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6-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王敏;陈继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竞争的激烈和环境的多变,迫使企业不断地创新,去寻求改变现有规则的方法——破坏性创新。从价值链角度,结合3个实际案例,寻找破坏性创新的突破点。

    王敏;陈继祥. 破坏性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4..

    分享
  • 孙海华;戚湧;李千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学研究的绩效直接影响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介绍了科研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在Multi-AHP(群组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融合TOPSIS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Topdis(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distancetoidealsolution)的科研绩效提升方法,并通过建立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部分高校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的科研绩效提升建议。

    孙海华;戚湧;李千目. 一种新的基于TOPDIS的科研绩效提升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5-8..

    分享
  • 何维达;郑世林;万学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博弈局中人——财政部门和科研单位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博弈双方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策略反应函数、滥用空间和监督有力空间,并在博弈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科研经费监督效果的政策建议:对科研经费监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社会公众和竞争者参与监督的机制、加大对滥用经费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财政部门的监督水平,有效降低监督成本。

    何维达;郑世林;万学军. 国家科研经费监督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9-12..

    分享
  • 张万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整合资源依附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高新技术领域产学研技术联盟绩效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资源特性、资源匹配程度、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对联盟绩效的影响,通过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联盟案例进行了验证。

    张万宽. 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学研技术联盟绩效研究——基于资源依附和交易成本的分析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2-16..

    分享
  • 刘艳琼;刘戟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军事技术创新对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军事技术创新项目的性能风险最不可接受。首先分析了广义上的军事技术创新概念,提出为确保军事技术的持续创新、科学发展,在创新的全过程中,从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角度来看,应即时分析、迅速处置3种技术匹配问题,即辅助支持型、相减相克型、攻防对立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技术风险,满足目标任务的需要。

    刘艳琼;刘戟锋. 军事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匹配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7-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7-19..

    分享
  • 郝斌;任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模块化迅速而彻底地颠覆了产业规则。分析了模块化的发展路径,即遵循着"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产业模块化→组织模块化"的演进路径,并指出技术域、生产域、组织域、产业关系域之间的协作与影响是模块化演进的制度诱因。

    郝斌;任浩. 模块化演进及其制度化关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20-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20-24..

    分享
  • 程宏伟;李想;张永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块化所内含的价值创造与信息流动方式的变革对价值链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模块化为基础研究网络状价值链信息组织问题,通过划分通用信息与专用信息,以价值模块为载体阐释价值链的信息结构与运行机制。

    程宏伟;李想;张永海. 模块化背景下价值链的信息组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24-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24-27..

    分享
  • 胡蓓;陈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核心能力逐渐表现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灵活的运作以及自我创新能力。基于合拢管理思想,提出了基于快速反应能力的单元组织结构模型,分析了其运作模式,同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胡蓓;陈芳. 基于快速反应能力的单元组织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28-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28-31..

    分享
  • 王雪原;王宏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实现科技创新的一种重要选择。由于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和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通过产学研联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在分析政府引导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类型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科技计划和科技园区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并给出相应策略,为保障产学研战略联盟顺利运行提供相关策略和方法支持。

    王雪原;王宏起.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32-3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32-35..

    分享
  • 何伟军;聂鸣;谭江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宜昌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集群势力度模型评判宜昌装备制造业是否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在宜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何伟军;聂鸣;谭江涛. 政府在宜昌装备制造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36-3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36-39..

    分享
  • 企业管理创新
  • 温志嘉;侯亮;陈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协同开发链及其协调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协同学理论和方法,对其集成和协调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协同开发链系统序参量方程和势函数,讨论了系统产生自组织的基本途径;从信息机制、激励机制、支持机制及安全机制4个方面构造了系统的协调机制模型,最后就系统协调能力和相关因素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温志嘉;侯亮;陈峰. 基于协同学的产品协同开发链协调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40-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40-43..

    分享
  • 游静;刘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基于战略匹配的IT规划方法基础上,提出战略匹配与IT应用分析相结合的IT战略规划过程,分析现有IT应用在IT定位、IS结构布局、IT技术保障、IT组织保障方面对IT战略规划的影响,同时介绍企业应用战略匹配与IT应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IT战略规划的案例。

    游静;刘伟. 战略匹配与IT应用分析相结合的IT战略规划过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44-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44-47..

