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白少君1,刘 欢1,张 曼2,阎 亮3

(1.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2.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 商学院,俄亥俄州 鲍林格林 43403;3.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先进制造业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归纳中国化时代化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从两种精神出发,重视人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主体的作用,结合场动力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引入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模型。基于412份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①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正向影响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②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③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在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从微观层面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并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ai Shaojun1,Liu Huan1,Zhang Man2,Yan Liang3

(1.School of Business,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2.Allen W. and Carol M.Schmidthorst College of Business,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Bowling Green 43403, America;3.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29, China)

Abstract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ME) is in a dilemma of being locked by external forces. For instance, ZTE and Huawei are facing chip sanctions and great challenge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ue to a lack of original innovation and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in core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former determines the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le the latter reflects the tactical utilizat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AME to develop and make full us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to realize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carrying out original innovation and producing reliable produc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actively explored economic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rom macroscopic aspects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 the meso-level.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nor have they placed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spirit within the same framework to explore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two spirit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Drawing from Kurt Lewin′s psychological field theory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diation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sides,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are tw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cepts that signify that their meanings vary with time and culture. Most existing research has adopted these two concepts within the capitalist system, giving less examination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y cause misleading results in measuring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it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M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412 valid data shows that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are positively influenc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play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irst, corporations should have active interaction with society. It is acknowledged that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foundational and strategic pillars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In light of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the correct value of employ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Besides tertiary education, talents with high-qualit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seek the breakthrough of core technologies and reach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econd, enterprises are supposed to foster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In the digital era, entrepreneurs′ sensitivity towards market change and breakthroughs in cutting-edge technology made by researchers determines the enterprise′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ird, corporations shoul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family-nation sentiment" that closely links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destiny of the 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will inject new inexhaustible impetus into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encourage the innovative behavior of the whole society, including the employe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enable and boost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ME in a fast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way.

Theoretically, this paper brings to the surface a finer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by integrating "family-nation sentiment," etc., providing a new explana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xt for the stud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Moreover, it reveals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craftsmanship on AM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viding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 Craftsmanship;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收稿日期:2023-08-08

修回日期:2023-10-3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重大项目(2023ZD15);西安外国语大学重大项目(17XWZD05);西安外国语大学国别专项(19XWD17);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2023SS062)

作者简介:白少君(1966-),男,陕西长安人,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刘欢(1999-),女,山东济宁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话语分析;张曼(1971-),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制度创新;阎亮(1982-),男,陕西千阳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本文通讯作者:刘欢。

DOI:10.6049/kjjbydc.H2023081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17-0151-10

0 引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先进制造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关乎国家产业链韧性和产业安全。因此,促进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已转变为政策话语,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3]。综合来看,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是企业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4],前者反映企业对发展战略的探索,后者在战术上体现为企业对已有资源的利用,但战术勤勉无法弥补战略不足,因此如何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助力先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然而,鲜有研究将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置于同一框架内探究其协同作用,亦未考虑两种精神对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首先,已有研究仅探究了两种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指出知识管理能力在此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4],但未涉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或从单一视角出发关注企业家精神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5-6],抑或探究工匠精神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3]。学界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多参考西方国家的企业家精神内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中国语境下的企业家精神与之不同[7]。其次,鲜有研究关注微观层面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学界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集中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贺子欣等,202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杜金柱等,202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等方面,欠缺企业层面研究。

场动力理论认为,人与之赖以生存的环境无法分割且相互依赖,该理论对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影响,它支持个人特征和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个人行为的观点[8]。因此,组织创新氛围作为一种组织环境,其与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相互作用,能够激励组织员工和企业家行为,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员工与雇主间的关系对于组织发展至关重要。创新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其在人的心理活动调节下开展,员工与组织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9]。技术精湛的工人会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心理契约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马玉凤等,2010)。综上所述,组织创新氛围、心理契约可能是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间变量。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中国化时代化背景下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探讨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研究组织创新氛围、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揭示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AME)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1 理论基础

