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促创新”:工匠精神对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安世民,金雨婷,张羽琦

(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弘扬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推动产品提质增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关于工匠精神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的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工作价值观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以工作繁荣为中介变量、差错管理氛围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利用SPSS、Amos等软件对414名员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工匠精神通过影响员工工作繁荣促进双元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匠精神对员工双元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工作繁荣在这一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工作繁荣与双元创新行为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工匠精神通过工作繁荣与双元创新行为的间接关系,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负向调节工作繁荣与双元创新行为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工匠精神通过工作繁荣与双元创新行为的间接关系。

关键词:工匠精神;双元创新行为;工作繁荣;差错管理氛围

"Ingenuity Promotes Innovati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raftsman Spirit on Employees'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Behavior

An Shimin,Jin Yuting,Zhang Yuq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anSu 730050,China)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it is critical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carrying forward the craftsman spirit.The craftsman spirit is not only the basic element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ut also help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a manufacturing power and get rid of the distressing situation at the end of the global division of value for a long time.Therefore,how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the craftsman spir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Although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given a constructive response to the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craftsman spirit,as the micro-carrier of the craftsman spirit,the ideas and behavioral strategies of employees in enterprises have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aftsman spirit and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r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In this study,individual duality is extended to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behavior,and on this basis,the topic of how craftsman spir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employees' dual innovation potential is discussed.Following the work value theory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ory,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with work prosperity as the mediating variable and error management climate as the moderating variable and explore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craftsman spirit promoted the bi-variate innovation behavior by influencing the work prosperity of employees.This study collects cognitive data from employee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with 414 valid questionnaires remained.Except for population information,other variables are measured using the five-point Likert scale.Finally,SPSS and its plug-in process and Amo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verify the hypotheses of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aftsman spiri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ees' dual innovation.To be more detailed,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work values can stimulate individual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growth needs,enhance employees' sense of belief in completing task goals,and thus make them more likely to achieve success through exploratory or exploitative innovative behavior.Thriving at work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craftsman spirit and employees' dual innovation behavior.Furthermore,an open-oriented error management climate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iving at work and dual innovation behavior and enhanc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thriving at work.Employees working in organizations in an open-oriented error management climate are more able to confront errors and have positive responses after errors occur,daring to take on unknown risks through innovative behavior.A blame-oriented error management climate nega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iving at work and dual innovation and weakens the mediating role of thriving at work because employees working in organizations with the atmosphere of blame-oriented error management tend to view errors with a negative attitude,thus avoiding innov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thereby reducing the risk of making mistakes and suppressing employees' dual innovation behavior.

The research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this study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 perspective,constructs the individual binary incentive mechanism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and expand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employee innovation behavior.Second,it responds to the call of the academic circle to expand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craftsman spirit.Finally,the theoretical demonstration and empirical test provide a new way to explain the effect of craftsman spirit on employees' dual innovation behavior,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k prosperity and enrich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Therefore,enterprises should keep improving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for carrying forward and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employees,and vigorously promote employees to build and maintain a positive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in an open and tolerant atmosphere for error management.

Key WordsCraftsmanship Spirit;Ambidextrous Innovation Behavior;Thriving at Work; Error Management Climate

DOI10.6049/kjjbydc.202303042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14-0132-10

收稿日期:2023-03-18

修回日期:2023-06-25

基金项目:甘肃省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专项资助项目(22JR4ZA087)

