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9-04-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关峻;李京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和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此次危机形成的背景是世界资本和贸易的不平衡性,而原因则是各种金融工具的滥用和信用的缺失。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指出,我国经济学必须加强针对基础理论特别是原则性问题的研究、加强风险控制的教学与研究、树立良好的人才导向机制。最后,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相关问题的探讨,指出我国需要建立和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改善经济结构,加强投资管理和对货币流动性的监管,努力提升我国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峻;李京文;. 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及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5..

    分享
  • 陈逢文;张宗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创业活动的日趋频繁和普遍,对创业活动的研究已经成为近期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在结合前人对创业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炼出创业活动研究的三个层次,并初步构建出创业活动三个层次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

    陈逢文;张宗益;. 论创业活动研究的三个层次及其作用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6-8..

    分享
  • 白俊红;陈玉和;江可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对"创新管理"的相关诠释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创新管理的定义,明确指出了创新无法实现传统职能式的管理,创新管理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创建良好的氛围,搭建支持创新的平台促进其自发生的过程;其次,分析了创新管理的特征;最后,就创新管理的实现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

    白俊红;陈玉和;江可申;. 创新管理概念、特征与实现问题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9-12..

    分享
  • 杨敏利;贺利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89-2005年的公共财政科技投资与社会科技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公共财政科技投资与社会科技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最后得出公共财政科技投资对社会科技投资具有带动效应。

    杨敏利;贺利平;. 基于协整的公共财政科技投资对社会科技投资的带动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3-1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3-16..

    分享
  • 杨杰;奉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拟成果购买制和互联网的特性,结合互联网特点构建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拟成果购买制的运作模式,并对其优点进行了评价。

    杨杰;奉公;. 拟成果购买制的互联网运作模式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6-1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6-19..

    分享
  • 曹钦润;梁莱歆;肖阳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D活动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与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R&D人员作为R&D活动的主体,对R&D项目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以R&D人员变动作为切入点,考察企业的R&D支出情况,以R&D支出为因变量,R&D人员变动为自变量,并选取合适的控制变量,分析R&D支出与R&D人员变动的相关关系,揭示了企业R&D人员变动对R&D活动的影响。

    曹钦润;梁莱歆;肖阳阳;. R&D支出与R&D人员变动相关关系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20-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20-24..

    分享
  • 童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变化日益剧烈的市场,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创新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外部创新模式。通过对美国CVC发展情况的研究,概述了大公司进行CVC投资实现战略目标的情况,进而研究如何通过对CVC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帮助企业成功实现外部创新战略,并从长期的外部创新战略中获得较大收益。

    童敏;. 基于公司风险投资的外部创新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25-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25-28..

    分享
  • 雷永;徐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联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课题。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通过分析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博弈中各自的期望收益,探讨了产学研联盟利益的形成机理和补贴策略,认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政府补贴收益政策也可能改变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产学研联盟的形成。

    雷永;徐飞;.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28-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28-31..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张显春;曾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态学视角对城市成长时空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城市与城市间、城市与城市群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化对城市的科学认识,为人类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保持城市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提供理论依据。借助生态学中种群动态和繁殖策略的原理,从时间轴和空间轴两个层面研究城市的整体扩张态势。认为城市成长的时间演化模式中存在着"波动"与"演替"两种模式,而在空间演化模式中存在着"r-选择"与"K-选择"两种模式。相对于能够独立成长、功能完善、能级较高的大城市来说,能力较弱的中小城市成长如何因势利导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时空演化模式,处理自身存在的问题,认清形势,实现自身的成长显得尤其重要。

    张显春;曾鹏;. 城市成长的时空演化模式研究——基于生态学的种群动态和繁殖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32-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32-36..

    分享
  • 陈跃刚;吴艳;高汝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信息与知识服务业,具备最小受制于都市且最大受惠于都市的产业特性,成为都心目前以及将来产业发展的重心。利用上海市第一次普查数据,对上海市都心服务业的区位熵进行计算,并对上海市都心产业布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海市都心产业存在聚集但聚集度不高、都心产业规划和布局整体性不强等问题,提出都心产业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都心应坚持走产业集群道路,强心战略是都心产业聚集的重中之重和勇于打破"集群锁定现象"的对策。

    陈跃刚;吴艳;高汝熹;. 上海市都心产业聚集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37-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37-41..

