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知识三角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动力模型构建 |
毕颖;明炬 |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4;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
|
|
摘要 “知识三角”强调的是教育、研究和创新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其中,大学是核心。从知识三角的视角,以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动力形成机理为研究切入点,对影响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因素间关系进行归纳梳理,构建了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
|
关键词 :
知识三角,
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
协同创新,
动力模型
|
收稿日期: 2015-03-05
|
|
通讯作者:
毕颖
|
[1] |
赵璐. 网络组织模式下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56-60. |
[2] |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转移的作用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 51-58. |
[3] |
. 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静态与动态双重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 44-50. |
[4] |
方正起,黄达. 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0): 124-129. |
[5] |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 互信息视角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四螺旋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6): 21-28. |
[6] |
陶丹. 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本分摊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5): 8-13. |
[7] |
王双进,李新刚.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活动效率测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5): 52-59. |
[8] |
袁旭梅,蔡书文,王伟,张旭. 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建模与仿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4): 63-71. |
[9] |
王晓红,徐峰. 协同创新团队交易型领导力与动态能力关系实证研究:调节定向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2): 138-144. |
[10] |
焦智博. 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结构演化与空间特征研究——黑龙江1985-2017年专利数据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1): 57-64. |
[11] |
王海军,张悦. 企业模块化协同创新及网络化资源管理:基于海尔的探索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1): 97-105. |
[12] |
湛泳,唐世一. 自主创新生态圈要素构架及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 26-31. |
[13] |
刘松. 欠发达地区云协同创新嵌入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 47-52. |
[14] |
吴卫红,赵鲲,张爱美. 企业协同创新风险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9): 88-95. |
[15] |
李湘黔,周德,林琳,黄麟. 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9): 103-10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