作者简介:安世民(1965-),男,甘肃会宁人,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金雨婷(1998-),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羽琦(1989-),女,甘肃兰州人,博士,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 引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培育工匠精神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有研究指出,工匠精神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要素,更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要素,有助于摆脱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末端的窘迫处境[1]。由此,如何培育和提升工匠精神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学术界针对工匠精神时代内涵和历史责任已给出建设性回应,但作为工匠精神的微观载体,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策略未得到足够重视,而这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基本支撑点,因而工匠精神与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当前,组织环境动态化程度与任务复杂化程度显著提高,比以往更需要员工主动探索、积极作为,为组织创造更高价值,进一步体现出员工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组织团队化和虚拟化程度,企业的生产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人员能否自主维持技术突破与延续更新的协同推进。而突破与延续通常被视为连续统一体的两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在组织内部会因抢占有限资源而相互排挤[2]。过度强调探索式创新可能使企业既无法在熟悉的领域维持竞争力,又因对新领域缺乏了解而陷入“失败陷阱”;而过度强调利用式创新可能使企业无法面对外部环境的威胁与挑战而陷入“能力陷阱”。由此可知,创新行为不应一概而论,组织尤需重视二元性在创新领域的具体体现。据此,将员工创新活动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并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员工双元创新潜能,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根据工作价值观理论,个体在工作中的价值观会使其在工作场所中表现出不同需求,进而影响个体行为选择[3]。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工作价值观,一方面推动员工在工作中形成高度责任感,激发员工不断完善现有工作流程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利用式创新;另一方面为员工树立更高的成就目标,打破原有知识边界,为开展探索式创新奠定基础。同时,工匠精神可以激发个体获取资源的内在动机,从而产生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工作繁荣,促使个体通过实施创新行为获得更多所需资源,以实现工作目标。由此,本研究引入工作繁荣作为中介变量。但并非所有体验到工作繁荣的员工都能从个体心理资源中受益,个体心理状态往往受到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4]。因此,员工能否将心理状态转化为积极行为可能受到组织差错管理氛围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工作价值观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纳入工作繁荣变量,从个体层面探讨工匠精神影响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差错管理氛围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以期丰富工匠精神相关研究,为激发员工双元创新行为提供依据,也为组织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工匠精神与双元创新

工匠精神发源于中国古代手工业时期,近年来才成为学术界热点词汇,目前尚未形成可泛化定义。李宏伟等(2016)将工匠精神概括为尊师重教、一丝不苟、求富立德、精益求精、知行合一5种精神特质;方阳春等(2018)从相对综合的角度,将工匠精神定义为从业者对待职业的态度、价值取向、行为表现,并将其概括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积极创新3个维度。本研究基于上述定义,认为工匠精神是一个多层面的综合概念,宏观层面上可以视为一种特定的工作价值观,体现个体的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微观层面上代表员工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并具有一定的成长导向。有研究表明,工匠精神使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促进性聚焦,从而驱动员工主动性行为(高中华,2020)。双元创新行为将组织双元能力拓展到创新领域,包含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种模式[5]。探索式创新是打破现有知识边界、具有颠覆性的突破式创新;利用式创新是在现有知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与完善,具有渐进性的改良式创新。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与竞争、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使创新任务更具多样性与复杂性,继而对员工信念、价值观等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虽然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在路径、结构、策略目标、企业文化、学习过程、知识基础和结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都与主动性行为所具备的预知、变革导向、自我激励特征密切相关[6]。因而本研究认为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组织成员的双元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工作价值观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工作价值观决定个体在工作中存在不同偏好和需求[3],员工在正向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能够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个体完成工作任务或达到目标的强烈信念感[7]。首先,工匠精神趋向于认知型工作价值观,更加专注内在满足与自我实现,而非关注工作所带来的物质回报。员工在内在动机驱使下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成就感,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8]。其次,工匠精神具有自我成长导向,使个体在工作中不断以更高目标挖掘自身潜能,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上的持续精进,是一种“使能”的过程[9],与创新行为的本质属性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本质上讲,创新行为代表一种积极主动、勇于负责并大胆尝试的工作态度。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员工追求个人卓越,使其更有可能从事创新行为等。此外,工匠精神会通过促进战略共识而增强组织韧性,提升企业对内外部资源的配置能力,使其在动态的外部竞争环境中快速适应并获得持续竞争能力。一方面,组织通过对内部资源的整合提升资源流动效率[10],有助于员工挖掘现有知识间的未知联系,进而产生利用式创新行为,对现有产品和技术进行改进[11];另一方面,组织通过对外部资源的重构加强企业外部学习[10],打破原有知识边界,为员工获取外部信息、开展探索式创新活动奠定基础[11]

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工作价值观,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内在动机与成长需求,使得员工专注于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同时,通过提高组织资源配置能力,有效整合与开发企业内外部资源,最终促进员工双元创新。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a:工匠精神对员工探索式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1b:工匠精神对员工利用式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1.2 工作繁荣的中介作用