    分享
  • 刘艳;王学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发地区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重复国内外先发地区或国家的技术进步道路,只能选择一条适合当地技术发展现状的常规化创新之路。在大力推动创新的常规化过程中,应强调选择好适用技术,并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型创新。

    刘艳;王学力;. 常规化创新:后发地区的技术进步之路[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42-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42-45..

    分享
  • 张充;汤石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时间序列的非结构方程动态均衡分析方法,对吉林省1992-2005年R&D公共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基于VAR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吉林省自主创新能力与R&D公共投资的动态均衡关系,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张充;汤石雨;. R&D公共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46-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46-48..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日益深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除了对国内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对其它行业提供知识密集性的服务产品诱导其它行业的生产,从而间接拉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试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测度研究。

    王静;.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49-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49-51..

    分享
  • 王晓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资源是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网络资源不断演化的结果,可能导致产业集群的锁定性风险和衰退,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跨区域发展现象为依据,在产业集群理论和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下,提出应以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实现集群网络的重构,从而将传统的单一地域的产业集群扩展成为多地域的产业集群网络,并指出,网络结构的改变可以促使产业集群网络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的更新,提升产业集群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位置,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王晓娟;. 网络视角下企业跨区域发展与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52-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52-55..

    分享
  • 袁浩翔;顾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间,我国共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成立有效地促进了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企业主导型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它的发展特点。论证了合理营销平台设计对高新区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营销组织结构。

    袁浩翔;顾锋;. 企业主导型高新技术开发区营销平台设计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56-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56-58..

    分享
  • 陈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基于要素结构、产业组织、空间结构、制度结构、发展动力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不同视角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陈琪;. 基于不同视角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59-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59-60..

    分享
  • 吴松强;石岿然;郑垂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态效应问题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环境外部性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并阐述了产业集群的生态化特征,最后在探讨环境资源产权的基础上,从环境外部性的视角,提出了政府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

    吴松强;石岿然;郑垂勇;. 从环境外部性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61-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61-65..

    分享
  • 企业管理创新
  • 杨彩霞;高长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技术虚拟企业治理问题,剖析了其复杂性,引入社会资本理论,构建出由多边契约关系网、虚拟协调中心和社会资本治理等组成的网络治理结构,具体设计了相应的契约机制和信任机制,并提出通过建立虚拟协调中心进行剩余控制权分配。

    杨彩霞;高长元;. 高技术虚拟企业治理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66-6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66-69..

    分享
  • 徐建中;荆玲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动力要素归结为政府政策支持、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中介机构的其它支持,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动力要素的保障机制。

    徐建中;荆玲玲;.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动力要素识别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70-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70-73..

    分享
  • 张禾;李媛;曹建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有效的业绩评价工具。基于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提出了适用于企业整体以及内部不同类型和层次组织单元的平衡记分卡体系,并对各层次平衡记分卡的内容、结构、相互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张禾;李媛;曹建安;. 多层次平衡计分卡体系研究——由企业整体层面到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的绩效评价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73-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73-76..

    分享
  • 姚宏彦;惠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面对资源瓶颈和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矛盾,探讨了资源型企业的和谐创新发展路径。分析了资源型企业具有环境依赖性和地方经济依赖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资源型企业应该处理好与上下级单位、企业员工、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社会、环境的关系;然后,提出资源型企业的和谐创新发展,需树立资源为贵、安全为首的理念,并从人才、研发体系、资金投入3个方面加强技术创新,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精细生产、延伸产业链3个方面加强管理创新。

    姚宏彦;惠宁;. 资源型企业和谐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77-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77-80..

