域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模型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

    蔡东宏;黎苑楚. 热区农业信息化趋势、问题及经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3-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63-65..

    分享
  • 董丽丽;谭启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城市湖泊治理,改善城市湖泊生态环境,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然而治理资金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湖泊治理的一大瓶颈。拟以武汉市为例,试图建立一种城市湖泊治理与土地储备联动新机制,积极探索一条拓宽我国城市湖泊治理资金渠道的新道路,实现城市湖泊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本升值双赢的新局面。

    董丽丽;谭启华. 城市湖泊治理与土地储备联动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6-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66-68..

    分享
  • 高新技术产业化
  • 何景风;宁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最复杂和最有价值的技术(如航天技术、通信技术)越来越多地由自组织创新网络创造出来,而依赖单个的企业很难取得复杂技术创新的成功。基于Verspagen的研究,建立了复杂技术创新网络的一般模型,通过对中国3G技术联盟中心运行过程予以介绍,阐明了自组织创新网络研究的理论,并结合这个案例总结出复杂技术进行自组织创新的5个阶段,最后提出中国发展3G自组织创新网络的有关建议。

    何景风;宁钟.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复杂技术创新网络研究——以中国3G技术联盟中心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69-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69-72..

    分享
  • 郑奔;张明霞;崔卫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意大利VEGA科技园的建设模式为例,介绍了废弃的Marghera工业区如何通过更新、改造,建设成为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VEGA科技园的过程,并对我国科技园等创新基地的建设提出政策性建议。

    郑奔;张明霞;崔卫国. VEGA科技园:可供借鉴的科技园建设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3-7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73-75..

    分享
  • 郭翔;钟书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学的思想在工业中的应用。根据企业在生态工业园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生态工业园区分为关键型生态工业园区、优势型生态工业园区和伴生型生态工业园区3种模式,并对这3种生态工业园模式进行了比较。

    郭翔;钟书华. 基于生物种理论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5-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75-77..

    分享
  • 傅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系统分析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融资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未来生态工业园区的融资总体指导方针和具体措施,进而初步构建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未来的总体融资战略。

    傅沂.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融资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78-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78-80..

    分享
  • 杜俊芳;尹维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创意产业的概念入手,分析需求的相对性、潜在性和社会性等,说明需求引领创意产业的发展。

    杜俊芳;尹维新. 需求引领创意产业的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81-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81-82..

    分享
  • 刘书庆;董雅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在探讨国内外有关行业关键成功因素(KSFs)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质,提出了行业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标准;其次,运用隶属度评价方法,以纯净水经营行业为特例,建立了行业相关成功因素(RSFs)识别方案;然后,通过构建相关成功因素之间的邻接矩阵,计算得其可达矩阵,从而形成了该行业相关成功因素的分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ISM);最后,依据ISM确定出纯净水行业相关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为企业培植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书庆;董雅文.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行业关键成功因素识别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83-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83-86..

    分享
  •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 王世权;王丽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资源基础论,从竞争战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和企业边界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两个维度,对企业边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竞争战略、企业边界与竞争优势之间的互动机理,揭示了目前关于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世权;王丽敏. 竞争战略、企业边界与竞争优势——基于资源基础论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86-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86-89..

    分享
  • 陈华;徐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形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阻碍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提出了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成因,针对成因提出了克服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对策,为高科技企业突破已有的创新模式、持续创新提供借鉴。

    陈华;徐莉. 高科技企业克服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0-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90-92..

    分享
  • 邱国勇;吴敏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企业内研发机构的主要模式及运作机制,认为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才能保证企业内研发机构自主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提出了有利于企业内研发机构自主创新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

    邱国勇;吴敏豪. 我国企业内研发机构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3-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93-94..

    分享
  • 赵海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扩散机理,构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应对风险变化,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发展趋势。

    赵海信.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5-9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95-96..

    分享
  • 贺伟;谭力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R&D边界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现实中,企业总是根据创新技术的不同特征来选择R&D活动的方式和范围。但对于技术特征与企业R&D边界变动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将技术扩散速度和新旧技术的关联程度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从技术特征的角度来考察企业R&D边界的新变化,试图更好地解释技术特征对企业R&D边界的影响。

    贺伟;谭力文. 基于技术特征的企业R&D边界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97-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97-99..

    分享
  • 吕筱萍;贾爱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网络式创新的协同竞争博弈模型,得出影响网络式创新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网络式合作创新的具体策略。

    吕筱萍;贾爱萍. 基于协同博弈模型的企业集群网络式创新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0-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00-102..

    分享
  • 王基建;蒋海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了企业集群在提高融资能力、知识与技术积累以及增强抗御风险等方面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然后从建立技术战略联盟、构建动力型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互助合作的融资模式及创建技术服务中介体系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集群化对策进行了探讨。

    王基建;蒋海燕.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集群化对策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3-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03-104..