1.1 高质量发展

宏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机制和实现路径(钞小静、薛志欣,2018)、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李梦欣、任保平,2019)、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10]。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未形成共识。研究者侧重于从发展目标和范式进行描述,认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追求高水平、高层次、高效率及经济社会价值[11]。在此基础上,相关学者以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企业应用新兴技术高效整合资源,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这一概念受到该研究领域较多学者认可[6,12-13]。考虑到本文研究对象为先进制造业企业,该行业与传统制造业存在差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技术高端先进,其内涵可从3个角度予以解释,即高创新性、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2]。结合上述学者观点和先进制造业行业的特殊性,与企业高管和组织管理领域专家探讨后,本文将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定义为“以技术创新获取企业竞争力,进而追求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历史性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价值变化而不断发展[14]。Cunninghan &Lischeron[15]将企业家精神理论划分为6个派别:心理特质学派、大人物学派、古典学派、管理学派、领导能力学派和内部创业学派。企业家精神包括两类研究:一类研究关注企业家精神内涵及特质,侧重于心理特质学派,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16-17]、冒险精神[17]、合作精神[14]、担当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及诚信精神[7]等;另一类研究则聚焦于企业家精神产生的影响力,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5]、企业创新绩效[4]等。考虑到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性和区域特性,本文借鉴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表现[18],认为中国语境下的企业家精神具备家国情怀,拥有坚强的毅力,勇于面对失败,保持定力,在行业领域精耕细作,能够把握发展机遇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拥有系统观念,以问题为导向且遵循守正创新的理念。

工匠精神广泛存在于企业中并受到较多学者关注,其内涵与时代紧密相连。有学者指出,工匠精神是指一种情怀、价值观、态度、文化或工作方式[19]。管理学领域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工匠精神内涵及测量[19-20]、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3-4]、企业工匠精神培育等[21],而关于工匠精神维度划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者利用质性分析方法将工匠精神划分为匠心、匠艺、匠品3个一级指标,共包含13个二级指标[22]。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匠精神涉及精益求精、笃定执着、责任担当、个人成长和珍视声誉5个维度(赵晨等,2020); 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涉及笃志敬业、精益求精和不屈不挠[19]。可以看出,工匠精神从包含众多优秀品质到凸显其独特内涵,普遍包含精益求精和敬业两个维度。根据研究需要,本文认为工匠精神从企业层面看是一种“厚德诚一”的企业文化[19],精益求精体现在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卓越的专业素养,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敬业体现为企业对员工道德素养的培育以营造一种责任文化。

总之,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体现在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上讲,企业家通常是指企业高管或决策者[14],他们主要负责指引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并调整发展计划,企业家精神是指他们作为个体所具备的特征。工匠通常是指企业中的一线员工和工程师,也包括数智化时代的科研工作者等,他们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者。广义上看,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这两类人,还指具备企业家或工匠优秀品质的人。此外,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也是企业整体所具备的特征,并受到个体层面和企业文化的影响[19, 23]。企业家精神在战略层面体现为对企业的管理,工匠精神在执行层面则体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精益求精。企业家精神犹如“汽车”的发动机,而工匠精神则是车轮,两者缺一不可,唯有共同发力,“汽车”才能前行,因此需要同时考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协同作用。

1.3 组织创新氛围

场动力理论是库尔特·勒温基于物理学概念提出的一个心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表现是环境因素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环境场”就是个体能够感知到的外部环境[8]。创新氛围作为一种组织环境,尽管学者对这一概念持有不同看法,但探讨的都是同一现象,即这种环境多大程度上影响员工创新行为[24]。组织创新氛围是指组织成员对创新环境的感知,其影响员工创新动机[25],强调个体感知组织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氛围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管理者创新能力和开放式创新环境[24] 。组织创新氛围是一个多维变量,Amabile[25]将其划分为组织激励、领导支撑、团队支持等6个维度;刘云等[26]基于Amabile[25]的研究,将其划分为同事支持、主管支持和组织支持3个维度;杨百寅等(2013)基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理念倡导、市场引导、评价激励等8个维度。