    分享
  • 范如国;韩民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复杂性理论出发,认为制度是一种复杂网络系统,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且网络正是制度产生的方式。分析了复杂制度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阐述了该系统演化的嵌入性特点及其对制度演化的影响方式,并结合企业制度的演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揭示了复杂制度网络系统存在的多重嵌入分形结构,为研究复杂制度系统及其演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范如国;韩民春;. 复杂制度网络的嵌入性关系与制度演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81-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81-8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彭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化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人文主义在对现代化的反思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生态人文主义的新思想。生态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应该成为环境法的新理念。

    彭峰;. 论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法理念的转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85-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85-87..

    分享
  • 颜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通过对武汉市企业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现状的调查,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建构起企业动态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模型,为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颜璠;. 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动态解决模型的建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88-9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88-91..

    分享
  • 李秋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是虚拟研发成功的关键。波音7E7飞机的研发实践表明:依据虚拟研发组织的周期性、发挥核心企业主导作用、认真选择合作伙伴并恰当分解任务、完善信息系统是知识产权管理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的C3G联盟研发实践,也对虚拟研发及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国虚拟研发应当在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和合作模式、注意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全过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

    李秋容;. 虚拟研发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基于案例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2-9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92-95..

    分享
  • 马艺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激发衍生出新的技术应用,Web2.0环境下的WIKI技术无疑是其中之一。目前Wikipedia——WIKI(维基)百科是WIKI技术应用最成功和系统最浩大的例子之一。在其自由创作共同分享人类知识的理念下以更开放的形式让人们参与创造和吸取精神财富,但在这种看似完全自由的背后,对于Wikipedia版权来说,对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维基人来说,仍然存在一系统问题。以维基百科为例进行典型性分析,就其应用中存在的版权问题及如何构建动态平衡版权机制进行讨论。

    马艺方;. 解决WIKI百科版权危机的动态版权平衡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6-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96-98..

    分享
  • 科学理性与方法
  • 张阳;余菲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西方现代理性研究方法的局限与后现代管理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战略研究面临的两大困境——理性缺失与不同的文化系统,提出要通过管理文化的方法来研究我国企业的战略创新。

    张阳;余菲菲;. 企业战略创新研究方法的探索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99-10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99-102..

    分享
  • 石盛林;薛锦;王波;徐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导向型战略管理范式,以及两种实践导向型战略管理构架。从战略思维出发点、研究主题、战略措施3个方面探讨了企业战略管理范式创新。战略思维出发点创新是从环境、资源、能力到顾客价值,研究主题创新是从竞争优势到经营优势,战略措施创新是从简单的战略分类到特色的战略组合。沿着3方面创新思路,可以构建新的战略管理范式—顾客价值范式。

    石盛林;薛锦;王波;徐侠;. 企业战略管理的范式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03-1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03-105..

    分享
  • 杨小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线性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在思维方式上,可持续消费观超越了工业文明消费观的线性思维特征,它以一种非线性思维方式来处理和看待消费问题。可持续消费观与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世界非线性本质是一致的,以非线性思维为基础的可持续消费观是人类消费观演变的必然归宿。

    杨小军;. 非线性思维视野中的可持续消费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06-1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06-108..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詹惠蓉;彭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关于专利权价值的实物期权定价研究,主要局限于基于单项期权(如成长期权和延迟期权)的独占性专利权价值评估,但是专利项目的柔性管理通常具有多重实物期权的特点。尽管专利权在有效期内是受法律保护的,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专利权的有效期内,专利产品很可能会受到竞争产品的冲击。利用扩展的二叉树法评估在有效期内受竞争产品冲击的、具有美式多重实物期权的专利权价值,同时还分析了竞争产品出现的时间对专利权价值的影响。实例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竞争产品的出现的确降低了专利权价值;另外,还说明专利权的多重实物期权价值具有单项期权价值的不可加性。

    詹惠蓉;彭龙;. 基于多重实物期权的专利权价值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09-1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09-112..

    分享
  • 付赟;方德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广义的自主创新概念出发,以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为基础,针对赋权法、有监督学习法等评价方法的不足,首先设计出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自适应评价方法,而后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53个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级评价,并进行了组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付赟;方德英;. 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自适应评价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12-11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12-115..

    分享
  • 王仰东;张军;冯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对高技术创新项目评价和服务评价的比较分析,建立了一套高技术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王仰东;张军;冯立;. 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16-11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16-118..