工作繁荣是个体对自身工作状态进行衡量并通过不断学习促使个体成长的主观工作体验,包括活力和学习两个维度,能够促进个体发展进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与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绩效,获得竞争优势[12]。有研究证实,工作繁荣会随着人格特质和组织环境改变而发生动态性变化[13]。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定工作价值观,是个体特质在工作中的表现形式,因而有利于高活力和学习状态的形成。首先,工作繁荣的社会嵌入模型表明,个体只有在自愿采取行动时,才更有可能成长并体验到活力。换言之,内在动机更能促进个体成长。具备工匠精神的员工会产生更高的工作使命感(高中华,2022),而工作使命感高的员工通常具有亲社会动机,驱动员工主动学习,并乐于为同事提供帮助或共享知识,激发自身活力,获得所需资源,由此达到繁荣的心理状态。其次,具备工匠精神的员工会在工作中表现出充足的韧性,以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持续探索,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再次,工匠精神不仅强调个体的责任与义务等“分内之事”,还重视成就和理想等“分外之事”,从而构建一个不断追求更高阶目标的理想自我,激发个体促进性聚焦。探索、促进性聚焦、与他人联系都属于个体动因性工作行为,即个体在工作中具有目的性的积极行为。有研究表明,个体动因性工作行为是工作繁荣的直接前因,员工可以通过动因性工作行为进一步获取资源,从而维持未来的工作繁荣(韩翼,2022)。基于此,工匠精神通过引发员工个体动因性行为对工作繁荣产生正向影响。

根据资源保存理论,拥有较多资源的个体不仅能够预防资源损耗,还会通过形成资源螺旋不断获取新资源[14]。个体工作繁荣水平越高,代表拥有越充足的个体资源,因而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与行为[15]。一方面,工作繁荣所带来的学习过程会产生更多智力资源,使员工在持续进步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与技能,以此改进现有流程和操作方式,成为利用式创新的动力来源[16]。另一方面,会给员工带来社会关系资源,营造适合员工相互交流的外部环境,促进多元化信息的交流和整合,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促进员工积极开展探索式创新行为[17]。因此,体验到工作繁荣的员工拥有宝贵的个体资源,促使他们采取资源投资策略来获取更多所需资源。工匠精神作为个体价值观因素,有助于员工体验到精力充沛并主动学习,增加个体积极心理资源,进而获得有助于开展双元创新行为的智力和社会关系等资源。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a:工作繁荣在工匠精神与探索式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H2b:工作繁荣在工匠精神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1.3 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

差错是指由个体知识匮乏、技能不足、信息不对称等主观因素导致的不合规行为[18],差错管理氛围是个体对组织处理差错行为的一系列措施的感知[19]。Gold等(2014)将差错管理氛围分为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和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前者对员工的差错行为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并鼓励员工在差错发生之后积极应对;后者则对差错零容忍,以严格的制度规范问责出现差错的员工。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有限理性导致其在工作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差错,差错的产生势必会给个体和组织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可能激发个体学习、创新等主动性行为,组织对待差错的态度会对员工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4],同时,不同导向的差错管理氛围对不同类型的创新行为也具有不同影响[20]

工作繁荣作为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所包含的活力和学习两个维度[21],在工作场所中往往与主动性行为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犯错风险,因而对组织如何应对差错行为提出了一定要求。从组织文化角度来看,差错管理氛围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是驱动员工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组织对于员工差错的容忍度会对员工实施创新行为的意愿产生深刻影响[22]。从组织情境角度来看,差错管理氛围能够帮助员工有效利用个体内部资源并提升心理体验,进而促进员工发挥创造力和实施主动性创新行为[23]

在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组织,上级主管以积极态度面对员工出现的差错,及时为下属提供帮助,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出现差错后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在宽松、包容氛围下工作的员工认为自己即使出现差错也会得到上级或同事的帮助,而不是独自承受后果,从而不易对新的工作或技术产生畏难情绪,更加敢于学习新知识与技能,开展探索式创新行为。同时,在此氛围下员工更愿意针对差错进行沟通交流,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传递与共享,促进组织不断完善现有知识体系,推动已有知识的积累(张玉明,2019)。因此,员工感知到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程度越高,工作繁荣就越显著推动员工开展探索和利用式双元创新行为。