1.4 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刚开始用于描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期望,后来发展成为员工与雇主交换关系的契约[27],也指雇佣关系中双方对彼此应负责任和回报的心理约定。本质上看,心理契约反映企业与员工间的双向关系,也指企业与员工对双方责任、义务的认知和信念[27]。总之,心理契约强调雇主与员工之间投入和回报的默契度。心理契约被划分为多个维度,具有社会性且受文化的影响[9],不同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对心理契约强度的影响不同。Hui等[28]验证了西方心理契约在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适用性,其量表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情境下的心理契约。

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2.1 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紧密相连,两者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代表组织中不同微观群体的精神力量[29],企业家精神有利于组织探索未知领域,而工匠精神则有利于企业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企业家能够敏锐地感知到环境变化,他们总是善于寻找变化并把它当作机遇加以利用[16],从而对企业发展方向进行及时调整以贴合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并非典型的机会主义,而是把握机遇带来的成功。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唯有通过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家精神与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企业家将组织发展与民族命运相联系,通过不断履行社会责任,既能创造经济价值又能创造社会价值。只有国家稳定发展才能为企业运营提供良好的资源,企业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也能引起社会拥护,从而为企业带来持续效益以实现永续发展。当前,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濒临破产倒闭的困境下,企业家的坚强意志对企业维持长久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企业高层人员特质影响组织变革[30]。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家会不断学习领域前沿知识,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企业发展战略,组织对某一领域的专注力能助力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能正向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知识产权能力和产品质量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5]。因此,企业家精神对组织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5]。工匠精神体现为企业要求生产出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工匠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员工具有深远影响,员工会将工作视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愿意为此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专业技术人才既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以及中国建造的基础,先进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专业技术人才更注重细节,更追求完美,传承创新精神和坚守工匠精神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3]。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企业家精神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1b:工匠精神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2.2 组织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

场动力理论指出,环境对个人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且个人特征与环境相互影响[8]。组织创新氛围作为一种组织环境,受企业文化氛围的浸染。企业家所具备的品质特征和价值理念会通过自身行动辐射给企业员工,促使企业形成创新导向性文化氛围。企业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李兰等,2023),良好的企业家精神容易营造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氛围。研究表明,企业家创新意识越强,企业创新氛围越浓厚[31],越能激发员工创新行为[32]。管理者制定的企业行为规范,可进一步塑造组织文化氛围[33]。工匠精神作为群体文化的组成部分[19],其所表现出来的修养会影响员工创新性。在充满创新氛围中工作的员工习惯于独立思考,以认知和情感为企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利用内部资源创造性地履行组织使命[19],因此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积极践行工匠精神有关[34]。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组织创新氛围;

H2b:工匠精神正向影响组织创新氛围。

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因此创新是解决先进制造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是实现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德鲁克提出“人人都可以创新,处处都可以创新”的理念。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意味着组织会鼓励员工创新,对创新失败容忍度较高,员工有信心大胆进行创新。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注重创新理念、支持创新活动有利于员工参与创新,能够显著提升组织绩效(毛义华等,2021)。除此之外,企业创新氛围对企业绩效具有直接促进作用(曹勇等,2019)。可见,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组织创新氛围正向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H4:组织创新氛围在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2.3 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

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是组织中的人,把握员工心态、关注员工心理活动、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9]。心理契约反映企业家与员工各自承担的责任。企业家精神越强,越会鼓励员工积极创新,从而激发员工创造性(孙秀丽等,2011),提出更多创新性想法。有学者指出,魅力型领导通过心理契约正向影响员工创新绩效(雷刚,2020)。企业家创新精神越强,企业研发投入越高[35],研发人员获得的研发资源越多,越能为技术突破提供有利条件,越有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注重行业标准,关注产品品质和细节,追求完美,能够塑造员工的职业精神。企业家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榜样,员工受到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影响,会更注重工作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组织认可。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会更加认同和忠于组织,并与企业家产生正向心理契约。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a:企业家精神对心理契约具有正向影响。