    分享
  • 许涛;赵正佳;聂倩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一个供应链实施回购契约,需要保证供需双方的利润水平都不比分散式决策下的水平差。基于这个约束条件,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进行了契约可行性分析,验证了需方通过契约,一定能够得到更多利润,而供方却不一定能够得到更多利润;其后,采用一个参数修正的办法,解决了供应商利润激励的问题,最终实现了供应链系统在回购契约下完全的优化协调。

    许涛;赵正佳;聂倩雯. 回购契约下供需双方利润激励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48-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48-51..

    分享
  • 代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R&D项目的3个特征——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决定了其投资决策应该采用实物期权与博弈论相结合的决策评价方法,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传统理论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期权博弈方法在企业R&D项目决策中应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围绕其3个显著特征,归纳、总结了期权博弈方法应用的一般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的模型发展进行了比较和阐述。

    代军. 企业R&D投资期权博弈方法的一般分析框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52-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52-55..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许合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高技术产业以智力人才密集、产品技术含量高、管理现代化和技术领先等为主要特征,高级生产要素对于高技术产业具有内生性和天然的相互依赖性,重点对资本、技术、高级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作为考察对象,探求两岸高技术产业的互补性,提出了有利于两岸实现双赢的科技合作模式。

    许合先. 基于互补性的海峡两岸高技术产业合作模式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55-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55-60..

    分享
  • 杜广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研究中的学科领域之一,是21世纪引领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学科基础。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最新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绘制出当代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前沿领域的知识图谱,形象地展示出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存在3个主流知识群,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的主流学术领域,并揭示了三者的学科归属与相互关系,即它们基本上属于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以及基于理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究范畴,从而为我国跟踪和占领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的制高点提供了可供决策参考的线索。

    杜广强.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6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61-65..

    分享
  • 杨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模块化为特征的产业中,产品创新引导产业演进,创新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在产品创新中,对在位者的分析应考虑代际范围经济和资源转换成本。新厂商可采取产品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利用分裂技术等方式进入。创新技能、模块化程度、沉没成本和市场环境等将影响新厂商的进入。创新竞争的结果,使核心模块市场结构趋于竞争性垄断,一般模块和系统的装配市场则日趋竞争,企业间网络得以大力发展。

    杨丽. 技术创新对产业演进的影响——基于模块化系统的产品创新阶段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66-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66-70..

    分享
  • 葛芳芳;侯合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新技术-创业资本整合系统具有组成性、关联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对环境的相对独立性等特征。高新技术-创业资本整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内涵与一般社会经济系统基本一致,但存在着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高新技术-创业资本整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与特定时段相联系的,存在着有限性。

    葛芳芳;侯合银. 高新技术-创业资本整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71-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71-73..

    分享
  • 桑俊;易善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动力不足、合作创新缺乏等问题。集群网络的优化、知识溢出与技术吸收效率的提高,以及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是实现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桑俊;易善策.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实现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74-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74-78..

    分享
  • 陈浩;陈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和业务外包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中利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能力的特点,建立基于业务外包和资源利用的生产决策模型,形成以订单为核心的企业生产计划系统,从而发挥集成供应链的整体效应。

    陈浩;陈禹. 供应链环境下基于业务外包和资源外用的生产决策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79-8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79-82..

    分享
  • 李晖照;张子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界定了多源供应用网络的含义,分析了多源供应网络的复杂特性,并指出应从多源供应网络的购买商—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之间的联结关系和供应网络整体绩效3个方面来考量供应管理。

    李晖照;张子刚. 多源供应网络的复杂特性及其对供应管理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83-8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83-86..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陈耀明;钟登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区域适度开发,根据资源开采的不同阶段超前谋略,区域技术创新以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为主,逐步转向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等一整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相应对策。

    陈耀明;钟登华. 资源型城市技术进步内在动因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87-9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87-90..

    分享
  • 刘耀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构建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信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中国31个省区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归类,并结合信号指标对其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显示:中国省区现代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带性差异,有着沿点和沿线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与省区现代化水平高度正相关,反映二者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表征的省区现代化进程,明显快于以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现代化进程。这揭示出目前中国省区现代化进程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要推动力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的作用还相当滞后。

    刘耀彬. 中国省区现代化水平及进程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1-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91-94..

    分享
  • 付晓灵;梁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湖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湖北省科研企业的现状,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湖北省各科研企业的相对有效性,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的Tbbit模型,分析了企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为发展湖北省科研企业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付晓灵;梁婷. 基于DEA的湖北省科研企业发展现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5-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95-98..

