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
戚湧1,2 杨帆1 |
1.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4 |
|
Research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Theory |
|
摘要 当前我国正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分为融资市场结构和银行结构,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区域创新活动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小〖JP2〗银行发展显著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小银行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直接融资市场,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JP〗
|
|
关键词 :
最优金融结构,
供给侧改革,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相关性
|
|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13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05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006) |
作者简介: 戚湧(1970-),男,江苏泰州人,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杨帆(1993-),女,安徽铜陵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 |
[1] |
冉启英1,2,任思雨2,吴海涛2. OFDI逆向技术溢出、制度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40-47. |
[2] |
赵小雨,王学军,郭群. 区域创新能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7): 35-42. |
[3] |
王淑英,张水娟,王文坡. R&D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及溢出效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 39-46. |
[4] |
温晓慧,查蒙琪,吉生保,马淑娟. 外资角色协调与区域创新能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8): 57-65. |
[5] |
李亚青,.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科技保险 “供需双冷”困境及其化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5): 119-125. |
[6] |
於流芳,尹继东,许水平.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创新主体异质性与创新联盟关系风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5): 6-13. |
[7] |
徐顽强1,史晟洁1,张红方2. 供给侧改革下科技社团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1): 118-124. |
[8] |
张玉明,王春燕. 企业创新要素视角下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0): 72-77. |
[9] |
翟华云,李妍茹. 区域创新能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 34-39. |
[10] |
谭舒,李飞翔.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应然发展逻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28-34. |
[11] |
盛宇华;蒋舒阳;韦畅. 创业企业如何有效进行要素资源分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 90-97. |
[12] |
张明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财政支持效率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 118-123. |
[13] |
董慧梅;丁毅. 电子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9): 91-95. |
[14] |
张秋燕;齐亚伟. 地区规模、集聚外部性与区域创新能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 35-40. |
[15] |
黄蕾;梁静;熊若晨. 供给侧改革的产业政策落实[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7): 62-6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