H5b:工匠精神对心理契约具有正向影响。

心理契约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体现为义务与承诺的双向交流[36]。员工与雇主形成心理契约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工作倾向,并将为组织作出贡献视为自我价值的体现,也会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完成任务,为组织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研究表明,当员工意识到企业能够很好地履行心理契约时,他们会以更高的奉献精神回报企业[27]。员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他们更相信自己能从组织中获益,以此换取晋升机会,形成良性循环。心理契约对员工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王从军[9]基于心理契约理论讨论员工创新意识和行为发现,心理契约通过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和对组织的投入程度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心理契约正向影响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H7:心理契约在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Fig.1 Theoretical model

图2 模型验证结果
Fig.2 Model validation results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

本研究调研区域为陕西省,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陕西省为装备制造大省,从新中国建立,尤其是“三线建设”起就肩负着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任,拥有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和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陕西省包括陕北、关中及陕南地区3个区域,根据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先进制造业分布在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由于陕南为重点环境保护区域,几乎没有工业,所以本研究主要选取陕北和关中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具体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和榆林。

当前,学界对于先进制造业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考虑到先进制造业最主要的特征是技术先进,根据《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2017》,结合学界关于先进制造业的研究,本文将其细分为以下七大行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设备及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通过企查查平台筛选,筛选标准如下:①企业规模为大型企业;②登记状态为在业;③无失信信息;④拥有专利信息和自主知识产权。由于企业数量较大,根据行业进行分层抽样再结合样本可获得性,最终联系到21家企业。

调研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组向5家企业发放问卷进行预调研,邀请企业管理者对问卷进行修正和审核,共收集到244份问卷,随后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对题项表述进行修正;第二阶段进行正式调研,考虑到电子问卷回收率低且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故课题组成员前往每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时间为2023年6~7月,历时61天,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并向填写人员说明具体要求,当场收回问卷。最终,共发放500份纸质问卷,剔除无效问卷为后,得到412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4%,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1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 data

特征类别 占比(%)特征 类别 占比(%)性别男57.5行业医药制造业13.8女42.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1.4年龄25岁以下4.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10.125~30岁20.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0.931~35岁27.4医疗器械设备及仪表制造0.736~45岁27.6信息化学品制造10.546~60岁18.4装备制造业62.660岁以上1.2企业性质国有企业51.6学历初中及以下2.9民营企业36.8高中或职高6.5外商独资企业0.7中专或中职5.3中外合资企业2.6大专或高职25.4其它类型8.3本科50.4工作职位管理者41.5硕士生8.4研发人员14.8博士生0.7基层员工43.7

3.2 变量测度

本研究对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创新氛围、心理契约和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测量,采用7级李克特式量表,1~7分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①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借鉴夏晗[13]和Wu等[37]的研究,从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两个维度测量;②企业家精神结合相关文献[4, 38-40],共设计22个题项,从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家国情怀、意志坚强、学习能力和专注度6个维度测量;③工匠精神借鉴徐伟等[19]的研究,从精益求精、笃志敬业两个维度测量,共包括6个题项;④组织创新氛围借鉴刘云等[26]和杨百寅(2013)等的研究,从理念倡导、组织支持和同事支持3个维度测量,共包含13个题项;⑤心理契约采用Hui等[28]的研究,从平衡型、关系型和交易型心理契约3个维度测量,共包含29个题项。

关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家精神测量题项,课题组与两位组织管理领域专家讨论后对已有量表进行修正。首先,对预调研的244份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发现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Cronbach′s α系数为0.980,企业家精神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 说明两个变量信度较高;其次,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KMO值为0.964,企业家精神的KMO值为0.901,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采用SPSS 25和Amos 24软件分四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第一步,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第二步,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第三步,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第四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机制等研究假设。