    分享
  • 刘焰;蔡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西部地区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绿色化设计,第一,应进行斑的分析与设计,合理设计拼块的面积与数量;第二,进行廊的分析与设计,使中西部地区分割的自然生态区以自然的方式衔接,便于物种交流;第三,进行基质分析与设计,尤其注重中西部生态敏感地的分析,保障生态安全;第四,进行缘的分析与设计,应采用同心圆功能分区模式,对生态交错地带进行适度开发利用,保护与利用并重。

    刘焰;蔡铂. 基于斑廊基缘分析的中西部地区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绿色化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98-1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98-100..

    分享
  • 包逸萍;张红辉;吴润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分析宁波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宁波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包逸萍;张红辉;吴润青. 试论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01-1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01-103..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 陈业宏;肖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科技创业投资蕴含着许多风险,而发展我国创业投资保险事业,可以有效地化解创业投资风险,鼓励创业投资。基于我国尚未进行创业投资保险立法、无法分散创业投资风险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应制定《创业投资保险法》,明确创业投资保险的政府保证性质,设立专门的创业投资保险机构承办创业投资保险业务,由国家科技部作为主要审批部门;创业投资保险机构的资金由政府财政拨款和投保人保费共同构成,创业投资保险的范围仅限于高科技创业投资项目。

    陈业宏;肖蓓. 论我国创业投资保险法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04-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04-108..

    分享
  • 郭广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力资本是一种新兴的资本形式,虽然新公司法尚未明确将其列为一种出资形式,却为其创设了制度空间。如何在准确把握人力资本内涵及特质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人力资本出资制度,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郭广辉. 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09-1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09-112..

    分享
  • 蒋小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12-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之际,职务发明制度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发达国家职务发明制度中利益分配机制的比较研究得出:利益平衡是职务发明制度中利益分配的原则,并依此原则对我国职务发明制度提出修改建议:在权利分配上采取类似于德国的分配方案,并采取类似于日本的程序设计以保障发明人获得合理报酬。

    蒋小慧. 职务发明制度中利益分配机制的比较研究及借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12-1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12-116..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张琰飞;吴文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候选伙伴能力是技术标准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影响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因素出发,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候选伙伴的能力评价,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

    张琰飞;吴文华. 技术标准联盟候选伙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17-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17-120..

    分享
  • 刘勤福;董正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技术中介效率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正确评估技术中介效率,提高政策激励效果,促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同时有利于技术中介效率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促进技术中介效率理论的发展。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技术中介效率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技术中介效率评价体系的齿轮模型。另外对模型中的交易费用效率、投入产出效率、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竞争力及技术市场影响5个评价标准进行了阐述。

    刘勤福;董正英. 技术中介效率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1-1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21-124..

    分享
  • 仵凤清;宋效中;尹凡;唐朝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界定了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指出了目前我国地方科技管理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构建了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绩效评估模型,并结合实际给出了模型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仵凤清;宋效中;尹凡;唐朝生.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绩效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4-1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24-127..

    分享
  • 于大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提取高科技产业综合发展指标、综合潜力指标、科技资源潜力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科技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了各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及优势地区。

    于大力. 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综合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28-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28-131..

    分享
  • 聂召;周国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Chin-FuHo、Yen-PingChi和Yi-MingTai研究的基础上,将不确定性的具体衡量指标与供应链的绩效通过平衡记分卡结合起来,从财务价值、客户角度、供应流程、内部流程、未来发展性5个角度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稳定高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了相关参考指标。

    聂召;周国华. 考虑不确定性的供应链战略绩效评价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32-13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32-134..

    分享
  • 王京芳;王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环境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引入股东价值的概念,构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的环境管理经济价值的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决策的价值驱动因素指出我国目前环境管理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王京芳;王露. 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的环境股东价值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35-13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35-138..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岳洪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38-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反映社会科学领域水平较高的论文作为科研产出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方法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投入与产出进行建模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社会科学产出的主要投入要素,采用投入产出比分析了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学科的研究效率。

    岳洪江.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投入产出绩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38-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38-141..

    分享
  • 张锐;张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42-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阐释品牌科学学创立、创生的内在逻辑和孵化基础,在对品牌科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及其属性进行初步界定的基础上,对品牌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品牌科学分类的基本框架,并重点构建了以普通品牌学、理论品牌学、专门品牌学、应用品牌学、范畴品牌学和历史品牌学六大部门及其分支为主导的品牌学科体系结构。

    张锐;张燚. 论品牌科学学的建构与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42-1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42-149..