    分享
  • 范佳凤;林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受“民工荒”、“油荒”、“电荒”等推动,外部成本不断上升严重挤压民营企业利润空间,使众多民营企业面临更为艰难的生存环境,也使民营企业实现战略提升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迫切。研究民营企业实现战略提升和成本结构变化的关系,并提出以成本结构的变化促进民营企业战略提升的实现。

    范佳凤;林健. 民营企业成本结构调整与战略提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5-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05-108..

    分享
  • 於永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施工企业投标项目选择的重要性,从投标项目选择的实际出发,建立了投标项目选择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

    於永和.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标项目选择多目标决策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08-11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08-110..

    分享
  • 田雪莹;葛笑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作为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迅速成长,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由此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与非营利组织协同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将触角伸向非营利组织,对企业通过非市场化行为获取竞争优势进行研究,探讨了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协同的必要性、协同的方式,构建了协同获取竞争优势的机理模型,指出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不仅改善了企业所在的竞争环境,而且影响着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以此为我国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提升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田雪莹;葛笑春. 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11-11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11-113..

    分享
  • 田中禾;张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企业是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动态策略联盟,是信息充分条件下的合作博弈。因此虚拟企业合作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尤显重要,财权配置即是其中的主要环节。依据合作博弈的思想,构建了由核心企业主导制定战略并协调成员财务关系的高度分权的虚拟企业财权配置结构。

    田中禾;张华. 合作博弈下的虚拟企业财权配置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14-1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14-116..

    分享
  • 李芸;朱明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界面失调日益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讨论了零售商和供应商界面及界面失调的概念,分析了界面失调产生的机理,提出通过3种类型的界面再造,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界面失调问题。

    李芸;朱明伟. 零售商和供应商界面失调及界面再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17-1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17-119..

    分享
  •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
  • 任盈盈;刘思峰;方志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科技生产力的由来和演化机制,从管理学角度重新诠释了科技生产力的定义,深入剖析了其内涵、外延、组成要素及特点。

    任盈盈;刘思峰;方志耕. 科技生产力及其相关概念体系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20-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20-122..

    分享
  • 徐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复杂动态管理环境下,管理复杂性问题日益突出。简化是处理管理复杂性的一种基本思路。探讨了简单性视角和复杂性视角下的复杂性简化问题。不同视角下简化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但又存在着彼此的联系。

    徐俊. 两种视角下的管理复杂性简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23-1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23-126..

    分享
  • 黄云峰;陈寿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广义制造业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在用科技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创新、体制、跨学科、人文艺术、人才培养等一些共性问题。

    黄云峰;陈寿菊. 从大制造看自然改造与科技共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27-12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27-129..

    分享
  • 李科;马超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能源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中国能源需求函数,并详细研究了我国从1954~2003年间年度能源总消费和各影响因子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经济增长是影响能源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前几期的能源总需求量对当期的能源需求量影响十分显著;人口因素的影响作用十分温和,而能源效率导致能源总需求量下降,但下降幅度不稳定。

    李科;马超群. 我国能源需求的协整误差校正模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0-13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30-133..

    分享
  • 陈朝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实践出发建构伦理原则是正确的思路,从尊严核心到不伤害核心是合理的。现代生物技术伦理原则是不伤害、尊重、知情同意,它们处于不同层次而构成原则体系。

    陈朝氽. 论生物技术伦理原则[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3-1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33-135..

    分享
  • 樊宏;刘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Meta图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既可进行全局定量分析又便于建模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供应链Meta图形式化模型,提出该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步骤,讨论了供应链Meta图形式化模型的重要特点。

    樊宏;刘晋. 供应链Meta图形式化模型及特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6-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36-138..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陈菊红;朱玉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9-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机遇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短缺资源。而企业自身知识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企业的高级形态——知识联盟型虚拟企业来弥补企业知识资源的不足以快速响应变化的市场需求。首先对知识联盟型虚拟企业的知识缺口类型进行研究和划分,然后分析并描述虚拟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知识活动;在此基础之上,探讨虚拟企业组建阶段考虑知识要素的伙伴选择过程;最后,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提出伙伴选择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应考虑的知识性因素。

    陈菊红;朱玉岭. 基于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知识活动分析及其伙伴选择过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39-1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39-142..

    分享
  • 汪华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43-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顾客知识管理能力对新产品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企业必须加强顾客知识流程在组织内的运作效率以及组织环境对顾客知识管理活动的支援能力。顾客知识管理重塑了企业的价值,企业的成长必须将重心置于顾客,设法通过顾客互动,获取顾客知识,并将知识在组织内分享与应用,以发掘出可能的产品创新与满足顾客的机会。

    汪华林. 顾客知识管理能力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43-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43-145..

    分享
  • 张华伦;孙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46-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国有企业的知识资本评估模型。从对国有企业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出发,通过对知识资本概念、特征的界定与分析,结合国内外各种知识资本评估模型特点和国企保值增值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适合国有企业知识资本评估的DIC模型,并根据我国西北某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清晰地给出各类知识资本的存量水平,为企业进一步制定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战略措施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张华伦;孙毅. 国有企业知识资本的DIC评估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46-1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46-149..