4 数据结果分析

4.1 信效度检验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对各变量信度(Cronbach′s Alpha)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量表的Cronbach′s 系数值介于0.751~0.934之间,均大于0.7,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方面,量表内容来源于成熟量表,根据研究内容进行调整并与两位组织管理学领域专家进行讨论后确定,认为量表内容效度较高。结构效度方面,运用SPSS 25和Amos 24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计算各变量的KMO值、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AVE(平均方差萃取)值和CR(组合信度)值,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见,变量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6,AVE值大于0.5,CR值大于0.7,意味着聚合效度较高。通过因子测量模型检验区分效度,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见,五因子区分模型拟合度优于其它模型,说明各因子间有较高的区分效度[41]

表2 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Table 2 Sca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results

变量 维度Cronbach's AlphaKMO因子载荷系数平均方差萃取AVE值组合信度CR值企业家精神把握机遇0.7860.9310.8510.6480.786勇于创新0.8450.8430.6540.850家国情怀0.8380.8380.5110.839意志坚强0.7510.6200.6090.757学习能力0.8590.8590.5580.863笃定执着0.7870.7520.5210.765工匠精神精益求精0.8460.8630.8050.6500.848笃志敬业0.8390.7990.6400.842组织创新氛围同事支持0.8950.9400.6850.6940.900组织支持0.8650.9820.6200.867理念支持0.9150.9380.6850.916心理契约平衡型 0.8950.9510.7560.5880.952关系型 0.8651.0000.6430.927交换型 0.9150.8140.7310.931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0.9340.9690.8310.7050.935可持续性0.9110.8390.7370.957

表3 研究变量区分效度
Table 3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variables

测量模型模型包含因子χ2χ2/dfRMSEACFINNFIΔχ2备注a.单因子QY+GJ+PC+IC+AME1 949.18211.4660.160.6870.668b.两因子QY+PC+IC, GJ+AME1 893.84711.2060.1580.6310.67755.335***相较ac.三因子QY+PC, GJ+IC,AME1 383.1698.2820.1330.7860.764510.678***相较bd.四因子QY, GJ,PC+IC,AME898.5595.4790.1040.8710.847760.39***相较ce.五因子QY,GJ,PC,IC,AME418.4072.7530.0650.9530.929480.152***相较d

注:QY=企业家精神,GJ=工匠精神,IC=组织创新氛围,PC=心理契约,AME=AME高质量发展;*代表P<0.01,**代表P<0.05,***代表P<0.001,下同; “+”代表合并为一个因子

各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见,变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假设得到初步验证。

表4 各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结果
Table 4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sults of each variable

变量 平均值标准差123451.企业家精神5.8120.7752.工匠精神5.3750.7260.728**3.组织创新氛围5.7600.7720.603**0.670**4.心理契约5.3041.0150.674**0.628**0.734**5.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5.3520.8190.450**0.425**0.659**0.716**

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首先,使用He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36.719%(小于40%),初步说明变量间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严重;其次,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单因子模型拟合结果为 χ2=1949.182,χ2/df=11.466,RMSEA=0.16,CFI=0.687,NFI=0.687,NNFI=0.668,各拟合指标均未达到标准[42],表明模型拟合不理想,因此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严重,在合理范围之内。

4.3 假设检验

使用Amos 24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首先,构建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模型(M1)。其次,构建影响机制模型(M2),模型适配指标拟合值如表5所示,M1与M2模型拟合值均在推荐值范围内。因此,本研究理论模型设定可以接受。

表5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
Table 5 Model fit indices

模型χ2χ2/dfRMSEACFINNFIM1139.4372.7890.0660.9700.954M2405.4412.9490.0690.9600.940

模型中企业家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401(P<0.05),工匠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59(P<0.05),假设H1a、H1b得到验证。企业家精神对组织创新氛围的影响系数为0.240(P<0.05),假设H2a得到验证;组织创新氛围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495(P<0.001),假设H3得到验证。企业家精神对心理契约的影响系数为0.490(P<0.001),假设H5a得到验证;心理契约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662(P<0.001),假设H6得到验证。工匠精神对组织创新氛围的影响系数为0.292(P<0.001),假设H2b得到验证;工匠精神对心理契约的影响系数为0.228(P<0.05),假设H5b得到验证。

