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研究 |
赖一飞,叶丽婷,谢潘佳,马昕睿 |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
|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gital Economy |
Lai Yifei,Ye Liting,Xie Panjia,Ma Xinrui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
|
摘要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引入耦合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R&D活动和数字产业化程度对两者影响显著;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从低耦合阶段逐步进入磨合阶段或者高耦合阶段,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东南地区优于西北地区。针对耦合现状,提出当前仍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调整政策侧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等政策建议。
|
|
关键词 :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
收稿日期: 2021-12-27
修回日期: 2022-03-26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BJY057);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及人才专项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0EDA017) |
作者简介: 赖一飞(1964—),男,江西景德镇人,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科技管理;叶丽婷(1997—),女,广东茂名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科技管理;谢潘佳(1998—),女,湖南岳阳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科技管理;马昕睿(1997—),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科技管理。 |
引用本文: |
赖一飞,叶丽婷,谢潘佳,马昕睿. 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31-41.
Lai Yifei,Ye Liting,Xie Panjia,Ma Xinrui.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gital Economy.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31-41.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kjjb.org/CN/10.6049/kjjbydc.2021120733 或 http://www.kjjb.org/CN/Y2022/V39/I12/31 |
[1] 熊励,蔡雪莲.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效应——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20,34(12): 1-8.[2] 赵涛,张智,梁上坤. 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2020,36(10): 65-76.[3] 韩兆安,赵景峰,吴海珍.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规模测算、非均衡性与地区差异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8): 164-181.[4] 张琳. 以创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N]. 人民邮电,2018-08-22(007).[5] 李彦臻,任晓刚. 科技驱动视角下数字经济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路径与发展对策[J]. 贵州社会科学,2020,41(12): 113-120.[6] 李晓华. 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 改革,2019,32(11): 40-51.[7] ADAMU I A,UMAR M,UMARU J,et al. Utilizing ICT in sustainn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using digital economy and IO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2020,8(2): 18-21.[8] 宋洋.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 贵州社会科学,2020,41(12): 105-112.[9] 温珺,阎志军,程愚. 数字经济驱动创新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J]. 经济体制改革,2020,38(3): 31-38.[10] 温珺,阎志军,程愚. 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J]. 经济问题探索,2019,40(11): 112-124.[11] 梁琦,肖素萍,李梦欣. 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外溢与区域创新质量提升——兼论市场化的门槛效应[J]. 上海经济研究,2021,38(9): 44-56.[12] 曹玉娟. 数字化驱动下区域科技创新的框架变化与范式重构[J]. 学术论坛,2019,42(1):110-116.[13] 刘航,伏霖,李涛,孙宝文. 基于中国实践的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研究——首届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论坛综述[J]. 经济研究,2019,54(3): 204-208.[14] 惠宁,刘鑫鑫. 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非线性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2): 28-35. [15] 赖一飞,谢潘佳,叶丽婷,等.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3): 37-45. [16] 戚湧,朱婷婷,郭逸. 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模式与效率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30(6): 184-192.[17] 刘亚旭,田党宏,李晓东,等. 科技成果的直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07,27(3): 53-55.[18] 蔡延泽,龚新蜀,靳媚. 数字经济、创新环境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 统计与决策,2021,37(17): 20-24.[19] 陈岳飞,肖克,张海汝,等. 中国数字经济结构发展协同度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21,43(8): 121-129.[20] 陈收,蒲石,方颖,等. 数字经济的新规律[J]. 管理科学学报,2021,24(8): 36-47.[21] 葛和平,吴福象.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 南京社会科学,2021,32(1): 24-33.[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R]. 2017.[23] 许恒,张一林,曹雨佳. 数字经济、技术溢出与动态竞合政策[J]. 管理世界,2020,36(11): 63-84.[24] 姜舸,安同良,陈孝强. 新发展格局下的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研究——第二届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论坛综述[J]. 经济研究,2021,56(4): 198-200.[25] ILLINGWORTH V. The penguin directionary of phys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 |
[1] |
李奉书,徐莹婕,杜鹏程,徐建中. 数字经济时代下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与知识重构能力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80-90. |
[2] |
高腾飞,陈刚,凌羽乔. 技术资本:概念辨析、知识结构与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50-160. |
[3] |
袁徽文,高波. 数字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0): 61-71. |
[4] |
徐向龙,侯经川. 促进、加速与溢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50-59. |
[5] |
魏江,刘嘉玲,刘洋. 数字经济学:内涵、理论基础与重要研究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1): 1-7. |
[6] |
赵滨元.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4): 37-44. |
[7] |
刘嘉慧,高山行. 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跨界内涵:价值主张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 63-70. |
[8] |
祝新;王邵.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广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2): 109-115. |
[9] |
毛良虎;姜莹. 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1): 126-131. |
[10] |
王涛;顾晓雪;胡园园;顾新.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产业化分布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23-27. |
[11] |
逄健;朱欣民.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8): 124-128. |
[12] |
李俊;张嘉瑜;何刚. 基于OWA的TOPSIS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8): 112-114. |
[13] |
王亚伟;韩珂.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以河南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3): 119-124. |
[14] |
张迎龙;钟新莲.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21 (12 ): 68-7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