反之,在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组织,上级主管以消极、零容忍的态度面对员工的差错,在出现差错后第一时间向员工问责,并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惩罚制度减少出现差错的可能性。一方面,严苛的组织环境会给创新主体带来较强压迫感,致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担心出现差错而倾向于开展常规工作,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个体探索式创新行为。另一方面,员工对于组织责备氛围的感知会使员工对组织环境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形成工作责任感,进而导致推诿责任或故意隐瞒差错等消极行为的产生,抑制员工对现有工作进行优化改善的利用式创新行为。因此,员工感知到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程度越高,工作繁荣对双元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越不显著。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工作繁荣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作用。

H4: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负向调节工作繁荣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作用。

综上,本研究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Fig.1 Research model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员工认知数据,样本覆盖浙江、江苏、安徽、甘肃等29个省级行政区,涉及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及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在问卷发放时向受访者说明调查目的,并承诺对问卷数据保密,以确保问卷结果真实可信。问卷调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向事先确定的调查对象发放,线下问卷在MBA授课期间现场发放并指导填写。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两部分问卷均分两个时点发放,时间间隔为两个星期。第一次问卷涉及的变量包括工匠精神、工作繁荣;第二次问卷涉及的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差错管理氛围、双元创新。每次问卷的最后一题均为样本编号,以确保两时点问卷的有效匹配。共收集问卷473份,剔除填写时间过短、信息不完整等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4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53%。人口统计特征如下:性别方面,男性占55.56%,女性占44.44%;年龄方面,36~45岁员工占40.1%;文化程度方面,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为主,占81.64%;工作年限方面,人均工作年限为6.31年,1~5年和5~10年的员工人数相当,1年以下的人数最少。综上可知,本次调研的样本数据分布地区较广,涉及行业较为齐全,样本人口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广泛性和代表性,与本研究主题和目的相契合。

2.2 变量测量

研究所需量表均采用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已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成熟量表,并采用翻译—回译程序,以避免歧义。利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不好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为保证国外量表在中国情境的有效性,采用翻译—回译所得的中文版量表对MBA学生进行预调研,收集有效问卷47份,并分析初始问卷的信效度。结果表明,工匠精神、工作繁荣、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量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09、0.888、0.857、0.848、0.867、0.843,均大于0.7,说明各量表信度较高;KMO值分别为0.786、0.860、0.797、0.725、0.826、0.742,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各量表效度较高。预调研结果表明,所选量表能够准确体现变量概念,不存在语言歧义或理解困难,适合作为正式调查问卷。

(1)工匠精神。采用李淑玲[24]开发的量表,包括匠心、匠艺、匠品3个维度,包含“在工作时我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等9个题项。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69。

(2)工作繁荣。采用Porath等[25]开发的量表,包括“工作中我会主动学习”等10个题项。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96。

(3)差错管理氛围。借鉴Anna Gold[26]的量表设计,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与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各包含4个题项。对于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代表题项如“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后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对于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代表题项如“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后会面临降职降薪的处罚”。量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均为0.962。

(4)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借鉴Mom[27]和宋锟泰[28]开发的量表,各包含4个题项。探索式创新代表题项如“我会尝试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服务”,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14。利用式创新代表题项如“我会尝试改进现有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90。

(5)控制变量。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龄个体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具有较大差异,进而会影响个体行为选择[29];教育水平及工作年限反映员工个体在工作领域内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经验[30];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组织氛围与企业文化,对激发员工创造力的重视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开展。因此,本研究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企业类型和工作年限作为控制变量,其中,性别为虚拟变量;年龄、教育程度、企业类型、工作年限为连续变量,按照1~N对其赋值。