本研究运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共进行5 000次自抽样,以偏差修正95%置信区间和百分位95%置信区间为依据,若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中介效应显著。检验结果显示:①路径1为企业家精神→组织创新氛围→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为0.27,95%置信区间为[0.165 7,0.373 8],表明组织创新氛围在企业家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②路径2为企业家精神→心理契约→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为0.53,95%置信区间为[0.404 3,0.671 1],表明心理契约在企业家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③路径3为工匠精神→组织创新氛围→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为0.319 6,95%置信区间为[0.204 1,0.438 2],表明组织创新氛围在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④路径4工匠精神→心理契约→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为0.4550,95%置信区间为[0.356 1,0.556 2],表明心理契约在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假设H4、H7得到验证。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出发,利用412个有效样本检验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得出如下结论:

(1)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将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人格素质和精神品质,这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无形资产。这一结论与Cunningham &Lischeron[15]所总结的企业家精神理论心理特质学派(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chool)相呼应,并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家精神拓展至企业文化层面。此外,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发展水平有关。本研究调研样本中包括发展层次较高和较低的企业,访谈发现发展层次较低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稳定运营,可理解为“求生式”可持续发展;发展层次较高的企业则会兼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追求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2)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具有积极影响,这一结论印证了场动力理论中提出的人与之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影响的结论[8],企业内不同群体价值观和精神特质对组织氛围和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3)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在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体现为企业家或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建立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心理契约则有助于不同群体与组织形成良好的关系“纽带”,重视人力资源,使人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5.2 研究意义

(1)同时考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丰富了微观层面高质量发展研究。对于先进制造业企业来说,企业家精神从战略层面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点不仅从数据层面得到验证,课题组在对企业调研访谈时也同样得到印证。企业家精神影响企业对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的判断,企业家注重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有利于实施战略转型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通过新信息和经验的积累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战略。工匠精神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执行,优秀的产品由优秀的人制造出来,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企业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之一。

(2)强调企业发展过程中个人对组织的重要作用,拓展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视角。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既是个人特质又是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动力场理论,这两种精神会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和组织环境。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鼓励员工创新,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心理契约则会影响企业家和员工工作动机,进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5.3 启示

先进制造业企业要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双轮驱动作用。数字化时代,企业家对未来社会的“敏锐嗅觉”以及研发人员对尖端技术的突破影响企业的行业地位。一方面,应继承我国传统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员工现代数字技术技能。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打造出中国制造的新品牌形象。首先,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应充分融合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提升企业家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意志和韧劲,动态适应和把握新发展环境。其次,先进制造业企业要注重营造宽容失败的组织创新氛围,完善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再次,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使其与组织具有较强的心理契约,减少人员流动,增强企业稳定性。

5.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双视角出发探讨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仅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分析,未来可开展纵向设计研究。其次,调研样本仅局限于陕西省,不同省份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水平不同,具有地域局限性。未来可广泛采样以提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可将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具体划分至团队层面和个体层面,进一步探讨跨层次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陈春明, 麻艳林, 陈佳馨. 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J]. 经济纵横, 2023(4):90-98.

[3] 马永伟. 工匠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域制造业工匠精神指数测度的数据检验[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9(4):75-82.

[4] 彭花, 贺正楚, 张雪琳. 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中国软科学, 2022,37(3):112-123.

[5] 陈欢, 庄尚文, 周密.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结构转变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0,36(8):80-91.

[6] 王新平, 周彩霞.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J]. 调研世界, 2022,35(8):55-66.

[7] 李政.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作用与激发保护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41(1):79-85.