    分享
  • 刘高勇;汪会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49-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实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技术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战略管理、组织集成等诸多因素,其中后者往往是决定整合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推进中,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均衡考虑技术、战略管理、组织集成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形成战略整合、组织整合、技术整合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模式。在分析信息资源整合各层次推进要点及其信息资源整合层次推进模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信息资源整合的协同推进模型。

    刘高勇;汪会玲.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推进模式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49-1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49-151..

    分享
  • 桂学文;许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52-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框架图对湖北省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成就进行了描述。结合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分析了湖北省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投入、协调、规范、流程整合、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桂学文;许宁. 湖北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52-15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52-154..

    分享
  • 评价与预测
  • 潘黎;刘元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55-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2004年颁布)为依据,给出不同职能类型高校(研究型高校、研究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学科、专业综合性系数的算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基于学科、专业布局的分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推算出我国普通高校中综合性、多科性、专门性3类高校的综合性系数的值域。

    潘黎;刘元芳. 基于学科、专业布局的我国普通高校分类的定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55-1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55-158..

    分享
  • 傅毓维;杨贵彬;尹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59-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民技军用战略是适应新形势的我国国防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分析了民技军用中技术评价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民技军用的技术特点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民技军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傅毓维;杨贵彬;尹航. 民技军用中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59-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59-160..

    分享
  • 杨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1-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述当前最有影响的三大电子政府评价项目的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评述了基于网站的、单维度的电子政府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电子政府的本质出发,提出电子政府的评价应从多维度、多层面进行深入考察,真实体现电子政府对公民、企业和政府自身带来的益处。

    杨锐. 电子政府评价体系评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1-16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61-163..

    分享
  • 都沁军;周文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4-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确定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据此评价了河北省11个城市的生态化水平,提出了提高城市生态化水平的相应对策。

    都沁军;周文芳. 河北省城市生态化水平定量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4-16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64-166..

    分享
  • 李琳;兰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成功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模式。对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构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提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李琳;兰婷.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6-1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66-168..

    分享
  • 潘建国;王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9-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操作风险计量模型有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极端值模型等,各种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可以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纳入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构建自上而下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模型。

    潘建国;王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及其经济资本分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69-1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69-172..

    分享
  • 刘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72-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城市物流能力的内涵分析入手,建立了城市物流能力测算指标体系。从城市物流能力的基础性、支持性、促进性和保障性4个方面提出了12项测评指标,选择国内6个城市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刘清. 中心城市物流能力的测算与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72-17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72-174..

    分享
  • 颜剩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75-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已经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利益。长久以来,财务评价只重视企业的经济责任,却忽视对企业法律责任、生态责任、伦理责任和其它社会责任的分析评价,这样的财务评价是不完整的。引入社会责任财务评价,并探讨其评价内容和体系,以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更好地满足企业相关利益者经济决策所需。

    颜剩勇. 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75-1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75-17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王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人力资本生产(增值)的观点,把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的优良载体,构建了人力资本产权交易(流动)的动力模型,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过程,并将人才流动置于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高度,从人才的个体层面探讨了人才流动与人才成长的关系。

    王平. 基于人力资本生产(增值)规律的人才流动与人才成长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78-1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78-180..

    分享
  • 吕小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1-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的管理实践表明,仅用学历和职称两个指标来评定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分析了仅用学历和职称评定人才所存在的不足后,补充了4个评定指标,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企业人才评定指标体系。

    吕小柏. 关于企业人才评定指标体系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1-18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81-183..

    分享
  • 侯锡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3-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是经济生活中最为稀缺的人力资本资源。企业家人力资本既不同于非人力资本资源,也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本资源,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产权经济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结构与功能,得出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3个重要结论。

    侯锡林.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结构与功能[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3-1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83-185..

    分享
  • 袁荣;冯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6-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跨文化管理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跨国公司人力资源跨文化整合的动因,分析了跨国公司人力资源跨文化整合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了跨国公司人力资源跨文化整合的优化模式。

    袁荣;冯玮.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跨文化整合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6-18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86-188..

    分享
  • 综述
  • 王宗良;朱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回顾了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评述了国外R&D管理理论的内容与特点,并介绍了目前R&D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最后提出,第五代R&D管理的核心是研发知识管理,并对我国的R&D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王宗良;朱斌. 五代R&D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89-19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89-192..

    分享
  • 李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93-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力资本是当前国际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探讨了智力资本的内涵、智力资本价值的确定、测量和报告,以及智力资本的研究方法。

    李平. 国外企业智力资本研究的前沿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93-1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93-195..

    分享
  • 雷巧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96-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授权赋能近年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从授权赋能的内涵、类型、对员工行为及组织绩效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外已有的授权赋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最后在对研究现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雷巧玲. 授权赋能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 196-1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 23(8): 196-19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