3 数据统计与假设检验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借鉴Podsakoff等(2003)提出的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方法。在采用多时点、多来源方式对共同方法偏差问题进行程序控制的基础上,开展Harman单因子检验,对所有主要变量的题项进行未经旋转的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38.70%,小于临界值40%,因此,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此外,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考察工匠精神、工作繁荣、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之间的区分效度。根据结果可知,六因子模型的适配度指标均处于临界值之内,即χ2/df=1.691<3,RMSEA=0.054<0.08,IFI=0.941>0.9,TLI=0.931>0.9,CFI=0.940>0.9,且优于其它模型(见表1)。因此,变量间具有较高区分效度。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Table 1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模型χ2dfχ2/dfRMSEAIFITLICFIM1:CS+TW+KF+ZB+TC+LC3980.0645607.1070.1620.4610.3870.455M2:CS+TW+KF+ZB,TC+LC3857.2515596.9000.1590.4810.4080.475M3:CS+TW,KF+ZB,TC+LC1285.4445572.3080.0750.8850.8690.884M4:CS,TW,KF+ZB,TC+LC1232.5755542.2250.0730.8930.8770.892M5:CS,TW,KF,ZB,TC+LC1058.5695501.9250.0630.9200.9070.919M6:CS,TW,KF,ZB,TC,LC921.4435451.6910.0540.9410.9310.940

注:CS表示工匠精神,TW表示工作繁荣,KF表示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ZB表示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TC表示探索式创新,LC表示利用式创新

3.2 假设检验

3.2.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到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相关性,结果如表2所示。工匠精神与工作繁荣(r=0.783,p<0.01)、探索式创新(r=0.692,p<0.01)、利用式创新(r=0.673,p<0.01)均显著正相关,工作繁荣与探索式创新(r=0.752,p<0.01)、利用式创新(r=0.719,p<0.01)显著正相关,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显著正相关(r=0.724,p<0.01)。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预期相符,初步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

表2 变量均值、标准差与相关系数

Table 2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variables

变量12345678910111性别12年龄-0.183**13学历-0.0380.06014企业类型-0.012-0.184**-0.01215工作年限-0.212**0.586**-0.025-0.00216CS-0.167*0.286**0.117-0.152*0.315**17TW-0.158*0.208**0.085-0.1190.194**0.783**18KF-0.0510.1160.118-0.1280.1210.163*0.198**19ZB0.059-0.113-0.1190.112-0.113-0.152*-0.191**-0.993**110TC-0.150*0.204**0.134-0.196**0.160*0.692**0.752**0.353**-0.340**111LC-0.210**0.259**0.111-0.1200.278**0.673**0.719**0.200**-0.187**0.724**1均值1.4402.6003.1402.0102.8204.1693.9873.3322.6643.8944.046标准差0.4981.0190.8931.0541.0640.5460.6311.3481.3380.7920.70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双尾检验,下同

3.2.2 主效应与中介效应检验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多元层级回归方法进行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和模型4是基于控制变量回归的基准模型,在基准模型基础上加入后续变量后,工匠精神显著正向预测探索式创新(模型2:β=0.682,p<0.001)和利用式创新(模型5:β=0.629,p<0.001)。由此,假设H1a与H1b得到验证。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Table 3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变量 探索式创新模型1模型2模型3利用式创新模型4模型5模型6工作繁荣模型7模型8性别-0.113-0.048-0.030-0.150*-0.089-0.073-0.115-0.038年龄0.0950.0290.0250.0920.0310.0270.0970.020教育程度0.1240.0470.0680.1040.0340.0530.076-0.013企业类型-0.178*-0.087-0.105*-0.103-0.019-0.036-0.1010.006工作年限0.083-0.0810.0000.195*0.0430.1180.115-0.077工匠精神0.682***0.629***0.798**工作繁荣0.724***0.670***F4.512**32.702***46.679***6.188***29.401***40.174***3.447**53.971***R20.1010.4950.5830.1330.4690.5470.0790.618ΔR20.0790.4800.5710.1120.4530.5330.0560.607

为检验工作繁荣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借鉴温忠麟等(2014)的方法,分别将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作为因变量,在模型中依次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根据主效应检验结果,工匠精神与探索式创新(β=0.682,p<0.001)和利用式创新(β=0.629,p<0.001)显著正相关。其次,根据模型8可知,工匠精神与工作繁荣显著正相关(r=0.798,p<0.001);根据模型3可知,工作繁荣与探索式创新显著正相关(r=0.724,p<0.001);根据模型6可知,工作繁荣与利用式创新显著正相关(r=0.670,p<0.001)。最后,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工作繁荣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在原始数据中重复抽样5 000次,根据(BootLLCL,BootULCL)这一区间是否包含0,判断结果是否显著。如表4所示,工匠精神通过工作繁荣对探索式创新的间接效应为0.623,95%置信区间为[0.379 7,0.872 1],工匠精神通过工作繁荣对利用式创新的间接效应为0.517,95%置信区间为[0.328 6,0.704 6],均不包含0,说明工作繁荣在两条路径中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因此,假设H2a和H2b得到支持。