[8] LEWIN K H F H. 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M].London:McGraw-Hill Book Co, 1966.

[9] 王从军. 略论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J]. 山东社会科学, 2016,30(12):128-131.

[10] 胡汉辉, 申杰.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3,43(5):3-18.

[11] 黄速建, 肖红军, 王欣. 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36(10):19-41.

[12] 李巧华. 新时代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 财经科学, 2019,63(6):57-69.

[13] 夏晗. 企业家契约精神、企业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企业经济, 2022,41(5):59-70.

[14] 白少君, 崔萌筱, 耿紫珍.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31(23):178-182.

[15] CUNNINGHAM J B, LISCHERON J. Defining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91,1(29):45-61.

[16] 彼得·德鲁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7] 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5.

[18] 蔡莉, 张玉利, 陈劲, 等.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笔谈[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3,45(1):3-22.

[19] 徐伟, 周恒娟, 宋思根. 老字号员工工匠精神量表开发与验证研究[J]. 管理学报, 2023,20(2):221-230.

[20] 高中华, 赵晨, 付悦. 工匠精神的概念、边界及研究展望[J]. 经济管理, 2020,42(6):192-208.

[21] 李宏伟, 别应龙.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31(8):54-59.

[22] 李淑玲. 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新结构体系构建——基于杰出技工的质性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9,36(8):114-127.

[23] ZAHRA S A. Goverance,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the moderating impact of industry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6(39):1713-1735.

[24] NEWMAN A, ROUND H, WANG S, et al. Innovation climat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20,93(1):73-109.

[25] AMABILE T M, CONTI R, COON H, et al. 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5(39):1154-1184.

[26] 刘云, 石金涛. 组织创新气氛与激励偏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交互效应研究[J]. 管理世界, 2009,25(10):88-101.

[27] 解进强, 付丽茹. 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敬业度的关系——以物流企业为例[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32(9):108-119.

[28] HUI C, LEE C, ROUSSEAU D M.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China: investigating generalizability and instrumentalit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4,89(2):311-321.

[29] ZAHRA S A, SAPIENZA H J, DAVIDSSON P. 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6,43(4):917-955.

[30] 喻登科, 李娇. 继任CEO知性特质对组织战略变革的二元性影响——薪酬与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40(15):127-137.

[31] 张华, 张庆林. 企业家创新意识的探索性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31(4):250-254.

[32] GIANG H, ELISABETH W E, LEONIE L B. Leaders influencing innov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ing the role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in Vietnamese tourism SMEs[J]. Employee Rel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0,2(43):416-437.

[33] KANG J H, SOLOMON T G, et al. CEOS' leadership styles and managers' innovative behaviour: investigation of intervening effects in an entrepreneurial contex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5,4(52):531-554.

[34] 李群, 闫梦含, 唐文静, 等. 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员工工匠精神践行的跨层次影响研究[J]. 软科学, 2021,35(7):98-103.

[35] 谢雪燕, 常倩倩. 企业家精神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基于新三板信息技术企业[J]. 财会月刊, 2017,38(30):51-58.

[36] GUEST D E, CONWAY N. Communicating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 employer perspective[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002,2(12):22-38.

[37] WU L, WANG C, CHEN C, et al. Internal resources, external network, and competitiveness during the growth stage: a study of taiwanese high-tech ventur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8,3(32):529-549.

[38] HAYNIE J M, SHEPHERD D A, MCMULLEN J S. An opportunity for me? the role of resources in opportunity evaluation decision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3(46):337-361.

[39] 李正卫, 李建慧, 王飞绒. 企业家情怀的内涵界定与量表开发:理论与实证[J]. 技术经济, 2017,36(7):43-47.

[40] POLITIS D, GABRIELSSON J. Entrepreneurs' attitudes towards failure: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Research,2009,15(4):364-383.

[41] 温忠麟, 侯杰泰, 马什赫伯特.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 心理学报, 2004,49(2):186-194.

[42] 吴明隆.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