    分享
  • 程学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5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秀企业文化总要回到源头文化中去。企业源头文化大致存在4种情形,即源头无文化、源头虚假文化、源头自发文化、源头自觉文化。分析了4种情形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它们对企业的影响,提出了清晰识别和有效塑造企业源头文化的建议。

    程学义. 企业源头文化的识别与塑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50-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50-152..

    分享
  • 李志民;邵球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NPV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NPV的某些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实物期权联系起来,构建了考虑管理柔性的矿业投资项目总体价值模型,并运用延迟期权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李志民;邵球军. 实物期权方法在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53-1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53-156..

    分享
  • 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
  • 陈敏;任明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57-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种种困境,指出企业信息构建(EIA)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思想和新工具。在分析企业信息架构的基本概念基础上,分4个层次和3个模型提出了EIA框架,致力于解决当前企业信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陈敏;任明仑. 企业信息构建(EIA)框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57-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57-159..

    分享
  • 柳巧玲;卞艺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格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应该为人们所关注。在对电子政务中的知识管理内容进行划分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网格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框架模型,并对其实现的关键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柳巧玲;卞艺杰. 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0-1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60-162..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姚晓芳;杨文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3-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活动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创业者是创业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以2007年中国城市创业观察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频次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研究性别等创业者个性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贯穿创业活动的全过程,并且是创业初期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姚晓芳;杨文江. 创业者特性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基于“2007城市创业观察”对合肥市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3-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63-165..

    分享
  • 岳书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发达区域赶超发达区域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显得十分必要。通过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了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为统计方便,将重庆归入四川)的人力资本增长情况,认为1990 ̄2004年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是绝对收敛的,这将有利于缩小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岳书敬. 中国省级区域人力资本的收敛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6-1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66-168..

    分享
  • 魏海勇;李祖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9-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必须对其特殊的激励因素和激励特点有所把握,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外在与内在相配套等原则。运用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应从成就动机、组织目标、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效应。

    魏海勇;李祖超. 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基于成就需要理论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69-1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69-171..

    分享
  • 文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72-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全球产业组织模式改变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而产生人才环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IC产业为例,分析了人才环流现象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文嫮.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国环流与地方产业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72-1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72-176..

    分享
  • 张海燕;陈士俊;王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76-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基于词频分析设置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科研方向潜力评估标杆。计算各团队与此标杆的相似系数以测度被评团队与国内前沿及国际前沿的差距,为科研管理部门将有限的科技资源投向最有潜力的科研群体提供决策参考。

    张海燕;陈士俊;王江. 基于TDM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科研方向潜力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76-17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76-179..

    分享
  • 傅裕贵;孙站成;许炎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80-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型大学创建与其内设学术组织建设是一个高度协同的过程。我国大学内设学术组织按其发展轨迹可分为基本构架期、起步发展期和高速发展与高度分化期,各发展期的内设学术组织具有共性特点。通过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内设学术组织的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研究型大学内设学术组织的共性特点,并对这5所大学内设学术组织的个性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内设学术组织创新的基本思路。

    傅裕贵;孙站成;许炎生. 研究型大学创建与其内设学术组织创新之协同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80-1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80-184..

    分享
  • 海外科技
  • 毕克新;高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85-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和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是国际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主流模式。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督、经营者激励、创新团队管理、企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比较了美国和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对两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改革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毕克新;高岩. 美日公司治理模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85-18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85-189..

    分享
  • 梁鹏;滨田康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90-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是现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其风险投资最发达。日本的风险投资业是在模仿美国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虽然在起步的时间和规模上与美国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作为亚洲最早发展风险投资的国家,经过3次发展的高峰和低谷,日本的风险投资仍然形成了特有的模式。利用最新的数据对日本风险投资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本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梁鹏;滨田康行. 日本风险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90-19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90-194..

    分享
  • 综述
  • 吴艳;陈跃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94-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层次服务业空间分布正日益成为许多经济学者研究的焦点。在大量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高层次服务业中的集聚和面对面的交流仍很重要,并对都市区内高层次服务业的布局有重要影响。信息技术并没有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只是高层次服务业的布局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其中每个部门都显示出集中和分散的不同组合模式。

    吴艳;陈跃刚. 国外高层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94-19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94-197..

    分享
  • 戴德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98-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企业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竞争环境里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才能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对新产品开发加速方法的研究还很欠缺。对国外加速新产品开发方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阐述加速新产品开发意义的基础上,从组织、技术和流程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加速新产品开发的方法,并提出将来的发展方向。

    戴德宝. 新产品开发加速方法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6): 198-2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6): 198-2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