表4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mediating effect test

作用路径效应值SEBoot95%CI工匠精神—工作繁荣—探索式创新0.62260.1254[0.3797,0.8721]工匠精神—工作繁荣—利用式创新0.51720.0958[0.3286,0.7046]

3.2.3 调节效应检验

根据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工作繁荣与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交互项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0.090,p<0.05),工作繁荣与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交互项对利用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0.106,p<0.05),表明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效应显著,假设H3得到验证。工作繁荣与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交互项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r=-0.094,p<0.05),工作繁荣与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交互项对利用式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r=-0.110,p<0.05),表明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效应显著,假设H4得到验证(见表5)。

表5 调节效应的层级回归结果

Table 5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results of moderating effects

变量探索式创新模型1模型3模型9模型10模型11模型12性别-0.113-0.030-0.029-0.030-0.027-0.029年龄0.0950.0250.0240.0290.0230.028教育程度0.1240.0680.0480.0410.0480.042企业类型-0.178*-0.105*-0.084-0.092*-0.088-0.096*工作年限0.0830.000-0.018-0.023-0.014-0.020工作繁荣0.724***0.693***0.705***0.695***0.708***开放导向0.198***0.205***责备导向-0.189***-0.195***工作繁荣×开放导向0.090*工作繁荣×责备导向-0.094*F4.512**46.679***46.366***41.703***45.747***41.271***R20.1010.5830.6200.6280.6170.625ΔR20.0790.5710.6070.6130.6030.610变量利用式创新模型4模型6模型13模型14模型15模型16性别-0.150*-0.073-0.073-0.074-0.072-0.074年龄0.0920.0270.0270.0330.0270.033教育程度0.1040.0530.0490.0410.0500.042企业类型-0.103-0.036-0.031-0.041-0.033-0.042工作年限0.195*0.1180.1150.1090.1160.109工作繁荣0.670***0.664***0.678***0.665***0.680***开放导向0.0380.047责备导向-0.030-0.037工作繁荣×开放导向0.106*工作繁荣×责备导向-0.110*F6.188***40.174***34.453***31.331***34.377***31.370***R20.1330.5470.5480.5590.5470.559ΔR20.1120.5330.5320.5410.5310.541

为进一步探索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采用Bootstrap法考察被调节的中介效应(见表6)。结果表明,在高、中、低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下,工匠精神均通过工作繁荣对探索式创新产生影响,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447 4,0.935 6]、[0.371 8,0.824 1]、[0.229 8,0.785 0],均不包含0,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681、0.593、0.505;工匠精神均通过工作繁荣对利用式创新产生影响,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407 9,0.859 2]、[0.328 2,0.722 4]、[0.201 5,0.637 4],均不包含0,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622、0.527、0.432。这表明随着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提升,工匠精神通过工作繁荣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程度呈显著上升趋势。

表6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Table 6 Analysis results of mediated indirect effects

调节变量水平EffectBootSE95%置信区间路径:工匠精神—工作繁荣—探索式创新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低0.50470.1445[0.2298,0.7850]中0.59310.1174[0.3718,0.8241]高0.68140.1252[0.4474,0.9356]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低0.68710.1259[0.4501,0.9418]中0.59660.1161[0.3691,0.8243]高0.50610.1416[0.2221,0.7824]路径:工匠精神—工作繁荣—利用式创新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低0.43170.1123[0.2015,0.6374]中0.52660.1015[0.3282,0.7224]高0.62160.1153[0.4079,0.8592]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低0.62730.1167[0.4041,0.8574]中0.53040.1024[0.3320,0.7343]高0.43350.1122[0.2099,0.6469]