    分享
  • 张立军;董艳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成果奖励是实施国家人才和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科技成果奖励的客观、公平与公正,是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基本要求。探讨了科技成果评价中专家评议质量测度的两种方法:信度系数和一致性系数,实证分析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专家评议的质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张立军;董艳青;. 科技成果奖励评价中专家评议质量的测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19-12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19-121..

    分享
  • 丘萍;章仁俊;张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进步可以提升城市旅游科技竞争力,并进而提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科技竞争力体系,并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权重,选取国内30座旅游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旅游科技竞争力整体偏弱,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京穗沪宁的城市旅游科技竞争力较强;②专家打分认为景区方面的科技竞争力较重要,现实中各城市的得分却不理想,景区生态与科技类的指标实现率较低;酒店现代化水平类的指标较理想;交通科技方面差距大。最后,提出对策:在城市旅游科技竞争力优势显著的地区,积极策划科技旅游线路。

    丘萍;章仁俊;张鹏;. 我国城市旅游的科技竞争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22-12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22-124..

    分享
  • 知识管理与工程
  • 张凌;李跃新;郑诗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性理论中的自适应复杂系统(CAS)是知识管理实现的理论基础,复杂性理论发展至今,对知识管理的实际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和技术进步,复杂性理论也要得到丰富和充实,使之适应新的理念、新的环境和新的技术。

    张凌;李跃新;郑诗峰;. 多智能体的知识管理对CAS理论的补充与完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25-12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25-127..

    分享
  • 刘伟;付启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信息系统外包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信息系统外包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并结合模型进行了案例研究。模型包含了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知识特性、任务特性、系统开发团队特性、组织特性、合作关系。

    刘伟;付启敏;. 信息系统外包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28-1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28-131..

    分享
  • 卢启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32-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能力的知识属性及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知识活动及其组织学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组织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卢启程;. 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活动及其组织学习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32-13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32-136..

    分享
  • 沈静;蔡建峰;曾令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37-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合作创新过程对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补充和改进,建立了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模型,并对企业合作创新每个阶段涉及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机制。

    沈静;蔡建峰;曾令炜;. 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37-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37-141..

    分享
  • 陈建新;谢磊;土建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42-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为企业成员获取外部知识提供保证,也有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知识水平,进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针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知识共享中可能产生的博弈,分析了两种情形下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并利用纳什的讨价还价模型对合作博弈中由知识共享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陈建新;谢磊;土建东;. 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42-1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42-145..

    分享
  • 杨晨;朱国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知识增值的视角构建了企业专利管理增值模型,系统揭示了专利管理的内涵,从技术能力提升、市场价值实现两个方面,并结合华为集团案例探析了专利管理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战略效应。

    杨晨;朱国军;. 基于知识增值的企业专利管理战略效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45-14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45-148..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丁栋虹;赵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49-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隐性知识水平差异,可用来解释企业家能力差异的问题。分析了影响企业家隐性知识水平差异的三大主要因素:企业家经验、企业家的学习风格和企业家网络,并构建了企业家隐性知识水平差异的概念模型。企业家隐性知识的获得主要有两条途径:实践和知识转移。企业家经验和学习风格因素主要在第一条路径上发生作用,企业家网络因素则通过第二条路径影响其隐性知识水平。深化了对企业家能力的理论研究,并赋予了其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丁栋虹;赵荔;. 企业家隐性知识水平差异研究:一个概念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49-1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49-152..

    分享
  • 李华军;张光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核心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越来越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但是,目前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跳槽或离职频繁,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探讨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并从隐性流失和显性流失两个角度分析了流失的风险,最后从管理模式柔性化、组织文化人本化、激励机制动态化和职业生涯发展科学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李华军;张光宇;.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53-1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53-156..

    分享
  • 程明;程金凤;叶双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5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提高中部地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出发,对企业人才发展通道不畅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多梯制"发展通道的构想,试图通过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来有效整合其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部地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

    程明;程金凤;叶双慧;.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中部地区企业“多梯制”人才发展通道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8): 157-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 26(8): 157-16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