在高、中、低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下,工匠精神均通过工作繁荣对探索式创新产生影响,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222 1,0.782 4]、[0.369 1,0.824 3]、[0.450 1,0.941 8],均不包含0,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506、0.597、0.687;工匠精神均通过工作繁荣对利用式创新产生影响,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209 9,0.646 9]、[0.332 0,0.734 3]、[0.404 1,0.857 4],均不包含0,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434、0.530、0.627。这表明随着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的提升,工匠精神通过工作繁荣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工作价值观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围绕员工工作繁荣和组织差错管理氛围两个变量探讨工匠精神对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实证研究表明,工匠精神会使员工产生正向心理体验,通过促进工作繁荣感推动员工产生探索式与利用式双元创新行为。差错管理氛围在工作繁荣与双元创新行为的正向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即工作繁荣与差错管理氛围的交互项对双元创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差错管理氛围调节工匠精神通过工作繁荣对双元创新的间接效应。

(1)工匠精神正向影响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研究表明,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价值观会激发个体内在动力和成长需求,增强员工完成任务的信念感,因而更有可能通过采取探索式或利用式创新行为取得创新成果。从资源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会促进组织内外部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资源构建,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信息、关系等重要资源,进一步为员工开展双元创新等主动性行为奠定基础。

(2)工作繁荣在工匠精神与双元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工匠精神可以通过增强员工工作繁荣促进双元创新行为的产生。根据工作繁荣的社会嵌入模型,工匠精神激发员工持续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而内在动机较外部动机而言,更能促进个体成长,进一步提升员工学习意愿并调动工作热情,使其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与此同时,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活力和学习状态,可以促进自身资源建构,为个体产生创新想法和主动性行为奠定知识资源和动机资源基础,有利于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工作繁荣在工匠精神与员工双元创新行为之间发挥传导作用。

(3)差错管理氛围作为一种组织氛围,对工作繁荣与双元创新行为的直接关系以及工匠精神与双元创新行为的间接关系中均发挥调节作用。差错管理氛围为个体对组织对待自身差错态度的感知,也会影响员工对待差错的态度。在开放导向差错管理氛围较高的组织中,员工能正视差错并及时反思,敢于承担创新行为所带来的未知风险,此时,体验到工作繁荣的个体能够从自身心理资源中受益;在责备导向差错管理氛围较高的组织中,员工以消极态度看待差错,尽量避免从事角色外活动,降低犯错风险,从而抑制员工双元创新行为。

4.2 理论贡献

(1)不同于传统的单一视角,本研究基于双元视角揭示个体双元性激励机制,拓展了员工创新行为相关研究。创新作为驱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但鲜有学者将创新行为分为不同类型,并探索个体特质对其产生的不同影响。本研究立足双元视角探讨工匠精神与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关系,丰富了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前因变量研究。

(2)回应了学术界关于扩展工匠精神结果变量研究的呼吁。目前学术界已逐渐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匠精神价值,但对其结果变量的研究相对匮乏。而且,大部分学者立足组织或时代角度进行分析,对组织最小构成单元员工的研究不足。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工匠精神对员工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丰富了工匠精神结果变量研究,同时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新思路。

(3)通过理论论证与实证检验,为工匠精神影响员工双元创新行为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现有研究表明,工作繁荣主要受到工作情境和领导风格的影响[31],但少有学者研究个体价值观对工作繁荣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验证工作繁荣在工匠精神与员工双元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作繁荣的理解并丰富了相关实证研究。

4.3 实践启示

(1)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为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应结合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总体规划中,通过树立模范、主题宣讲等形式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培育独具匠心的员工,以匠心推动匠行,使坚持、专注、创新内化为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完善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激励关联起来,激发员工创造力。

(2)高度关注员工工作繁荣等心理体验。通过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岗位轮换及非正式会谈等方式,促进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并将工作任务柔性化,助力员工自发提升工作技能,使其在工作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繁荣状态,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产生。

(3)积极创建开放包容的差错管理氛围。一方面,组织领导者要鼓励员工在工作中积极表达、勇于发表有关技术改进或组织建设、流程设置的想法与建议,建立差错主动报告机制,及时对员工差错进行弥补,营造安全、平等和包容的管理氛围;另一方面,在员工创新过程中出现非程序性差错时,应及时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资源支持,将差错学习融入差错管理中,帮助员工提升差错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创新行为提供经验支持。

4.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样本选取涉及多个行业,但不同行业员工价值观可能具有较大差异,后续研究可基于特定行业的企业选取研究对象,使研究结论更具针对性。其次,本研究仅从员工资源视角搭建工匠精神与员工行为之间的理论桥梁,未来研究可探寻新的中介变量对相关理论作进一步拓展。再次,本文调研数据均来自员工自评,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可基于领导、员工等不同来源采集配对数据,开展跨层次研究,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此外,叶龙等(2020)研究证实工作繁荣正向影响工匠精神,而本研究发现工匠精神正向预测工作繁荣,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晰。未来研究可采用纵向设计,进一步揭示工匠精神与工作繁荣之间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志彪,王建国.工业化与创新驱动: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指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34-40,2.

[2] 董保宝,程松松,张兰.双元创新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管理学报,2022,19(2):308-316.

[3] 霍娜,李超平.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95-801.

[4] 何奎.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的影响机理: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126-132.

[5] BENNEE M J,TUSHMAN M L.Exploitation,exploration,and process management:the productivity dilemma revisited[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2):238-256.

[6] GRIFFIN M A,NEAL A,PARKER S K.A new model of work role performance:positive behavior in uncertain and interdependent contex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2):327-347.

[7] H S S JAN C,MICHELE V.Refining the theory of basic individual valu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2,103(4):663-688.

[8] GRANT A M,BERRY J W.The necessity of others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intrinsic and prosocial motivations,perspective taking,and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4(1):73-96.

[9] 郭会斌,郑展,单秋朵,等.工匠精神的资本化机制:一个基于八家“百年老店”的多层次构型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2):95-106.

[10] 梁阜,邱圆心,李琪.双元环境下平台型领导如何促进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组织韧性的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15):23-31.

[11] 张梦桃,张生太.关系网络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J].科研管理,2022,43(7):163-170.

[12] 马丽,唐秋迢.“持续在线”的连通行为如何激发员工创造力——一个双路径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2):109-118.

[13] 周愉凡,张建卫,张晨宇,等.主动性人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特质激活与资源保存理论整合性视角[J].软科学,2020,34(7):33-37.

[14] HOBFOLL S E.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caravans and engaged settings: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caravan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1,84(1):116-122.

[15] 韩翼,刘庚.真实型领导与领导—成员匹配对工作繁荣的影响:社会嵌入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40(3):28-40.

[16] 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6.

[17] SHIJI L,S R P SAM V B.Influence of thriving on innovative behavior at workplace[J].Indi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2018,53(3):519-528.

[18] 王重鸣,洪自强.差错管理气氛和组织效能关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111-116.

[19] CATHY V D,MICHAEL F,MARKUS B,et al.Organizational error management culture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a two-study replication[J].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6):1228-1240.

[20] 赵斌,徐璐.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研究——基本心理需求与知识建构的双路径作用[J].经济经纬,2018,35(2):128-134.

[21] SPREITZER G,SUTCLIFFE K,DUTTON J,et al.A socially embedded model of thriving at work[J].Organization Science,2005,16(5):537-549.

[22] 李晓楠.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市场周刊,2021,34(4):157-160.

[23] 杜鹏程,贾玉立,倪清.差错能成为创新之源吗——基于差错管理文化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跨层次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9):161-166.

[24] 李淑玲.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新结构体系构建——基于杰出技工的质性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8):114-127.

[25] PORATH C,SPREITZER G,GIBSON C,et al.Thriving at work:toward its measurement,construct validation,and theoretical refinement[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2,33(2):250-275.

[26] ANNA GOLD U G A S E S.Error management in audit firms:error climate,type,and originator[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4,89(1):303-330.

[27] MOM T J M,BOSCH F A J V D,VOLBERDA H W.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managers' ambidexterity:investigating direct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formal structural and pers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812-828.

[28] 宋锟泰,张正堂,赵李晶.时间压力对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J].经济管理,2019,41(5):72-87.

[29] ZHANG XIAOMENG,BARTOL KATHRYN M.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 on employee creative performance and overall job performance:a curvilinear assessment[J].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0,95(5):862-873.

[30] TIERNEY PAMELA,FARMER STEVEN M.Creative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over time[J].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1,96(2):277-293.

[31] ZAN G,NATHAN E,KOHYAR K A J G,et al.An integrative multilevel review of thriving at work:assessing progress and promis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21,43(2):197-213.

(责任编辑:万贤贤)